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秦七出去。
再回來身后多出了一個人。
秦七向宋錦行禮道:“夫人,屬下去商行的時候,碰到了陶掌柜,他聽到了您遇襲很是擔憂,說要特意來拜訪您。”
“人來了?”宋錦問。
秦七恭敬回道:“就在外面等著。”
“請他進來。”宋錦說道。
秦七應聲出去,不稍片刻又帶著微微發福的陶掌柜過來。
陶掌柜見到宋錦,恭恭敬敬行禮,“見過夫人。”
“不必多禮,你這時候不是該在京師嗎?突然出現在淮安,是不是有事?”宋錦狐疑的問道。
陶掌柜本來聽到宋錦娘仨遇襲就嚇得腳軟,得知他們沒事了這才緩了口氣,現在見到宋錦了,更是放心了。
“夫人,西北打起來了。”
陶掌柜面露凝重和悲傷,“這一仗,西北軍是慘勝,軍中將士死傷三萬有余。凌大將軍在京師籌備糧草,首批是送過去了,估摸現在還在路上,后續再想籌備就不易了,公子讓我們商行準備,私下購糧送去西北。”
目前商行正全力調動錢銀,籌備糧草和藥材等,緊急送往西北。
宋錦問道:“那你這邊事情辦得順利嗎?”
“藥材上沒問題,邢兄弟把藥材都給我們留著了,可糧食籌備不易。”陶掌柜對于宋錦是頗為尊敬的,故而她問起,他便將難題說了說。
商行在籌備糧草遇到了問題。
聽到了打仗,糧商要么就是提價,要么就是推搪說沒有多余的糧食。還有一些糧商不但不出糧,還繼續高價去囤糧。
天災和打仗,容易生亂象。
這個時期糧價必定會上漲,糧商就開始待價而沽。
宋錦對此也無可奈何。
總不能強壓著讓人家賣糧。
隨即,宋錦問道:“你那里還缺多少糧食?我手里還有一些。”
陶掌柜聞言雙眼大亮,“公子說了越多越好,沒有上限,必要的時候可以高價,這可都是救命的糧食啊。”
“行,我在淮安這邊正好有個大糧倉,只不過里面新糧不多了,大多數都是陳糧。”
宋錦這話一出,讓陶掌柜很是驚訝。
陶掌柜又問:“陳糧沒關系,能吃就行。”
宋錦當即寫了一封信,再蓋上了宋氏族章,將信交到了陶掌柜手里,“你拿著這信去找淮安宋氏旁支的族長,他會帶你去糧倉的,不過我希望你搬糧的時候,留下一成給宋家旁支應急。”
“夫人大義。”
陶掌柜興奮又感激。
一個大糧倉得多少糧食,不用說了,絕對能解眼下燃眉之急,甚至可以說綽綽有余。
在淮安設置的大糧倉,其實不是宋錦自己的布局,而是宋家早就有的,由嫡支出錢,旁支負責看守。
宋錦也是跟維安府的族人接觸過后。
淮安旁支的族長告之的。
陶掌柜是真心敬重宋錦這個夫人,以前公子剛成親那個時候,他對于秦老頭很是怨怪,莫名其妙就決定了公子的婚配。
偏生他家公子為了隱藏身世,不得不接受了這樁婚事。
在陶掌柜眼里,宋錦是配不上秦馳的。
后來漸漸相處下來,陶掌柜漸漸對宋錦改觀,事實上多少還是覺得秦馳委屈了,直到現在陶掌柜才算是認同宋錦。
一個時常能幫忙西北軍的夫人,品格自是不用說,起碼在大義上就勝過無數女子。
陶掌柜拿起信,離開之前深深向宋錦行了一禮,“陶某在這里替西北的將士,謝過夫人。”
“來這一套做什么?我也只僅是些許綿薄之力。”宋錦揮了揮手,示意他先去忙。
陶掌柜匆匆離去。
秦七同樣深深向宋錦行禮,這才退到了屋外。
在太湖賑災的時候,宋錦不是沒有開過糧倉,那時候給秦馳的糧食,是按照平價由官府給銀子的,并非無償。
當時還只是一個中等的糧倉。
淮安府這里的是大糧倉,宋錦無償就損了九成給西北軍。此舉在普通抬價的糧商當中,稱得上是絕無僅有一員。
這事情解決了,已經是數日后。
宋錦帶著兒女暗中起程去京師。
在他們離開了之后。
淮安傳開了一則傳言,讓整個淮安府都震動了,據說西北戰鼓雷動,烽火連天。
富甲一方的藥材商人宋懷瑾,慷慨解囊,捐出數萬石糧食以助軍需。
消息一出,如同春風掠過荒野,瞬間點燃了淮安百姓的熱情,議論紛紛,無不為“濟方的東家宋懷瑾”的義舉所感動。
百姓間知道“宋懷瑾”的人不算多,倒是知道“濟方藥鋪”的存在。
濟方藥鋪在淮安的名聲本來就不錯。
這下更是好了,連帶在淮安的宋氏族人都得到了隱形的好處。
“宋東家真是菩薩心腸啊!”
“是啊,這般慷慨,怕是連神仙都要稱贊!”
“西北將士保家為國,保護著我們一方的安寧,聽說宋大善人是不讓西北的將士餓著肚子去打仗。”
“呵,想一想最近城里的糧價,一天天的往上漲。這人怕對比,一比就給比到泥地里去了。”“你說得太大聲了,小心以后買不著糧。”
淮安府的茶樓酒肆無不在討論此事。
宋錦捐贈行為。
后續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好比淮安的糧商,這段時間他們都是閉門不出。
不然,人人戳你一句,你還有臉活嗎?
有糧商為了面子,只能捐出一筆糧食。沒有多久又有人跟風,這一人捐出一筆,那加起來數目也是相當可觀。
而這些人捐贈是直接送去府衙。
本來流言剛起來,知府尚不知原因,后來讓人去查明,消息是從順安商行那里傳出,是一些去搬運糧食的工人傳開的。
事實證明,濟方的東家,確實是捐出了數萬石的糧食,還托順安商行運去西北軍。
知府大人便找上了陶掌柜。
秦馳曾經說過,讓陶掌柜不惜代價,盡快將糧食運往西北。
說來還是陶掌柜會做人。
在淮安府的知府找上門的時候,陶掌柜便以禮相待,商談過后便是一拍即合。
順安商行來運輸糧食,由知府來帶頭處理捐贈一事。這種可以撿到好名聲,又能增添政績的機會,知府沒道理不應允。
當即就讓衙門所有人配合陶掌柜行事。
淮安的知府沒有去克扣或者刮一層油水。同時,他也不允許衙門其他人伸手,還再三警告,誰敢伸手就處理誰。
這可是他升官發財的機會。
誰敢擋他的官途,誰就給他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