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天齊第14章道君臨朝,人間大禍(二合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道與天齊 >>道與天齊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章道君臨朝,人間大禍(二合一)

第14章道君臨朝,人間大禍(二合一)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31日  作者:豬心蝦仁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豬心蝦仁 | 道與天齊 


所有人落座,趙豐還想寒暄幾句,介紹那些世家子弟,也是自己往后爭奪皇位最大的助力。

可郁華顯然并不感興趣,打斷道:“我只需要知道水脈一事。”

原本已經站起來準備自我介紹的世家公子頓時尬在原地,臉上有些掛不住,氣氛變得沉默。

顧溫在喝茶,噸噸噸就是半壺水,希望天髓能動一下,拯救自己岌岌可危的“資產”。

可惜王府上好的茶葉并沒有啥用,看來趙家還沒奢侈到生活用品都有神藥供養。

趙豐輕咳一聲,道:“顧溫,你上來回答仙子問題。”

顧溫起身,來到大堂中央對主位上的趙豐與郁華拱手,不知為何他感覺后者隱蔽在輕紗后的目光都亮了幾分。

或許還沒暴露,但她一定看出一些端倪了。

不然顧溫很難說一位超越皇權存在的神女,為什么會對自己感興趣,他都有意無意避開對方了。

郁華道:“顧溫,城中有幾口井?”

“共計一千六百三十一口,若算上枯井則有兩千余,一些水井已被封填,無法得知總數。”

顧溫回答道,他沒有忘記水脈一事,這幾天抽空有專門調查。

“井水可有不同?”

“大部分都是苦水,水質渾濁苦澀,打上來需要沉淀一晚上才能飲用。清水井有兩百余,清澈無味可以直接飲用。而最少的甜水井只有不到八十口,入口甘甜,受王公貴族喜愛。”

“帶我去看甜水井,要城中最好的。”

還未等郁華起身,顧溫繼續說道:“小的已經讓人把汴京最好的井水送來王府,是今早剛剛打撈上來。”

“超過一個時辰,靈氣逸散看不出端倪。”

郁華搖頭,說出了一個顧溫非常感興趣的信息,汴京城里的甜水井是靈泉?

壓下疑惑,他回答道:“一個時辰內的也有,小的怕仙子所需特別,特意讓水房伙計每半個時辰送一趟。不知半個時辰的是否合仙子心意。”

“而且此時是正午,汴京最繁忙的時候,牛馬兩車擁堵,步行又路途甚遠,來回恐怕一個時辰不止。”

郁華徹底無言了,這便是凡人的辦事效率嗎?她能想到的事情,乃至她無法想到的事情都辦好了。

看著下方不卑不亢的青年,少許的郁悶也隨之消散。

顧姓后人辦事令人放心,相比起腦子跟被三清宗護山神獸踢了過一樣的趙豐好太多了。

“如此便全由你安排。”

她輕輕點頭應聲,不再說話。

見此情景,趙豐這個主家也感覺倍有面子,笑道:“溫侯辦事有功,大伴賞五百兩。”

五百兩已經能讓普通人吃一輩子了,可對于趙豐而言只是隨手的賞賜,而周圍的世家子弟也不覺得有問題。

美人面前博一笑,一擲千金也值得。

亂世本質上就是富者越富導致的,一切社會矛盾的激化源頭大抵都是兼并與剝削,錢財從來不會憑空出現。

所以顧溫在留在這里,權力是一種最高級的掠奪。

存款八千兩,增五百兩,八千五百兩。

“謝殿下。”

顧溫接過太監馮祥的寶鈔,內心盤算五百兩能買二十顆藥果,大概就是半載天髓。

假設五臟神靈每一處圓滿都需要二載天髓,一共就是十個天髓才能夠突破第三重。

八千五百兩等于八個半天髓,還差一個半天髓才能突破到第三重。

第一重能夠讓他氣息綿長不絕,體力恢復比消耗快。第二重能夠讓他貧弱的身體完全恢復,耳目靈敏到能聽聲辨位的地步。但這些都還沒有達到能夠被大乾追殺還能立于不敗之地,希望第三重可以讓他有一些自保能力。

如果沒有,那就第四重,一直蟄伏到第九重!

修行難,但也不是特別難,身處汴京有太多機會了。

顧溫微微呼氣吐出心中激動,拱手彎腰道:“小的先去看看井水送來沒。”

“去吧。”趙豐擺擺手,隨后又以示親近賞識道:“以后別以小自稱,這是奴仆的稱呼,你已是大乾溫侯。”

此話一出,周圍人的目光多了幾分細微變化,連那些世家子弟都打量起顧溫。

他們不蠢,都是某個大世家的代表,未來的家主。

趙豐這是有意在提拔顧溫其在府中的地位。

顧溫表露出極其驚喜神色,又是一番低頭彎腰道謝,隨后才轉身離開。

當他踏出大堂,已經無人能看到他面容時,臉上的一切情緒完全消失,微風撩起發絲,幽深的黑色眸光透露出一絲絲不屑。

身后的奢靡與歡聲笑語,不過是一場幻夢。當邊軍的糧餉徹底被沿路大大小小官吏吞沒,當守城的郡兵需要依靠與土匪買賣開城劫掠費發軍餉,當鄉下的團勇徹底淪為土匪過活。

當大乾一切原本維持秩序的武力機器徹底癱瘓,就是它滅亡的時候。

而根據顧溫所知,以上基本都實現了,所以很快了。

這不是超凡力量能夠解決的,矛盾從來都不是明面上的叛亂,除非趙家能把所有人殺了。

只有郁華靜靜地看著這一切,她從那道素黑的背影心念中,看到了金戈鐵馬,看到了亂世將至,看到了一個凡夫俗子對于亂世的篤定。

可如今大乾是有一位道君皇帝的,一位真君級別的大能。

她越發感覺到顧溫的特別。

王府門口。

顧溫舀了一勺井水送入口中,入口清涼甘甜,命格并沒有反應。

但體內的真氣竟然變得活躍起來,這或許就是所謂的靈氣,難怪這么多大戶對于“甜水井”趨之若鶩。

如果不是趙豐身為皇子,恐怕自己也不可能把這種好東西握在手中。看來這座汴京有很多東西是我所不知道的,那些稀疏平常的事物,或許存在著某種神異之處。

而這些世家大族就像壟斷知識一樣,連顧溫守了水井三年,也只是成為一個水夫頭頭。沒有修行之法,想破腦袋也用不了。

只是天髓并非靈氣,于我用處不大。

“抬進去吧。”

他帶著兩個水房健夫將大約半人高的木桶抬入王府,期間過一處比較高的臺階,一人踩空整個木桶開傾斜,顧溫眼疾手快伸手扶了一把,偌大的木桶直接被擺正。

雖然并非舉起來,只是幫忙托舉了一下,但一桶水也有一百斤重。顧溫只是輕輕一抬,頗有一種舉重若輕的感覺。

兩名水夫因錯誤而滿頭大汗,連連告罪,卻絲毫沒注意到有些超乎常人的力量。

“繼續走吧。”

顧溫沒有過多計較,讓水夫繼續往里走,而他握了握拳頭,回憶剛剛的感覺。

修行并沒有讓他飛天遁地,但其好處卻實實在在作用到身體上。只是這種自然而然的變強,多少讓人難以察覺,有點措不及防。

以后得注意。

大堂內,兩名水夫將水桶搬入其中,原本熱鬧的交談聲頓時安靜下來。

隨著水夫的退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顧溫身上,而這些目光也隨之他將里邊的水用瓷碗呈上去轉移。

郁華指尖點水,一縷細微的靈氣波動挑動碗中水面,沉吟半響。由于斗笠的緣故,外人看不出她的神情變幻,顧溫初入修行也沒辦法通過細微的波動判斷她在干什么。

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種極高的素養,遮掩面容作用比這種素養還大,外人連察言觀色的機會都沒有,但不是誰都能用。

走街上容易被抓,上位者怕被冒充,恐怕也就仙家能夠這么玩。

郁華問道:“顧溫,這口井在哪里?”

“龍橋水房,龍泉井。”顧溫回答。

最好的井,自然要直接被王府掌控。

一旁的趙豐不放棄任何搭話的機會,也說道:“龍橋最初就是因為這口井水出名的,用龍泉水制作的飯菜都有一種別樣的風味。我便是發現龍泉不凡,設立水房,締造了這汴京天上人間。”

然而這是顧溫當年編造出來的,大乾第一例營銷成功案例。而且龍橋本身就是非常繁榮的商業街,只是在他的推波助瀾下成了第一。

用來做菜的獨特味道自然沒有,龍泉井確實好喝,可與油鹽一混,鬼知道什么味道。

顧溫扯了扯嘴角,但并沒有揭穿趙豐,他能理解一個舔狗急于表現自己。

‘這個傻帽連手底下人編的東西都不知道,果然舔狗都是大腦通直腸,用來拉屎的。’

郁華耳邊聽聞粗鄙之語,卻不見生氣,反而忍不住嘴角上揚。

這顧姓后人罵人方式也頗為有趣,有幾個詞匯她沒聽過,但并不妨礙理解。

她對趙豐說道:“靈泉明智,你該多喝點。”

仙子這……這是在關心我?

趙豐瞪大眼睛難以置信,隨后臉頰迅速被紅潤爬滿,語氣中根本難以掩飾欣喜道:“仙子之言不敢不聽,往后餐食必定要以龍泉水烹飪,飲水也只喝龍泉水。”

“顧溫,此時交由你安排,本王需要每時每刻都能喝到一個時辰內的龍泉水。”

“是。”

顧溫點頭,內心不由得感嘆一句:當真是揮霍無度,奢靡成性,你趙家不亡誰亡?

水房到王府需要走半個時辰,用馬車暢通無阻也得一柱香。如果是趙豐一人一天用量很簡單,每天馬車走一趟就好。

可每時每刻都要喝到一個時辰內的龍泉水,那么他就要安排十二組人不間斷的送。

餐食住宿、加班費、一路上對于各級官吏的打點........這一個月下來,三千兩都打不住。

郁華秀眉微皺,她只聽聞顧溫心念中的奢靡二字與三千兩花銷,已經想出言阻止。

趙家的錢財花多少無所謂,她更不感興趣趙豐浪費多少銀子,只是不想徒添因果。

入世不為救人,也不能因此害人。

忽然,顧溫心念再度傳來,竟然是一種雀躍的情緒。

‘不過他越奢靡,我吃到的回扣就越多,也能提供更多工作給百姓。如果天下的生意都給我做了,那餓肚子的人會少千萬。’

顧溫感到最好笑的事情就是他把前世資本手段拿過來,在大乾竟然有種大善人的感覺。

再奸的商,也比士大夫有人性。

他只是自嘲,可落入郁華的耳中卻讓人錯愕,星眸之中多了幾分驚訝。

‘連趙家揮霍無度都能變成好事?’

她不懂凡俗運轉規律,很難想象如何將趙豐的揮霍讓百姓獲利,也有些好奇。

念頭自此,郁華也只能想想,顧溫對她的戒備極深,她怕太靠近會嚇跑對方。

一種直覺,顧姓后人可能真會跑,這家伙有點像泥鰍,得想辦法抓住他。

郁華再度開口說道:“龍泉應是汴京水脈之首,內蘊玄機,你好生看管,任何事情來與我匯報。”

“是。”

顧溫應聲,隨后退回席位當起了小透明,只是這次周圍的人開始向他搭話,還沒封侯就已經讓人向他獻殷勤。

虛幻的名頭,帶來無盡的權勢。

谷雨之后的大乾,本到了春耕的時期,朝廷開始不斷下發政令督促各郡播種,一國之本在于農。

名為大乾的龐大機器開始運作起來,一道道政令讓無數腐朽的部位發出破損聲,有的還能勉強運作,有的已經因再一次的苛政徹底崩裂,在那巨大的爆炸聲中是一場又一場的起義。

邊疆前線吃緊,后方官吏吃盡。

大乾十一郡之一,澤州郡,以豐富的湖泊與肥沃的土地聞名,大乾最大的糧食產地。

長河落日,蔓延千里,三河一江孕育的沃野平原。

無數胡騎在遠處馳騁,遠處的河流映照出他們的倒影與一輪昏沉的落日,馬蹄印盡頭,他們的身后一座城池正在熊熊燃燒,烽煙連接黃昏與大地。

老人駝背彎腰用盡最后的力氣插下秧苗,隨后倒入農田,鼻腔被沃土侵染,呼吸逐漸停止,不帶任何掙扎,就如此挺直種在田里。

那株秧苗是方圓千畝地唯一的翠綠,余下盡數白骨皚皚。

在這個大乾最肥沃的農田上,春耕的秧苗并沒有種下。

傳到汴京,入皇宮,落到那位身穿道袍的皇帝身上,也只換來了一句。

“朕要煉丹,得道成仙。”


上一章  |  道與天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