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的大明第八百八十一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劍走偏鋒的大明 >>劍走偏鋒的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八十一章

第八百八十一章


更新時間:2025年09月01日  作者:郁雨竹  分類: 言情 | 歷史 | 兩宋元明 | 郁雨竹 | 劍走偏鋒的大明 
他是新勛貴,朱冕是……

陳懷眉眼一跳,一口氣憋在胸口,半天吐不出來。

朱冕可是老勛貴之后。

朱冕的爹武進伯朱榮,跟過黔寧王沐英征討云南,也跟過英國公張輔征討交趾,隨侍洪武、建文、永樂和洪熙四位皇帝。

因他老爹跟過沐英和張輔,他和云南沐府和京城英國公府的關系一直不差,加上他是老勛貴中難得有能力的人,且一直鎮守邊關,在老勛貴的圈子里很有威望。

英國公這是想要讓老勛貴和新勛貴們都鄺埜整頓軍制啊。

可為什么要點他留在大同做鄺埜的副手?

朱冕曾任大同總兵官,郭登是接任他的位置,按說郭登死了,讓朱冕留在大同不是更好嗎?

陳懷心臟怦怦跳,他們不會想殺雞儆猴,把他留下來做那只雞吧?

雖然他的確犯過事,但他已經受罰,不能舊事重提了吧?

犯人服完刑就算罪孽贖清,豈有想起來就又抓回牢里服刑的道理?

陳懷頓時覺得留在大同不是好事了,他對著一群憤憤不平的武將皺眉道:“別鬧,鄺大人很適合做大同總兵,我做這副手都是高抬,我還想和你們一樣回京呢。”

眾武將:……

大家羨慕嫉妒又嫌棄的看他。

他們這群人都是隨行御駕的官員,不論文武皆是戴罪之身。

沒看郕王重用于謙、石亨等人,他們這一批老臣已經從第一梯隊退到第二梯隊了嗎?

然而,這不是最難的。

更難的是,回京之后,勢必要劃清責任。

王振自然是最大責任人,但他死了;

陛下……

不說太后,就是郕王,他會讓先帝背上那么大的罪名嗎?

而且,陛下是真死了,且死在敵營中,死前被俘、被辱……

他們只是想一想史書會如何記載此事便覺得頭皮發麻。

戰死的,尚有忠義之名,他們這些活著的,只怕還會牽聯家族。

鄺埜和陳懷的任命下來,就說明他們倆人前途已明,雖然都降職了,好歹保住了自己和家人。

他們才是前途未卜呢。

不過,最險的還是楊洪。

“郕王有意續用楊洪,楊俊戰死,楊洪又立了大功,楊俊之罪便不牽連楊家了,算功過相抵,”梁成低聲道:“郕王寬仁,對楊洪尚且能寬容,對我們,應該也不會很為難吧?”

“此事關鍵不在郕王,而在于太后。”

大家都沉默了。

孫太后素來溫柔,除了在胡皇后被廢一事上有些詬病外,后來不論是宣宗在時,還是皇帝在時,她都不會明著插手朝政。

看上去很通情達理,溫柔賢惠。

但從她下懿旨立郕王為帝,卻要求立皇帝的長子為太子一事上便可知,她并沒有表現出來的那么大度寬厚。

別說此時皇帝無子,便是有子,子嗣必幼,

幼子登基,有君弱臣強之嫌;

而皇帝退位為太上皇,新皇登基,卻立太上皇長子為太子,這不是埋下亂國的禍根嗎?

說到底,孫太后還是舍不得她那一脈的權勢。

于她而言,朱祁鎮是她親子,而朱祁鈺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兒子;

但于朝臣和天下而言,不管是朱祁鎮,還是朱祁鈺,皆是宣宗之子,是皇室正統。

大臣們私下嘀咕:“事急從權,當時為了盡快安定朝堂,以皇帝的名義曉喻天下,調兵鎮邊,于大人便答應了孫太后,當時誰也來不及想以后,沒想到……”

沒想到皇帝就這么遇害了。

給孫太后的承諾因先帝無子而廢,待郕王回京,他便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

他是臨危受命,加上親率大軍前來大同支援,真的把瓦剌大軍擋在了大同城外,如今瓦剌大軍后撤,此戰算告一段落。

未登基而立功,他這皇位會坐得很穩,不會比拿著先皇圣旨登基的朱祁鎮差什么。

太后失去了兒子,又失去了權勢,不知道會干出什么事來。

皇帝是在郕王來邊關前死的,此事自然與他無關,而他們這些隨駕的人就不會很好過了。

有人忍不住嘀咕:“楊俊怎么就死了?”

他若不死,楊洪父子必首當其沖,有人擋在前面接受太后的怒火,總比他們一起跪在前面要強。

人心浮動,大軍不安,潘筠是最先察覺的,她給朱祁鈺講完道經,出來時正好碰見于謙干完公務下班。

她從他身邊經過,道:“人家都說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但在我看來,還可以再加一句,太平多私心。”

于謙若有所思,腳步一轉就去找朱祁鈺,建議他下一道旨意安撫隨駕人員。

“此次親征大敗,各種原因皆有,他們自然有罪,我們也絕不能糊涂帶過,該找的原因要找,知錯便要改,但要寬和些,過于嚴格,恐怕人心思變。”

朱祁鈺連連點頭:“本王亦有此意。”

他笑起來:“他們都說于愛卿嚴格,不講情面,本王看,于愛卿也寬和得很嘛,是他們誤會你了。”

于謙沉默片刻,還是勸道:“殿下,臣知道此次潘筠于國有大功,但她畢竟是個道士,治國可倚仗文臣武將,但不可過于依賴佛道,您近來和潘筠走得太近了。”

朱祁鈺微訝,蹙眉道:“于大人怎么突然說起潘道長的壞話來了?潘道長在我面前提起你,可一直是舉薦夸獎,曹鼐犯下大錯,肯定要出閣,她還建議我把你放進內閣,說你是國之柱梁呢。”

于謙并不覺得高興,他道:“臣入不入內閣是殿下和朝廷的決定,怎么能聽她一個道士的建議呢?”

朱祁鈺抿了抿嘴,沉默片刻才道:“于愛卿,本王信重你,所以可以提前告訴你,我已決定封潘筠為國師,只待我登基便天下。”

于謙:……你封就封啊,不要提前告訴我啊?

這不是找我要反對意見嗎?

于謙總算知道,為什么這段時間,凡議論朝政和軍事,潘筠都會在了。

之前提議陳懷做大同總兵,郕王分明沒反對,卻在和潘筠私聊后就啟用鄺埜。

雖然鄺埜的確比陳懷更合適,但……郕王如此聽潘筠的話,總讓于謙有些不安。


上一章  |  劍走偏鋒的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