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77章、儒術為體,百家為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7章、儒術為體,百家為用

第177章、儒術為體,百家為用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京營首官也參會,這場會議自然還有關于京營或者說軍隊的事。

這也是與太學有關的,是朱常洛準備在其中塞進去的第一個私貨。

“兵甲之利,營造之巧,算學、歷法、醫術、農學、水利……”朱常洛看著他們,“歷朝歷代都認為這些是小道。對朝廷而言,還是要許多精于這些學問的人才。過去,有些能臣或因職責、或因喜好,在有些雜學上頗有建樹,就好比潘季馴,好比李時珍。但若是一時急需,又從哪里迅速選用?”

潘季馴治黃淮,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已由其子獻予朝廷。

朱常洛復著古,也藏著新。

“朕以為,于國有益者,皆應著意培養,量才而用。”他看著眾人,“監生編入太學大、中、小三院之后,國子監卻暫時空了出來。漢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朕倒覺得,該是儒術為體,百家為用。這國子監,莫若再設個百家苑,擇諸多有心雜學者進學,自成一體,為國育良才……”

有了在紫禁城右手邊的太學,再有個孔廟旁的百家苑。

左為尊,體例上是說得過去的。

但皇帝提出的這個想法還是讓眾人十分意外,擔心風評。

只有田樂知道這是“百業皆列朝堂”的開始。

“臣以為可!”他開口道,“陛下有圣君胸襟。體用之說既安天下士紳之心,也給了精于雜學之人、士子中另有喜好之人多一條進身之階。儒門要重振士風,多些鞭策也是好的。”

工部尚書也很直接地感覺到這是一個有利于工部的決定,立刻出言附和。

倒是已經定下來要專管天下文教的太常大學士申時行猶豫地問道:“這百家苑的學生,又如何考選?學成考滿如何選用?也予功名嗎?為官還是為吏?”

“自然是與大學一般,學成考滿即可授官,賜同進士出身。”朱常洛毫不猶豫地給出讓眾人心頭一震的待遇,然后又解釋著,“這算得上另辟蹊徑了,自然更難。其學制不同,考選法子也不同……”

朱常洛能讓他們聽到的,自然都是更新穎的法子。

科舉如今只考士子對經義的熟悉程度、考較他們對于一些具體事務的理解。這種理解,也一般是站在上位,從戰略和方向的角度進行闡述,具體操作和執行細節上并不做太高要求。

但朱常洛對這百家苑,采取的則是類似“必修”加“選修”的模式。

太學之中的大學苑,參加考選的門檻是已經名列過鄉試正副榜之人;而百家苑,參加考選的門檻則是有生員功名就行,時間也與中學苑的考選錯開。

考選時候,就采取了目前科舉考察內容成績加上雜學成績的綜合選拔方式。

這意味著秀才確實可能因為更加精于雜學而在綜合成績上超過一些舉人。

“進入百家苑后至少要學滿五年,經考較有了舉子學問,再加上另有一門以上雜學可謂專才,故而可賜同進士出身。”朱常洛說道,“仍是儒門子弟,無非另有所長罷了。”

這就是他所說的儒術為體、百家為用。

至少表面上看,這只是如今的學子當中分流出一些人罷了,確實是另一條蹊徑。

將來的功名出身是進士當中最低的一檔,也足以打消一些人的顧慮。

只不過這只是開始,對朱常洛而言,后面大有操作方式。

事實上現在就已經有人想到一種十分便捷的操作方式了:先以恩蔭進入太學小學苑,學滿之后就有了生員功名,自然可以繼續恩蔭進入百家苑學專長。

太學諸苑如今商議出來的學制都是三年。

從太學里,只要能夠順利學成考滿,那便是六年出一個有舉子功名的后人。

中學苑雖然年年從面向舉國生員們考選,但從太學小學苑之中錄取一半,比例之高豈是地方能比?

雖然入了中學苑不是立刻有舉子功名,但再經三年,不能學成考滿的那就真是不成器了。

而皇帝擁有恩蔭特權,太學之中的恩蔭只限于入小學,升中學苑還是要考的。但這百家苑明顯只是“用才”,去學個一技之長,又本來就是恩蔭極多的國子監,很明顯能夠繼續恩蔭。

這意味著小學苑加上百家苑,三年加五年,甚至比太學里一路考上去還要少一年就能得到同進士出身。

朱常洛肯定了他們的猜測,輕嘆道:“朝野都鄙薄雜學,這百家苑要真能為國培育良才,只怕起步極難。有功之臣都是愿為國出力、為朕解憂的,家中有成器子弟,自然仍能走科途博個一甲二甲;若有資質稍差的子弟,朕恩蔭入百家苑學一門專長,將來也是能效力的。”

至此,還有誰會反對設立這個百家苑呢?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安撫天下士紳的好法子:就算將來真的降優免比例了,但每家可能出現的秀才、舉子、進士都預期會增加。此消彼長,等于沒降。

而是不是能夠達到那種等于沒降的效果,就看他們是選擇適應新改變還是仍舊頑固不化了。

這是朱常洛的切香腸戰術,現在他們是萬萬不會去想皇帝最終將要全面廢除優免的。

廢了之后誰為天子賣命?徭役問題又如何解決?

畢竟即便最苛刻的太祖也會免了在職官員的徭役。

于是又開始討論起百家苑里設那些學科,朱常洛提出來的那些,確實都與國家實力提高有著直接關系:目前主要是兵器研制,是醫學,是農學,是水利……

深刻影響大明未來走向的一場會議就夾在這年終財政會議里舉行。

貫徹皇帝“學以致用”的思想指導,順天府的水利設施和京城大小工程、工部軍器局和兵仗局、太醫院、欽天監等將會成為百家苑的一些“實習基地”。

而百家苑的主官學正則由翰林院百家館的徐光啟兼掌,其中一個佐官從七品訓導又是由宗室出身的朱載堉來擔任。

宗室之人出仕為官,這又是一個先例了。

“申太常。”

朱常洛改變了稱呼,申時行心里美美地站起來:“臣在。”

“適才所議,內閣就早些擬好旨意,再把宗旨方略也擬明吧,正旦節大朝會上即可頒告天下。”

“臣領旨!”

“另外,工部派員先勘察一下西苑。”朱常洛看過去,“邊辦學,邊營建,學生可以慢慢再增加。所需銀兩,算好了先呈上來,朕可自內帑借支。國子監那邊,也把旨意傳過去,讓監生們備考。因太學之設,這國子監、太常寺等諸衙如何因之而改,該增設哪些學官、擬選何人,吏部也呈個題本上來。”

當場只定了百家苑的主官和佐官,皇帝看起來更重視百家苑。

群臣從乾清宮里離開后,朱常洛站了起來動了動胳膊腿:“走,先去坤寧宮看看皇后,再到宮后苑賞賞雪。”

“陛下,那要不要去哪一宮喊哪位娘娘陪著?”

“不用。”

這樣的雪天,宮里又豈會猜不到皇帝興許會去看看?

哪怕只是萬一,但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朱常洛知道宮后苑里不會沒有人在扮那雪中紅梅。

對朱常洛來說,現在心情不錯。

哪怕只是先哄哄皇帝,他們畢竟多收上來了一些稅。

大明最大的問題就是有稅收不上來,只要是能多收上來一些了,哪怕整體效果還不夠,但畢竟是一個好的開始。

回頭再看看昌明號那邊。

去乾清宮看了看仍在小心懷穩孩子的郭蘭芝,朱常洛徑直到了宮后苑。

手中握著一個暖暖的熱水袋,他邊走邊看邊想。

能活動的范圍大體就是皇宮之內,大雪驟降,走動一下看看風景是一種消遣。

朱常洛的神經其實崩了有一個多月。把要降等的念頭宣揚天下,雖然最終落實給了豁免期,對地方上的反應他終歸沒有十成十的把握,只不過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罷了。

現在也許是因為年關將近,也許是還沒準備好,又或者本來就沒有人膽敢明著反。

總之地方上沒有關于這方面的壞消息傳來。

雖然國朝亂象許多,財計之艱難也似乎不可逆轉,但畢竟還沒有一個強力的挑戰者出現。

大部分人終究還是追隨者。

目前的大明既沒有強大的外患,那么內憂考慮到后果,也會采取先按兵不動的策略。

忍到變數出現?

朱常洛忽然問:“努爾哈赤的兒子,在錦衣衛衛學里如何?”

“……循規蹈矩。”王安回答。

“那就是努爾哈赤回去之前叮囑過了。”朱常洛笑了笑,“留心著便是。”

他也留心著努爾哈赤。

利益矛盾是不會消失的,如果朱常洛覺得內部已經被彈壓住了、實力也足夠了,開始要解決外部矛盾的時候,恐怕就是內外矛盾一起爆發的時刻。

在那之前,還得多想,多準備。

走近了萬春亭,遙遙地聽見悠長的“天下太平”。

朱常洛皺了皺眉,這是哪里的宮女犯了錯,竟被罰在這大雪天的宮后苑里提鈴?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