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錄
第131章
宋遼必有大戰,這是肯定的。
但普通人眼里的「大戰」,是戰場上你一刀我一槍互相戳來戳去,誰輸誰滅國·—·
如果這樣想,未免太天真了。
征服一個國家,是要其從根子上爛掉,古往今來的兩國交戰,事實上在兩軍對壘之前,兩國私底下已經經歷了無數次沒有硝煙的廝殺。
這種廝殺是兩國謀略的比拼,是無數顆互相隱藏在對手身邊的暗子悄悄發生作用,是雙方互掏情報的激烈交鋒—.
到了兩軍對壘時,其實這場戰爭的勝負基本已能看到結果了。
君不見國共之戰的最后階段,常凱申敗亡之前,他的身邊已滲透得跟篩子似的。
從幕僚到高級軍官甚至是身邊的機要文員,都是我地下黨,軍令剛發出來,我黨比他們下面的軍官更早知道。
被滲透成這樣,不敗就沒天理了。
而現在是遼強宋弱的形勢,大宋君臣一直保持著茍安的思維,非常的被動保守,這種思維下丟江山是早晚的事。
后世對大宋再多針砭批判,但有一個后人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大宋有錢,非常有錢,富得流油的那種有錢。
「富而不強」是后人對大宋的總結,可謂一針見血。
趙孝騫親眼見識到了大宋是怎樣的有錢。
大宋對于商業是持開放態度的,商業發達了,百姓賺的錢也就多了,國家自然有錢了。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確實有種種的不合理之處,對大宋來說,有利也有弊,但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神宗年間王安石變法后,國庫收入從原來的六千多萬貫,增加到了一億多貫。
趙孝騫沒興趣評價變法的好與壞,他只是有一點不滿。
國庫這些年或許不夠富裕,但,該花的錢卻沒花對地方。
遼國對大宋虎視耽耽,難道不應該做點什麼嗎?
大把大把地花錢呀,去收買遼臣,拉攏遼國權貴,在遼國上京偷偷摸摸建情報站,大批大批的間諜特務撒出去,制造謠言,離間權貴,收買宦官,
埋伏眼線··——·
太多可以花錢的地方,而且很多事情只要花錢就能解決的。
如果花錢沒解決,那是錢沒花到位。
趙煦對趙孝騫的提議很感興趣,眼中露出期待的光芒,他對趙孝騫已越來越信任,他相信趙孝騫嘴里說出來的話,必然是有道理的,也是為他和為大宋好的。
聽趙孝騫說得如此嚴肅,趙煦忍不住道:「子安說的用間,收買,滲透什麼的,其實大宋也有在做——.—」
說著苦笑嘆了口氣,趙煦道:「你是皇城司勾當公事,難道從未過問皇城司的往來公文和情報?」
趙孝騫一驚,嘴硬道:「臣當然關心過,沒日沒夜地批閱皇城司公文,
看臣臉上的青春痘,那是寐思服勤勉不休的痕跡——..」
趙煦指了指他:「欺君是要治罪的。」
」—·臣回去就看。」」
趙煦嘆了口氣:「罷了,朕告訴你吧,早在英宗年間,皇城司便已在遼國上京城埋下了許多眼線。」
「同時在兩國的邊境駐軍大營也有無數探子斥候,遼國朝堂的每一道政令軍令,皇城司探子都會飛馬報與汴京——···
「還有遼國上京的許多權貴府邸里,皇城司也混了不少人進去充當下人雜役,那些權貴人物在府邸里議論的每一句話,也會報與汴京。」
趙孝騫聽了半天,見趙煦突然不說了,不由好奇道:「然后呢?」
趙煦無辜地看著他:「沒有然后了。」
趙孝騫驚道:「埋了幾個眼線,布了幾個探子,就完了?」
「不然還能怎樣?」
「那些埋下的眼線,都是底層中的底層,除了傳遞一下消息,他們還能干啥?」
趙煦終于有點悟了:「子安的意思是,需要一些能決定或影響遼國國政的重要人物做內應?」
「臣就是這個意思。」
趙煦終究是個聰明人,立馬道:「遼使蕭光敬和他的父親蕭兀納,你打算從他們身上打開缺口?」
「是。」趙孝騫含笑道。
趙煦沉默片刻,眼神越來越嫌棄:「朕聽說,你設計讓蕭光敬掉進了糞坑,手段如此骯臟,這人你還要用他?」
「..—·洗洗還能用。」」
趙煦又指了指他,不知該怒還是該笑:「兩國談判,你竟使計坑害遼使,而且手段如此骯臟,此事若被朝中御史知道,你可知后果?」
趙孝騫眨眼:「此事天知地知,官家知,臣知,還有錢仲深知——」官家應該不會說出去吧?」
趙煦噗一笑,心中突然有了一種淡淡的刺激感,就像年幼時神不知鬼不覺干壞事的那種刺激,情緒莫名有些興奮了。
十歲登基,今年已二十歲的趙煦,似乎找回了久違多年的童趣。
于是趙煦不由脫口而出:「下次再有這種事,記得叫上—
話沒說完,突然住口,趙煦尷尬地捂住嘴。
成何體統!朕怎會對這種骯臟齦的事感興趣,而且居然還有親自參與的念頭。
然而,來不及了,趙孝騫聽見了。
趙孝騫當然是體察圣意的忠臣,于是急忙道:「官家原來好這口兒?沒問題,臣有一計,以后官家若看誰不順眼,趁他如廁時,點個炮僅扔進去,
那畫面保證官家賞心悅目·」
「胡鬧!朕豈會干這種事!」趙煦怒目拒絕,卻不知為何又噗一聲笑了。
君臣笑鬧之間,已然決定了兩件事。
關于遼使蕭光敬,趙煦讓趙孝騫放手施為,遼帝這次任蕭光敬為使臣,
實在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趙孝騫不會讓蕭光敬輕輕松松離開。
一個原打算出使大宋來鍍金增資歷的遼國紈,最終將會變成大宋的形狀—·
還有就是皇城司對遼國的滲透,趙孝騫親自安排布置,爭取兩年間在遼國布下更多重要的眼線和棋子。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花錢,花巨量的錢。
沒關系,大宋不差錢。
汴京,狄府。
今日的狄府賓客滿座,堂內歡聲笑語。
堂外的院子里堆滿了挑擔,挑擔上的禮盒用大紅的紙覆蓋,里面皆是名貴的珍奇珠玉,當然,也有一些形式上的喜餅和大雁。
狄諮和夫人坐在主位,招待堂內的賓客。
賓客大多是禮部的幾位官員,侍郎錢仲深赫然也在列。
主要的賓客有三位,一是楚王趙顥,二是宗正寺卿趙宗晟,三是門下侍郎章懷,相當于當朝副相。
幾位都是重量級大人物,今日卻齊聚于狄府,不得不說,狄家自大將軍狄青故去后,多年未曾見過如此盛況了。
而今日趙顥等人登門的目的,是正式提親。
為趙孝騫提親,求娶狄家女狄瑩。
趙顥是男方的父親,宗正寺卿趙宗晟則是媒人,而章,則是見證,
其馀的幾位官員,說他們是純擺設未免有點不禮貌,也算是突顯隆重的排場吧。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