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94章、新君鋒芒,舊勛難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94章、新君鋒芒,舊勛難當

第94章、新君鋒芒,舊勛難當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31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皇帝執意要辦的事,開個頭定下方向當然沒問題,能落實幾成才是關鍵。

可以預料,雖然不追論隨后裁汰京營冒濫和清理占役過程中所涉勛臣之罪,但以其他的原因、對其他舊勛臣的攻擊,對這回新勛爵的攻擊,對田樂的攻擊都不會少。

應該還有內閣背鍋俠們。

后面的朝爭是后面的事,眼前的朝會再次進入正軌。

下一項,則是蕭大亨出來說山海關民變一案的事。

這又是安撫。

遼東撫按涉嫌鼓動民變,這已經算是“謀反”大罪了。

皇帝旨意僅革職為民,自然算是寬仁。

馬林也牽涉其中,直接從遼東總兵官被降職為五軍營區區一個游擊將軍。

“其余歷年來盤剝商賈之官吏,三法司審定懲處。遼東邊防為重,刑玠仍任原職,寧虜伯麻貴遷遼東總兵官。吏部考功后,朕再點選遼東撫按。寧遠侯,你去信遼東諸軍堡,新總兵及撫按到任前,今冬明春務以邊防為重。若有變故,朕定斬不赦!”

不會繼續再徹查下去,牽連更多朝野之人。

新進的李成梁被他單獨敲打,很坦然地領命。

如今有東李西麻的說法,麻貴去遼東,當然也是一種辦法。

遼東是不是能從漸漸“姓”李轉變為“李麻共遵朱命”,需要李成梁的配合。

皇帝給李成梁的,是一種信任:京營這種隨時擱在皇帝身邊的刀都交給他了,難道還不夠?

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李成梁卻很清楚,這是他賭那一把與文臣切割才得到的。

今后,文臣只會對他李成梁和他的兒子們、舊將們展開攻擊,這種情況下就全仰仗皇帝保護。

他得到的則是侯爵,在之前沒曾想會有的侯爵之尊。

還總督京營戎政,不再只是閑居京城。

新朝之君和舊朝老將以這種方式逐漸加深對彼此的了解,確立新的利益關系。

在聰明的文臣看來,皇帝顯然并非一味回護重用勛武,是既懂得施恩也不忘敲打的。

這也意味著皇帝對于壓制文臣同樣有把握。

突然懷念以前。

此刻那種諸事拖沓處置極慢的節奏,忽然有一種極為輕松閑適的美。

只要別太有追求,就不會良心憂愁。

如今難度太高了,太糊涂是尸位素餐,太固執又可能犯蠢罪。

朝會進行到此時,天終于亮了。

幾天的雪天陰沉后,今天總算有陽光透亮出來。

清晨的陽光是從東南面照過來的,從文臣班列的方向,照到武臣班列,而后照到位于乾清門西邊的隆道閣上。

聽那邊過程中變故時,李太后的心一直懸著,后來才總算放下。

而朱翊鈞心里則五味雜陳。

竟能因蠢治罪……偏偏那些臣子竟無異議,顯得他們已經認了那小子極聰明。

那么以前自己想治一些賣直邀名之人,他們怎么總是搭救?

難道是因為沒有在御前當面逼出人家一個天大罪名?

就此時,只聽乾清門那邊又齊呼圣明。

又怎么了?

田樂有些擔憂地看著皇帝:為什么又答應由內帑出這次敘功的犒賞銀子?

明年之后,年年都被財計艱難相求怎么辦?

朱常洛并不在乎。

沈一貫奏請皇帝出錢犒賞,那是陽謀。

于上而言:幫陛下收軍心。

于下而言:財計艱難至此!

沈一貫是聰明人,只不過想在走之前多撈一點聲望罷了,畢竟又掏了皇帝的兜,為心中正不滿不安的文臣們挽尊了一二。

雖然他也有讓天下官紳更明顯地看到新君登基之后最關心兵權的用心。

今天朝會,可以說主題只有三件事:兵權、軍心、用爵位和內帑收兵權軍心!

而對天下士紳翹首以盼的積欠蠲免,態度堅決,后面具體地方具體事由再商議降恩。

朱常洛的第一次朝會,豪擲兩百余萬兩,大撒幣!

爵位超發內帑放水,一波三折的授爵之議獻祭了一個兵科都給事,那還不是為了刺激這死氣沉沉的大明朝野?

朝會之上,大范圍的文武百官總算對新君有了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拋開今天的諸多決斷不論,新君可并非只是照本宣科、根據早就擬好的幾件事下達旨意。

這不是一個長居深宮、素傳柔懦、進學才六七年的新君該具備的水平。

閣臣九卿除了寥寥幾次出來說些不痛不癢的話,今天主動跳出來的中低品官員深刻領悟到了這一點。

看看侯先春,多么痛的領悟!

新君鋒芒已露,手腕嫻熟果決!

完全不能把對太上皇帝的印象套在這個新君上,大明官員們要開始改變做官思維了。

至少是應對這個新君的思維。

沈一貫泰然自若,只想著等明年改元后找個機會學趙志皋,先辭為敬。

認識到皇帝的目的與水平之后,大家自然會拿出相應的尊重和水平,想到更多的辦法。

皇帝不能像太上皇帝一樣根本不管事,但皇帝也不能像太祖、成祖一樣磨刀霍霍,更不能兼具世廟那樣的心機手腕。

怎么去調和這種矛盾,愛誰誰吧,且看申時行是不是真想徹底身敗名裂。

沈一貫只想早點溜,不論誰輸誰贏,他至少可以回老家主持家里大局,靈活應對。

這個就叫分寸!

朝會之后,之前對登極詔不提蠲免而物議紛紛已經是小事了。

年終勤職銀、內帑借支、山海關民變一案化小處置,這些當然都是好消息。

但皇帝祭了侯先春封了三侯五伯,定了諸將重整京營,還將獻俘大典緊接著安排在明日,磨刀霍霍啊。

一邊磨刀,一邊讓內閣六部都察院共議如何開源,懂的都懂。

哪有開源不磨刀的?

就不知道是向哪些地方開刀,挖出財源來。

朱常洛只是從乾清門回到了乾清宮,換上常服之后則又去了養心殿。

隔得近就是有這點好,相對嚴肅的場合在乾清宮,相對私密的場合在養心殿。

“大大方方地召見,讓想知道的都知道。”朱常洛說道,“已經都讓他們去五府了吧?”

“是,奴婢對定國公、英國公說過,讓他們借京營整訓一事先到中軍都督府相聚。”成敬回答。

“去吧,武定侯之外,先召十八家舊侯爵,從天街明明白白地來。”

承天門外的天街兩邊,東面是刑部之外的五部及其他文職衙門,西邊是五軍都督府及其他武職衙門。

隨著內臣過去宣召,十八家當代侯爵或他們的兒子心事重重地往紫禁城而去。

這個情形落在一眾有心人的眼里:皇帝能預判到這次受損最嚴重的舊勛臣仍舊可能被鼓動著鬧點什么事,這已經一點都不再奇怪。

舊勛爵們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這毋庸諱言。

雖然他們在如今朝堂上的力量已經越來越弱小,哪怕對他們極為苛待,也無非有個讓武將覺得心寒的后果罷了。

他們自己是翻不起什么大浪的。

今天徐文璧和有些人是懂事,但還有些憨憨壞了事。

他們大多被砍了來自京營的利益,也終究還是要安撫、激勵一下。

同時再提醒一下。

“你們或許會奇怪,寧遠侯就罷了,為什么武定侯也沒來。”

養心殿中,朱常洛開了口,十八家侯爵都低著頭。

“今天都看到聽到了,朕想再封勛爵,有多難?”朱常洛伸出手指,往地面上指了指,“這還是昨天在這里,朕先讓三位內閣大學士和九卿都不再出言阻攔的結果。是大司馬策略得當的結果,是朕此前就鬧得舉京皆知朕憂心凌迫皇權的結果!要不然,你們以為只有一個侯先春窮追不舍?”

成敬忽然嘀咕了一句:“也是萬歲爺舍了那么多銀子的結果。”

十八家侯爵都看了看成敬,只見皇帝也在看著他。

成敬低頭:“奴婢多嘴,陛下恕罪。奴婢就是覺得委屈,那么多銀子……”

朱常洛心里好笑,這老家伙也是懂捧哏的。

但他也嘆了口氣:“朕能舍了那么多銀子,一次封賞這么多勛爵激勵軍心,又豈會薄待舊勛爵?”

眾人都期待地看向了他。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朕自然可以重用你們。”朱常洛也一個個地看過去,“你們有的是當代勛爵,有的是應襲爵之世子。朕卻要先問一句,重用你們,能不能不負朕之重望?先別急著表忠!朝會紛爭,伱們也都開了口,誰蠢笨說錯話了?”

一干人等立即低頭:上一個犯蠢罪的剛剛充邊了。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