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閣
“師兄救不了你。”
博士師兄特別殘忍地告訴沈樂。沈樂整個兒呆了:
“什么?”
你們就是修復古船的!
你們把海底撈上來的那艘古船,拼了個大概,放在博物館里給人看!
你們甚至在博物館里,做了一艘仿品古船!
現在你告訴我,搞不定那些釘子,幫不了我?
“師兄你們沒研究過這些釘子啊?”
“當然研究過啊!”博士師兄理直氣壯地告訴他:
“我們研究哪方面,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研究這些鐵釘是什么成分,研究怎么把銹爛的鐵釘保持住、修復好——”
我們并沒有去研究,這些鐵釘到底是以怎樣的方式打進船里去的,一艘古船要打多少釘子,要怎么把它們固定住啊!
“那你們拼接古船——”
“拜托,你又不是不懂。”師兄干脆利落地翻了個大白眼:
“海底撈上來的古船,到現在為止,船板脫水脫鹽還沒脫完,都泡在水里呢。拼了個大概,那都是放在架子上,誰也不指望它的強度。”
至于仿品古船?
仿品古船要什么復現原有工藝!
有膠水用膠水,有螺栓用螺栓,怎么便宜怎么來!
博物館也是有預算的好吧!
不是為了寫論文,不是為了出成果,誰糾結這些東西!
“你慢慢把所有木板重新掃描一遍,仔細做好測繪吧。”師兄嘆了口氣,開始指導他:
“這些船上都有釘孔的,測繪做完,所有釘孔標注出來,再根據釘孔里殘存的釘子,大概就能比對出來了。
——要補充船釘的話,我給你幾個聯系方式。現在,閩地還有用傳統手藝做船的,他們那邊有船釘賣。”
當然,船釘要買多少,要買什么尺寸的,要怎么釘進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查資料,不做掃描,不做統計,要買都無從下手!
沈樂唉聲嘆氣,默默去干活。手機叮咚一響,師兄給他發了大批文件過來:
《寶船廠遺址—南京明寶船廠六作塘考古報告》;
《泉州灣宋代海船發掘與研究》;
《蓬萊三號古船的測繪及復原研究》;
《蓬萊古船的結構及其建造工藝特點》……
全都是扎扎實實的大部頭,除了業內人士,誰都不會去看的那種。
沈樂隨手點開《蓬萊三號古船的測繪及復原研究》,只看了一分鐘,就有點頭昏眼花:
這種測繪,真的是從總體到局部,從零件到結構形式,每一個構件的三視圖,都仔仔細細測繪出來的啊!
他以前跟著導師,做古建修復,都沒有精細到這個程度!
當然,那也是他們做的古建筑,等級沒有高到需要一個個木構件拆下來,加強了以后再拼回去,他們不配……
沒辦法,沈樂只好卷起袖子,把之前沒有補過的課,重新補一遍。
一塊一塊拖出來,一塊一塊,讓小墨斗指揮著小家伙們,掃描,測繪,記錄。
小墨斗測繪出來的結果,轉給羅盤和畫卷,再由畫卷投影出來。
沈樂只管開了特事局研究所做出來的儀器,把投影掃描到儀器里,做成三維圖。
再把三維圖扔到隔壁,花一筆錢,讓師弟師妹們拆成各個零件的三視圖,挨個兒記錄釘孔,挨個兒數數:
“船板右舷2,共有8個船釘,船釘間距分別為165、160、155、165、170、140、135毫米;
船板右舷1,共有8個船釘,船釘間距分別為170、160、160、160、155、160、155毫米。
龍骨板右弦側,船釘間距分別為170、160、160、160、155、160、155毫米;
龍骨板左弦側,船釘間距分別為155、165、165、160、155、150、140毫米。
方釘有三種不同的尺寸,鉤釘也有三種不同的尺寸……”
沈樂看著這些數據就天旋地轉。他挨個兒把船釘揀出來,計數,統計,拍照。
算了一下數量,他還要配至少三倍的船釘,才能把這艘木船裝配起來……
“行吧,下單吧。”沈樂噼噼啪啪,編輯好要求,直接扔給老游。
讓他帶幾個船釘,實地去一趟閩地,找那些打船釘的老手,訂購一批釘子:
“能夠用手工鍛打,就用手工的啊!我看到論文說,有船匠反映,機打船釘不如傳統手工鍛造的質量好,手工的更結實、更有韌性!”
“老板,幾萬個釘子呢!手工要鍛打到什么時候去?”
老游十分不理解。沈樂才不在乎,直接提要求:
“總之,我不差錢,讓他們給我鍛打!手工打!什么模具塑型,什么模具沖壓,什么澆鑄,能不要折騰就不要折騰,我錢給夠!”
“那,老板……工期……”
“工期暫且不急……”
說到工期,沈樂一下子就萎了。他看看箱子里大堆大堆,半尺長、一尺長、一尺多長,奇形怪狀的船釘,長嘆一聲:
“我把這些東西整好,且有得整呢……”
成千上萬枚船釘,每根都有銹跡,每一根拎起來甩一甩,都嘩嘩地往下掉鐵銹。
這樣的船釘,要直接釘回去,那是作死。沈樂挑選一部分鐵釘,放到儀器里面,仔細觀察:
X射線衍射分析顯示,鐵釘表面,銹蝕物主要成分為四方纖鐵礦βFeOOH,很明顯,是含氯腐蝕物,說明鐵釘里面含鹽量頗高;
用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拍攝,顯示絕大部分鐵釘銹蝕表面酥松多孔;
再做個CT,顯示鐵釘內部相對致密,質量較好,還是能用的……
“唉,這么多船釘,都要脫水脫鹽,大工程啊。”沈樂看了一下這些船釘,長長嘆氣。
脫鹽不像除銹,除銹的話,只要肯下料,直接把船釘扔進除銹液里,嘩嘩通電,一天一夜就能除銹完畢,絕對明光锃亮;
但是脫鹽,用去離子水浸泡,至少三個月起步。用電化學脫鹽法,把鐵釘浸在氫氧化鈉溶液里,恒定電流脫鹽,又只適用于礦化文物。
沈樂唉聲嘆氣,繼續給博士師兄打電話,給老游打電話,給特事局打電話:
“幫幫忙,給我來一套亞臨界水脫鹽裝置。用這玩意兒,十天搞定!”
亞臨界水脫鹽裝置,就是之前沈樂給羅盤脫鹽,用過的玩意兒。
當然,這次用來給鐵器脫鹽,需要的是不同的大小,不同的溫度和壓力。
無論是什么設計,壓力容器這玩意兒,沈樂都搞不定,需要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出馬,工程進度飛快。半個月后,定做的船釘送到,脫水、脫鹽、除銹完畢的船釘,也擺在沈樂面前,照出他一張愁眉苦臉:
“這鐵釘強度不夠啊……要怎么加強?所以我還要去學打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