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星總督開始第三百三十九章,精金、騎士與泰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行星總督開始 >>從行星總督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三十九章,精金、騎士與泰坦

第三百三十九章,精金、騎士與泰坦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4日  作者:紅心布  分類: 科幻 | 星際文明 | 紅心布 | 從行星總督開始 
小說分類:


一千檔,雖然沒被抽干,但幾乎已經不剩下什么好東西了。僅僅那一點基礎級的產生概率,太不劃算了。

顧航這次,五萬點恩賜,全部扔到了萬元檔去。

目前,一萬檔出貨的幾率,還是100,其中史詩級概率30,精英級60,進階級10。綜合起來,性價比要遠遠高于千元檔抽十次。

而顧航這五連抽,出了史詩級科技一個,精英級3個,進階級一個。

運氣不好不壞算是正常。

抽完之后,萬元檔的概率已經變成了20/40/40,分別為史詩/精英/進階。

還是有很大的發掘余地的!

而眼下,剛剛抽出來的這五門科技,分別為:游俠型騎士機甲(進階級)、反饋式動力甲(精英級)、遷躍發動機(精英級)、戰犬型泰坦(精英級)、精金材料(史詩級)。

其中,遷躍發動機這門科技,補足了顧航建造星艦的最后一塊前置拼圖。

建造星艦的三樣必備的前置技術,遷躍識別能夠讓星艦捕捉到星界隧道的信號,遷躍發動機可以提供動力,并進入遷躍模式進行星界旅行,星界力場則可以在飛船于星界隧道穿行的過程之中,免受亞空間侵擾。

星界力場和遷躍識別系統,在此之前顧航就都已經抽出來了。現在又拿到了遷躍發動機,這就夠了。

其最直接的意義,就代表著怒梟星那個現在只能干點小船維護、簡單拼裝工作的星港,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可以正式打造旅航人飛船了。

也正是到這個程度,才能算是一家正經的造船廠。

雖然只能造這種小船,但也是很好的起步了。

莫看不起旅航人,那也是一百八十萬稅幣一艘呢。真要是搞個一百艘,形成個狼群艦隊,也未嘗沒有作用。

當然,最大的作用還是坐星際客運,還不能太遠,不然補給都是個問題。

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建造旅航人這樣的艦只,就需要這么多的前置科技給補齊,那肯定不算太值的。但這三樣前置科技,是一切遠洋艦船的必備物。后面要造大規格的商船、運輸艦、軍艦,它們三個都少不了。

踏入星海遠洋,這是必備的科技,那早點具備也有早具備的好處。

畢竟,熟練手的造船業工人,也是需要實踐來培養的,光有技術藍圖還不太夠。

先造造旅航人,挺好的。

而那反饋式動力甲科技,則也很有意思。這是對標星際戰士動力甲,搞出來的科技,其名為‘侍神型’。

與星際戰士的動力甲來對比的話,侍神幾乎全部都是缺點。

裝甲厚度差了一截,靈活性差了一截,輸出力量差了一大截,能耗還更高,后勤維護更麻煩。

還有個關鍵點,就是造價高昂。聯盟現在擁有的‘偉岸’型,造價就已經是最常見的‘天鷹’型的兩倍了,而‘侍神’型反饋式動力甲的造價,比偉岸型還要更貴,達到了十三萬一臺的造價。

更貴、性能還差得多,換來了一個唯一的優點:普通人也可以用。

這個所謂的普通,也并不那么普通,還是得通過比較嚴苛的訓練才可行。

當然了,比起培養一個星際戰士來說,培養一個能夠使用反饋式動力甲的人還是便宜得多的。

這項科技拿到手之后,顧航也在琢磨,該怎么用?

肯定得當做尖端戰力,不然這個成本就扛不住;星際戰士用不著,但可以裝備給第十旅的特戰精銳。少數那些被訓練到了T2水平的士兵,可以配備上這些反饋式動力甲,戰斗力直線飆升。

但……顧航轉瞬又想到了一點。

給他們裝備反饋式動力甲,他們就能起到類似星際戰士的作用嗎?

恐怕未必。

星際戰士強在人,而非外面那層裝甲。

直接戰斗力對比的話,現在的特戰精英們,身穿一套外骨骼,帶鏈鋸劍和爆彈槍,碰上不死鳥還是要被開無雙;換裝反饋式動力甲,被開無雙可能不至于了的,但一樣是被暴打,十個打一個都不一定打得贏。

畢竟,別說動力甲提供的性能有差距,就算是沒差距,常人跟長出來了十幾個超人器官的星際戰士對比,差距仍然太大。人家的反應速度、瞬間信息處理能力、射擊精度,就都不在一個檔次上的。

哪怕是在雙方能力最接近的射擊項目上,差距也很大。星際戰士真能在對方扣動扳機的瞬間,判斷出射擊落點,提前閃躲,或者以厚裝甲部位抵擋,這些都是常人做不到的。而更多的情況,就是星際戰士壓根兒不會給對方開槍的機會。

雙方差距仍舊巨大。

唯一的一點,在于T2級士兵要比星際戰士好培養多了。

但是,這一點在帝國內成立,在顧航這里并不成立。

顧航這兒培養一個星際戰士,無非就是再篩選一層,兩百點恩賜分別用在訓練到T1水平和兌換一顆基因種子罷了。

當然了,由于顧航在培養星際戰士的篩選過程中,大約會產生百倍數量的被淘汰者,其中還有數量不算少的T2級士兵,這些算是必然會出現的伴生產物了。

利用反饋式動力甲,裝備這些‘被淘汰者’,從把他們變成丐版星際戰士,主要是作為對精銳尖端力量的補充,這當然是反饋式動力甲的一種使用方式。

就是……性價比不高罷了。

而另一種使用方式,則是配發給戰地一線軍官,增強其之生存能力。

一個在前線指揮的旅長或者營長,其實也是很脆弱的。

但這個增強效果……也相對一般吧。

總之,反饋式動力甲這項科技,雖然確確實實是精英級技術,然而對現在的聯盟來說,還是比較雞肋的,發揮作用的地方有,但不關鍵。

顧航應該不會推動這項科技大規模的生產,占用聯盟很多的生產力。

不過,抽出來的科技,黑箱里面一個月能夠拉兩臺出來。

白送的肯定要。

而后,顧航又將目光放到了另外兩樣科技,游俠級騎士機甲和戰犬級泰坦。

前者,算是老熟人了,聯盟現在都存有六臺呢——黑箭星歸順之后,整個星球上除了幾次戰爭被打爆的之外,就剩下六臺了。雖然理論上所有權還是在那些歸順的大貴族手里,但聯盟要征調的話,他們也沒話可說。

人們總是管騎士機甲叫做‘騎士泰坦’,但實際上并不對,正經命名就是‘機甲’而已。游俠級有八米高,內里可以通過不同的技術配置,配裝多種組件,形成一些衍生型。比如更強調重火力的騎槍型、更強調機動性的守望型之類的。

但總歸,都是在游俠級這一個類別下面。

至于戰犬級泰坦,那這就是正兒八經的泰坦了——雖然是最小型的泰坦。

而泰坦和騎士機甲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后者有個專門的駕駛艙,人家吹牛逼管那個叫‘機械王座’,騎士在其中駕駛機甲戰斗;而泰坦,則沒有專門的駕駛艙,也不能單人操作。十五米高的戰犬級,像是個五層樓房一樣,里面裝著十來個人,同時協作操控這臺機器作戰。

對比作為進階科技的游俠騎士機甲,戰犬級泰坦個頭直接翻倍了,達到了十五米的高度。

有了這兩樣技術,聯盟的陸軍強度將會再上一個臺階。

雄獅坦克再猛,那也只能定位成消耗品級別。四千塊一臺,放在高烈度戰場上,相當于大號裝甲炮灰。

但騎士機甲和戰犬泰坦,就無論如何都能算是精兵主力了。

在黑箭星上,一幫子裝備稀爛的封建軍隊,配上一些哨兵機甲,根本發揮不出來兇猛的騎士機甲的威力。但就算是如此,聯盟在那場大決戰之中,要拿下一臺游俠級騎士,平均也要付出四十多臺坦克、上百輛裝甲車、五架風隼、一個星際戰士、若干步兵作為代價。

而如果騎士泰坦放在聯盟這里,有更精銳的裝甲部隊在前面頂著,旁邊有精銳步兵組成防御陣地,還有犀利的炮兵協同發揮火力優勢。騎士、泰坦所能夠發揮出來的威力,將會大大的增強。

星際戰士想要摸到旁邊來都很難。不死鳥沖垮王國軍的防御陣地,那是一捅就破,聯盟的軍陣可沒那么好穿。稍微延誤一下,騎士和泰坦的火力就足以消滅星際戰士的。

更何況,這兩樣東西,尤其是騎士機甲,除了在軍事層面上能夠提供很大的幫助,聯盟可以自產之后所帶來的政治意義也很大,非常利于聯盟對黑箭星的統治。

黑箭星是一個有著濃厚的騎士傳統的地方。

而現在,聯盟具備自產哨兵機甲的能力(早先就抽到了),再有了自產騎士機甲的能力,這不直接神跡再臨?

顧航一瞬間都想好了很多的處理方法。

建立騎士學院,一方面是做軍校,一方面是培養騎士駕駛員,再一方面,就是強化聯盟的正統地位。

以后想當騎士,不用廢了家族不知道多少年的積蓄,只要來報考騎士學院,應征入伍,就能夠成為光榮的騎士,駕駛上哨兵機甲;最優秀的人,就可以駕駛上游俠騎士;開辟特殊科目,不能當單人的游俠騎士駕駛者,也有機會成為更大、更猛的真正泰坦的駕駛組,十幾個人一組的使用戰犬級泰坦。

這么一搞,好處多多。

黑箭星的這些貴族家族,也還是有他們的可取之處的。祖祖輩輩都是騎士出身,以做騎士為榮,聯盟現在搞出來的新玩意兒,就貼合了他們的傳統,有利于加強統治;又因為這些傳統,他們從小就被訓練怎么駕駛騎士,他們本身就是最適合的駕駛者來源。

在這個基礎上,顧航甚至打算建立起來一個新的組織架構,放在聯盟陸軍下面。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聯盟國立騎士團’。

本來打算是叫做‘黑箭騎士團’的,但想了下,還是將這個名字給否決了。地域特性太強,跟之前顧航定下的建立聯盟認同的整體概念并不吻合。

這個聯盟國立騎士團倒不是真是個完整的軍事組織,主要目的是給于身份認證,強化榮譽感——黑箭星上的騎士老爺們就吃這一套。

另外一方面,則就是對騎士機甲、泰坦這兩類昂貴的頂級裝備,從駕駛員的選拔、裝備的維護、專門的后勤補給等各個方面,進行的專業管理。

同時,騎士團的成立,也方便聯盟將這些頂級兵器可以靈活而集中的投入到戰爭之中。

畢竟,這些頂級裝備,并不適合直接配置到具體的陸軍編制里面去,否則調用起來會有些麻煩。

當然了,騎士機甲和泰坦的駕駛員們,在訓練之中有一個重要的科目,就是如何配合常規部隊進行作戰。這部分內容,黑箭星原本的培養體系之中是有些缺乏的,而且也跟不上聯盟當下的常規部隊模式。國立騎士團要在這方面努力探索一番。

撓了撓頭,顧航甚至打算,將聯盟的第一套游俠騎士的生產線,干脆就先建在黑箭星上?

這個消息傳出去,馬上就能振奮人心吧?

按照黑箱的生產能力來看,直接拉成品的話,游俠級騎士大概是兩個月一臺;戰犬泰坦五個月一臺。

而生產線的話,預估半年后,能夠各初步搞出來一條。

顧航在跟武佳蓉進行了一次通訊,聊過了相關的事情之后,大約估計,聯盟后續正常投產這兩樣東西的話,并放在黑箭星上,以潘波斯工業中心為游俠騎士的主要生產基地,以盧曼工業中心為戰犬泰坦的主要生產基地,那么預估在經過在經過兩年的建設,鋪設多條生產線之后,大約能夠做到游俠騎士每年生產六臺;戰犬泰坦每年生產一臺。

黑箭星那么多年的積累,整個星球上的騎士泰坦在戰前也就一共三十臺上下的樣子。而聯盟到來之后,這種原本只能外貿進口、要耗盡一個國家財力方能養得起的東西,自己就能產了,五年就能達到過去無數年的累積,這將有力的證明,聯盟的到來對于黑箭星的意義是絕對正面的!

這個數量,顧航已經相當滿意了。

而后,他又將目光投向了最后一樣東西,也是唯一一個史詩級科技。

精金材料。

看到這玩意兒的時候,顧航還有些驚奇。

精金幾乎可以算是帝國內,大規模運用的材料之中,最高的一檔了。更高的、更稀有的材料不去多說,這里只提可以大規模運用的東西。

精金主要用在建造真正的泰坦,而非騎士機甲這種被妄稱為泰坦的東西;在星艦的一些關鍵部位上,精金也必不可少;在建造終結者裝甲的時候,也要用上。

總而言之,隨著技術的進步,生產那些高強度的技術產品,必然而然會帶來對基礎材料的更高要求。

精金的大規模運用,正就是為此而生。

然而,帝國現在運用的精金,大多都是天然產物。要不就是在大規模的礦物開采的過程中,可以收集到很少的一點伴生精金礦物,要不就是在一些極少數的星球上,能夠發現極其珍貴的精金礦脈。

這東西,是帝國內毫無疑問的戰略資源。帝國是有為了一處精金礦發動一場戰爭的前例的。

那現在,顧航手頭上開出來的這一套精金技術,到底是啥意思?

精金的開采技術?那憑啥叫史詩科技?

它開采困難歸困難,但更重要的是其之稀缺性。只要能找到,其高昂的價值足以讓人忽略開采的難度與成本。

能稱為史詩級科技的話,難道是……精金的合成技術?

顧航仔細看了一眼,發現還真是。

弄明白其中的意義之后,他腦海中的念頭就一個:發財了。

而且,這個財,還不像是之前有些開出來的科技一樣,不好解釋,不好運用。

這個財,是顧航正兒八經能用的。

他大可以把精金的合成,放在某個礦區內,就說發現了精金礦。

這就有了正經的產出渠道,顧航可以把其拿出來賣了。

至于被發現問題,顧航是一點也不怕的。

不到礦里去切實的調查,搞一波地質研究,誰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假的?

且不說誰閑得沒事兒不去爭精金的份額,而去質疑精金礦的真假,就算是想要去搞這波研究,到顧航的地盤上來想干這事兒,那也太難了。

這東西的冶煉合成產線搞出來,不僅僅可以為未來,聯盟區打造各類高精尖科技的時候,提供基礎的材料支持,而且還能夠馬上產出,給聯盟掙取稅幣收入。

在天馬星區就有一個大客戶——飛翼星造船廠。

那是個可以生產建造巡洋艦級別星艦的地方,對精金是有直接需求的。

唯獨可惜的是,精金的合成技術,就算是之后拉出了生產線了,產能擴大的速度也沒法太快,預估一年之后的產量,可能也就一個微型精金礦而已。

但也就夠了。

一個微型精金礦,純做外貿一年也是兩千萬稅幣的收入。

而且,聯盟也不一定要全拿出去賣。肯定也會留著一些,以備后續有更高級別的科技,需要用到這種材料的時候,可以直接拿出來用。

搞完了科技抽獎,又通過遠程通訊,將相關的事宜交代給了武佳蓉之后,顧航就乘上了飛船,踏上前往飛翼星的路途。

他要去參加自己的訂婚儀式了,他的未婚妻就在那里等著他呢。————

以下免費:

呃,翻評論的時候發現我吃了兩個設定……是兩個抽獎bug……

小的:211章抽出來了鏈鋸劍,在267又抽了一次……

大的:211章抽出來了MK.7天鷹動力甲,但在315章說聯盟沒有動力甲技術。

已經修改了。

不想翻回去看前文的讀者老爺們,這里給匯報下修改內容:

267抽出來的鏈鋸劍,改為了重力武器(里佐牧師手里的重力權杖,以及騎士泰坦配備的重力拳)

211抽出來的MK.7動力甲,改為了遷躍識別系統,提早拿到了星艦建造的前置技術。

對劇情應該是沒啥影響的,主要就是寫設定的時候腦子抽了寫糊涂了,我認錯……

這章5.2k,比平常多一千字,以作補償!

(本章完)

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上一章  |  從行星總督開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