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
祭臺上的器具吹得呼呼作響,終于底下的人也都發現了異樣。
“莫不是先帝顯靈了?是可憐長公主在異國他鄉吃了苦么?”
秦丞相突然提高聲音開了口,聲音大顯得很突兀,卻是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剛才還陽光明媚的天氣,怎么看著就要下大雨了呢,還有這風吹的凌亂,像是要掀翻祭臺似的。
南宮陽拿出筮草測算,半晌后他露出古怪的表情。
欽天監的官員紛紛看向南宮陽,不明白是何用意。
南宮陽沒說話,而是在這即將要下雨的天氣里,天際突然露出一道光芒,像是陽光撥開烏云照射進來,照得周圍的云朵五彩斑斕,與這邊的亂風烏云怪像相比有了鮮明的對比。
在場的眾人露出驚愕之色。
宋九立即反應過來,不待秦丞相再開口,她先一步開了口:“這是吉兆,撥云見日,是先帝顯靈,也是先帝的意思。”
宋九起了個頭,南宮陽立即接了話:“天生異象未必是兇,此景萬年難遇,剛才本官仔細測算,這是日出東方紫氣東來之象,往東看,定有絕世之物要出世了。”
南宮陽這話說的,在場的人都震驚了,宋九也忍不住朝南宮陽看去一眼,再看看那慢慢消失的烏云,又慢慢地恢復了陽光明媚的天氣,她還在想著,莫非真是天意?
此刻的夕妃也是震驚的看著這天氣的變化,半晌說不出話來。
底下的秦丞相再也沒有接話,他也如眾人一樣,是驚愕的,剛才晴空萬里的天氣突然遭變,絕不可能是人為,那么只能是上天的安排。
莫非今日祭祖大典之上,先帝真的顯靈了?
官道上,一隊人馬快速趕來。
宋九聽到馬蹄聲,精神一振,立即看向前方。
官道上來的三輛馬車停在林中,從上面下來的正是今日未曾出現的當今國師柳仲,而其他兩輛馬車上下來的,卻是原本在會詩樓里待著的那些讀書人。
此時的讀書人下了馬車,見到皇上,一個個的跪了下去,滿臉驚喜與慌亂。
晉王還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宋九在一旁也沒有作聲,夕妃疑惑的看著他們,問道:“何事驚慌?”
柳仲上前朝皇上和夕妃行禮,這就說道:“昨夜臣出城回道觀,走到半道馬不走了,任由我那道童怎么驅趕就是不走。”
“于是我算了一卦,便決定不回道觀去,返程去了前頭的楓木谷,此地多是京都百姓游玩之所。”
“臣在此地正遇上幾位讀書人在楓木谷里圍著一處濕地爭論不休,于是上前一問,說是自打早上他們過來游玩時發現此處濕地突然溢出紫色的水流淌,地下還冒了泡。”
“臣也覺得奇怪,地底怎么會冒紫色的水,于是召集了游玩的百姓一同挖掘此處。”
“就在剛才,臣與眾位百姓從那濕地里挖出一塊沉寂多年的石碑,石碑現世之時,天地生怒,狂風四起,晴空萬里的天氣瞬間生變。”
“臣本以為是兇石,就要作法,忽有學子眼尖認出石碑上的小篆字,正是先國師之遺言。”
眾人聽完國師柳仲之言,滿臉的驚訝,連忙問起那石碑出世的時辰。
柳仲還沒有接話,后頭的幾位讀書人接了話,而他們發現天生異象的時辰正與剛才祭祀大典上發生的時辰一樣,所以南宮先生沒有說錯,天生異象,是有絕世之物要出,還真就得以驗證。
高臺上的宋九在內心嘆了口氣,將牛毛針又還給了任明宇,有了老國師的遺言,夕妃所說的話已經不重要了,又何必來個弒殺之罪呢。
至于那塊冒著紫水的濕里冒出來的石碑,都是宋九和蓉姐兒那日想出來的辦法,而在眾目睽睽之下出現一塊先國師遺言的石碑還不足夠讓人信任,所以她聯合了南宮陽和國師一起設下大局。
但是宋九并沒有將此事告訴晉王,是不想在祭祀大典上穿幫,她知道夕妃向來謹慎,眼下知道此事的只有他們四人,她連她夫君都沒有說。
夕妃顯然聽到老國師還留有石碑遺言在世很震驚,她后退了兩步穩住了身子,問國師柳仲,“碑上說了什么?”
柳仲抬頭看向夕妃,一字一句的念道:“帝傳三世,雙子星現,國昌。”
眾位朝臣一片嘩然,所以傳言是假的,故意將最后一字改了,好狠毒的心,利用一字之差,想要毀了當今太子,毀了整個燕國。
夕妃的臉色越發的蒼白。
宋九突然站了出來,朝夕妃問道:“長公主當年可是先帝最疼愛的女兒,長公主可曾聽說過老國師的預言?”
夕妃看向宋九,當著眾位大臣的面她都敢如此無禮,沒有叫她一聲長輩姑母,而是直稱呼她為長公主。
可是她明明如此無禮,夕妃卻仍舊無法對付她,大勢已去,她所說的話已經不重要了。
夕妃心底也曾懷疑過宋九,這石碑真的是當年老國師的遺言呢還是她故意設下的計謀?
可是不管怎么樣,大家都信了。
夕妃上前一步,面對眾位大臣說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何不將石碑抬上來,本宮當年曾幾次看過老國師親手題字,識得他的字跡。”
宋九臉色微變,底下的柳仲也是心頭一驚,長公主識得老國師的親筆字?
便是在場的幾位老臣也不曾見過老國師的字呢,當年的老國師深受先帝看重,可不是南宮陽和柳仲之輩,是不與權貴大臣打交道的。
柳仲沒法,只得回頭看向禁衛軍,又有讀書人自告奮勇的跟著去抬回石碑來。
就這么等著的時候,宋九突然朝幾位老臣看去,隨即拉住她夫君的袖子,小聲說道:“要動手了,夫君,你快去幫顧將軍。”
宋九剛才只顧著石碑的事了,此刻手都是在抖的,她一邊將丈夫使開,一邊向晉王諫言:“皇上,妾身認為在石碑未抬回來之前,在場的各位都不得離開場地,禁衛軍全部撤回守住此地才好,免得事后又有不利于太子的傳聞出現,令太子百口莫辯。”
手機請訪問:https://m.feixs/chapter441184074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