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那句話,陶四喜不喜歡人多嘈雜,但是入鄉隨俗,家人都去納涼,她自然也不好一個人留下,陪伴家人最重要。
于是鎖好門,跟陶二云兩個一左一右攙扶著宋氏往巷子口的老楓樹那邊去了。
老楓樹那邊有一大片開闊的平地,農忙時候做打谷場用,大家伙兒暑天都在那里納涼。
有的人甚至還會端著涼床去那里睡覺。
在去打谷場納涼的路上,宋氏看著身旁的姐妹二人,哭笑不得:“你們兩個丫頭這是做啥?我哪里就到了走不動路的底部了?你們沒來之前,我跟你們嘎公也是這會子去納涼的。”
陶四喜抿嘴一笑:“我們兩個就愛攙著嘎婆。”
宋氏無奈一笑,但眼角眉梢都是欣慰和歡喜。
此時,天色漸漸暗下來,老楓樹底下那一大片開闊的平地上或站或坐已經有人在納涼了。
小楊村不是很大,十幾戶人家,而是戶不到,所有的大人小孩加到一塊兒還不到一百號人。
比起上百戶人家的塘村來說,小楊村真的是個小不點村子。
可小村子也有小村子的熱鬧啊,這不,瞧見茂奎老韓家這呼呼啦啦過來這么多人,宋氏還被兩個外孫女給攙扶著。
人群中有關系跟宋氏不錯的老婦人打趣:“老嫂子,你這待遇不錯啊,兩個丫頭扶著,咋一看我還以為是哪家的老夫人來了呢!”
宋氏也曉得對方話里沒有惡意,于是笑著回應:“是啊,今個借幾個外孫女的光,我也嘗嘗大戶人家老夫人前呼后擁的滋味。”
那老婦人又問:“那這滋味咋樣啊?”
宋氏笑道:“好得很!”
大家都笑了起來。
陶大蘭身材高挑,手臂結實有力,嗓門更是宏亮。
在打谷場的中間位置朝這邊招手,大聲呼喚:“二妹,四妹,這邊這邊!”
陶四喜和陶二云趕緊扶著宋氏往那邊去了。
身后,那老婦人又跟身邊的人說話去了,陶四喜隱約聽到幾句:“……外孫女們孝順,有福氣啊……”
陶四喜唇角微揚,偷看了嘎婆,發現嘎婆挺直了腰桿,臉上也帶著淡淡的笑意。
大家伙兒坐了下來,搖著蒲扇納涼,聽茂奎老漢跟旁邊的其他老漢們拉家常,談論莊稼的事兒。
天漸漸暗了下來,村里人家都吃過了夜飯,陸陸續續的端著凳子涼床全往打谷場這邊來了。
小孩子們是不怕熱的,明明是納涼,還圍著打谷場轉著圈子的跑,你追我鬧,有的還躲到旁邊的稻草堆后面玩躲貓貓去了,四下一片歡聲笑語。
“那些小家伙可真皮實,這納涼納的他們滿頭滿臉的汗。”陶大蘭一邊用力揮舞著大蒲扇,邊道。
陶四喜點點頭,“小孩子可不就是這樣么!”
手里的蒲扇也不敢聽,總有一些蚊子圍著腿腳那里飛來飛去,伺機咬一口。
陶四喜可不給它們機會。
“咦,那不是大毛哥嗎?這大晚上的他咋不來納涼,還背著那么多東西去做啥?”陶大蘭突然抬著手里的蒲扇指向打谷場外圍。
陶四喜她們順著指引望去,果真見到大毛背著東西往遠處的田地那走去。
宋氏解釋道:“這是去兜黃鱔呢,大毛這孩子啊,閑不住。”
“兜黃鱔?”陶大蘭的眼睛頓時亮了。
“我可喜歡吃黃鱔了,這不行,我得跟去瞧瞧,也學著點兒回頭回了塘村我也弄點篾竹籠子兜去!”
撂下這話,她起身屁顛著去追楊大毛去了,宋氏要喊,被陶四喜攔住。
“嘎婆,大姐也是個閑不住的性子,隨她去!”
宋氏不放心啊,“這大晚上的,她一個女孩子家……”
“有大毛哥在呢,大姐自個也有分寸,何況這又不是進山,不過是在田溝邊下簍子,她待會看完了自然就回來了。”
宋氏沒轍,只得隨了陶大蘭。
而陶四喜則跟陶二云對視了一眼,姐妹倆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