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閣
幸好特事局人員出來得很快。而且一出來,就奔了沈樂手里的東西去:
“沈先生,這邊走!這邊走!”
“我們準備了單獨的研究室!裝好隔離法陣的!您找到的東西,可以安心放在里面!”
“研究室有單向玻璃,有探測儀器,有攝像頭,可以讓專家隔著法陣觀察……能看得很清楚!不會影響教授們判斷的!”
沈樂高高興興地抱著匣子往里走。太好了,他本來還擔心,專家們只是佩戴防護法器,并不能完全隔絕頭盔的影響,容易受到沖擊呢!
“你們這種處置很熟練啊!”
他被三個特事局人員以三角陣型簇擁在當中,若有意若無意地,隔開了盯著頭盔,雙眼放光的教授們。沈樂好奇地和他們攀談:
“平時碰上這種事情很多嗎?”
“當然啊!”三角陣當中,走在沈樂左邊的娃娃臉短發少女,一臉自豪地昂首:
“敦煌,甚至整個西北,都是我們重點警戒、全力布防的區域呢!——這里比東南沿海還要重要!”
“怎么可能?”
這話沈樂就不愛聽了。
東南沿海多重要啊!光是小小的珠溪鎮,就放了好幾個人,更不用說旁邊的魔都特事局,那完全是重兵把守!
相比西北這邊,就,上次他到敦煌來的時候,在太陽能電站那里打了好大一架,事后特事局才慢悠悠趕來。
換成珠溪鎮這邊,報完警最多五分鐘,人就趕到了!
“啊這……這只是我們地廣人稀啊……”短發少女一張娃娃臉瞬間漲紅了,比比劃劃地解釋:
“東南沿海只是人口稠密!非人存在鬧出亂子,容易造成傷害,所以要派很多人看著!西北這邊,才經常能養出大只佬呢!”
沈樂嘴角抽搐。什么叫大只佬啊!
咱們用詞稍微貼近正常生活一點不行嗎?
“東南,中原,哪怕長安附近,人口密集,各種奇怪的東西被拉網似的清理了一遍一遍。”
右手邊,中年男人慢悠悠地為同事補充。看向少女的眼神,半是憐愛,半是感嘆:
“而且,那么多修行門派,對于中原地區的各種奇怪東西,也建立了行之有效的防御方法。
但是,西邊地廣人稀,人力不足,一個老妖怪能藏幾千年不被發現……更不用說,這片地方,經常會藏著一些非我族類的東西……”
沈樂嘆了口氣,默默點頭。非我族類的東西,他已經見識到了,沙暴里纏斗爭殺的那兩撥,總有一撥符合這個定義。
而這些家伙,殺氣多半更重一些,造成的傷害,也會更大一些?
“到了。”從研究院左手邊的一條夾道走進去,連續轉過三個彎,走進一道高墻,沈樂終于看到了矗立在當中的研究室。
整個研究室占地面積相當廣闊,儀器設備也是琳瑯滿目,沈樂一眼掃過去,他熟悉的儀器有大半都能看到。
小心翼翼放下手里的匣子,捧出疑似頭盔的金屬片,屋角麥克風里,頓時傳來激動的聲音:
“喂喂?喂喂喂!聽得到嗎?小沈,你找到的這個頭盔,很有研究價值啊!——能不能把它留在這里,我們一起復原?”
沈樂:“……”
不是吧,看上什么,你們就想要什么啊?
“小沈啊,你不是做鎧甲修復這行的,你大概不清楚這東西的分量。”
麥克風旁邊,用作交流的屏幕上,不知道哪位教授,明顯有點激動。雙手揮舞,臉頰漲紅:
“到現在為止,國內出土的古代甲胄,一直都是鳳毛麟角,特別是唐宋及以前的——私藏甲胄是死罪啊!”
哦。沈樂秒懂。甲胄這玩意兒,一般人家根本碰都不會碰到,能碰到的人家,也不會私藏——
比如說,去山里挖個洞,地下挖個坑,把它埋藏起來什么的。一套兩套,沒有任何意義,埋藏得多了,你是想造反嗎?
想滅九族直說啊!
“到現在為止,我們對甲胄的研究,多半都是通過記述,壁畫,雕塑,實物很少很少,非常少!”麥克風對面的老教授簡直抓心撓肝:
“能出土一件,完全是整個考古領域的幸運!小沈啊,你能不能……”
“滴——”
一聲尖銳的鳴聲打斷了他的傾訴。沈樂把探頭從頭盔上拿開,扭頭望向屏幕:
“這位教授……”
“我姓白。”
“白教授,你們也看到了。探測儀在報警,這個頭盔上面蘊含的靈能,遠遠超過了非修行者可以接觸的等級……”
不用他說,對面的屏幕上,已經飛快顯示出探測儀的數據。
個,十,百,千,萬,最右邊一個數字是綠燈,當中一個是黃燈,從三位數起,就全部都是紅燈。
而探測儀屏幕上,紅色數字拉出了長長一排,不斷跳動……
“啊……呃……”
一片死寂。白教授后面,兩個頭發花白的教授,三四個中青年教授,一個貼著一個,像是用盡了全身力量,才沒有鉆進屏幕里面去。
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次就會,他們這些研究員們,也是經過好幾次噩夢、幻視幻聽、重病入院,才認了命,懂得遵守特事局規則的……
“那……小沈啊……”
白教授呼哧呼哧地喘著氣。好半天,長長嘆息一聲:
“你是打算修復這個頭盔的吧?”
“那肯定啊!”
“那你要好好修啊!仔仔細細地修!有任何不懂的,有任何沒把握的,隨時來問我們,我們這里隨時提供技術支援!”
“多謝各位老師!”沈樂感激地微微鞠了一躬。接下來,白教授就迫不及待地指導:
“你別急著上手修啊!先掃描!先記錄!把它的所有形象,所有特征,全部記錄下來,對比研究,心里有了把握再動手!”
不用他們指導,沈樂也對這種修復的步驟,也是熟極而流。他先架起掃描儀,調到精細掃描這一檔,對準頭盔,一點一點地細細記錄;
然后,備好x光衍射儀,ct機,一樣一樣準備開機;
最后,才摸了個畫板,夾好白紙,一筆一筆開始臨摹:
雖然儀器都會吐出結果,但是,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過,用自己的手畫出來的東西,才能印到自己心里。
然后,只有自己記住的東西,才能拿來和各種資料比對,找出待修復物品的原樣……
“啊呀,又畫歪了……”
“啊呀,又畫偏了……”
“為啥我畫出來的東西,看著總是哪里不對勁啊?”
沈樂揉掉一個紙團,又揉掉一個紙團。有一說一,他又不是藝考出身,當然藝考出身也考不進他們大學的文物修復專業——
進了大學再努力的結果就是,他的繪畫功底,畫一些房子啥的,窗框的雕花、屋檐的鴟吻啥的,基本上還算可以,再精細就不太行。
尤其是現在這個頭盔,要在被錘癟了、花紋已經模糊黯淡的原物上面,抓住最重要的特點,沈樂總覺得他不太行……
我來!
手腕微微一震,骰子大小的古宅跳了起來,骨碌碌滾到地上,自行擴張到一尺見方。
具體而微的宅子當中,一襲襦裙飄飄悠悠,飛了出來。離古宅越遠,身形越大,漸漸地已經高度等身。
它飄到沈樂身邊,摸過另外一個畫板,夾好白紙,長袖微微一揚,就卷起畫紙“刷刷”地畫了起來。
明暗,正側,濃淡,一樣樣得心應手。沈樂在旁邊看得下巴都要掉下來:
“喂,你們什么時候學會的?我以為你們只會國畫!”
這有什么難的?有國畫的底子,學素描不是手到擒來?網上那么多教學視頻!
羅裙微微轉身,正面向著他片刻,又扭過身去,仿佛輕巧地瞥了他一眼。只這一個轉側,身段之風流嫵媚,就讓沈樂覺得香風撲面:
再說了,哪怕是國畫,也是要起稿子的,用眉筆描個畫稿,誰還能不會了?
好,好吧。沈樂攤了攤手,繼續埋下頭去,打磨他自己的畫稿。修復室外面,一群教授嘖嘖贊嘆:
“還能有這種事情啊……”
“有這些助手幫忙干活,難怪不需要我們搭手了……”
“是啊,紅袖添香,多美妙的場景。我們這些老家伙,用不上嘍……”
“等等,只有衣服,沒有人,這也能算紅袖添香嗎?”
“至少有袖子吧?有袖子,很漂亮,怎么就不算了?”
“唉,按照特事局的標準,這樣的存在,我們也是不能接近的,會受到不良影響……”
大家看了一會兒,搖頭嘆氣,各各散開,去干自己的工作。
留下沈樂抱著頭盔來回走動,拍照完了又掃描,掃描完了又做ct,把能做的前期研究都過了一遍。
最后,抱著厚厚一迭資料走出研究室,去向老教授們請教:
“老師您看,這個頭盔,我總覺得形狀不太像中原的式樣,有點吐蕃那邊的味道……是我感覺錯誤,還是這頭盔其實是吐蕃人用的?”
“啊,哦。”白教授一張一張翻動著沈樂拿過來的資料,眼神專注。好半天,他起身走到書柜面前,抱下來兩大本書冊:
“那時候的頭盔,形制本來就有些奔放。你看,這是唐墓當中出土的虎頭盔武士俑,虎頭面目猙獰,頭伸兩角,寬鼻大口,兩眼圓睜……”
他非常熟練地連續翻過幾張,一張一張夾上書簽,方便沈樂帶回去看:
“當然,武士俑的頭盔,和現實當中的頭盔形制不一定相同,只能做一個參照。
而且,這些武士俑,主要出現在初唐和盛唐時期,可能和你這件頭盔的時期也不一樣……”
沈樂仔細看著圖冊,默默點頭。有一說一,這些泥俑、陶俑的頭盔,和絲路諸國,以及吐蕃地區的頭盔樣式比起來,說不好哪個更奔放:
也許畢竟是塑像,而且是放在墓里,不用考慮制作工藝、造價、防護力等等問題,只要越嚇人越好,工匠們可以放飛自我?
他有點兒懷疑地看著手下的圖冊,默默懷疑,這些泥俑的記錄到底靠譜不靠譜。白教授似乎看出了他的想法,很熟練地又翻開一本書:
“不過,壁畫和武士俑,確實和現實有所對應的。你看這本楊泓先生《中國古代的甲胄》,唐代甲胄類型表展示的甲胄標本……”
他一頁一頁翻過,五種不同的頭盔形態,一一呈現。
前兩型的頭盔雖然兩側有護耳,但那護耳是垂直向下的,從第三型開始,出現了兩側向上翻卷的護耳;
第四型表現尤為突出,而第五型以敦煌莫高窟第194窟中的神王塑像為典型標本,展現了中唐以后頭盔的典型樣制:
“從初唐,到中唐,到接近五代,可以看到明顯的發展變化。你拿來的這個頭盔……”
沈樂對照著手里的照片,不停點頭。單獨一張照片看不出來什么,擺到書本上一看,就能看出對應的形態來:
“確實能看出護耳向上翻卷……但是……”
“但是,護耳能做成這個樣子,背后是冶煉工藝的極大進步——鋼鐵不夠柔韌,就沒法向上翻卷。”老教授微笑:
“當時的吐蕃,冶鐵技術還不如我們。所以你說這頭盔是吐蕃人用的,不能排除——畢竟戰場上撿裝備也很正常——但是,概率不大。”
沈樂終于松了口氣。雖然這個頭盔是沙暴留給他的,能感受到唐軍的所思所想,但是,萬一呢?
萬一折騰到最后,發現是吐蕃人的,那不膈應嗎?
他抱了這一大堆資料回去,埋頭猛看。一口氣看了一個通宵,再拿起筆繪畫頭盔式樣,筆下出來的圖案已經完全不同:
整個頭盔,由被打砸成一坨的金屬板,變成了一個立體的完整形狀。
金屬板的眉心部位微微向下,呈現一個柔和的波浪形弧度,恰好護住前額;兩側護耳部分向外翻卷;
至于盔頂上,一道長長的棱線向上凸起,頂部呈現斷裂狀態,像是應該有什么飾物,在戰場上、或者在漫長的歲月當中被砸斷。
暫時無法考證,沈樂就在這里畫了高高的一條,打了一個問號:
等到把頭盔復原了,或者把整套甲胄都復原了,看清楚了這個頭盔的式樣,再把裝飾品添加上去吧!
ct掃描完畢的頭盔,再一次被放到x光衍射儀,和光譜儀下面,一輪一輪,細細掃描。這一次,沈樂掃描出了更多的東西:
“上面能看到銀原子,應該有銀片裝飾——不,還有汞元素殘存于同一位置,應該是鎏銀,用鎏銀的方式加工過。”
“被打碎的斷口部分,光譜有些不一樣,回頭可以取一點樣,噴一下魯米諾試劑——我懷疑上面有人血,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做dna鑒定。
還有,頭盔表面,理論上應該也有血,也可以噴一下。嘖,破損銹蝕的頭盔,要怎么噴試劑,才能不傷害頭盔本身?”
“這頭盔邊緣,和頭盔里面,應該有軟質的襯墊?可能還有繩索之類的,方便固定?”
“很正常啊,沒有這些東西,頭盔該怎么戴——現代鋼盔都有里襯呢。”白教授理所當然地指導他:
“你先不急著修啊,先取樣,把這些殘存物品取出來檢驗。能找到多少,就找到多少!”
這……這還怎么取樣?
這玩意兒在沙漠里埋了上千年了!
沈樂感覺自己腦門子嗡嗡作響。老教授呵呵一笑,又甩過來一迭資料:
“來,你看看,這是1991年長安北郊漢墓出土的鐵甲胄。當時的原始素材,復印件全都在這兒了——仔細看看,人家是怎么研究的!”
沈樂雙手捧過資料,隔壁瞬間向下一沉。資料最頂上,是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只有十四頁;
但是,就著論文的索引,一直翻下去,資料就豐富到了一定境界。從剛剛出土時候,有點異樣的土堆;
到扒開土堆發現的,埋在土里,大量銹蝕的一堆散片;
再到把散片全都清理出來,按照型式一種一種區分開來,統計數量,稱量重量;
然后,再記錄甲片當中,保留著組合關系的相連甲片,以及甲片上殘留的編綴痕跡……
“這也能看得出來啊……”
沈樂感覺自己的眼睛都要貼到照片上去了。甲片上的銹蝕痕跡很重,非常重,光是看著就覺得脆弱,而且坑坑洼洼;
當年的前輩,辨認出上面貼絲帛的裝飾痕跡,編帶裝飾痕跡的時候,大概,也是快把眼睛貼到甲片上了吧?
他一頁一頁,一張一張照片,仔細觀察。從漢墓里扒拉出來的鐵甲胄,大體可以分為八個形態,12個類別,總共2857片。
前輩學者非常嚴謹,每個形態類別都做了詳細記錄,測量,稱重,拍照。把照片擺在一起,大致就可以看出裝飾的區別來:
“嗯……看多了,大概就能判斷一下了……”
簡單說,貼金片,貼銀片,甲片上面有金銀的殘留痕跡——金銀畢竟不是那么容易腐蝕的東西;
貼絲帛的,鐵片表面的腐蝕,相對稍微輕而平整;
用絲帶編飾的,能看到絞絲狀的痕跡……
“我知道了!教授,有沒有實物能讓我看一眼,方便我加強理解?”
“沒有。”白教授兩手一攤。“這副甲胄是長安出土的,館藏地點應該也在長安——不知道有沒有借展出去。
反正,這種東西出土非常少,我們這兒沒有!”
好……好吧。
沈樂在“找人情、找關系,去看一眼那副甲胄的實物,再回來修自己的”,和“直接研究自己手里的甲胄”當中,痛苦糾結了一下。
最后,還是i人的性格占了上風,打算先自力更生,不行了再想辦法請教:
他坐回頭盔面前,閉上眼睛,慢慢探出精神力。一寸一寸,一分一分,仔細感應這頂頭盔,感應它上面的每一點力量:
金行……金行……還是金行的力量……這個有點區別,但也是金行的力量。
等等,頭盔邊緣的孔洞里,有些地方,能感受到不是金行力量,這是我要取的樣嗎?
是絲帛,還是棉布,還是別的什么?
有時候,串聯甲片,還可能用麻繩呢!
沈樂端坐在頭盔面前,一動不動。在旁人看來,他就是整整發呆了兩個小時——
發呆完了,猛然像兔子一樣竄起來,撲到電腦旁邊。點開三維掃描成像,開始一點一點標注:
這里有不一樣的東西!
這里有并非鐵甲的東西!
這里有……蛋白質?
這里的孔洞,有細微的磨損痕跡,材質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所以,穿繩是從這里穿的?
沈樂忙了一個小時,把自己感應到的部分全都標注上去,再放到儀器下面一點一點看。
光譜儀,衍射儀,放大鏡,顯微鏡……
足足折騰兩天時間,他才摩拳擦掌,準備動手取樣。剛拿起鑷子,老教授的聲音又傳了過來:
“別這樣直接取啊!做個架子,把它固定好,放到顯微鏡底下——
用小毛刷一點點刷!用細針一點點挑!刷完挑完了,用最小的吸塵器吸,最后再用鑷子夾!”
哎喲,到底是做古建修復的,就是大手大腳。
出土甲胄,這么精細的修復工作,稍微糙一點,就會損傷甲胄本體的!
沈樂:“……”
行,行吧……還要做架子是我沒想到的……幸好做架子也簡單,研究所里材料也充足……
沈樂摩拳擦掌。還沒開始動手,邊上跳出來兩個泥俑,很熟練地截取竹條、扎緊、上石膏、整形。
一切一切動作,就和沈樂給泥俑做修復,先搭架子再涂泥一模一樣,只是省了粗泥細泥一層一層往上裹。
行云流水的動作,看得沈樂忍不住嘆息:
“要是你們得回靈性快一點兒,你們甚至可以自己修自己,用不著我來干活了……”
兩個泥俑充耳不聞。裹完石膏,它們甚至懂得蒙一層保鮮膜,以免石膏污染頭盔,然后才功成身退。
沈樂嘆一口氣,捧來頭盔,小心安放在架子上,推來顯微鏡:
干活吧!
前輩大佬們,也是這樣一點一點,給文物做修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