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247章、天底下最特殊的宗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7章、天底下最特殊的宗族

第247章、天底下最特殊的宗族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泰昌年間的第一次大明宗藩會議最終沒有在祾恩殿里舉行,在這里是有行宮的。

除了幾個山口處,這整片的天壽山皇陵區如今已有十任大明皇帝長眠于此。

山上流下來的幾條小河流匯集處的東面就是行宮所在,這里只是東北方向有嘉靖皇帝的永陵。

隔了有一里地左右,不必當著先帝牌位的面,氣氛確實好多了。

要開的畢竟是一次積極的會嘛,要緊張也要團結。

入陵之日,夜間吃食也簡單樸素。

“都是陵衛們耕種出來的糧食、瓜果。”朱常洛介紹了一下,“在京九陵衛,如今便以這里為根基。原在此處的工部廠,朕給了九陵衛。周圍軍屯,也交給了他們。”

坐在他面前的藩王有:

秦、晉、周、楚、魯、蜀、代、肅、慶、岷、韓、沈、唐,這是太祖子嗣的血脈;

趙王,這是朱棣留下的其他血脈;鄭、蘄、襄、荊、淮,這是朱高熾留下的其他血脈。

德、崇、吉,這是朱祁鎮其余諸子;益、衡、榮,這是朱見深的其余諸子。

然后便是潞王了。

當此時刻,朱常洛要面對的親王便是這二十六位。

當然,行宮殿內還有兩個特殊的郡王:從蜀藩分出來的華陽郡王朱奉鈗,還有太祖所封伊王一脈被除了親王之后留下的萬安郡王朱珂佳。

這二十八親王、兩位郡王,就是大明宗室的核心代表了。

聽了皇帝的話,他們也打不準皇帝想表達什么,因此只贊著九陵衛種出來的瓜果鮮美。得他們用心,祖宗安寧。

儉樸的素宴結束之后,才是正戲。

朱常洛嘆道:“已有九圣長眠于此。太祖在上,若再算上建文帝和景泰帝,大明已經到了第十三朝,開國已有二百三十余年。歷代之中僅論國祚,大明也到了晚年。每念及此,朕便寢食難安。”

諸王驚懼,還沒舉行正式襲封禮、但是作為楚藩準嗣王的武岡郡王朱華增頓時說道:“列圣有功,先帝數征震懾內外。陛下英明神武,大明國祚必定萬年。陛下……”

再怎么夸他就不知道了。

但大家立刻紛紛開口,稱頌祖宗的功勞,也稱頌著朱常洛。

“在這皇陵里,都是族中人。”朱常洛搖了搖頭,“朕并非是因為父皇仙去而傷懷。御極三年有余,朕是有奮發之志。但你們都在地方,自然也把動靜看在眼里,想在心里。遠的不說,就說楚藩吧。一道彈章上來,引了多少風雨?朝臣動議改革宗祿,士紳借機煽風點火。”

朱常洛看著朱華增,頓了一下又嘆氣:“朕派王之楨把你們每一家都走到,不就是擔心事情越鬧越大嗎?大明看似國力強盛,內里實在已經百弊叢生,危如累卵。”

在他旁邊,侯拱辰回來了,王之楨也回來了。

兩人看著各位藩王、郡王的臉色,默不作聲,猶如護衛一般站立左右。

“在冊宗親已有八萬余,宗祿歲支按例該有千萬石。”朱常洛表情沉重地知道,“實支自然沒有這么多。折的折,欠的欠,沒有哪個藩不難。但朕當這個家,也難。這還只是如今,再過一代、兩代呢?父皇即位時,在冊宗親不過三萬余。”

鋪墊了這些,朱常洛看著他們:“總要想個法子的。有沒有楚藩之事,朝臣也遲早會提出這個問題來。何況,各藩都已經難以為繼,不是唯獨楚藩之內已經難以調和。”

“蜀王,潞王叔,朕御極之初就在想法子。這三年來,昌明號是怎么做的,你們拿了多少銀子,已經分潤了多少銀子,和大家都說一說吧。”

兩人都知道會是往這個方向走,現在也只能先分別說了說自己的情況。

最初入伙、次年增資、去年再有分潤,等他們說完了,朱常洛則說著:“泰昌三年的分潤,因為楚藩之事,如今暫時還沒給。不過,去年的賬目倒是已經理清了。王之楨,你叫王珣來。”

“是。”

對朱常洛而言,昌明號始終還是最好的切入點。

已經有了一種模式在這里,而且有了數據,有了已經受益的“證人”,多少能打消許多人的疑慮:皇帝不是拿刀一頓砍他們的利益。

宗藩不能一味苛待,這畢竟是講究宗族親誼的時代。

宗藩也不必一味苛待,他們積累下來的資產、宗室之中的人力,都是可以用的。

王珣進來后見了駕,又拜見了諸王,開始他這個環節的工作。

已經駕輕就熟了,無非這次面對的是諸王而已。

“……如今,已經做得最好的兩塊是糧行和北向邊貿。遮洋行做了兩年,但朝鮮那邊如今還在休養生息,成效不算大。鹽行已經打好了底子,也成了大內商,手上有不小份額的鹽引,但陛下還沒對鹽政動刀。去歲以來,海貿上則先在想法子改建合用海船,找好一同出海行商的海貿宗族……”

盡管如此,昌明號這么一個框架底下流動著的“營業額”和“物資規模”,已經讓許多藩王瞠目結舌。

聽到昌明號去年所得凈利已經逼近百萬兩,這個數字當然是驚人的。

他們也不知是真是假,不過看蜀王、潞王的神色還有朱華增眼里的亮光,他們知道這三個家伙心里有底。

畢竟泰昌元年、泰昌二年的分潤他們都拿到過了。

王珣告退之后,朱常洛才說道:“如今還遠沒有達到朕想要的結果,但多少證明了這個路子可行。朝廷呈上來的方略,是諸藩宗祿永為定額。算了算,也就是一共百萬余兩。但朕知道,若就此一定,朕是輕松了些,你們只會越來越難,因而一直沒有準,放在那里。”

殿內頓時一陣齊呼圣明之聲,那已經實行了永為定額的幾藩頓時借機訴苦。

朱常洛耐心地聽他們訴了苦,最后以大家長一般的姿態說道:“列圣還在一旁看著呢,朕自然想為朱家宗親找到更好的出路。今日借父皇大禮之機,朕又召了你們進京,轉在此先議一議,就是袒露心聲。你們可愿先好生聽聽朕是怎么想的?”

“臣等恭聽!”

利之當先,隱憂明顯,至少此刻的態度是向好的。

朱常洛點了點頭:“九個字:換身份,聚起來,走出去。”

聽到換身份幾字,許多藩王不由得心里一緊。

宗藩身份怎么換?難道都除爵?

皇陵里的夜風在吹,春夜里仍然涼。

朱常洛看著他們的眼神,緩緩說道:“朕不把你們看做需要提防的威脅,你們也要丟掉必須被恩養的皇親念頭。這換身份的說法,不是說要除藩降爵,是朕和宗親心里對彼此的看法,要從族親換成君臣。”

眾人有的有些懵:不是一直如此嗎?

也有的人若有若無,眉眼之間擔憂起來:難道比宗祿永為定額更苛刻?

朱常洛問了一個問題:“宗祿宗祿,也是俸祿。官員拿俸祿,要任事立功;宗親拿宗祿,為國朝做了什么?”

侯拱辰有些擔憂地看著神色不一的藩王們。

只聽皇帝繼續問:“是只求一個不造反?還是純粹就該養著族親?”

這是天底下最特殊的一個宗族,但現在祖宗們的陵前,如今的族主偏偏要問著這么尖銳的問題。

殿中一時無人說得出話來。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