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第三百零八章:江山多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起明末 >>風起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八章:江山多嬌

第三百零八章:江山多嬌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3日  作者:羅小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羅小明 | 風起明末 

作者:羅小明

字數:2503

“常國安的大營設在鄖西縣以北約八十里外的大梁山上,這里原先是輿圖上一處約有千人左右的山民聚集點。”

胡知禮端坐在座椅之上,向著陳望稟報著這段時間以來的情況。

“常國安麾下的精騎約有兩千,馬軍有四千,這些基本都是他的嫡系人馬,其余的都是新募步卒約在六千人左右。”

“這些新募的步卒,大部分都是從河南逃荒而來的災民,還有一部分則是山中的山民。”

塘報之上說常國麾下有兩萬多的兵馬,實際上是受到了誤導。

明軍的塘報寫是兩萬,實際上不過只有一萬二千人,常國安號稱則是有三萬大軍。

“一萬兩千人……這常國安倒也算是一個人才,不愧是老三十六營的營首。”

陳望眼眉微挑,當時在白土關,農民軍一共有三部,分別由小秦王白貴、托天王常國安,整世王王國寧三人統領。

陳望擒斬了小秦王白貴,放走了托天王常國安,整世王王國寧兩人。

他當初驅趕常國安北上的時候,跟著常國安一起逃走的都是騎兵馬軍,原先常國安麾下的大部分的步卒都被他俘虜了,少部分的則是慌不擇路逃到了其他的地方。

逃向南方的王國寧,陳望沒有派多少的兵馬去追趕,王國寧逃走的時候,當時白土關潰敗的大部分的農民軍步卒都跟著王國寧逃到了南部山區。

當時跟著常國安逃走的都是精騎和馬軍,約有四千多人。

這個數量也都是在陳望的控制之下。

畢竟人數要是多了,常國安可能會不愿意配合,心懷他意。

而人數若是少了,常國安就沒有辦法掀起太大的動亂,達成陳望的目的。

四千人,正好是一個不錯的數字。

陳望的計劃便是要留著常國安在鄖西北部攪動風云,趁機脅迫鄖陽撫治王鰲永取得鄖襄山區的詳細輿圖,而現如今陳望已經是將輿圖拿到了手中,達成了第一步目的。

“六千的新募步卒沒有多少威脅,但是馬軍和精騎的總數多出一兩千的規模,看來這個常國安心中到底還是有其他的想法啊。”

陳望的眼眸之中閃過一絲兇光。

現在常國安麾下的精騎馬軍有六千人,多出了差不多一兩千騎。

而陳望現在麾下的騎兵不多,只有一個千總部,千騎的規模。

張二、黃龍兩人各有一司的騎兵,兩者加起來也有千騎。

鄖陽的土兵基本都是步卒,只有少許的偵騎和將校有馬匹騎乘。

川兵移營之后,他麾下能用的騎兵只有這兩千之數。

常國麾下的精騎馬軍只有四千,兩千的騎兵足夠鉗制常國安。

但是現在常國安麾下的精騎馬軍有六千人,多出了差不多一兩千人的規模,他麾下這兩千的騎兵卻已經是有些不夠用了。

“張二、黃龍兩營的傷亡不要報太多,報個一兩百人就夠了,報多了太假,遮掩不住,不過丟失的武備可以報多點。”

陳望手持著木棍,撥弄著身前的火盆,囑咐道。

“武備火器要少一點,工部的火器一年比一年差,刀槍隨便多少都行,這個我們不缺,但是都必須要提。”

有些東西雖然有,但是也必須要提起,不然上面細究起來,很多事情都不好說明。

“主要是要甲,要布面甲,要鎖子甲,不要棉甲。”

火盆之中的炭火更紅了幾分,陳望也隨之放下了撥弄炭火的木棍,而后輕輕的拍了拍手,撣去了手上的灰塵。

“工部的棉甲薄的和紙一樣,連三眼銃都防不住,就是個純樣子貨。”

不久前工部送來的一千多領棉甲,勉強能用的只有三百多領。

其余的棉甲薄的根本提供不了什么防護,甚至是連御寒都做不到,根本就是聊勝于無。

倒是鎖子甲防護做的還算不錯,畢竟鎖子甲是明甲,優劣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不像是棉甲和布面甲這樣的暗甲。

布面甲倒是還可以用,缺少甲片大不了再加便是,有現成的布面甲主體在,可以剩下不少的工時和成本。

陳望雙手放在膝上,撐起了身軀,轉頭看向胡知禮詢問道。

“我沒猜錯的話,常國安這幾天應該都沒有再派人來,商議之前談論的招撫。”

“常國安確實是沒有再派人過來談論此事。”

胡知禮神色陰郁,點頭回答道。

“鄖西縣內的繳獲,我們一共得到了金八百兩,白銀四萬余兩,糧食六萬石,絹布三千余匹,詳情都已經記錄在冊,金銀的情況不知,糧食比起實際的要少了起碼三萬石。”

鄖陽府商業發達,鄖西縣也是商路的要地,因此內中有不少的商行存在。

之所以能夠獲得這么多的金銀糧食,正是因為城中有兩處糧行。

早在白土關的時候,陳望就已經安插了人進入鄖西、上津、鄖縣等地,探查當地的情況。

這些人都是當初陳望剛入漢中府時設立督察處,讓胡知禮招募的人,專門作為耳目。

這一次督察處改建為軍法處,處下設監察所后,這些所有的人都被轉入了監察所中。

胡知禮現在領著軍法處,監察所受著他的直領,對于鄖西城內的情況自然是了解。

陳望伸手烤著炭火,借助著炭火溫暖的火光,他的手掌也慢慢的變得暖和了起來。

“金銀他們肯定會克扣下來,這么大的鄖西縣,這么多家的商戶,只有八百兩黃金和天方夜譚有什么區別?”

對于克扣金銀的事情陳望毫不意外,之前常國安攻破鄖西、上津周圍的鄉鎮,一兩的黃金都沒有送過來。

盛世的古董,亂世的黃金,黃金如今價格極為高昂,常國安將繳獲的黃金私藏起來再正常不過,陳望對此一直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是這糧食少了三萬石,那就不是什么小事了。

“克扣金銀只不過是貪財,但是囤積糧食,那就是懷揣二心,別有所圖。”

對于常國安的如今的心理,陳望自然是心知肚明。

“計劃總是敢不上變化……”

陳望嘆息了一聲,很多時候,指定下來的計劃總是會因為很多不可控的因素而不能順利推行。

他原本的計劃是要扶植常國安,讓其作為棋子,然后一步一步的清除鄖陽府內的士紳和地主。

在獲取金銀糧草的同時,削弱當地士紳豪強對于鄖陽府的控制,以便于之后更好的接受的鄖陽府,甚至是提前完成對于鄖陽府的實際控制。

但是眼下常國安心懷二意,卻是并不甘當與一枚棋子。

“看來白土關一戰,這些流寇還是不知道他們和我們之間的差距有多大。”

陳望目視著身前紅彤彤的炭火盆,臉上的神色并沒有因為胡知禮稟報的消息而有多少的波動,只是發出了一聲感嘆。

“不過這也正好,只是收復了鄖西縣,斬首數百,這份交代確實也并不足以應付朝廷。”

陳望的神色平靜,毫無波瀾,說話的聲音十分的低微。

但是正是這輕飄飄的一句話,卻是決定了很多人的生死。

崇禎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年關將至,天地已是茫茫一片雪白。

勛陽府北,大梁山上此時卻是一片赤紅。

震天的喊殺聲,驚起了山林之中的鳥獸,整個四野荒郊皆是從睡夢之中被驚醒的鳥獸。

一只烏鴉從山崖的林木之間被驚起,在震天的喊殺聲,那只烏鴉撲扇著翅膀,飛掠而起飛。

夜幕籠罩之下,四野皆是一片黑暗,未有大梁山上一片通明。

夜空之下,無數的火光在漆黑的鴉目之中躍動。

大梁山上赤紅一片,火光沖天,都彷佛被天火焚燒一般。

一支又一支的火把被高高的舉起,一片又一片火海圍繞著大梁山的山麓不斷的涌動。

“嘭!”“嘭!”“嘭!”

巨大的轟鳴聲宛如雷霆一般震響,震響的雷霆聲在山間谷地之間徘徊回蕩。

道道橘紅色的火光在黑暗之中驟然亮起,而后又迅速的落下,之后不久恍若爆豆一般的爆響聲便隨之在山谷之間回蕩。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一浪浪的向著大梁山上席卷而去。

漫山遍野皆是攢動的人頭,舉目望去皆是躍動的火光。

滔天的火海協同著那令人膽寒的喊殺聲下,快速的向著大梁山上蔓延而去,恍若燎原之火,勢如強音浪潮!

大梁山東,一座石山的山腰之上。

原本應是光禿禿的山地之間,卻是站滿了漢中軍甲兵。

無數的火把將半座石山照的幾乎恍若白晝。

明盔明甲,猶如三冬之雪。

陳望站在石臺之上,一手按著腰間的雁翎刀,一手執著馬鞭,斜著身軀,凝望著不遠處已經化作了一片火海的大梁山。

燦如星河一般的火海,映紅了山川,也映紅了陳望身上的戰袍。

當常國安想要脫離陳望掌控的時候,一切便都已經注定。

起初對于常國安私底下進行的一切小動作,陳望都假裝沒有發覺,常國安因此而麻痹大意。

借助著鄖襄山區詳細的輿圖,終于在二十四日的晚間,完成對于大梁山的封鎖。

在經歷了兩日的狂轟濫炸之后,流寇幾番突圍無果,士氣早已經是跌到了谷底。

“大梁山上通往各處的山道全部都已經封鎖完畢,第二、第四千總部已經攻破了流寇的山腰大營,流寇的防御陣地已經全面崩解。”

身穿著明甲,頭戴著明盔的胡知義走上前來,站在了陳望的旁側,沉聲向著陳望稟報著戰局的詳情。

“預計天明時分便可以解決戰斗,攻破大梁山流寇的所有營地。”

“不過后續的清剿工作可能比較麻煩,大梁山區廣袤,很多地方難以探索,不過寒冬臘月山中若無居所糧食,常人不可能堅持多久,后續大軍撤圍,只留下兩個千總部便可以封鎖大梁山區,斷絕生路。”

比起四年之前,胡知義可謂是進步卓著,布置安排皆是有條不紊,面面俱到。

胡知義和陳功兩人完全就是對立的兩面。

陳功沖動易怒,和曾經的曹變蛟其實很像,也只有在陳望的面前才老實些許。

不過這么多年以來,陳望一直將陳功帶在身邊教導,因此陳功的性格也稍微沉穩了不少。

胡知義穩重老成,做事從容不迫,能夠很好的控制情緒,有城府,也有謀略。

幾次領兵作戰,指揮布局,胡知義皆是從容有度,斬獲不少。

當初在鎮守興安州期間,將整個城池的防務都打理的井井有條。

之后陳望領兵北上勤王,漢中府的事務全都被陳望交到了胡知義的手上。

等到陳望回來之后,漢中府的格局并沒有發生多少的改變,發展也并沒有遲緩下來。

依照胡知義的能力,足以外放為將,統管一營,加以磨練,統管一鎮也不并非難事。

“監察所已經找到出了常國安的藏糧之地,已經知曉第一騎兵千總部已經奉命過去接管,根據俘虜所述,山中存糧約有五萬石。”

“金銀都被常國安藏在營內,等到天明時分,應當就能知曉能有多少。”

前前后后,陳望一共也收獲了十三萬兩的白銀和十一萬石的糧食,以及若干的布匹絹絲、珠寶古玩等等。

這些銀錢已經足夠陳望之后一年的軍費開支,還有富裕,算是徹底解除了現階段銀錢不足的問題。

那些布匹絹絲、珠寶古玩,還有商品貨物賣出之后,又是一筆銀錢。

而這十一萬石糧食更是讓陳望有足夠的底氣,去應對今后的局面。

原本漢中府就積累了九萬石的糧食,算上著十一萬石,就是二十萬石。

二十萬石糧食全部當作軍糧的話,足夠支持兩萬人的兵馬支用兩年左右的時間。

這些都是將會之后發展的基石以及取勝的關鍵。

無數躍動的火光映照陳望的眼眸之中。

呼嘯而來的北風帶來山嶺谷底之間的聲音。

震天的喊殺聲、刀兵的搏殺聲、痛苦的哀嚎聲、恐懼的哭泣聲,無數的聲音全都匯聚在一起,交織出一曲絕望的樂章。

樂章婉轉曲折,陳望的神色卻仍舊是平靜如水。

江山多嬌,引無數英雄折腰。


上一章  |  風起明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