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243章、君臣們的是非恩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3章、君臣們的是非恩怨

第243章、君臣們的是非恩怨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第二天午前,在張允修的妻子從宮里出來后,提前就遣了人最快速度趕回家。

然后張府宅門大開,灑掃的灑掃,掛鞭的掛鞭。

張家五兄弟個個都趕緊再好好洗漱沐浴一遍,進而再迎到了正門之外。

張允修的妻子從側門就回了家,但宮中內臣們抬來的那個大箱子,自然要鄭重地在家門外擺香案,大禮跪迎入宅。

這樣的動靜自然讓左鄰右舍驚詫,不知皇帝又要給張家什么恩典。

直到鞭炮齊鳴,張家五兄弟大禮叩拜屢次謝恩,站了起來熱淚盈眶地打開那個大箱子,遠處圍觀的人才看到是一冊冊書卷、一道道書札。

“陛下好生叮囑,著你們早日將《太岳公集》編整付梓。稿成之日,陛下親為作序。”專門走這一趟的劉若愚神情很敬重,作揖后說道,“宮里或還有太岳公昔年進御冊札,司禮監若再尋到,仍會送來。”

“先父一生著述,臣等安能懈怠?惟天恩似海深,臣等粉身難填萬一!”

張嗣修被發配到廣東,在那里呆了二十年。

這二十年里,他與三弟張懋修一起盡力搜尋著父親散佚的文章。但罪臣之后,想要把幾乎成為禁忌人物的張居正的文集整理刊印出來,何等之難?

現如今,皇帝親自送來了一大部分只有紫禁城中才有的張居正手稿,更是明確表態了:天子也希望盡快看到張太岳的文集問世,并且愿意為這文集作序。

張嗣修說完這些話,就和四個弟弟一起再次跪拜謝恩,泣不成聲。

張府門口的這些動靜傳開。

茶樓里,說書人們又在說楚藩案始末:對新的客人,對昨天聽完認為還得好好聽聽好好琢磨琢磨的老客人。

申時行還留在京城里,等著春暖花開、運河解凍之后再啟程回鄉。

他兒子申用懋回來向他講述了一下張府門前發生的事,申時行眼神恍惚地沉默了許久。

張居正是申時行“座主”。嘉靖四十一年申時行高中狀元,張居正是考官。萬歷五年他升任吏部右侍郎,也是張居正的器重提攜。在吏部,申時行事事秉承張居正的心意,因此張居正去世前,又舉薦申時行以吏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閣辦事。

本來只是居末,誰料張四維剛做首輔不久就回家丁憂,另外兩個閣臣也相繼去世,于是他又因此順利地成為了首輔。

可以說,申時行前半生的官途都與張居正密不可分。

“……萬歷十一年,張四維一改當年做派……”申時行只說到這里,又停了下來,然后蕭索地嘆了一口氣,“調和調和,調到最后,里外皆為和。”

申用懋不好評價。

他知道父親現在是為萬歷十一年時沒能扛住壓力有些后悔了。

但那個時候若非太上皇帝的心意被張四維琢磨準了,張居正的風評又怎么會忽然大反轉?

那個時候,新政余黨都寄厚望于申時行。不論出于籠絡朝堂勢力的考慮,還是申時行本身就被作為張居正心腹在被攻擊,申時行其實都有理由旗幟鮮明地維護張居正的名聲與功績。

但他做得沒有那么堅決。

“你還記得高啟愚案嗎?”申時行忽然問。

“記得。那時兒子剛改兵部車駕司主事。”

申用懋是萬歷十一年的進士,他從刑部主事改到兵部,申時行也在那個時間點剛剛成為首輔,原本是可以制止對張居正的進一步攻擊的。

但言官丁此呂上疏揭發禮部侍郎高啟愚主持南直隸鄉試時,出題《舜亦以命禹》,是勸進張居正當皇帝。

太上皇帝將他的奏疏批示申時行處理,申時行回復:“此呂以曖昧險人大辟,恐讒言接踵至,非清明之朝所宜有。”

申時行不贊同這種做法,當時的吏部尚書楊巍秉承申時行的心意建議將丁此呂貶謫,太上皇帝也采納了。

隨后一眾言官紛紛上疏彈劾楊巍阿申時行意,蔽塞言路。太上皇帝又覺得他們講得有道理,詔令罷免高啟愚,丁此呂留任。

申時行見狀,就和楊巍一同上疏辭官。其他閣臣也一同請辭,太上皇帝又維持原來的判決,貶丁此呂出京。

“異論相攪,呵。”申時行只是苦澀地笑了笑,“此后事事難成,我又豈有天大本事?”

“……父親,慎言。”

申用懋知道他爹這是感慨太上皇帝不斷更改決定,目的無非是既讓閣臣壓著言官,又讓言官鉗制閣臣罷了。

但后來局面難以收拾,閣臣深恐會被拋棄背鍋,太上皇帝呢?開始幽居怠政了。

申時行看了他一眼,隨后說道:“為父過不久就要回鄉了,這是多給你上幾課。你此前都在兵部任職,可知設了樞密院后,為何先調你為鴻臚寺卿?”

申用懋說道:“父親既為太常大學士,兒子自不好再于樞密院任職。否則父子二人分任文武兩院,非議不少。”

“不。若是去年初我便速速主持分設了諸學科,你有什么不能繼續留在樞密院的?”申時行自嘲了一下,“就是顧忌太多,性格使然啊。如今,你得我言傳身教,也事事求慎。殊不知此一時彼一時,你又沒有為父那么多掛礙。”

申用懋確實是謹慎低調的,要不然也不至于去年才從郎中改任鴻臚寺卿。品級提升了,但明升暗降,哪里有那么多實權?

看著兒子,申時行嘆道:“你大哥早夭,弟弟只是舉人出身,申家往后要靠你做這頂梁柱了。離京前,為父奏請將你改任樞密院。你一貫踏實,在兵部任職就勤于邊務。申家此后專于兵家,也算為父這個首任太常大學士對儒學納百家的一個交待吧。”

“父親!”申用懋心里有些震動。

申時行只蕭索說道:“陛下有什么心意,不憚于明示天下。僅此一點,為人臣者能輕松多少啊。”

說罷從書房的架閣底下拿出了一個箱子來,撫摸了一下箱面。

申用懋看了看,并沒有沾上多少灰。

申時行用懷念的目光看了看這箱子,隨后說道:“你將這箱子送去張府吧,都是多年來書信。太岳公神主面前,替為父祭拜一番吧。”

申用懋這才知道父親早有準備,不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就整理過張太岳與他往來的信札,也許還看過許多回。

可這個箱子既然一塵不染,卻又藏于書房架閣不起眼的底下,還收之箱匣內。

恰似申時行謹慎又擰巴的一生。

這樣的事情不只發生在申家。

張府門口的事情傳開之后,這天的在京老臣,不知道有多少把還留著的一些張居正信札找了出來。

有些人看了看,想起很多往事。

有些人像申時行一樣,選擇了派人送去張府。

皇帝心意明白,臣子是慣于揣摩的。

“父親,您以為陛下還有什么用意?”

王衡還一直在翰林院贊畫館任職,現在也向王錫爵請教著。

“自然不是只為了恢復太岳公的名譽。”王錫爵理所當然地說道,“于吏治、財計、軍國事乃至于學問,太岳公一生所遺功績著述,難道不應該好生研習?”

王衡愣了一下,問道:“父親是說,陛下想讓滿朝文武學太岳公?”

“不當學嗎?自世宗西內靜攝,君荒于上,臣縱於下,將嬉于邊,士囂于庠。大明瓦解土崩之禍,將隱中于晏安無事之日。非有雷霆之力,何足以集上下渙散之孰?非有整齊嚴厲之法,何足以其積久疲頑之習?”

他也回憶著當年,說著臧否世廟皇帝的話,語氣之中感嘆不已。

“江陵知其然也,慨然出其身以任之。奮乾剛,行獨斷,宮府內外,一聽于己。賞罰予奪,悉決于心。不以逼上為嫌,不以死權為諱,推其意豈不以為大丈夫?至于眾謗于生前,奇禍發于身后,則已于任事之初,逆睹而熟計之矣。所患者,吾志不行,事功不立耳!”

王錫爵說到這里,搖了搖頭:“如今,我也不過是再拾牙慧罷了。陛下添官加俸又厲行優免,不吝實設諸相,難道不是鼓勵天下文武都志以天下為己任,銳意用事而副此志?”

“……可太岳公畢竟權傾朝野……”

“太岳公從來未有不忠!”王錫爵斷然說道,“陛下彰太岳公之志,便是告訴天下人,陛下也是志以天下為己任。只要忠君用事,便無需憂慮陛下疑忌。要不然,何必設諸相?大丈夫,誰無保爵位、顧妻子、邀名譽之心,陛下從不諱言之!”

兩個位極人臣的“宰相”都在教著兒子,教他們理解皇帝的心意,教他們怎么走以后的路。

哪怕太上皇帝仍在,皇帝依舊用先納了張居正孫女為妃、再請太上皇帝恩赦張居正諸“過”、最后不斷降下殊恩的方式恢復著張居正的名譽,提高著他的影響力。

這自然是在告訴天下人,張居正是他極為欣賞敬重的臣子。

這件事本就已經很讓人震撼了,但隨后的正月初九,成國公朱鼎臣、寧遠侯李成梁、武定侯郭大誠,文臣里的申時行、王錫爵、田樂、朱賡、沈鯉、李戴、陳蕖、溫純、楊一魁、朱國祚和張嗣修、張懋修兩兄弟忽然被召入了宮中,還將有更加令天下人震動的消息傳出。

他們入宮之后,徑直被請著快速往慈寧宮而去。

慈寧宮中,太監宮女們的神情十分緊張、悲痛。

他們隱隱聽到了不少女眷的哭聲。

田義和陳矩也緊張但肅然、沉痛地等在門口,開口就道:“太上皇帝病重,數日來每況愈下。今日卯時醒轉后,精神忽然好了,又能開口。施針用了參湯,許是……”

眾人不由得心里一震。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