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那孩子病得很重,我不知道她是怎么撐著過來的,即使她沒有跟那個計劃扯上關系,這樣頑強的小生命,誰又能忍心不伸出援手呢?”
“我答應那個把孩子帶過來的人,會盡力救她。”
“我一邊盡力緩解孩子的痛苦,一邊想辦法根治,花了整整半個月,我才摸到了些線索,就在治療有起色的不久,那個人一個字也沒留下就離開了。”
溫知晴已然陷入自己的情緒中,沒有發現身邊小姑娘的異樣。
大概這些事情一直壓在心底許久,無人可訴,今天有機會打開話匣子,她便再也忍不住,想要一股腦子地傾訴出來。
“我看得出來,那個人很在意孩子……那半個月我經常看著她整宿整宿地抱著孩子,寧愿不睡也想讓孩子輕易些……大概是因為我也有五個孩子,經歷過她那個年紀,就難免跟她共情了,我沒有去找她……我不知道她丟下孩子的原因,但我知道她對孩子的不舍,”
“當時我就想啊,等她解決了自己的事,一定會回來找自己的孩子,她會回來的。”
“可惜,我沒有等到她回來接孩子。”
“大概在她離開后的一年,我收到她的死訊……和囑托。”
“寧寧,還記得么?你那會正好開始記事,所以,我瞞了一些事情,跟說了你的身世,她很愛你,我不希望把她從你那里完全磨滅掉,即使你沒有她的記憶。”
她聲音低低的,與其說是傾訴,其實還是說自己聽的。
江以寧沒敢抬頭,只握著奶奶的手,啞聲問:
“記得。”
溫知晴恍然回神,終于聽出小姑娘聲音里的異樣。
壓抑的,帶著不易察覺的哭腔。
她反握住女孩的手。
“寧寧,記住我之前說過的話。”
江以寧緊緊地抿緊唇瓣,沒有抬頭,也沒有吱聲。
當她以為,她找到可以綁緊身邊人的東西,下一刻,這些東西竟然轉身一變,就成了催她命的東西。
江正學也從她以為的,是奶奶最思念的人,變成了負罪的源頭而她的生物學母親,又成了奶奶最共情的女性。
“二十一號”選擇找奶奶救她,甚至把她丟在奶奶那,里面大概也有些“道德綁架”的意思。
只是奶奶是個心善的人,對“造神計劃”和江正學的所作所為本就抱有強烈的負罪感,不需要她走到那一步,就出手救人了。
她覺得,老天像在玩弄她似的,總在最出其不意地的地方,狠狠捅她一刀。
整個人被割裂成無數塊,每一塊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每塊的想法都互相沖突,難以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個體。
她想,她大概真的是個瘋子。
老人又沉聲喊了一聲。
“寧寧。”
女孩依舊沒有抬頭,只低低地“嗯……”了一聲。
看那樣子,就像好沒有把她的話聽進去一般。
老人嘆了口氣,從躺椅上坐了起來,伸手把女孩摟進自己懷里。
“傻孩子,怎么又鉆牛角尖呢?”
“我說了,不管因什么而開始,你就是咱家的孩子。”
江以寧腦袋擱在老人的肩膀上,嗅著鼻尖間的草藥香味。
如果奶奶知道了,會怎么想?
不管溫知晴怎么想,江以寧是又想到了逃避的法子。
什么也不說,讓她的生物學父母的身份,徹底爛在暗地里,永遠不往翻。
她要把這個所謂的“造神計劃”所有痕跡,徹底從世界上抹除。
好半晌,江以寧終于抬起頭,雙眸緊緊地看著老人,鄭重且認真地開口:
“我是江家的孩子。”
溫知晴心里暗嘆,并沒有急著說開解的話。只是揉了揉她的頭發。
“以前怕你太出色,會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視線,影響到你的成長,所以我借口迷信,不準你拋頭露面,今天你跑來問我這些,想來那些人應該是找到你跟前去了?”
江家幾個孩子,在家里,向來是報喜不報報憂,江以寧也不例外。
她如今年紀也大了,許多事情早就力不從心,沒有給小輩添麻煩,已經是她現在唯一能做到的事情了。
江以寧突然提出要回深城一趟的時候,她隱約猜到一些。
今天的對話,也印證了她的想法。
江以寧遲疑了下,還是點了頭。
“嗯。”
溫知晴輕輕拍了拍她的手背,道:
“如果是十年前,我們還需要忌憚,但如今咱華國已經硬氣起來,咱江家也比過去強,這些都是你的底氣,寧寧,不要被那些跟你沒關系的東西束縛住,記住,你是江家的孩子!事情不要自己一個人扛著,你的叔伯,幾個哥哥,都會幫你。”
這話的意思,溫知晴是要用江家的力量,給她保駕護航,自己走自己路。
沒有保留的愛護……
“奶奶,我明白的。”
溫知晴看著小姑娘終于晶亮起來的桃花眼,笑了,打趣道:
“哦,我差點忘記了,除了咱江家,寧寧現在也算是半個暮家人了呢,我尋思,以阿沉那孩子的心思,要是被他聽到我這話,估計是要不開心的,寧寧也要多依賴阿沉,讓他多些安全感。”
江以寧聞言,先是一怔,隨即忍不住燒紅了臉。
阿沉那家伙每次看望奶奶,都裝得人模人樣,乖巧得不行,結果呢?
奶奶竟然還是看穿了他的本質!
“奶奶,我去廣城找葉家人,他一直陪在我身邊。”
江以寧另一只手覆在溫知晴的手上,心里掙扎了下,還是把葉家那邊的情況跟她說了。
只是,她下意識躲開了江正學和“二十一號”相關的事情。
溫知晴早在葉家長上門的時候,就知道那個抱孩子找她的女人,就是葉家的人,她卻沒想到,葉家竟然有重啟計劃的念頭。
“四十多年前,那些找到我那的人,其中有兩個,我是認識的,他們經常在戰區出資救助難民,名聲極好,是有名的大慈善家,但我幾次參與醫援時發現,他們救助的地方,后續必定再次爆發動亂,我覺得巧合得蹊蹺,但找不到證據……這也是我不跟他們摻和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