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97章、先備后手,再攬將星(求首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97章、先備后手,再攬將星(求首訂)

第97章、先備后手,再攬將星(求首訂)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在王珣懵懵的目光中,朱常洛用手點著他們呈上來的方略。

“沒有另一手準備,豈能輕動漕河?這是太大膽了。只讓朕嚴厲漕糧兌運和鹽政,膽子又太小了。”

“草民……”王珣聽迷糊了。

“給你們遮洋總,給你們遼東開中,給你們天津三船廠,給你們朝鮮貢貿,能不能先把海運做好?”

王珣張大了嘴巴:“遮……遮洋總?海運?”

河運與海運,大明已經爭了二百多年。

蒙元是以海運為主的,明初洪武朝時,也是用海運供應北方,永樂五年甚至有過設立海道衙門的想法。

到了永樂十三年最終罷海運,漕軍只留了一個遮洋總,轄十三衛,從海道供應薊遼。

到了嘉靖年間,遮洋總又歷次改革,嘉靖四十五年一度被裁撤掉了。

奏請裁撤遮洋總的,是南直隸人胡應嘉。對此,萬歷元年的漕運都御史王宗沐這樣評價:應嘉以鄉土之故忍變成法,有識者未嘗不扼腕而嘆。

因為萬歷元年,遮洋總又復設了,雖然規模大減,只轄八個衛所。

而這次撤而復設后,“行之數年,覆溺數多乃罷”。

遮洋總倒是沒有被裁撤,但成了邊緣,連待遇都比漕軍其他總差。

比如浙東、浙西、湖廣、江西四總,每船給銀四兩。

遮洋總呢?“照舊給銀一兩”,“日后萬一海運不妨再議”。

這就成了朱常洛再議的由頭。

“東征朝鮮之時,遮洋總已再派上用場,海運了二十余萬石糧米。如今,朝鮮還奏請朝廷將賑濟糧陸運改海運,這樣反倒更快些。”朱常洛看著他說道,“遮洋總雖然只熟悉直沽至遼東、朝鮮航線,但畢竟有操海船之軍卒。朝廷是仍有廢遮洋總之議的,干脆改制,由昌明號收了。”

朱常洛讓他坐下:“如今朝鮮掌著實權的王世子朝賀在京,朕跟你分說一下朕的計劃……”

漕河當然是要動的,不動怎么直插江南?

鹽政當然也是要動的,不動如何從那幾個大內商扯到徽州和浙江商幫?

但江南鬧起來也是有幾分實力的,朱常洛既要等京營和四衛營練好,也要等南京的孝陵衛練好,還要準備好海上運力以對沖將來的漕河運力波動。

至于只在遼東重新開中,刑玠在那里,李成梁在眼皮底下,新封的伯爵麻貴過去了,撫按也已經內定了李汝華和袁可立。

把遼東的物資市場穩下來,通過朝鮮戰后重建讓商貿也繁榮起來,是有希望整飭好的。

王珣在這里留了很久,漸漸才明白自己為什么既太大膽又不夠大膽。

皇帝雖然沒明說,但他隱隱在謀劃的事情讓王珣更加振奮:說實在的,除非那樣,他這樣的“皇商”才談得上與國同休。

“老生意照舊。朕若點選一妃,讓其母家出面便好。朕要施恩,又嘉納了廢遮洋總之議,這遮洋總才好改制。至于船廠,朕自會讓內臣靈活行事。另外,有兩伙人要用上。一個是自泰西渡海而來的西洋夷人利瑪竇,一個便是朝鮮王世子……”

在養心殿謀劃了一番昌明號明年的大計,忙完了這些朱常洛才暫時歇了歇。

到了此時才有時間去慈寧宮那邊走一趟。

到了慈寧宮,李太后竟在朱翊鈞起(不來)居的那個院子里。

“實在兇險!”李太后后怕得很,“若勛臣也不答應則如何?”

朱常洛先看了一眼朱翊鈞,而后才笑著走過去,卻對李太后說道:“皇祖母勿憂。孫兒初次御門聽政,臣下們總還要在意新君威嚴的。祖制之下,皇帝執意要做什么事,也許最終做不成,卻萬不致于旨意都發不出。”

要不然何必散朝后先安撫那些舊勛臣?

該做的都做了,如果接下來還有舊勛臣被鼓動地做出什么事,朱常洛不介意殺雞儆猴。

定國公本人就是當年因為鬧事被奪俸過的,相信他知道輕重,多少幫著朱常洛安撫一下他們。

作為今天朝會上敢于出聲反駁申時行的獎勵,朱常洛賞銀二百兩。

“可那言官死諫……”

朱常洛搖了搖頭:“那侯先春既不敢明言心中所想,又仍想賣直邀名,孫兒做出要點明關鍵的模樣,老臣們就不敢讓他繼續說下去了。官紳盼著皇帝別重用武將、別把兵權抓得如臂使指這種事,豈能上了秤?若如此,就當真是不忠。孫兒昨日就對老臣們說過了,有些事朕是可以裝糊涂的。今天看來,他們倒是真的沒漏泄出去,要不然那侯先春豈敢如此狂悖?”

“這還不算上了秤?就怕他們暗中謀劃……”李太后聽他說后面不一定做得成,又擔憂起來。

“什么都不做,盡量少做,自然會讓他們猜不透。但若想做點什么,豈能真瞞過這滿天下的聰明人?”朱常洛看著朱翊鈞,意味深長地說道,“這些,父皇是最明白的。”

朱翊鈞并不理會他,眼珠子都沒動一動。

“孫兒先從兵權入手,在臣下心目當中,這自然是有志之君登基后最可能做的事。但后面要做什么,步驟和方法,他們仍要猜。只不過,他們大概會從人事和財計上想法子來應對,這些都是能料想到的。”朱常洛很平靜,“今日倒有意外之喜,寧遠侯畢竟是有見地的。父皇,您封他伯爵,召他還京,幫了皇兒大忙了。”

朱翊鈞忍不住看向了他:是說老子封的勛臣真好用?

新朝首次朝會的結果還在醞釀,緊跟著到來的就是獻俘大典。

此耀武揚威之舉,勝戰將卒要押著逆賊俘虜從北京城外沿中軸大道直趨午門。

對京城百姓來說,就是能看熱鬧的一件事。

這次的熱鬧不小,因為押著俘虜的將領很特別。

一身戎裝騎在馬上顧盼得意的,自然便是今天之后將以彰勇伯揚名天下的劉綎。

圍觀群眾里已經有消息靈通的聽說了此事,議論聲傳入劉綎耳中。

但他仔細聽了聽之后,卻發現自己不是議論重點。

“……這員年輕小將……怎么瞧著不像是個爺們?”

“興許是個儒將!”

劉綎不免轉頭看了看另外一員押俘功將,心頭古怪:獻俘大典,怎會也點了她來?

不過從那偏僻鄉野到了這京城,她竟然依舊有從容氣度。

京城百姓眾目睽睽之下,經過許多人的反復觀察,他們越來越覺得:這是一個女將!

然而也不能真的去確認。

獻俘的隊伍進入天街之后,旁邊列位觀禮的則都是達官貴人和禁衛儀仗了。

禮部尚書朱國祚等候在午門之外,見到遠遠過來的獻俘隊伍,不免想回頭看看午門之上的皇帝。

聽說獻俘將領里,這石柱宣撫使馬千乘的夫人秦良玉,竟是皇帝欽點的。

說是彰顯王師及忠順土司軍一同平叛的一體之心。

另外,圣母太皇太后聞有女將為一路軍功之首,頗想一見。

從總體戰功來看,劉綎居首。

而南川路白桿兵大破桑木關,驍勇善戰的竟不算是她丈夫馬千乘,功勞之首是她秦良玉。

朱國祚心頭古怪的是:莊肅之大典竟欽點了女流之輩一同獻俘。

雖然一身戎裝在身,老百姓頂多議論一番卻不能篤定,但百官心里都是清楚的。

這自然不合規矩,無奈皇帝此前就有說辭,還帶上了李太后。

播州新平,石柱宣撫使馬千乘不能親來,忠順土司中功勞又以石柱為最,于是就裝糊涂吧。

午門之上向南突出了一個小平臺,正是為了各種大典時放置御座。

朱常洛坐在上面,俯視著緩緩過來的獻俘隊伍。

點秦良玉來獻俘,朱常洛一是好奇,二也有一些想法。

不是曹賊的想法,是對于西南土司兵的想法。

為了這極為重要的京營,想法設法地找精兵。

為了光宗耀明,朕連犄角處的力量都曾反復用心!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