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292章、冬日工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2章、冬日工程

第292章、冬日工程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19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當此之時,生活在大明遼東邊關之外的女真各部及其他小部族,總人口已近兩百萬。

泰昌七年這場女真劇變的直接結果是讓這近兩百萬人分成的三股。

最多的,是建州女真加上原先哈達部的大部分,再加上這次從輝發、烏拉收服帶走的十余萬青壯,總數加在一起已經接近百萬。

其次是葉赫部,再加上他們從哈達、輝發、烏拉三部之地吃的一些殘羹,總人數也接近五十萬了。

剩下那三十來萬人,真正的老弱婦孺。

“撫臺,人越來越多了!”廣順關的守將是麻貴的侄子麻承訓,“建州和葉赫都沒安好心,這怎么養得起?”

他看著邊關之外一眼望不到頭的難民,只感覺頭皮發麻。

得虧都是老弱婦孺,要不然廣順關外擁來了數萬女真人,那他可要報到伯父那去請求增援了。

雪已經下過幾場,熊廷弼想了想之后就說道:“把行糧也備好,先用上。”

麻承訓大吃一驚:“行糧?那怎么行?”

“那就先備著。”熊廷弼看了他一眼,“我自會呈奏上去,想必寧虜伯和袁都督那邊不久也會有軍令。”

雪地里,都是脆弱的破舊帳篷。人在里面稍微一動彈就顯得搖搖欲墜,更有人只能尋位置搞出個雪窩子,靠著樹枝或土堆。

沒有組織,沒有保障。

每次放粥時都是讓人感覺很緊張,餓極了的人會怎么樣?

數萬人,還在源源不斷的增加,這么多人一天要消耗多少糧食?

袁可立人在南面,擔任左軍右都督的他再次見了何和禮。

“這糧價已與關內無異,也只能給你們這么多。人參皮毛都沒壓你們的價,但不能少。如果不夠,用木材來換,但本都督有個要求。”

“……都督請講。”

何和禮這是來求購第三批糧食了,他心里頗為沉重。

木材,建州部同樣缺。

多了十余萬人,這都是努爾哈赤想要收服作為將來兵源的青壯,總要讓他們有地方住、過這個冬吧?

物資都缺,糧食更缺。

“木材運到撫順關外。”袁可立不容置疑地說道,“陛下令各部頭領朝覲,原想著你們以和為貴,不料變本加厲!如今搞得生靈涂炭,多少人到大明邊墻外就食?還能賣給你們多少糧食,要看你們是不是別再玩這種驅民就食的把戲!”

龔正陸這回沒來,何和禮內心很氣憤。

什么以和為貴?這不都是大明的要求?

當然,兩部也耍了個心眼子,十分迅疾地在入冬之前速戰速決,留下了大量老弱婦孺。

這樣的滅部之戰往常哪里會這樣進行,但這次建州和葉赫都有默契,各有各的目標。

建州知道葉赫不會馳援,葉赫知道建州會提前讓哈達部的精銳和權貴撤走。

而冬季不適宜大明出兵,這一整個冬天面對著那些老弱婦孺的壓力,大明仍要問問拿下那三部之地,眼下和將來都有那么多老弱婦孺的負擔。

這對建州和葉赫來說都是好事。

“都督明鑒,小部貧弱,哪里敢驅逐部民來就食?實在是已經缺糧至極,還望都督垂憐。”

“這些話就不要講了。”袁可立冷冷說道,“哈達部災民,都去了廣順關,那里已有四萬人之眾。寬甸六堡、鴉鶻關、撫順關外的粥廠都是建州部老弱在此就食,建州本部可沒遭兵災!怎的?建州也有這么多災民?”

何和禮當然會狡辯一二,但袁可立不聽:“你回去傳話給努爾哈赤,這三處粥廠后面都改到邊關之內,只施給婦孺,還要學做針線活縫制帳篷衣裳。大明能幫著賑濟一些婦孺已是仁至義盡,奉養族老自該他來做!另外,本都督不日就要去廣順關。既已收兵,十二月二十之前,到廣順關與葉赫部議和!”

“改到關內?”何和禮愣了一下。

“要么就當真棄之,要么就都養起來。”袁可立也不與他委婉,“讓努爾哈赤自己做決定吧!”

大明不要建州部的老人和青壯,現在擺明了只要建州部的婦孺。

何和禮看著這大明的左軍右都督、前任遼東巡按。

他升官非常快,魄力十足。

先以粥廠誘了人過來,把大明仁義的牌坊立了起來。災民變多之后,幾處邊關立刻有了增兵的必要。

看似防備災民作亂,實則焉知大明沒有另外打算?

努爾哈赤告訴過他,朵顏諸部的頭領就那么突然被帶回了大明處決,神鬼莫測。

大明永遠是女真各部的頭號陰影。不管是葉赫部糾集九部聯軍攻打建州,還是建州開始一統各部的步伐,都是趁著大明在援朝抗倭無法分心。

原來設粥廠也是計。

等建州這邊幫著散播消息讓更多人跑到這里來就食以減輕壓力之后,大明又提出了新的條件。

何和禮沒有辦法,只能先帶著拿來的那部分貨物換得的糧食回去。

價格確實是公道的,與往常無異,但帶了多少貨物就換多少,而且能換到的數量也設了限。

等他離開,袁可立再把程啟南和張志征叫來了。

“說是這樣說,屆時你這邊要用工,就提條件。結親,一家一家的帶來,先安置在寬甸六堡一帶。”袁可立對張志征說了他之前向建州提的意見,“換得的皮毛,就地縫制成衣裳、被衾,做工差一點不打緊,制成了就往開原那邊運。這邊如果糧食吃緊,就先動用部分預備用作行糧的軍糧,我已傳令各道。”

“下官明白。”張志征問道,“都督是想以工代賑?”

“不錯。雖然都只是老弱婦孺,也有用處。只是施粥賑濟,遲早生亂。”袁可立又對程啟南說道,“程按臺,你就先在這里主持一下大局吧。熊撫臺那邊,我自與他分說。”

“是。”

袁可立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廣順關那邊。

對三部之地,大明志在必得,絕不可能受阻于老弱婦孺們的過冬壓力。

被遺棄的女真人并沒有全部過來,只有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既然過來了,也正好方便大明去消化,并且作為將來收攏其他人的宣傳員。

困難當然有,要付出的成本也不低,但這正是袁可立這些大員們該體現才干的時候。

在袁可立心目當中,將來若想穩穩控制住三部之地,首先應該做的便是道路。

老弱婦孺確實無法進行修路這樣的重體力活,但不意味著不能幫助先稍微清理一下路基,準備一些材料。

能做一點事,將來就少一些活。

況且讓他們動起來,不是就呆在那里每天等著領粥,這也是一種管理手段。

法子并不新鮮,張志征都看得出來。

袁可立到了廣順關之后,隨即就以左軍右都督的身份與麻貴商議好了,明軍正式光明正大地出了邊墻。

以邊軍健卒為骨干,以女真老弱婦孺為輔助,從廣順關通往烏拉城,這條路率先開始修整。

“軍令明白,這便是打仗,都記功勞!只是修路,總比廝殺要強,只流汗不流血。”麻承訓咧著嘴讓他們打起精神,隨后壞笑著說道,“都是被撇下來不要的老弱婦孺,聽說在女真蠻子那邊都是奴婢出身。將來這三部之地總要人守,誰若看上了哪個姑娘,可不能直接搶。跟老子說一聲,老子自會做主幫你們成個家,免得隨軍都察御史告到伯爺那里去。”

“千總,兩個行不行?”

“你個癟犢子,腰桿硬是吧?該干的活不能少!都督說了,做三天歇一天,就是讓你們使勁生出一些娃來!”

“哎……年輕的沒多少,要么老了,要么還太小。”

“……廢什么話,先開工!”

這是古怪的作戰。按理說軍紀嚴明,還在軍伍當中,不敢開這樣的口子讓士卒們分心。

但此刻情況是特殊的。

大明真正的目的是徹底消化這一部分關外之地,那些沒去建州、葉赫部的女真人并不好趕盡殺絕。

于是當此之時,邊軍們有了更多用途。

到十二月初之時,山西各家的先頭人馬也抵達了廣順關。

開原一路,李化龍曾有總結:孤懸天末,三面環夷,如黑子之著面,蓋九邊最危地也。

但正因如此,其馬市為夷貨流通之府,胡漢之人,胥仰藉焉。搶掠所獲不足以當市易之利,夷人以市為金路,惟恐失之,而我亦借此以為羈縻。

這靠近哈達部的廣順關與靠近葉赫部的鎮北關,原本是開原馬市的南北兩市,其中尤以廣順關這南市更為興盛。

但葉赫部先誘殺了哈達部頭領之后,廣順關就衰落了一陣。建州興起,努爾哈赤掌控者敕書,南面更多的貨物都是通過撫順關來進行。寬甸六堡邊市雖然只針對朝鮮,但建州同樣會去那邊交易。

現在山西各家到了這里之后,常慶安先隨著袁可立和熊廷弼專門出了邊關去外面看。

關門山口之外,南北都是群山間的山谷。

“從這里往北再折向西,就到了鎮北堡。往南,就是小清河谷。”

常慶安看著這邊不少確實做不動的老人和幼童,廣順關外的小清河北岸十分繁忙,都是邊軍和一些還做得動的女真人在勞作。

冬天修路,修不好,如今無非先清出大致路基。

他直接開口問:“都督所說,便是此處?”

“小清河再往下走,經開原北在清遼入遼河,在開原東北,同樣能經鎮北堡水路去葉赫部。”袁可立深深地看著他,“陛下既有此恩典,你們將來莫若定居在那西豐。鎮北堡、廣順關,將來這兩處水陸驛都通西豐。那里花鹿繁多,盛產柞絲,想必你是知道的。”

常慶安點了點頭:“看來,只有先在這廣順關外小清河畔建個驛鎮了。”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