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第八十二章:道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起明末 >>風起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二章:道路

第八十二章:道路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3日  作者:羅小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羅小明 | 風起明末 

作者:羅小明

字數:1489

焦黑的廢墟之下,那突兀的金銀兩色自然顯得尤為矚目。

陡然見到這一幕,跟隨在身后的一眾遼騎也是不由的騷動了起來。

陳望回頭掃了一眼,并沒有將過多的注意力留在身后。

見到這么多的金銀沒有點想法那才不是正常的人。

不過拿了錢,也得有命花,也要有地方去花。

闖軍的營中已經是一片廢墟,到處都是被大火肆虐的場景。

不少的金銀已經是大火燒熔,混雜在了一起。

每打破一座城池,或是劫掠地方,大部分的收獲都是被人私下收攏,只有少部分繳獲歸公。

流寇并非是全然沒有秩序,他們之間也有交易,也有市場。

他們之間也有基本的規則,并非是可以肆意妄為。

金銀可以購買東西,有人賣,也有人買。

當時打破真寧的時候,過天星惠登相仍然和李自成聯軍。

因此惠登相又分潤走了差不多半數的金銀,所以李自成擁有的金銀并不多。

但就算如此,李自成積累下來的金銀仍然不是一個小數目。

起碼對于現階段的陳望來說,已經是一個極為恐怖的數字。

對于金銀自然都是嚴格統計,管轄庫銀分厘都不能夠缺少。

根據邢氏給出的情報,庫中共有金七千六百五十兩,銀六萬四千七百二十五兩。

聽起來很多,但是要裝車卻是只需要四五輛大車就可以將其全部裝完。

十六兩一斤,換算一下,金有四百七十八斤,銀有四千余斤。

“讓人把廢墟清了,融掉的金銀全都挖出來裝車。”

陳望沒有下馬,而是牽引著戰馬帶領著一眾騎兵立在一側。

動手的清理廢墟的,自然不是他身后的遼騎,而是提前趕來,一早便值守在此處的營兵。

唐世平領了命令,當即領著幾名騎兵躍出了騎陣,而后點來了上百名駐守的營兵開始了清掃和挖掘。

“金銀裝車之后各有封賞,但若有膽敢私藏者,立斬!”

唐世平面色陰冷,毫不掩飾身上的殺意。

“要想活著,要想金銀,就不要耍什么小聰明。”

唐世平陰冷的聲音傳入了一眾正在清掃廢墟和挖掘金銀的營兵耳中,駭的其俱是身形一震。

陳望沒有開口打斷唐世平。

亂世用重典,尤其是治軍。

這是屬于這個時代的規則,他并沒有想現在就急切的去改變這些事情。

事有輕重緩急,要選先后執行。

挖掘搬運金銀,原先從屬于艾萬年麾下的殘兵陳望一個沒有調動。

這里一共三局的戰兵,都是他當初在邠州招募的流民,他最先練的一批兵。

時間悄然掠過,一箱接著一箱的金銀稱重之后被裝入車中。

陳望的心思也已經是從金銀的身上,轉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在陜西市場之中,黃金的金價正在不斷的攀升,現在一兩黃金的購買力已經抵得上十二兩白銀。

那七千多兩黃金購買力足以當九萬兩白銀。

這里的六萬多兩白銀,加上販賣馬、騾的銀兩差不多可以湊個八萬兩左右。

也就是說,這一戰,他所奪取的戰利品,已經是達到了十七萬兩白銀。

這還不算上繳獲的甲胄和兵刃,還有斬獲的首級等等論功行賞下來的賞金。

整整十七萬兩……

這個世道,一兩半軍餉,二兩白銀的安家費,陜西、山西兩省多的是人應募。

十七萬兩全部拿來養兵,足夠養一萬兵差不多一年的時間。

陳望現在終于明白了,為什么在邠州之戰后,曹文詔下發的賞金如此的大方。

恐怕曹文詔也是從流寇的手中奪取了大批的金銀。

而那些營兵的將校之所以能夠養得起那么多沒有入兵冊的降兵,原因一部分應當就在這里。

陳望沉下心,回憶著曾經在書中看過的歷史。

原本的歷史上,崇禎十一年之時,可謂是關內流寇的至暗時刻。

孫傳庭于洮河擊敗李自成,李自成敗走岷州。

左良玉于南陽擊破張獻忠,張獻忠被圍困于谷城。

而后明軍又不斷增兵關內,多方圍剿,連戰連捷。

闖塌天劉國能、過天星張天琳、張獻忠、羅汝才等人先后投降就撫,更多的流寇被殲滅擊破。

正是那個時候,左良玉、賀人龍兩人的勢力便像是吹氣球一樣膨脹了起來。

后來成為江北四鎮之一的劉良佐也是在大敗張獻忠后,兵力開始強盛起來。

尤其是左良玉,在十一年時他仍然只是總兵,原則上兵額只有數千人。

但是其麾下的兵馬早就不止數千,到崇禎十一年時,左良玉麾下的兵馬早已經過萬,而其中大部分的人都是歸降的流寇。

這一部分的兵員并沒有入兵額之中,督撫也沒有對于這些額外的兵員多說什么。

左良玉現在就已經是招募了一營近三千人的流寇,而其麾下原本跟隨著其入關的昌平兵在連年的征戰之中傷亡也不小。

之所以還能維持近三千人的數量,就是因為左良玉在降兵之中還挑選了一部分人,使得其名正言順的進入營中為正兵。

隨著越來越多的金銀裝入了車廂之中,場地逐漸開始空曠了起來。

陳望很清楚,這些金銀不能當飯吃。

將金銀轉化成武備,轉化成軍兵,轉化成手中的力量,才是正理。

亂世洪流之中,唯有持刀槍者,方能立穩腳跟。

再多的財富,再高的地位都沒有相應的力量去保護,都不過只是過眼云煙。

陳望回頭望向東面的淳化城。

淳化城外皆是殘垣斷壁,滿目的瘡痍。

現在擴軍的機會就擺在他的面前。

如今淳化城中收押有俘虜三千余人。

其中原是精騎有六百余人,馬軍三百余人,其余的人都是步隊和饑兵。

陳功之前派遣塘馬傳來了消息,已經是擊破了潰逃的流寇步隊和饑兵,現在正在將其分批壓回淳化。

不過陳望不準備走左良玉的道路,他準備走另外一條擴軍的道路。

左良玉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條死胡同。

左良玉前期依靠著本部的精兵作為骨干,還能很好的管控軍隊。

但是在中后期吸納了越來越多的降兵之后,便成了騎虎難下的局面。

尤其是在朱仙鎮大敗之后,左良玉麾下精銳略盡,其后歸者多烏合,軍容雖壯,但都是烏合之眾。

而左良玉已經難以節制麾下諸營,他雖然仍為主將,但其實,那個時候的左良玉已經是被自己麾下的兵馬所裹挾,身不由己。

《明史·列傳·卷一百六十一》:

“……澍與諸將日以清君側為請,良玉躊躇弗應。”

“亡何,有北來太子事,澍借此激眾以報己怨,召三十六營大將與之盟……”

“……部將郝效忠陰入城,縱火殘其城而去。”

“良玉望城中火光,曰:‘予負袁公。’嘔血數升,是夜死。”

(左良玉口中的袁公,是指時任駐節九江的總督袁繼咸。)


上一章  |  風起明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