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第三百一十五章:拐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起明末 >>風起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一十五章:拐點

第三百一十五章:拐點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3日  作者:羅小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羅小明 | 風起明末 

作者:羅小明

字數:1644

“楊文岳被擢為兵部右侍郎,總督保定、山東、河北軍務,代孫傳庭之職……”

鹽井山腰,陳望手持著馬鞭,遠望著南面的泉山,靜聽著胡知禮的稟報。

“孫傳庭到底還是下獄了嗎……”

孫傳庭的下獄比起在歷史上推遲了許久。

原本的時空之中孫傳庭是在七月下獄,如今卻是在第二年的正月才下獄。

這其中的曲折,陳望并不清楚。

但是他知道孫傳庭的下獄和楊嗣昌必然有著直接的關系。

孫傳庭鋒芒畢露,在陜西擔任巡撫之時便已經是得罪了很多人。

那個時候楊嗣昌下達的政令,被其全盤否決,甚至直言反駁。

楊嗣昌和孫傳庭的梁子到那時起便已經是結下。

而后青山關大捷之后,陳望雖然沒有太多的渠道了解朝堂上的情況。

但是也聽到了風言風語,孫傳庭和楊嗣昌便已經頗為不和。

兩人政見不合,常常針鋒相對。

那個時候開始陳望便已經是有所預感。

論起行軍作戰,楊嗣昌不如孫傳庭多矣。

但是論起朝堂斗爭,論起陰謀詭計,楊嗣昌絕對要甩孫傳庭十條街。

盧象升出身茗嶺盧氏,在朝中名望極高,又有東林黨一眾大臣相助,卻還是一直被楊嗣昌所壓制。

由此便已經是可見楊嗣昌之手段。

“孫傳庭入獄,北面的格局變動,大致和往昔的一樣,不過很多事情已經改變,很多事也不一樣了……”

陳望眉頭緊蹙,如今北地的局勢,因為他的影響改變了很多,九邊各鎮如今算得上是銳意進取,掃去了不少的頹勢。

戊寅之變,明廷的損失遠比歷史上要小得多,清軍的收獲也同樣減少。

此消彼長之下,也為即將爆發的松錦之戰添上了更多的變數。

“不過現在不是考慮北方的時候,南方的變動還要更多。”

陳望心中思索,遠望著南方最大的一座山峰——太平縣之瑪瑙山。

那座差一點便讓張獻忠折戟沉沙的瑪瑙山。

不過因為自己的介入,這一次張獻忠卻是沒有被困在瑪瑙山上,只是在其上繞行了一圈,然后提前了近一年的時間,轉入了川中。

南方的時局,因為陳望的影響,早已經是徹底變得面目全非。

除去革左五營還在英、霍山區,羅汝才仍然是被困在興、安山區之外。

李自成和張獻忠兩人的人身軌跡,早已經是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走上了和歷史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漢中府北部如今情況怎么樣?”

陳望沉吟了片刻,出言問道。

“鳳縣淪陷,按照望哥的將令,放棄以鳳縣為中心的西北地帶,主力全都集中在雞頭關中。”

“南下的闖軍大概有五六千的騎軍,裹挾的步卒有約莫萬人左右。”

“如今雞頭關,有三千衛軍,軍器局新制的八門火炮,還有一千余桿海誓銃都拉了過去,擋住闖賊不成問題。”

各方面的消息都被胡知禮記得爛熟于心,這些重要的自然是記得更清楚。

“沔縣那邊,周遇懋和關啟林守在略陽,他們兩人合兵有四千,還有當初望哥下令新修的棱堡。”

“陳功的援兵營昨日剛過漢陰,風雪天氣,行軍緩慢,只怕還要五六天的時間才能到達漢中。”

他們剛剛抵達省界的時候,漢中府的北部便傳來了闖軍南侵的消息。

李自成從川北竄入岷州衛,后來進入鞏昌府,這些消息陳望都已經收到了。

“北面的情況和望哥推算的相差不大,李自成并沒有想要進攻漢中府的意思,只是在虛張聲勢,為的是策應張獻忠和羅汝才。”

鳳縣在漢中府的西北部,不在漢中盆地之中,根本不好防守。

從一開始的時候,陳望就沒有將鳳縣納入防御的網絡中,也沒有在鳳縣做任何的布置,淪陷是肯定的事情。

鳳縣丟了也就丟了,現在對于陳望來說,最壞的結果也只是不痛不癢受幾句斥責。

畢竟現在陳望奉了楊嗣昌的命令在守備鄖陽和漢中府東部,圍剿張獻忠和羅汝才。

“李自成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把兵力都放到漢中府來。”

陳望從親衛的手中接過了戰馬的韁繩,踩著馬鐙微一發力,便已經是躍上了馬背。

而后陳望一手執韁,一手執鞭,沉聲對著一旁的胡知禮言道。

“不過略陽和雞頭關的防守還是不能放松,不能因為可能性小就放松警惕,漢中府內被我們經營多年,是我們的基本盤,絕對不容有失。”

“望哥盡管放心。”

這種大事上面,胡知禮自然也是清楚,自然不會敷衍。

“鞏昌府和鳳縣附近,都有監察所的耳目在。”

陳望微微頷首,繼續言道。

“三邊總督鄭崇儉也領著賀人龍已經過了潼關,祖大弼也被調回了陜西,這些消息肯定瞞不住李自成。”

陳望一手執鞭,一手按著腰間的雁翎刀,目光從南方的瑪瑙山,放到了山道之上站立著一眾甲兵身上。

李自成在陜西鬧出的動靜實在是太大了,原本在河南維穩的鄭崇儉也因此帶兵回陜。

這些事情和歷史上的出入極大。

李自成沒有如同歷史上一般在商洛山,因此也沒有在張獻忠起事的第一時間進入河南。

李自成字這一次起勢以來,自始自終都沒有越過潼關,一直都是在陜西攪動風云。

只有小股的流寇在河南的境內游蕩,而后很快又被河南當地的軍兵平息下來。

當地軍兵不能解決,也被后續進入河南維穩的陜兵平定。

因為大規模旱蝗而引起的災荒民變,到現在勉強算是壓了下去。

河南的民變并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在李自成的帶領之下形成燎原之勢。

不過河南的災荒影響到現在仍然還在留存,仍然沒有解決。

而且因為冬季的到來,河南境內的百姓日子正越發的難過。

如今河南風平浪靜的表面之上,實則底下有無數的暗流在涌動……

不過這一切,都與現在的陳望無關。

河南的事情太遠,民變的事情太大。

“李自成……”

未來已經變化,脫離了原本的進程,對于今后的事情,陳望可以說是無從所知。

如今李自成的想法,陳望自然是不可能清楚。

單憑現在李自成行軍的軌跡和所做的事情,陳望也推測不出來李自成如今行事的真正目的。

李自成現在所做的一切,似乎和當初高迎祥做的一樣,沒有太多的長進,仍然還是屬于流寇的范疇之中。

但是陳望總感覺一切都沒有那么簡單,李自成并非是一個簡單的人,也并非一個不會學習的人。

李自成在歷史上幾起幾落,被孫傳庭打到只有十八騎,卻仍舊矢志不渝,仍舊斗志昂揚。

這一點,如同他的舅父高迎祥一般。

陳望停下了思索,摒棄了腦海之中那些雜亂的思緒。

他清楚,現在他已經站到了歷史的拐點之上。

遠方。

群山連綿,峰巒逶迤。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個人的命運。

被時代裹挾的命運只能隨著時代沉浮。

但是現如今,因為他此前造成的影響,洪流最終流往的防線已經是發生了變動。

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時代的洪流雖然仍然滾滾向前,但是無數的事情正在隨之而發生改變。

欠一百,明天繼續補。

接下來的劇情,我估計所有人都意想不到,也絕對會與所有明末爭霸的不同。

看過我之前所寫的《黃天之世》老書友應該都知道,我寫的劇情絕對不會照本宣科,順著歷史的軌跡毫無新意,此前所有的影響大多都是埋下伏筆。

這一本書也是我自己寫的的書,自然也不例外。

(本章完)


上一章  |  風起明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