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304章、邊情變幻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4章、邊情變幻

第304章、邊情變幻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01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哨騎到了鎮北關外,隨后直奔鎮北堡。

“狗日的孬種,終于動了。”

駐守在這里的參將猛然坐起來:“傳令永寧、古城二堡和開原,老子安排好的人都到老米灣等著。備馬,先去鎮夷堡,再去慶云堡。明天這個時候,老子要出關!誰的人遲了,就給老子去烏拉城吃鳥糞!”

只有葉赫部的主力被天樞營押著向西移動了,他才能動。

眼看著鐵嶺那邊的家伙們出了邊墻,他只能在這里先按兵不動,葉赫部早已被他罵了兩個多月。

現在他能動了,但他仍然在罵。

“狗日的,老米灣那邊有多少船能過河?”

就是因為拖到了這個時候,遼河已經融了。

要不然可以早一點,直接從新安關出去,趁著遼河水面還凍著直接過河。

現在卻只能去南面一點邊墻之內的老米灣過河出邊墻了。

一天之內各地的人往那邊匯聚,難度不小。

好在他這邊總共也只帶出去五千人,分守各處,每個地方數百上千地往那邊行軍,又是在邊墻之內,可以稍快一點。

快馬前往各處,開原那邊的小清河里已經有了一些船。

一整個冬天,廣順關外的清河驛鎮仍未完全建成,但已初具規模,更延伸到了南岸。

現在河水解凍,清河兩畔的碼頭旁都是號聲震天。

“遼河套當真必須打下來才行。要不然,大價錢雇了這么多船匠來這里造船,那就得不償失了。”

居然正是新造的河船在下水。

“倒也談不上得不償失,至少這里的女真人用起來便宜。”常慶安對魏云中說道,“府尊,既已開春,我也該南下了。遼源這邊就托付給府尊了,若有什么要我們從江南調運的,盡管來信吩咐。”

“那就先多謝行首了。”魏云中點了點頭。

正月啟程,到這里已經兩個月。

魏云中自然先去了最遠的烏拉城那邊,然后才回到這清河驛鎮來。

眼下,遼源府的女真人在這里聚集了很多,都是因為這驛站的興建用工而來。

經過了一個冬的以工代賑,現在這里有了一些變化。

最老和最小的那些,已經陸續回去,他們可以做些不那么吃力的放牧漁獵。

而仍有一把力氣的人和女真女人,則留在這邊做工。

他們基本也只能幫著砍伐和搬運木材、石材。

仍舊辛苦,但魏云中在這里,秉承著皇帝的理念,并不苛待他們。至少今年之內,大明輸運往遼東的糧食是最優先的,雖山西各家和昌明號過來的貨物也不少。

糧食、生活必需品,這是遼源軍民府內現在留下來的女真人最缺的東西。

銀錢反倒沒那么重要。

魏云中看著清河驛鎮漸漸有了模樣,心中越發希望西邊的戰事能順利。

從鐵嶺西南面的朱家泊堡之后,遼河又流出了如今的大明邊墻,一直到牛莊驛北面的東廠堡才會流進邊墻以內。

對此時的遼源軍民府來說,只有遼河套徹底拿下來了,才會在每年天熱的時候有一條順暢而直通遼河口的水道。

穩定的物資供應對于遼源軍民府來說太重要了。山西各家在清河驛鎮投入頗多,他們有長遠考量。

這都基于遼河水道能被大明穩穩控制住,這樣就能經小清河入大清河再入遼河,一路南下。

此時,廣寧那邊的明軍和沈陽、遼陽的明軍正在兩面夾擊。

這里出動的兵力實則是最多的,畢竟韃靼像顆釘子一樣,占據了這一片遼河套,深入到東昌堡一帶。

“這就是原先的直道吧?都長草了。”

“燒干凈!軍令說了,這里將來都是要屯田的。聽鎮武堡西興堡那邊的人說,那路河還在。”

他們說的路河,是明軍在遼東邊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遼河套水網密布,支流眾多,已經有了很多人工運河連接。

而其中,有一段在如今的邊墻之外,也十分長,連通著遼河與廣寧東邊西興堡畔的雙臺子河上游。

他們口中的直道,是指從錦州到義州再往北,從大清堡出了邊墻之后向北再折往東邊、直通沈陽的那一條。

錦州那里還有一條路,則是過了西興堡西北面的鎮寧堡再從大黑山出邊墻,一路向東北與前一條直道匯合通向沈陽。

這遼河套,大明曾好好經營,如今卻是被蒙古人控制著,主要都作為牧場。

“提防些腳下,莫陷到草沼里了。”領軍的囑咐著,“可惜這些韃子跑得快,沒抓太多識路的。這些韃子定然清楚哪些地方人馬容易陷進去。將來這地方還要花大力氣來整啊,不把這雪水好好排入海,想整成田可不容易。”

“老大,你是帶兵的,怎么操心起那些文臣的事了?”

“……滾犢子!老子祖上就在這里屯過田!老子就是見不得韃子糟蹋了這地方!”

遼東如此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這一帶的韃靼部族瞧著是兩面夾擊,早已望風而逃。

當然,大黑山東北面有一片人盡皆知的大沼澤,他們只能從東西兩側過去。

能走脫多少托庇于那邊的大部族,就看造化了。

這里的動靜,岱青的安答偵查到了,他的二弟額參也偵查到了。

岱青的五弟石保很想不通:“漢人這是瘋了嗎?整個遼河套地趕,將來怎么守?遼河又不是不會結冰。”

“那是他們的事。”岱青的安答皺著眉,“廣寧的明軍都到了東面……柏青部去了凌河谷這么順利,難道杜陵想錯了?”

岱青說大明是要打凌河谷與青龍河谷的主意,可現如今,大明分明是打遼河套的主意。

重創朵顏諸家后卻又置之不理,這實在反常,難道僅僅是為了讓他們不會從廣寧西邊牽制大明在遼河套的行動?

“你二哥那邊……”他看著石保,“不知奈曼部找到那支在遼河北面的漢人軍隊沒有。”

“奈曼那里安穩得很。”石保不以為意,“現在廣寧兵力不多,咱們……”

“先等杜陵的消息。”岱青的安答謹慎地說道,又看了一眼石保,“在尖山盯好廣寧這邊明軍的動靜就好。柏青部到了凌河谷,自然會清理四周群山,防備明軍設伏。”

就在這里商議著,南面的哨騎過來了。

“從錦州那邊有漢軍沿著他們的邊墻往這邊增援,不知道是不是發現了我們!”

“從錦州那邊過來的?大勝堡還是大福堡?”

“探到了,都有,人不少,在邊墻上走得很急。”

長城既是防守設施,也是交通設施。

韃靼的哨騎看不到邊墻里面更遠處的動靜,但在邊墻外,至少可以一窺邊墻虛實。

岱青安排的人隱在大凌河北的尖山西北面,但他這安答散出去的哨騎往南、往東都各出去了百里之遙,畢竟他現在的任務就是偵查這邊的動靜。

“要從南邊的邊堡調兵……難道錦州那邊的明軍也到了遼河套?”

他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只能吩咐著再探,同時把消息傳遞去西面。

而此刻在遙遠的西面,劉綎出了邊關之后竟是直奔陰山北。

這一帶,西邊是土默特,東邊是現在混亂的永謝布萬戶殘部喀喇沁,北面可就是察哈爾汗庭了。

從獨石堡出去直奔開平,這確實是大明永樂皇帝當年某次北征時的路線,因此這個行動讓剛剛到插漢河套的林丹巴圖爾不禁臉色有點白。

“杜陵,難道他們就是知道我們定要南下來收服喀喇沁諸部,這才遼東和宣大一同出動?如果他們把我們圍在這……”

“大汗不必擔心。”岱青說道,“我留了人防備東邊,敖漢后路也穩固。這里山河險峻,別說只有兩三萬,就是二三十萬大軍,又怎么圍得住?”

“……可恨右翼不遵我令!漢人的錢財就迷了他們的眼睛,就這么眼睜睜看著明軍去上都城嗎?”

他說的上都城就是開平城,林丹巴圖爾埋怨了一句又擔心地說:“聽說那邊領軍的是漢人皇帝新封的侯爵,恐怕是個能征善戰的勇將。若是上都失守……那里可是在哈喇河套上游……”

“上都城的城墻早就拆了,打下來了又怎么守得住?”岱青搖著頭,“漢人早已習慣了依靠邊墻,如今漢人皇帝年輕氣盛,這次從西到東,兩處出兵,唯獨這去年被偷襲的喀喇沁一帶只是守在邊墻不出來。”

他悠悠看著西南面:“大汗,他確實打著包圍我們的主意。真是好大的胃口。”

“杜陵,你說該怎么辦?”林丹巴圖爾雖有雄心壯志,但現在也畢竟是初次上陣。他們察哈爾最負盛名的韜勇重將,林丹巴圖爾還是倚重的。

岱青思索了一番之后,緩緩看向了西北面:“不如……將計就計。”

“怎么說?”

“薊州漢人只守在邊墻內,宣大明軍看上去是直奔上都甚至汗庭,但或許是想引我們回援。他們應該還是想先把這燕山打回來,這里畢竟容易守一些。如果咱們沿著灤河北上回援,說不定就被他們半路設伏。既然哨探說那邊只有萬五精兵,不如干脆從哈喇河套作勢攻打他們的古北口。”

“古北口?”

岱青點了點頭:“打進古北口,離漢人皇帝在的京城快馬一日可至。薊州漢軍只守不攻,就是要衛護他們的京城。大汗,一處還不夠。我率人先去佯攻東邊的喜峰口。要是古北口和喜峰口都破了,遼東和宣大漢軍都要退兵,他們的京城最不容有失。”

“杜陵是說……引他們的皇帝下令那萬五漢軍回援?”

“沒錯。他們既然已經出了長城,想解這邊的圍,最快的路當然只能沿灤河一路打過來,讓我們擔憂被斷了西北面的后路。”

“可要是杜陵分兵去了喜峰口那邊……”

“從白馬川到哈喇河套,我半日就能趕到。”岱青說道,“大汗若能詐作不敵,誘他們過了灤河,那萬五漢軍可就不好回去了。屆時敗了他們,可以再真的打一打古北口。如果大汗在這里敗了宣大明軍,土默特難道不愿意趁機兵逼宣大,要更好的價碼?”

林丹巴圖爾動心不已,就是只擔心一點:“要是和杜陵分開了,我們汗庭只有不到一萬……”

“大汗親征,喀喇沁諸部歡喜不已。這里是他們的家,大汗哪里只有八千精騎?何況,那宣大漢軍跋涉而來,他們一定疲勞不堪。再說,我要是也帶著人跟著大汗,怎么誘他們過灤河?聽說那個將領是個莽夫,他一定不甘心丟掉俘虜大汗的大功。大汗,你有恢復汗庭威嚴的志向,這就是開始了。”

“好!”林丹巴圖爾不想對不起自己的志向,“汗庭剛剛收服了喀喇沁許多部族的心,正是我讓他們相信汗庭可以保護他們的時候!那我就去哈喇河套等杜陵了。”

最后重重地給自己打了氣:“我一定不辜負成吉思汗的血脈!”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