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00章、同病相憐?捅你一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0章、同病相憐?捅你一刀!

第100章、同病相憐?捅你一刀!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第101章女真雄主?予取予求(求首訂)

年輕士子到底是年輕士子,說出了心中所想,語氣之中滿是憤憤不平。

侯先春于朝會后先被看押、三法司“立案”后又拿了侯先春家小的事情今天也傳開了。

朝參官知道過程,個個不說話。

獻俘大典上新封三個侯爵、五個伯爵的旨意頒告之后,消息不靈通的士子如何感想?

在他們看來,自然是新君尚武好戰,群臣苦諫大封勛爵之害,皇帝因言問罪罷了。

只有侯先春一人,當然是殺雞儆猴,足見侯先春是如何死諫而不得功。

這更顯得內閣三位大學士都不稱職,這等旨意如何不封駁?

“上一回一封數爵,還是天順元年,是奪門之變!”說到激動處的士子越發腦筋發熱,“世廟無非是續封開國功臣罷了,天順元年那幾位也配?”

京城多處會館之內,議論紛紛。

但潞安會館之中卻頗為安靜。

魏云中、程啟南、孟希孔三人每日溫習功課之外,還是會聚一聚的。

程啟南就有些奇怪:“定遠,你有沒有覺得有些異樣?前夜之后,會館之中就再無人議論朝政了。”

魏云中想了想,然后說道:“看來是掌柜的并未向你們交待。也對,二位兄長第一夜恩免宵禁回來后便一心應考,不像我們再又出去交游。”

“會館掌柜還有交待?”

程啟南知道他應該說的不是全部實話,大概率還是因為他魏家與那天所見范家有些交情,這才得到特別的照顧。

“乃是會館幾位東主們的美意。你們有所不知,他們已蒙陛下召見過。”

“什么?”程啟南大吃一驚,“陛下召見他們?”

魏云中拱了拱手:“我與二位兄長頗為相知,不愿隱瞞。總之,朝政是非,至少不是我等金榜題名之前該分心的。晉地大商蒙陛下召見,又能知會提點我等山西舉子,只怕內情也不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程啟南這下更加相信,凝重地回了回禮:“賢弟之恩,我們二人謹記于心便是。原來如此,那就難怪了。”

他們就此沒再多聊這個話題。

萬歷二十八年在這樣的氣氛中開始最后一個月。

三法司以超乎尋常的效率迅速給侯先春定了罪,直接發配甘肅鎮轉為軍籍修筑松山新邊。

落在那些頭腦發熱的士子眼中,這簡直是媚上佞臣,蕭大亨在刑部尚書的位置上如坐針氈。

好在京城里的反應、地方上官紳的反應還需要發酵時間,朝參官們也需要調整心態和狀態、觀察好新君的脾性喜惡。

年關將近,朱常洛倒沒有立即迎來相應的反撲,仿佛大家都要從長計議、認真謀劃。

又或者只是為了年俸和年終勤職銀別出什么變故。

而朱常洛還有很多事,比如說專門召見他想見的外臣。

十二月初八的朝會后,努爾哈赤再次奉旨進入紫禁城。

今天他排在朝鮮使臣前面。

但他并不認為這是因為朝鮮并非國主親至。

登基大典上,大明天子的眼神讓他已經想了幾個晚上。

得知李成梁進封為侯爵,他再次登門拜訪過,卻沒能得見。

現在到了養心殿前,成敬卻先攔住了他。

“陛下召見,都督隨從,在外間候著便好。”

努爾哈赤心里有些警惕,但仍舊恭順地點了點頭:“正該如此,外臣遵皇帝陛下旨意。”

在隨從們有些擔憂的眼神中,努爾哈赤向他們點了點頭,而后隨著成敬入內。

親來北京城朝賀,與單獨面見大明天子又有什么區別?

但這多少已經顯示出大明新君對他的敵意。

入得殿內,朱常洛還未換掉上朝的龍袍,居高臨下坐在寶座上。

努爾哈赤大禮拜見之后,竟沒有得到讓他起身的恩典。

他心里正在琢磨,大明天子開了口:“海西、建州皆蒙大明建官賜敕,允遣使朝貢。近年來,你們諸部之間紛爭不休,葉赫、哈達等部常有奏請,盼大明主持公道。更言萬歷十五年重發各部之朝貢敕書一千四百九十九道,哈達部六百九十九道、葉赫部三百道被你掠奪甚多,冒名朝貢,可有此事?”

努爾哈赤看著地毯的眼神陡然一凝,呼吸都頓了頓。

毫無客套,直指要害。

難道要以這理由過問他意圖統一女真諸部之事?

大明有實力管女真諸部之事嗎?當然有。

只不過看愿不愿意,劃不劃算。

努爾哈赤若非忌憚,何必忠順?

他想壯大,需要大明不過問,需要這些敕書。

朱常洛已經繼續點明要害了:“敕書一道,允一人入京,可得二十兩回賜,以購貢物,以犒車馬勞頓。眼下,女真諸部貢使團還在京城,朕是一問便知的。努爾哈赤,你不便對朕實言?”

努爾哈赤沒想到大明新君的敵意來得如此明顯,緩緩直起腰看了看他。

入眼是一張年輕威嚴的臉,仿佛要為海西諸部主持公道。

“啟稟皇帝陛下。外臣恭順,數十年如一日。女真諸部自相統屬,各蒙圣恩,外臣建州女真諸部也共有敕書五百道。這些年,諸部之間確實多有紛爭,勝敗之間,敕書為繳獲自是理所應當。但外臣從未據為己有,仍以原屬之部稱臣入貢。”

努爾哈赤再度磕下頭去,腦后一縷發辮輕輕一甩:“陛下明鑒,外臣與哈達、葉赫等部此前雖因仇隙有過紛爭,但已言和。幾年來再無戰事,敕書之事也是之前商議過的。如今他們不親來朝賀,外臣卻是不敢不來。誰忠誰奸,一目了然。”

已經發出去的敕書,在外族之間引發爭奪、歸屬漸漸混亂,這樣一點小事自然不足以來問他的罪。

至少從表面上看,他沒壞了大明的朝貢規矩,他也比海西女真各部更加坦蕩,忠誠。

建州女真諸部,畢竟還有那么多將卒在遼東邊墻之外。

但努爾哈赤不能不自辯,也不能賭這新皇帝不會突然發瘋。

這些天京城里議論紛紛的大封勛爵,就是個不好的兆頭。

如果大明停不下征伐腳步,那么敕書上的小小問題,就能夠成為借口。

跪在地上的他,心里怨恨無比,但身姿伏得極低,屁股高高翹起。

好在朱常洛等的也就是他這句忠誠。

“你既言忠,那么朕若要主持公道,你聽不聽命?”

“陛下,外臣等部族兒郎逐獵山野,為爭山林,總不免紛爭;血仇日積月累,過一段年月也總免不了刀兵相見,劃個地界。陛下只問外臣聽不聽命,外臣自然聽命。然其余諸部以為外臣可欺,難道陛下是讓外臣將來都忍了嗎?”

努爾哈赤的聲音顯得極為委屈,聲音悶悶傳出。

朱常洛笑了笑:“那怎么會,你豈不見朝鮮?數代以來朝鮮無有不恭順,故其存亡之際,大明便不會袖手旁觀,而是傾國之力助其驅逐外敵、再建王廷。尋常時日你們小打小鬧,朕自然不會去管。但若再有滅族吞并之事,朕就要管了。女真諸部既以你最忠順,你可記著朕會保你一脈不致有失。”

“……外臣叩謝皇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明著施恩實則警告,努爾哈赤現在卻只能叩頭謝恩。

只管滅族吞并之事,就是說至少仍要保留著各部受冊之人,讓大明知道他們還在。

如此一來,除非木已成舟,實力已經足夠讓大明忌憚,否則大明如何會承認他一統女真諸部之實?

然而大明天子還繼續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保萬一,你送一子到京城進學吧。此最恭順外臣之殊恩,有血脈留京,若遇亡國之危,大明絕不會置若罔聞。若學有所成,歸去亦為肱骨良臣。朕聽聞你已有十一子,第八子剛虛有九歲,正是開蒙年紀,就送他來吧。”

語氣不容置疑。

努爾哈赤忍不住先直起腰,看了看大明皇帝一臉和善關愛的表情,于是又順勢再跪了下去,就像只是要磕個頭行大禮。

“……外臣叩謝皇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仍舊都是喜悅,沒有任何一絲被壓抑的屈辱和憤怒表現出來。

朱常洛坦然看著他的反應。

目前大明就是國力更強。

而戰力方面,雖然財政問題還沒解決,可由于朱常洛的登基,并不會再像原本一樣就此被荒廢十余年,而且內憂外患開始集中爆發。

朱常洛敲打過他,努爾哈赤回去后要么不得不提前爆發,要么就得更艱難地忍下去。

他自然是女真雄主,但面對目前的大明,他依舊只能予取予求!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