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第三百六十三章: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起明末 >>風起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三章: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

第三百六十三章: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3日  作者:羅小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羅小明 | 風起明末 

作者:羅小明

字數:2472

校場之上,沸反盈天。又一輪的角力即將開始。兩名軍卒眾人高昂的歡呼聲之中已經是登上了矮臺,也再度將眾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不過左良玉的注意卻并沒有隨著眾人停留在矮臺之上,而是轉而移到了陳望的身上。

“有一件事,我想要問你。”左良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他的聲音不大,但是足夠陳望在一眾嘈雜的人聲中能夠聽到。

陳望眼神微動,他聽出了左良玉話語之中的鄭重,當下也將注意放在了左良玉的身上。

“你想要問什么?”陳望收斂了些許臉上的笑意,問道。

“我想問……”左良玉一只手按著放在身前案桌上的酒杯,另一只手撐在膝蓋之上。

他的目光深沉,語氣低沉,鄭重問道。

“你,到底想做什么?”空氣在這一刻似乎都陷入了凝固之中。陳望眼神微凝,緩緩的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并沒有回答左良玉的這個問題。

左良玉突然問出的這個問題,確實沒有在他的預料之中。但是某種程度上,也在他的預料之中。

當初在夔州府內,他借著勸說的名義,去會見左良玉。在帳中他明目張膽的對左良玉說的那句話,就已經是將圖謀暴露出來了大半。

左良玉現在在這里問出這個問題,也算是合乎情理。

“你難道不清楚嗎?”陳望淡然一笑,并沒有回答左良玉提出的問題,而是將問題又重新拋給了左良玉。

左良玉雙目微瞇,陷入了沉默。周遭吶喊聲雷動,擂臺之上,兩名軍兵的角斗也已經是進入了白熱化。

“亂世風云起四方,有兵便是草頭王……”左良玉的神色暗沉,目光凌厲,緩緩念出了在夔州府時,陳望對他所說的話。

“這是你曾經跟我說過的話。”

“最初的時候,我以為你想做的是戚繼光,做中興的名將,想要在青史上留名。”左良玉轉過頭,向著底下擂臺上正在角力的軍卒看去,沉聲道。

“后面在夔州府時,我以為你是想要李成梁,做祖大壽,不受那些文官管束,做一方的草頭王,土皇帝……”

“不過眼下看來,你的野心不僅僅到這一步。”左良玉的目光掠過了矮臺,看向了矮臺周圍一眾漢中軍的軍卒,看向了校場外圍的密密麻麻的軍帳,看向了沿山遍野招展的火紅色旌旗。

來到襄陽之后,再度見到陳望的時候,左良玉便知道自己錯了,而且是錯的離譜。

陳望的圖謀,遠比他想得更為恢宏,更為龐大。在襄陽城外的一萬余名漢中軍,人皆披甲,令行禁止,是絕對意義上的精兵強將。

而這還不是陳望麾下所有的兵馬,僅僅是陳望麾下的直屬騎兵,和兩個底下參將統管的援兵營。

各鎮各營都是在吃空餉,但是陳望不僅沒有吃空餉,麾下的營部甚至兵額超編,還要借著輔兵的名義作為掩飾。

養兵是需要錢的,朝廷撥下的軍餉不可能足額。就是去養兵額內的兵馬都很是困難,軍餉根本不夠。

陳望麾下的漢中鎮兵馬如此之多,這些兵馬自然不可能不需要軍餉,那他們的軍餉又從哪里來?

軍餉的來源不提,陳望花那么多自己的錢,去養這么多兵馬,是為了什么?

野心……陳望拿起了酒杯,輕抿了一口杯中的酒水。陳望并不喜歡這個詞,這個詞并不是什么好詞。

說實在的他從來就沒有過什么野心。要是有得選,他甚至不愿意來到這里。

但是他沒得選,他不僅到了這里,還被卷入了浩劫之中。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個人的命運。

被時代裹挾的命運只能隨著時代沉浮。他能夠一路走到今日,其中很多的艱辛根本不足為外人道。

“就當是野心吧……”陳望沒有反駁左良玉所說的話。

“其實,你之前想的也并沒有錯。”陳望目視著遠方的襄陽城。

“我一開始,是想過要當戚繼光。”

“可惜,朝堂之上沒有人是張居正。”明末這個時代,其實真的不缺乏良將。

前有杜松、劉鋌、后有盧象升、孫傳庭、曹文詔、曹變蛟。就算是在南明的時候,也也李定國等一眾愿意才情卓越的將校。

只是明廷從內部之中早已經腐朽多時,上百年的文武失衡,使得明廷的根基早已經潰爛不堪。

“至于李成梁……”陳望看了一眼左良玉。歷史上的左良玉,就是想要當李成梁那樣的人物。

在崇禎下旨,允許他世鎮武昌之時,左良玉便立即上書,調兵遣將去進攻張獻忠。

在歷史上,左良玉從始至終,其實都沒有進取天下的雄心,他只想做李成梁。

而且,也沒有進取天下的能力。當李成梁確實很好,拜將封侯,掌權一方,只要是在封疆之所,便是萬人之上,實際上就和土皇帝一般。

“而且既然都已經做到了這種程度,那么為什么不再進一步?”陳望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

既然能夠有機會改變,那么為什么不去改變。

“現在的天下,已經不是當初李成梁所在的時候了。”李成梁所在的那個時代,社會的矛盾還沒有到現在這么劇烈的程度。

明廷內部還算是穩定,張居正執政時期,算的上是明朝的中興期,明朝的軍事實力空前強大。

造反根本毫無機會,李成梁能夠在遼東做土皇帝都已經是頂天了。但是現在的情況和李成梁所在的時代截然不同。

確實是可以當李成梁,但是當李成梁,最后的下場就是死路一條。清軍入關之后,他們不會停止南下的腳步,他們想要的是侵吞整個天下。

“李成梁的下場是好,當了那么多年的土皇帝,封了寧遠伯,最后還得了善終。”

“但是……”陳望知道左良玉心中的想法,他加重了些許的語氣。

“這歷史上除了李成梁以外,又有哪幾個跋扈的武臣得以善終?”

“走這條路,不是小心一些,謹慎一些,就能夠走到盡頭的。”左良玉神色微變,他目不知書。

但是他也聽過評書,聽過別人講戲。本朝跋扈的武臣也有,但是能夠善終的確實是寥寥無幾。

只是在很多時候,人都有僥幸的心理。這件事被陳望赤裸裸的拿到臺面上講出之后,左良玉的心中的不安也不由自主多了幾分。

陳望看著左良玉臉上神色不斷的變化,知道左良玉的心中必然正在糾結。

這個節點,正是勸服左良玉的最好的時候,引著左良玉走到他設定道路的最佳機會。

“你問了我一個問題,我現在也問你一個問題。”陳望靠坐在座椅之上,將一個問題拋給了左良玉。

“什么是天子?”

“天子……”左良玉神色凝重,心神緩緩的沉了下來,他不明白陳望為什么突然問起這個問題。

說實話,單單是說這個詞,他的心中都有些敬畏。天子,就是皇帝,是君父,是九五之尊,是這個世界上最為顯赫的人……左良玉的思緒混亂,他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陳望的問題。

但是在這個時候,陳望卻給了他一個答案。

“古人云:天子者,爵稱也。爵所以稱天子者何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

“天子坐于明堂,執傳國璽,列九鼎,使萬方之來者,惕然知天下之人。”

“天子,富有四海,代天牧民。”

“但是,如果讓我來說……”陳望緩緩的站起了身來,他的目光并沒有停留在左良玉的身上,而是停留在了擂臺之上正在角力的軍士。

“這些話,全都是空談和虛言。”左良玉目視著站起來的陳望,他從陳望的語氣之中,感受到了輕蔑。

而這份輕蔑,對于左良玉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在上曰天,在下曰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這是千百年以來的傳統觀念。

“天子……”山呼海嘯般的吶喊聲一浪接著一浪,自校場的四面八方滾滾而來。

擂臺之上,角力已經結束。失敗者倒伏在臺面之上無人問津。勝利者站在擂臺之上高舉著雙手。

擂臺之下,無數的軍卒高舉著手臂,向著勝利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威武!”

“威武!!”

“威武!!!”震耳欲聾的呼喊聲在左良玉的耳畔回響,震得他的耳膜生痛。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鼎沸的人聲并沒有壓倒陳望的聲音,陳望的聲音堅定而沉穩,被左良玉聽聽的清清楚楚。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

“轟——”左良玉坐在座椅之上,只感覺什么東西在腦海之中炸開一般。

他的頭腦渾渾噩噩,思緒幾乎停滯。一個從未有過的想法,猶如毒草一般,在他的心房之中瘋長,宛如瘟疫一般蔓延。

左良玉在想什么,陳望并不清楚,也并不關心。因為根據他對于左良玉的了解。

左良玉最后絕對會選擇正確的道路。陳望站在望臺之上,高舉起手中的酒杯,向著擂臺之上的勝利舉杯致意。

望臺之上,一眾漢中軍的軍將皆是隨之站起了身來,同樣舉起了手中的酒杯,向著他們的將軍行禮致意。

擂臺之上,獲勝的軍卒也看到了向著他舉杯致意的陳望,當下激動的抱拳回禮。

校場之上,無數正在為勝利者歡呼的軍卒,目光也因為勝利者的動作而轉向了望臺,看到了舉起酒杯的陳望。

下一刻,更為熱烈的歡呼聲已經是從一眾軍卒的喉嚨之中迸發出來。

“將軍,威武!”營壘之中所有的軍卒都高舉著手臂,向著陳望致以最為崇高的敬意。

歡呼聲宛如山呼海嘯一般,一浪接著一浪,一浪高過一浪。等到陳望坐下,場面恢復平靜之時,左良玉也同樣是恢復了平靜。

左良玉的目光清明,神色如常,再不見任何的陰霾。陳望清楚,左良玉的心中已經是想明白了。

這個時候,自然是趁勝追擊的最好的時刻。

“如今的局面,想必你也清楚,用四個字總結而言,就是內憂外患。”

“革左五營、萬民軍、李自成、張獻忠,還有各地的流寇,一直都在挖掘著大明的根基。”

“有他們在前面當箭靶,吸引朝廷的注意。”

“我們就可以在暗中積蓄力量,堂而皇之的招兵買馬。”

“就像現在我們做的這樣。”陳望指了指底下歡呼雀躍的軍兵。

“我的鎮下有一萬七千的兵馬,用衛軍名義隱藏的也有一萬多人。”

“陳洪范麾下的八千湖廣兵也在我的統管之下。”

“如今河南的營兵也受我的節制,編練的新軍,也都在我的掌控之中。”陳望毫不避諱,很多時候需要適當的展示實力,才能夠讓人信服。

“遼東的爛攤子,你以前在昌平,自然也是清楚。”

“今年三月,建奴又攻遼東,兵圍錦州。”左良玉點了點頭。

“遼東的局勢,目前為止還算可以,不過確實牽扯了九邊的兵力。”

“不。”陳望搖了搖頭。

“遼東的局勢,一點都不好。”左良玉眉頭微蹙,塘報雖然會粉飾一些,但是能報出來的,大抵也是不差多少,而且他在朝中自然也是有消息的渠道,昌平也有舊識。

遼東那邊的戰局,他一直都有在關注。在六月的時候,祖大壽領兵多次出擊,殺傷了不少的建奴,斬獲了不少的首級,都報給了兵部經過了核準。

“這一次遼東的戰局和以往都不相同。”陳望知道左良玉在想什么。

“北地的情況,你以前在昌平也清楚。”

“這種小規模的交鋒,取得戰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真正的考驗是之后的大規模交鋒。”

“這一次建奴的決心,遠比所有人都要想的更為堅決……”對于歷史的先知,讓陳望的語氣很是堅決。

松錦之戰的初時,明廷的高層都以為建奴只是和往年一樣,在掠奪一番以后就會再度退走。

“等著吧……”等到建奴建立義州城,大軍云集于松錦防線之時。明廷才如夢初醒一般反應過來,明白了建奴的戰略企圖。

而這個時候,其實已經是徹底晚了。

“等到,大廈崩塌……”松錦,對于明廷來說,幾乎是一場必敗的戰役。


上一章  |  風起明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