世子穩重點第三百五十五章 啟程赴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五章 啟程赴任

第三百五十五章 啟程赴任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14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趙孝騫忙著告別。

與親人告別,與妻妾告別,順便把狄瑩她們送到了芳林園母親馮氏的宅子。

人送到地方,狄瑩姜妙仙拽著他的衣袖不讓走,泣不成聲地問趙孝騫,何時能將她們接去真定府。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真定府何時能太平,趙孝騫才敢把她們接來。

至于如何才能太平,那要看趙孝騫到任后的手段,以及遼人究竟有多厲害。

答案未知,歸期不定,人間的離別因此才銷魂。

趙孝騫忙著告別,龍衛營將士忙著準備出征的時候,趙煦封任趙孝騫的圣旨終究還是引起了朝臣們的注意。

真定知府沒毛病,這道封任是很早以前就有的,不過以前是遙領,如今是實任,地方知府不過是從四品官,安樂郡公任四品官,嚴格說來是降級了。

但趙孝騫還有一個官職,「河北西路經略安撫使」,這個官職可就讓朝臣們大為不滿了。

憑啥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年輕人,卻擔任如此重要的官職?

「經略安撫使」,主管整個河北西路的軍政,這是二十歲的年輕人有資格擔任的嗎?

大宋的行政制度是「路府州縣」制。

「路」的級別,相當于后世的「省」,經略安撫使就是這個省的一把手,既能管軍,也能管民,同時兼任真定知府,更是將河北西路所有的權力都牢牢抓在手中。

通常如此重要的官職,都是由朝中德高望重的文官擔任的,如今卻被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占據了位置。

尤其是,占據這個位置的人還是宗親子弟,官家到底是怎麼想的,祖宗規矩真就一點都不要了麼?而且,宗親任如此重要的實職,不怕給大宋社稷的未來埋下隱患?

隨著趙煦的這道圣旨,朝堂再次被掀起了風浪。

政事堂的幾位宰相首先表示反對,樞密院的幾位使相也上疏勸諫。

就連向來保持中立的樞密院使曾布,也上疏表示官家所授權柄不宜過重,宗親子弟的身份本就敏感,豈可輕授一路之兵權,而使宗親擁兵坐大。

這一次,趙孝騫可謂是被群起而攻之。

神奇的是,新黨舊黨這次都團結起來了,他們異口同聲地表示官家的封任太過分,對社稷隱患甚大。

所有的勸諫里,大多數人的態度還是比較理智的,都是對事不對人。

對趙孝騫這個人,群臣沒有過多的攻計,畢竟趙孝騫人還年輕,也著實為大宋立下大功,狠狠掙過面子,當初的西夏臣服,至今都讓臣民長臉,津津樂道。

不針對個人,但官家這件事做得不對。

祖宗規矩破壞得太徹底,對宗親子弟的任用太過分。

當年大宋立國,太宗先帝留下宗親不得預政的祖訓,難不成是他心血來潮隨便亂說的?

終歸是有依據的,太宗立下的遺訓,是為了從法理上消彈隱患,把未來大宋可能發生的變亂從源頭上掐滅,給子孫后代的繼任者一個海晏河清的穩固王朝。

可是現在,趙煦卻打破了祖宗規矩,毅然任用趙孝騫,朝臣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破此先例,大宋會不會重蹈唐末的覆轍,皇帝分封臣子,從而導致藩鎮割據的局面?

誰都說不好,但反對的態度是絕不會變的,也不可能對官家妥協。

諫止的奏疏鋪天蓋地飛進政事堂,而章懷也不負所望,什麼都不管,一股腦兒將勸諫的奏疏全都送到趙煦的案頭上,一副擺爛的樣子。

反正決定是你做的,自己看看這些奏疏,是糊涂還是英明你自己判斷,政事堂管不了,官家你來處理吧。

趙煦的反應呢?

他的反應是頭鐵硬剛。

早在封任趙孝騫的時候,趙煦便已預料到阻力不小,也做好了與滿朝文武抗爭的準備。

整個大宋都是朕的,朕的地盤,朕說了算,朕要封誰就封誰,后果朕擔了。

趙煦的態度為何如此強硬,說到底,不僅是對趙孝騫的信任,同時也是利益所驅。

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誘惑實在太大了,趙煦也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年輕人是無法拒絕光宗耀祖的機會的,尤其是,這個年輕人還是皇帝。

信心的來源,不僅僅是趙孝騫造出過燧發槍,而是通過趙孝騫指揮的宋夏之戰,讓趙煦發現了趙孝騫其他的才能。

大宋并不缺人才,甚至大宋的人才其實是過剩的。

但大宋缺少的是趙孝騫這種能為國家贏尊嚴,獲利益的人才,這一點,朝堂上的章懷做不到,成邊的章也做不到,他們的才能充其量是「守成」。

唯有趙孝騫,能「進取」,他的眼晴盯著的是大宋的外部,他的使命是輔佐趙煦一統華夏,他對大宋朝堂內所謂的新舊黨爭,內部傾軋毫無興趣。

趙煦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

趙煦確信,歷數滿朝文武,唯一有希望收復燕云十六州的人,只有趙孝騫。

鋪天蓋地的反對聲中,趙煦堅持己見,為了維持自己的決定,在趙孝騫離京之前的這幾日,他甚至連朝會都停了,把自己關在延福宮里,拒絕任何朝臣的求見。

趙孝騫這次終于看到了一位皇帝的力。

后世的史書上對趙煦的評價,是比較正面的,盡管在內部黨爭的問題上,趙煦處理得有點問題,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趙煦絕不是昏君,他認定的事情,無論多大的阻力,都會堅定地執行下去。

廢舊復新如是,收復燕云亦如是。

在一片激烈的反對聲中,趙煦關閉宮門,封鎖了所有的聲音。

兩日后,龍衛營糧草軍械戰馬甲胄準備完畢。

紹圣二年十月初四,天氣漸涼,深秋的天空灰蒙蒙的透著一股蕭瑟之意。

汴京南郊龍衛營駐地外,三萬馀將士披戴甲胄,騎上戰馬,安靜地整裝列隊。

大營外秋風呼嘯,卷集地上的落葉漫天飛舞,天際云卷,滾滾黃塵,天地間彌漫著肅殺之氣。

這次不是出征,而是上任,沒有太多的出征儀式。

趙孝騫披戴甲胄,站在隊伍前方。

他的身后,一身黃袍的趙煦神情肅然凝重,看著面前密密麻麻的將士,趙煦的情緒仿佛也被這肅殺之氣感染,只覺得胸腔中翻騰著一股激昂之情,令他恨不得親自領兵出京。

將士全員到齊,將領們清點之后分別如實稟報。

趙孝騫轉身,朝趙煦單膝跪下:「臣趙孝騫,奉旨出京,點兵已畢,請陛下賜訓。」

趙煦點頭,沉聲道:「子安,此去真定,一切拜托了,大宋盛衰,君臣期望,皆系子安一身,萬事謹慎,徐徐圖之。朕在汴京等你的好消息。」

說完趙煦環視龍衛營三萬將士,揚聲道:「全軍開拔!」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