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知道這一點。
他敢來御駕親征,不過是篤定大明軍隊一定會贏,郭登會守住大同,他帶來的二十萬將士也會為他贏得榮耀,可現在不一樣了,有一條毒蛇潛伏在他們的后方,隨時可能冒出來咬他。
所以皇帝想回京了。
英國公并不反對皇帝回京,這本就是他的目的,但他反對皇帝把二十多萬人全都帶走。
英國公坐在皇帝下方,不去討論后方有瓦剌潛入進來的軍隊多危險,只討論二十萬大軍的機動性。
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占優勢的。
人多,便有尾大不掉的危險,命令難以傳達,士兵難以精確的完成命令,這其中,一旦有一方出錯,將是大禍。
尤其,他們回京會和來的時候一樣,隊伍拉得很長。
所以,把一部分軍隊放在大同作為援軍,不僅能救大同,同時也是在解決他們的累贅。
英國公沒有提及郭登瞞報軍情的事,只是點評道:“郭登乃守城之將,平時守城還行,戰時卻難以進取,而大同防線長,只怕他應對不及,陛下既然御駕親征,大軍就得與北胡交戰,否則名不副實,將來史官會如何評論?”
皇帝也是怕史官之筆的,聞言心中一動,沉聲問道:“英國公以為,哪些人適合留下,要怎么作戰?”
“可留下三人領三支隊伍與郭登一起守衛大同防線,”英國公道:“駙馬都尉井源有進取之智,可以任其為大同總兵官,代郭登守城。”
又道:“再命武進伯朱冕為左翼總兵官,輔助井源同守大同,命平鄉伯陳懷為前鋒……”
皇帝打斷他:“井源為大同總兵官?朱冕和陳懷軍功皆在他之上,讓倆人以他為主,不妥吧?”
英國公頓了頓后道:“戰時當便宜行事,郭登在大同經營多年,想要越過他調度大同軍隊,沒有比駙馬都尉更合適的身份了。”
郭敬是王振的人,郭登和王振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其他人懼怕王振,不敢拿主意,此時就需要一個能不聽王振命令,可以自主拿主意,又能讓武將們信服的主將。
沒有比井源更合適的人了。
即便井源犯錯,皇帝還能殺了他姑父不成?
有這層顧慮在,底下的武將們才敢放開手腳干。
他可不想讓留在大同的援軍還聽從王振的調遣,就那小腦袋,他能指揮大軍?
想著這一路以來的混亂,英國公就心口疼。
而這么多員武將,從京城出來到大同,竟干的都是雞毛蒜皮的雜務,連調派好手底下的士兵都做不到,全憑王振那半桶水在那里胡亂安排。
他要不是退休多年,只做顧問,沒有實權,早把他們痛罵一頓了。
英國公不好罵武將們,更不好跟皇帝翻臉,只能旁敲側擊的教他。
但顯然,皇帝沒聽懂,或許聽懂了,卻有自己的安排。
他道:“朱勇為中軍總兵官,為何不命他留下?”
英國公道:“正是因為他是中兵總兵官,才更要留在陛下左右,聽候陛下指揮。”
皇帝抿了抿嘴,問道:“英國公覺得,應該留下多少人在大同?”
“十萬兵馬。”
皇帝蹙眉。
英國公垂下眼眸道:“陛下以為多少合適?”
“十萬為主力軍了,命朱勇為中軍總兵官,留下統御全局,再命朱冕為左翼總兵官,陳懷為大同總兵官,與朱勇一同作戰。”
英國公火氣開始冒起,他覺得他最近心態越來越不好了,竟然這么容易起火。
他扯了扯嘴角問:“那井源……”
“井源為御駕前鋒部隊,帶人先行探路。”
那豈不是把他的安排打得稀碎,沒有井源在前面頂著,誰敢“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這就相當于,一連串的安排下來,還是王振和皇帝為中軍總兵官,左翼總兵官,大同總兵官……
可王振和皇帝,他們誰是能打仗,會打仗的?
指揮權給到他們,那真是一點希望也沒有。
惟有給井源,武將們才敢伸出一點觸角,動一動那腦子。
擋箭牌被放在眼皮子底下當先鋒,當做盾牌的拿去當槍使,這戰略……
英國公努力壓住怒火,只能退而求其次:“陛下,朱勇既然為中軍總兵官,當跟隨您左右,不如命鄺埜留下……”
“鄺埜是一文官,”皇帝驚訝的看向英國公:“且他無兵權,怎能命他留下?”
“他雖是文官,卻跟隨王驥出征過幾次,又是兵部尚書,智勇雙全,他比朱勇更合適留下。”
君臣倆人在屋里討論了一個多時辰,先鋒部隊都走出十里路了,皇帝的命令才下來。
朱勇依舊為中軍總兵官,率領主力護衛皇帝回京。
鄺埜為大同總兵官,武進伯朱冕為左翼總兵官,陳懷為先鋒軍,一同鎮守大同。
而井源為御駕前鋒部隊,帶兵先行開路。
皇帝留下八萬人給鄺埜,命他守住大同。
英國公從皇帝院子里出來時,整個人又好似老了十歲一般。
但他步履匆匆,連一步也不敢停,幾乎是皇帝的命令剛下,他就讓人飛快的請鄺埜、朱冕和陳懷過來。
“就說我有退敵之計與他們說,請他們快來。”
御駕正在收拾,要啟程,起碼是一個時辰之后。
朱冕和陳懷都是武將,甚是敬佩英國公,來得最快。
英國公卻抬手阻止他們說話,讓他們到屏風后面待著去,不要說話,等鄺埜進來,英國公便道:“是我提議陛下留下鄺大人。”
鄺埜驚訝的看向英國公,面色沉郁。
英國公問:“鄺大人不想留下嗎?
鄺埜:“陛下的安全最重要,后方既有敵軍,就不當將兵力分散,只分出先鋒部隊,再命斥候四路探查敵情即可,先將陛下送回京城,再派出邊軍應付瓦剌軍即可。”
英國公頷首:“鄺大人這番安排很穩妥。”
“那英國公為何……”
“鄺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英國公道:“陛下的安全很重要,但大同同樣重要。”
英國公是武將,在他看來,守邊和皇帝的安全同等重要,所以他要安排,必兩者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