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54章、新君多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4章、新君多疑

第154章、新君多疑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整個江南現在所尋覓的都是明路、生路。

但張益等人以為的明路、生路是抓出一批“江南高姓”,讓皇帝認為震懾已經足夠就行了。

舒柏卿聽到的明路、生路卻如同黑云摧城。

他的牙齒直打哆嗦:“二位大人,下官這么做了,以后還如何治境安民?”

“謝家是欽案要犯,再加上另外一家,也不過兩家而已。”王德完看著他,“辦完了,長興縣平靜了,他們兩家抄歸官田的田地才是香餑餑。以舒知縣的手段,分派得宜,焉能不讓其余各家心滿意足?這一打劫,諸府縣各有一兩家,呈到京里就是上百家,那自然是夠了。”

舒柏卿心里震撼無比:江南又不是什么偏僻地方,一樁倭寇劫糧大案,足足上百家地方大族家破人亡,那是何等震怖消息?

后面真能心滿意足,又或者提心吊膽?

“二位大人,若還要嚴查他們該優免之外又偷逃了多少賦役,這怎能令其余士紳之家心安?”

“仍是那句話,欽案要犯,再小的罪狀也要查清,否則陛下何以釋疑?”王德完盯著他,“你們這些地方官,又如何解決積欠賦稅的問題?地方這么多年都過來了,難道不明白只是事情不通天,就不必如此?從今往后,議論、做事都需要掂量掂量。”

舒柏卿當然是懂這個道理的,但仍舊憂心忡忡。

謝廷贊也覺得不太對勁,為什么蕭大亨和王德完的做法,都是在江南散布皇帝的“多疑”、“敏感”呢?

這可真不是什么仁善之君的形象。

王德完還補充:“案子辦得越快,道理說得越明,后患越小!八月十二,陛下大婚。若能在那之前徹底查明此案呈奏御前,興許龍心大悅,這場風波就過去了。明白嗎?”

“下官明白!明白了!”

很暢快、很爽快。

對王德完和謝廷贊兩個來說,后面就是這種套路,每到一處一辦一個準。

地方官自然也沒多少干凈的,但王德完亮而不念的圣旨有極大威懾力,而且也給他們找好了說辭:這可是連江南大員都能要挾的名門高姓,他們那些小小地方官又能為之奈何?

這反而是一個平賬和解決往年積欠的好機會。

拉著一些不涉案的地方大家,盯著那些涉案的家族即將被吐出來的田地,謝廷贊卻委實覺得這不算正道。

“廣安公,這樣做……后患無窮啊。”

“什么后患無窮?應該說是伏線多多。”王德完看著他,“你為官時日還短,一路多聽,多想吧。”

張益他們是不可能親自到地方上辦案的,也不知道王德完“要挾”著地方知縣、知州還審出了許多跟偷逃賦稅有關的實據。

但也只是暫時不知道,消息終究還是會透到他那里去。

過程當中,地方上也不是沒有波折。

有些地方的地方官對縣衙的掌控力比較強,手腕也比較老練,事情辦得順利。

有的地方官則只抱著積累些資歷的心態在經歷著,最終走漏風聲,讓有些大族據莊而守。

“謀逆之心可見一斑!”蕭大亨一臉殺氣,“成公公,這種情形……”

“沒想到江南當真已成了這樣子。”成敬也怒氣勃發,“持我符印,帶上旨意,讓秦將軍分兵五百,速速剿滅!”

那些破罐子破摔的大族基業在此,難道還真能掀起什么風浪?

江南本身就不是鐵板一塊,從南京城到地方的消息已經傳得如此明確了,大家都只盼這些被耿定力指認在冊的“禍首”趕緊被交上去,這樣江南就能重新恢復往日寧靜。

欽差大人也只是一心結案而已。

白桿兵直撲作亂之地,秦良玉再上戰場。

地方大族的家丁又怎么抵擋得住當真在萬人大戰的戰場生還下來的老兵們?

這樣的形勢下,轉眼到了八月初十。

經過了二十余日,經過運河日夜行舟的官船到了南京。

要到南京戶部報到的程啟南下船后,在石城門外的碼頭一眼就看到了莫愁湖中間停泊著的兩艘倭船。

“……這就是那截毀漕糧、殺害運兵的惡賊所乘坐的倭船?竟找到了?”

新官們表示大受震撼。

錦衣衛和大司寇威猛!江南威猛!

一個查得到,一個敢留。

入了城,他們又知道南京兵部尚書和操江都御史已經被下獄了。

并且很快了解到了最新形勢:江南重臣們正在全力支持應天巡按和南京三法司大查江南高姓。

竟有大族膽敢作亂,甚至動用了新的親軍勇衛營。

他們面面相覷,不由得想起了當日陛辭時皇帝說的話。

除草,剪枝,松土。

新官上任后,上官一力支持,治下大族戰戰兢兢,這是什么開局?

鵬程萬里,陛下誠不欺我!

于是這些新官被放了閘,勢頭看來更加兇猛。

他們高漲的熱情令張益心驚膽顫。

“岳峰兄,新官恐不明分寸。再者,也查獲不少了……”

他話里話外就一個意思:收手吧蕭兄,牢里都是罪囚。

“后日就是陛下大婚。”蕭大亨卻忽然說這個,“但愿陛下龍心大悅,見到呈奏之后能夠開恩,還這江南云霽風清。”

他意味深長地看著張益。

對張益這樣的人,當然還是皇帝最后再“龍顏震怒”一下,親自下旨責問的好。

諸多罪狀,江南大族這么多年偷逃了多少賦稅?他們擁有的田土數量,和江南各府縣積欠的賦稅數量……在京重臣們都知道,這位新君很擅長于算學,很擅長于發現蛛絲馬跡。

圣旨南下之時,倭寇劫糧案可以停歇了。

但南京戶部代征田賦這么多年,鬧下如此多的積欠,還因為皇帝不蠲免就搞出倭寇劫糧一案,南京戶部難道能甩開這口鍋?

蕭大亨繼續悠閑等著。

來自北方的一批新官走馬上任,在江南經營多年的一些大族轟然倒下,江南的格局已經在開始改變,盡管仍然不大,盡管這次沒有牽涉到任何一家有在職六品以上的。

但畢竟是開始松動了。

強勢而多疑的皇帝要大婚,各地賀禮早已送至京城,南京來的欽差題本及卷宗也送抵京城。

題本里只說了案情查問情況,卷宗里才暗藏玄機。

但它們會被暫時擱幾天的,畢竟皇帝大婚,那里有心視政呢?

從北京,三個閣老都有許多的信被送往各地,江南居多。

南方也有許多信送到北京。

李三才收到了來自江南的信,來自顧憲成的信。

有些是說明江南情況的信,而顧憲成的信是求救信。

他自己這一支倒還好,但是他的本家卻也是被查之列。

李三才忌憚不已,這種事,能沾手嗎?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