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354章、離大明太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4章、離大明太近

第354章、離大明太近


更新時間:2024年11月03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到這個時候,努爾哈赤才算感受到天樞營的真正威力。

“死守赫圖阿拉!”他悲壯地對扈爾漢和費英東說道,“守的時間越長,八旗子民才能走得越遠!”

扈爾漢和費英東眼含熱淚:“皇上放心,我們必定在這里擋住他們,誓與此城共存亡!”

努爾哈赤雙手依次握緊他們的肩膀:“不要共存亡!半個月!只要半個月,我們就能渡過松花江到敖東,重筑忽汗城作為新都。你們兩個隨后且戰,一個退到松花湖東南的費爾忽,一個到東邊城。揚古利和諸英,我已經傳令他們急行軍繞過輝發城,南北夾擊烏拉城。那個到了拔堡溝一帶的明軍,我必須親自去抵擋他們的襲擾。鑲四旗的人,也必須有我鎮住他們!”

事實上赫圖阿拉城早就開始轉移,持續時間已經近一個月了。

但努爾哈赤必須繼續坐鎮赫圖阿拉,正如大明文武所考量的那樣:剛建的國,都城都不好好守一下就敗退?那軍心還剩多少?

現在是早年編定的正四旗留守,這是努爾哈赤的心腹精銳,他哪里舍得讓他們全部戰死在赫圖阿拉?

城內城外,氣氛緊張。

赫圖阿拉的西面,劉綎所率的主力大軍出現在了那里。西堡和后堡已被攻陷,蘇子河北面只剩一個頭道堡還沒失陷。一旦頭道堡也被攻陷,那么明軍就不用擔心從頭道堡北面的山溝經過六道堡、五道堡回援赫圖阿拉的建州兵。

而在赫圖阿拉的西南面,天樞營從灶突山下來奇襲破了二道堡后,并沒有固守那里。

從鴉鶻關出來,要到赫圖阿拉必經這個山谷口,努爾哈赤是必須奪回那里的。結果天樞營并沒固守,讓他們奪回了空堡,又不得不送糧食過去。糧隊遭襲,天樞營先奪了糧,再破二道堡,洗劫一番糧草軍資又隱匿到了赫圖阿拉城南面的群山之中。

這樣的形勢下,西南面緊挨赫圖阿拉城的二道堡已經不必再奪回了,不如就在城西的河東邊、河南面布防。

結果兩日后,天樞營又出現在了赫圖阿拉城東面、蘇子河上游的拔堡溝。

那里是建州女真的退路。

要順利退走,就只能走這條寬闊的山谷,一直到東邊城。

這東邊城就是后來的通化。群山之中的東邊城,北側山巒再向北就是更寬闊的輝發河谷,往南翻越群山則是鴨綠江。如果能守住通化,隨后再能奪下烏拉城,那么依舊能鉗制住寬闊的輝發河谷。

努爾哈赤的規劃里,他將來要坐鎮敖東。這里就是當年渤海國的都城所在上京龍泉府,后來被契丹所毀。

敖東離西北面的烏拉城不算遠,東南面就是錫霍特阿林山的統門河谷,也就是后世的延邊。

西南面距離東邊城雖然有數百里之遙,可那里如果放棄了,已經奪得的朝鮮咸鏡道就更不安全,可能就只能收縮回統門河入海口一帶。

當然,現在這都只是努爾哈赤不得已的中策:蘇子河谷守不住,輝發城和哈達城奪了也不好守,只能考慮守住東邊城、奪下烏拉城。

首先得解決退路問題,保護好建州女真大本營這邊的八旗子民向東轉進東邊城、進而退走到更遠地方。

此刻,俞咨皋在赫圖阿拉東面的群山之中隱匿著。

張神武到了他面前,一邊嚼著從女真人那里搶來的鹿肉干,一邊說著:“侯爺,咱們雖然來得早了些,但看溝里的車轍印,女真賊子只怕過年時就一直在往東撤。”

俞咨皋也吃著東西默不作聲。

“他們知道赫圖阿拉守不住!”張神武問道,“眼下先撤的是女真小民。要想堵截虜酋,咱們還是得像在哈達城那樣死守這條山溝。”

俞咨皋也知道形勢是這樣,因此更難做決定。

努爾哈赤的心確實狠,赫圖阿拉直接就準備在戰略上棄守,而非死守住他的都城、建立他能確實抵擋大明的進攻的威望。

那樣的話,他這個大金國才算立住了。畢竟你雖是敵國,但攻滅不了我,那我這國才算是個穩固而強大的政權。

但他現在戰略上就準備棄守,這自然是在謀求喘息的時間,以待將來反撲。

天樞營想堵截住他們,就要面臨他們真正撤退時的全部軍力。這與守哈達城不同,女真人是要奪下活路。

天樞營現在所處的位置也不同,背后沒有廣順關,他們是確確實實的孤軍。

看著張神武,俞咨皋問道:“兄弟們知道死守這條山溝是什么意思嗎?”

“自然知道。”張神武點頭,神情凝重,“興許全都死在這,也擋不住。”

哈達城那里可以提早做準備,但這拔堡溝一帶,無險可守,敵人又比他們熟悉這里得多。

天樞營已經在拔堡溝一帶打了一仗,男拔保更是殘破,來不及加固工事。

即便到時候有劉綎他們在后面追擊,但正面想要沖破他們往東去的必定才是主力,將卒何止一萬?

俞咨皋又左右看了看:“這一帶的山不算險峻。我們要堵的是山間溝谷,動彈不得。他們小股人馬翻山合擊,我們不僅阻擋不住,還有全軍盡墨的危險。”

“侯爺,那怎么辦才好?”

俞咨皋幽幽望著東面,想了好一會之后才下定決心:“我們先攻城!東邊山谷眾多,他們可能跑到柳河那邊去輝發城,也可能跑到東邊城,憑我們兩千人堵不住。先攻城!彰勇侯聽到動靜,必定知道我們是堵不住。西面自有援軍不斷,盼他能當機立斷,先沿蘇子河北岸堵到東面來!”

就這時,王名世又匆忙趕了過來。

“散到城外的女真探子忽然多出數倍,前面的兄弟已經和他們打過照面交上手了!赫圖阿拉城里動靜不小,足有萬余人出了東城門,聚在湖北岸。”

俞咨皋猛地站起來:“來不及了,他跑得好快!傳我將令,徑直下拔堡溝。先沖破賊軍,再守住山口。叫腿腳利索的,速速傳信彰勇侯,就說努爾哈赤已經出城準備東逃,賊軍不會死守赫圖阿拉,如今堵截為要,請他速率精騎往東!”

赫圖阿拉城并不是一個規則的四方城,而是依山而建。

在它的東南側,是縱深有數十里、寬約十里的一座小山脈,山脈北面就是蘇子河。

俞咨皋這麾下近兩千藏匿山中,和女真探子你找我藏,那已經是明牌,畢竟雙方哨探打過照面。

有直接狙殺了對方沒走漏消息的,也有遠遠瞧見一些異動就回去稟報了的。

總之,女真人知道他們這支明軍就隱匿在這里面。

張神武問著:“我們不摸到他們那個湖邊,攻東城門?”

“來不及了。過去要一個時辰,努爾哈赤絕不會坐等被困死城中,他畢竟先出了城。我們去那邊,他就從蘇子河跑了。”

咬了咬牙之后,俞咨皋說道:“死守拔堡溝是下策!但既然不得不為之,只能殊死一搏。努爾哈赤一死,既報了兄弟們的仇,女真賊軍頓時軍心渙散各自為政。傳我將令,邊走邊吃!”

蘇子河谷的北面,渾河谷的界凡寨已經重新插上大明的旗幟。

諸英接到了努爾哈赤的命令,他已經退到了清原。

“大阿哥,事不宜遲,快些動身吧!”跟隨努爾哈赤多年的大將額亦都勸告著諸英。

“……我們這么快就從清原撤走,明軍探知,只會更快馳援赫圖阿拉。”    “皇上自有安排!”額亦都說著,“赫圖阿拉以西各寨堡失陷,明軍重奪界凡寨之后本就能肆無忌憚向赫圖阿拉增兵。如今兵貴神速,揚古利必定已經遵令出發,我們再不走,恐怕會被廣順關出來的明軍堵在輝發河口。要繞過輝發城去烏拉城,走柳河更容易。”

“可恨!”諸英十分不甘心,“難道就這么舍棄赫圖阿拉城?”

“失了赫圖阿拉城,將來還能奪回來!人沒了,就什么都沒了。”額亦都苦勸,“大阿哥,快下令吧!”

努爾哈赤有心歷練諸英,那么盡管額亦都本身就是大將,也要尊重這新生大金國的“皇儲”。

諸英遙遙望了望南面,只能下令迅速整軍啟程。

辛苦了幾個月,好不容易重新打下來的哈達城和這個渾河谷一帶又需要放棄,這回要放棄的還包括整個蘇子河谷、原先建州女真的大本營一帶。

額亦都所料不差,廣順關那邊探知揚古利棄守哈達城,已經在快速行動。

“科爾沁已經乞和,去告訴布揚古,不必親自護送部民西遷!如今建州女真要退走,那些建州逆民,他若愿意擄走一些,就快快派兵往東增援烏拉城,堵住他們!”

有袁可立和熊廷弼在,遼東戰局走向已經研究極多,幾種可能走勢都有預先研判。

如果建州女真準備避大明鋒芒,失地也要存人,下一道防線大致是什么位置,努爾哈赤所設想的,袁可立他們當然也能想到。

山川形勝就在那里。補給線長短決定了大明兵鋒的強弱,以大明邊軍戰力,如果后勤無憂,此刻的建州女真就是打不過。

那么這一帶最為寬闊的輝發河谷,他們是守不住的;離大明邊墻太近的蘇子河谷,他們也是守不住的。

所以各種戰局走向要采取什么應對策略,也提前下了軍令給各個方面的主將。

現在開原一帶的主將邀請葉赫部來一起“摘桃子”,他們則要迅速進入小清河谷去輝發城,在輝發河口和輝發城南面也布置防線,防備建州女真往這個方向退到北面。

就算建州女真最終想往北,也要他們從更東面的海邊繞過去。

如果他們不準備往北,而是準備往南,那么整個輝發河谷這一條線的明軍也能隱隱形成一道北面的包圍圈。

此刻,界凡寨和蘇子河大捷的消息才剛剛傳回北京城。

王師已經兵逼赫圖阿拉城下,勝利應該只是時間問題,無非能殲滅多少敵軍、能不能擒殺努爾哈赤等虜酋。

寒梅盛開,宮后苑有些草木已經開始抽芽。

朱常洛穿過宮后苑來到了萬歲山那邊,站在圣廟面前手持新的望遠鏡,隨后感慨不已:“不容易啊!”

從前年這伽利略剛來時候粗大的原型,到后來開始想法子研制更合用的玻璃、借助更精確的數學計算和更精細的人工打磨,這手持式的望遠鏡經過了一年多才成功。

現在伽利略在這里,開普勒也被他喊來了。

他是去年底才到的,朱常洛從遼東回來之后還沒顧得上接見他。

“聽說你在光學上的造詣,為這望遠鏡最終能調教好出了不少力。”

“樂意為您效勞,偉大的皇帝陛下。”

朱常洛笑著點了點頭:“有了它,你們的研究會更順利,朕的將士也添了件利器!劉若愚,把科爾沁和土默特獻來的皮裘賜他們一人一件。大的觀天望遠鏡速速打磨,不耽誤他們的研究。另外,去樞密院那邊告知田樞密,先抽調人手盡快磨制出一批這種手持望遠鏡出來,送到遼東。”

“奴婢遵旨。”

他的心情很好。

在燧發槍還不能量產、望遠鏡這種偵查利器不便手持使用的情況下,明軍已然能面對強敵獲得大勝。

接下來不僅大勢有了,利器只會越來越多。

“回乾清宮,召諸位博研院供奉都來。”他吩咐著,“承德府那邊新勘煤礦,將來開采用得著一些利器。排水通風,人力實在難為。朕去年在遼東,觀爐上燒水,有了一些想法,看供奉們能不能集思廣益,創一利器!”

在朱常洛的認知里,蒸汽機最早就是因為煤礦開采的應用而被不斷改進的。

經過數年,百家苑培育了一些對各種雜學有研究又年輕的人,博研院里搜羅著越來越多的供奉。

望遠鏡初成,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會有眼界大開之感。

對大明的人來說,這東西有個十分樸實而且耳熟能詳的名字:千里眼。

那可是傳說當中的仙佛神通!

有了成果,再給他們新的課題。

大明將士正在為大明征伐出更大的疆土,而大明的朝廷若是想要穩穩守住這偌大疆土,必須要想辦法提高交通和通信效率。

朱常洛當然希望在他有生之年,看到火車奔馳于大明。

皇帝在為更遙遠的將來做準備,朝鮮各道驚聞漢城兵變之后,則要對眼前的事情做出抉擇。

漢城的景福宮內,陶崇望已經被尊為上賓,以天使的身份和如今掌控了漢城的金景瑞及其他朝鮮臣子談條件。

現在他更有底氣了,只是淡淡地看著他們:“金將軍明白了嗎?你們若覺得大明這是要吞并朝鮮也不是不行,總之新王會姓朱。若是不愿,還可再斬了我。天恩浩蕩,朝鮮百姓若得長治久安,不能再總是勛舊士林外戚紛爭不絕了。你國弊病,翻翻華夏史冊,哪一件不是曾有過的?學我大明又學不好,不如讓大明來。”

金景瑞等人沉默不語。

“以后親如一家。陛下視各族如同漢民,絕不像蒙古人那般將各族分數等。你們的子孫學問有成,將來也能到大明為官;你們如今立下功勛,也能在朝鮮以勛臣輔佐新王自治朝鮮。漢時朝鮮本為華夏實土,如今不過重回故土;既有藩國之名,亦有藩國之實,無非國主由陛下冊立罷了。”

他深深地看著金景瑞:“莫非金將軍兵諫不是為了收復咸鏡道,為了朝鮮百姓,而是想要這朝鮮王位?”

陶崇望把大明的底線明白劃了出來,現在金景瑞也要選擇是不是做一個為了王位而兵變篡位的“亂臣賊子”。

大明始終有討伐理由,是正義之師。

面前的明使很倨傲,很不在乎大明權貴的擔憂,看上去很欠砍。

但他畢竟是明使。

他背后,是強大到讓人感覺無力的大明,是那個十多年前幫朝鮮趕走了幾乎滅了他們的倭賊的大明。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