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263章、大明天子的意志抵達遼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3章、大明天子的意志抵達遼東

第263章、大明天子的意志抵達遼東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9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田樂默默看著期待的皇帝,又看了看老邁的邢階。

生不逢時,只怕是朝堂一些還有報國之志的老臣心中最遺憾的一點。

遙想太岳當年,四十二入閣,再六年為首輔。十年新政,太后信重,先帝敬畏,百官俯首。

太岳盼不盼輔佐的是一個如今上一樣的皇帝,田樂不好去猜測。但如今皇帝盼朝中多一些太岳,有能力有抱負有擔當,這是一定的。

只可惜,萬歷十一年以后慢慢爬上高位、如今在朝中舉足輕重的這一批臣下,大多既無那份銳氣,也習慣了爭權奪利。

田樂自知是不及太岳公的。不論讓他去哪一院,田樂自信都能辦好。

但是國事千頭萬緒,積弊盤根錯節,皇帝需要的至少是中樞里有好幾個田樂這樣的人物。

而若當真再能有太岳公一樣的大才……田樂看著談笑風生的皇帝,心想他恐怕也并不吝于只設一個真正的宰輔。

可千百年來,又能有幾個圣君、幾個不世賢臣?

所以現在這樣分設諸相,是更合理的。

大好相位虛位以待,皇帝卻仍舊不能等到足夠多的中樞賢臣。

這個局面總要打破才是。

御駕緩緩前行。從北京城出發,到順天府最東北角的遵化,要經過通州、三河、薊州。

皇帝安排下來的行程,還要經過馬蘭峪關,看看邊墻,然后再到馬蘭峪關東面的遵化。

那里距離邊墻也只有區區十幾二十里路了,邊墻和遵化城東的軍工園之間,天樞營正在做著準備。

俞大猷的兒子、靖夷侯俞咨皋奉旨提督天樞營已經五年多。

從泰昌元年京營較技開始籌備這天樞營開始,每年一百精銳編入天樞營,這就已經有六百。

而從錦衣衛、上直衛、腹地諸省的衛所、武舉等多種渠道,這么多年又陸陸續續補了一些人進來。

泰昌三年京營三路大軍拉練出去,到泰昌四年秋天悉數回來,更是一次性補足了兩個千戶所的兵力到天樞營。

如今,天樞營只有三千。除了沒動邊軍,當真是集合了京營、親軍和地方衛所當中的大多精銳。

六年多以來,皇帝直接掌握勇衛營、天樞營,樞密院管著京營,這便是朱常洛下一步打開局面的本錢。

這打開局面,是物理意義上的打開。

旨意已經傳來,俞咨皋點了自己麾下的兩個游擊將軍,還有自己直接管著的中軍參將。

左掖、右掖各領兩總,再加上中軍的兩總之一,五個把總也都在。

另一個中軍把總是張神武,他在伴駕而來的路上。

“旨意明白。”俞咨皋看著他們,“除了檢閱天樞營和巡視軍工園,陛下此來還要為后面外藩朝覲布置安排。”

他指了指身后的輿圖:“地點就在薊州鎮城三屯營北、灤河西面。解元,你和王名世先去薊州鎮城安排好行殿督造之事,三天后趕回來一同迎駕。”

“末將領命!”

這個解元就叫解元,萬歷十一年的武舉會試第一。現如今,他以衛指揮使武職品銜擔任天樞營左掖游擊將軍。

而王名世則是先于萬歷二十五年從武舉鄉試中會元,又在萬歷二十六年武舉會試中第一,是大明繼已經去世的尹鳳之后第二個武三元。他之前在錦衣衛做千戶,現在也被調到天樞營,擔任天樞營右掖游擊將軍。

俞咨皋先行安排了他們兩人去和薊州鎮巡撫、總兵溝通外藩朝覲的御駕行殿督造事宜,然后才讓其他人先好好整頓營務,準備迎接皇帝檢閱。

這一次,他們要演練軍工園那邊的新火器,還有因之而變的新戰陣。

“你們麾下都是京營精銳。年年抽調編入天樞營,這回不僅陛下要看,樞密使、寧遠侯也會看。”俞咨皋肅然吩咐著,“別丟份!”

“督帥放心!”

從天樞營的將官配置就能看得出來,他們都是武舉出身。

譬如俞咨皋中軍的另一個把總,也是萬歷二十二年的武舉解元、萬歷二十六年的武舉進士黃朝聘。

大明的武舉考試除了考武藝,另外一個特點就是要考程文。

也就是說能成為武進士的,并不能只靠武藝。

這當然代表了皇帝對天樞營更高的要求,至少不能像過去的傳統軍隊一樣,而是一定要有更強的學習和接受能力。

俞咨皋雖然沒有武舉出身,但他本來就在備考。蒙俞大猷的恩蔭,他直接承襲了靖夷侯,但這幾年里,他的本事也得到了麾下將官的認可。

天樞營那邊開始準備,朱常洛剛剛到薊州驛站。

薊州是薊州,薊州鎮是薊州鎮。

如今,遵化、平谷、玉田、豐潤四縣都歸薊州管。

見完了薊州知州等當地官員,來到朱常洛面前的則是熊廷弼。

他是專門從遼東先過來的。

“臣叩問陛下圣安?”

朱常洛笑著看他:“起來吧,朕好著呢。去遼東快兩年了,還習慣嗎?”

“臣年輕,不畏遼東苦寒。”

熊廷弼起來之后,又謝了皇帝賜座,然后頗為感激地看著皇帝。

萬歷二十六年中進士之后,萬歷二十八年還只是個七品推官。

新君登基后,先是補了他做兵科右給事中,專職籌備當初的京營重整。

而后又被皇帝派去做關鍵的南直隸學籍監察御史,到泰昌五年再考察過一次南直隸士紳,他居然就直接被皇帝越級提拔為遼東巡撫。

從區區七品的基礎科道言官直接升到正四品的右僉都御史,能夠去巡撫遼東當然還靠了他的另一重身份。

熊廷弼是文武雙解元。

他也考過武舉,并且在湖廣武舉鄉試里排第一。

一開始他是想直接從軍的,畢竟考過兩次湖廣文舉鄉試都沒中。

不過萬歷二十五年湖廣鄉試一舉奪魁,次年又聯捷高中進士之后,熊廷弼還是走上了文官一途。

而現在皇帝讓他巡撫遼東,自然是看重他能文能武。

今年虛歲三十九的熊廷弼還掛了個兵部右侍郎的銜,明顯將來該是樞密院的人。

“那就說說這一年多在遼東的收獲,尤其是汗庭、女真諸部的動靜。”

“是!”熊廷弼嚴肅了起來。

皇帝委以重任,自然很早就在密信中讓他留心一些東西。

朱常洛相信熊廷弼的能耐和戰略格局,正是年富力強建功立業的時候。

“臣奉樞密使之令,這一年多首重驛站……”

他此來,也是以遼東巡撫的身份參與樞密院對下一步行動的具體謀劃。

書信和奏本題本往來,當然比不上當面商議。

外藩朝覲時該采取什么策略,下一步整個遼東及宣大、西三邊該怎么配合布置,都要有全盤考慮。

此時此刻,禮部右侍郎方從哲安排的使者才剛剛出了邊墻。

撫順關再東面,沿著蘇子河往上游走不遠就是赫圖阿拉城。

泰昌三年,努爾哈赤“遷都”至此。雖然如今正式建國稱汗,但他心里是有這個夢想的。

使臣未至,消息先行。

聽到三子阿拜說的內容,努爾哈赤站了起來:“要女真諸部帶著全部敕書都去薊州鎮城北朝覲?”

“沒有假,大明欽使已經出了撫順關,再有兩三天就到了。巡邊將士打聽了一下,自是因為烏拉部。阿瑪,大哥二哥正率兵攻打宜罕山城,怎么辦?”

努爾哈赤緊緊握著拳頭。

烏碣巖一戰大勝之后,正是一鼓作氣擊潰烏拉部的良機。

但如今大明天子詔令,他聽還是不聽?

忘記定時了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