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74章、宗室勛戚,誰堪大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74章、宗室勛戚,誰堪大用?

第74章、宗室勛戚,誰堪大用?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2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大雪未化,既然要賜宴,自然不能在戶外。

乾清宮的屋舍其實不少。除正殿和兩側的昭仁、弘德二配殿之外,三面宮墻都有罩房。

參加今天賜宴的三類人,都是與國一體的“至忠肱骨”。

首先是宗藩。

存續至今的,太祖朱元璋留下了十三家親王:秦、晉、周、楚、魯、蜀、代、肅、慶、岷、韓、沈、唐;成祖朱棣留下了一家:趙;仁宗朱高煦留下了四家:鄭、襄、荊、淮;英宗朱祁鎮留下了三家:德、崇、吉;憲宗朱見深留下了三家:益、衡、榮;穆宗朱載垕留下了一家:潞。

這便是朱常洛登基后大明一共有的二十五家親王。

但藩王還包括郡王。郡王的數量就太多了,不在此次被要求入京朝賀的范圍之內。

其次是勛臣。

大明封爵之勛臣主要為早期所封,中后期封爵很少。洪武朝六十四,建文朝二,永樂朝五十四,洪熙朝四,宣德朝五,正統朝九,景泰朝六,天順朝十五,成化朝八,弘治朝無,正德朝二,嘉靖朝一,萬歷朝一。

但這么多年下來,只有五十三家了(文末附名單)。

其中,國公五家,侯爵十九家,伯爵二十九家。

實際上還有一家特殊公爵,那就是山東衍圣公。

但他代表的是皇帝對文教的尊崇,所以他將會出現在明天的賜宴上,與文臣們一起。

最后就是國戚了。

根據皇明祖訓,除了開國五大功臣之家,還有其中國戚之家:皇后家,皇妃家,東宮妃家,王妃家,郡王妃家,駙馬家,儀賓家。

此刻,東宮妃家不存在,規模龐大的王妃家和儀賓家自然沒資格過來。

除了承襲武清侯的李太后長兄李文全、承襲永年伯的王太后弟弟王棟,此刻國戚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皇帝的親舅舅王道亨,還有掌著宗人令的駙馬都尉侯拱辰。

先是漫長的一一接見,這都是規定動作。

各家單獨拜見新皇。

朱常洛要認認哪一些人,也可以單獨問兩句。

親王之中,朱常洛只對兩家開了口。

一個是潞王這個叔叔家的長子,朱常洛只多問候了兩句。

另一個是鄭藩,因為鄭藩的王世子已經推辭襲封鄭王近十年了,他有一個讓朱常洛十分熟悉的名字:朱載堉。

“叔祖既執意不愿,朕可從其所愿,另擇旁支襲封王爵。不知叔祖如今忙些什么?”

聽到朱常洛的話,鄭王府長史大喜:“回陛下,世子殿下這些年來一直忙于音律算學。四年前進獻了《律呂精義》內外二篇,如今正在著一書,擬名《算學新書》。”

鄭藩擔憂了快十年的王世子不肯襲爵而除爵一事,總算有個定論了。

皇帝答應了另擇一人襲封王爵。

朱常洛也很高興:“既然叔祖不肯襲封王爵,一心鉆研音律算學也好。朕有書信一封,你帶回去交給叔祖。”

“臣領旨……”

看皇帝真讓人給了他一個封好的御札,鄭王府長史這才知道皇帝對鄭藩之事早有決斷。

見過了各王府派來的人,接下來又先見了國戚。

對武清侯和永年伯自然只走個過場,對自己的舅舅則是先對他說了自己登基后必定會有的恩典。

不論如何,作為皇帝的親舅舅,他不可能只是個錦衣衛的帶俸指揮使了。

有李太后以貴妃進封、宮里一時兩宮太后的先例,朱常洛的母親后面自然也要尊封的,那么王道亨自然也會隨之有專門的恩榮。

朱常洛沒有對他先說是什么恩典,但對王道亨來說已經是喜出望外了。

誰能想到這個外甥不僅這么快就成了太子,而且還迅速登基了呢?

而后對侯拱辰這個姑父,朱常洛則多說了一句:“駙馬掌宗人府,數次首署名奏請冊立。慷慨切直之名,朕已聽聞多次。”

“臣不敢居功!”

侯拱辰是隆慶皇帝第三女、也是李太后親生女兒壽陽公主的駙馬。

不幸的是,壽陽公主已于萬歷二十年薨逝,兩人并沒有子女。

侯拱辰今年已經虛歲三十九,是宗人府的宗人令。

朱常洛看著他緩緩說道:“宗人府事重,朕登基詔書中有言,明年起將試改宗藩條例。”

“臣自當用命。”侯拱辰仍舊沉穩地回答。

“皇三姑福薄,你也無有子嗣。”朱常洛頓了頓,而后說道,“朕已請得皇祖母恩準,允你再納側室。”

侯拱辰渾身一震,跪了下來:“臣不敢!”

“無后終是不孝。”朱常洛意味深長地說道,“朕還有許多事要你用命。”

做大明的駙馬,有十分張揚的,但那要看皇帝的態度如何。

侯拱辰所尚的公主是李太后親生,就算與他成婚十一年也沒有生育,侯拱辰卻不能輕易提出這等請求。

但在無后便是不孝的此時,朱常洛對他說出的這個恩典是極能打動他內心的。

“臣……萬死難報陛下隆恩!陛下但有所命,臣無敢不從!”

“起來吧。”朱常洛笑了笑,“先不急。宗藩如何改,還要與禮部商議的。朕有些想法,將來宗人府的事不會少。還有萬駙馬、王駙馬,你們三位連襟要多親近一下,以備將來。”

“臣領旨……”

朱常洛口中的萬駙馬萬煒尚的是隆慶的五公主,現在仍在世。而王駙馬王昺尚的是隆慶的六公主延慶公主,她卻于今年薨逝了。

宗人府管著宗藩和勛戚名冊,如今慣例都是以駙馬掌宗人府。

這三個駙馬之中,萬煒一般,侯拱辰已經在這個位置,熟悉宗人府的事;但王昺既年輕又有些才學,他當上駙馬之前,父親還是南城兵馬司的副指揮。

侯拱辰“殊恩”在先,同樣沒有兒子的王昺也可以指望一下。

說實在的,這種恩典無非把他們可能暗中做的事擺到明處罷了。

借著剛剛登基需要施恩掌控更多的契機,朱常洛不吝用這些方式收一收他們的心。

從宗室勛戚開始培養士紳之外另一股工商業力量的計劃是得到李太后首肯的,朱常洛讓李太后同意自己的親女婿再納妾延續血脈不算太難。

侯拱辰也算是“守節”八年多了。

藩王和國戚都是自家親戚,他們都見完了,這才輪到那么多的勛臣。

大部分都在京,在外不能擅離職守或者老病不能親來的,都讓將來應該襲封爵位的兒子過來了。

在這些人當中,五大國公或者他們的兒子,其他侯伯,在朱常洛的視線里已經絕大多數是窩囊廢。

但有兩人,如今極為重要。

首先是王守仁的孫子,新建伯王承勛。

他如今的職位是漕軍總兵官,而且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做了八年多。

“如今雖以入冬,漕運稍歇,朕沒想到你能親來。”

王承勛臉色微變,有些忐忑怯懦地說道:“臣無子嗣,漕運事務不重,臣便親來朝賀,陛下恕罪。”

“放心,朕不會怪罪伱擅離職守。”朱常洛頓了頓之后意味深長地說道,“反正有李三才總管漕運,你入京了也不耽誤事。”

王承勛微微發抖:“臣……”

朱常洛嘆了一口氣:“告狀的膽子都沒有。罷了,他盛氣凌人,我已經聽說了。漕務事分設巡撫、總漕,多年來都是總漕理事、巡撫糾劾罷了。到了你這里,雖任漕軍總兵官已有八年余,李三才去了一年多,你就移坐其下了。”

“臣……”

“既然入京了,就多留幾日。”朱常洛擺了擺手,“隨后再召你奏對。”

先點了點他,漕運具體的事要后面單獨聊。

朱常洛接著召見大明開國以來正式授武功勛爵的最后一人。

虛歲七十五的寧遠伯李成梁。

他本就已在京城賦閑十年,自然是能親自來的。

“臣李成梁,叩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賜座。”

“臣謝陛下賜座,臣身子骨尚算康健,站著恭聆圣訓便可。”

年輕的天子看著面前彎著腰的古稀猛將。

尚算康健?

看來,有些人已經聯絡過他,而他也想主動爭取了。

注:傳承至萬歷中期的明朝勛臣名單

魏國公:徐達之后,始封于洪武三年。

定國公:徐達之子徐增壽之后,始封于永樂二年。

成國公:朱能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英國公:張玉之子張輔之后,始封于永樂六年。

黔國公:沐英之子沐晟之后,始封于永樂六年。

懷遠侯:常遇春八世孫常玄振之后,續封于嘉靖十一年。

臨淮侯:李文忠六世孫李性之后,續封于嘉靖十一年。

定遠侯:鄧愈六世孫鄧繼坤之后,續封于嘉靖十一年。

靈璧侯:湯和六世孫湯紹宗之后,續封于嘉靖十一年。

武定侯:郭英之后,始封于洪武十七年。

泰寧侯:陳珪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武安侯:鄭亨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鎮遠侯:顧成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永康侯:徐忠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隆平侯:張信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成安侯:郭亮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豐城侯:李彬之后,始封于永樂元年。

寧陽侯:陳懋之后,始封于永樂元年。

西寧侯:宋晟之后,始封于永樂三年。

安遠侯:柳升之后,始封于永樂六年。

恭順侯:吳允誠之子吳克忠之后,進封侯爵世襲于洪熙元年。

陽武侯:薛祿之后,始封于永樂十八年。

定西侯:蔣貴之后,進封于正統七年。

撫寧侯:朱謙之后,進封于成化三年。

興安伯:徐祥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誠意伯:劉基九世孫劉瑜之后,續封于嘉靖十一年。

襄城伯:李濬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新寧伯:譚忠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應城伯:孫巖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忻城伯:趙彝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平江伯:陳瑄之后,始封于建文四年。

安鄉伯:張興之后,始封于永樂元年。

遂安伯:陳志之后,始封于永樂元年。

廣寧伯:劉榮之后,始封于永樂十七年。

武進伯:朱榮之后,始封于永樂二十年。

成山伯:王真之孫王琮天順元年襲爵,其父王通永樂元年先封伯、永樂十一年進成山侯、正統四年曾削爵。

保定伯:梁銘之后,始封于洪熙元年。

清平伯:吳成之后,始封于洪熙元年。

崇信伯:費瓛之后,始封于宣德元年。

靖遠伯:王驥之后,始封于正統七年。

南和伯:方瑛之后,始封于景泰五年。

南寧伯:毛勝之后,始封于景泰五年。

懷寧伯:孫鏜之后,始封于天順元年。

豐潤伯:曹義之后,始封于天順元年。

懷柔伯:施聚之后,始封于天順元年。

武平伯:陳友之后,始封于天順元年。

宣城伯:衛穎之后,始封于天順元年。

彰武伯:楊信之后,始封于天順二年。

武靖伯:趙輔之后,始封于成化二年。

伏羌伯:毛忠之后,始封于成化三年。

寧晉伯:劉聚之后,始封于成化七年。

新建伯:王守仁之后,始封于嘉靖即位后正德十六年。

寧遠伯:李成梁,始封于萬歷七年。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