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閣
“我就知道。”
“我就知道。”
“我就知道這佛龕的厚度不對,里面肯定有奇怪的東西。”
“我為什么還要把它拖回來呢……”
沈樂盯著X光機顯示出來的佛龕照片,滿臉不開心,碎碎念。
這佛龕中間的主座,深度絕對超過了30厘米,如此才能讓佛像安穩地擺放進去。
然而,周圍那些小佛像,容納它們的佛龕,深度最多也只有5厘米——
那么問題就來了,30525,剩下的25厘米,里面裝的是什么東西?
還是說,其他地方,就只是空心的,浪費了?
沈樂原本沒有去想過。但是現在,X光一掃之下,答案就很明顯了:
除了主座之外,佛龕當中,那些小佛像背后,還放了不少東西。
X光照出來的畫面重重迭迭,完全沒有規律,沈樂把正面、側面,兩個方向的圖全部打印出來,左看右看,完全看不出都是些什么……
“總之,就希望它們不要毀得太厲害吧……”
沈樂小聲嘟囔,并沒有太多信心。
他雖然是古建筑方向,不是那些木器、漆器之類的方向,也看到過從老房子里扒拉出來的東西,經歷歲月,會變成什么樣子。
舉個例子,故宮養心殿的殿頂正脊下方,就放著一個彩繪龍紋的寶匣。
雖然寶匣用鉛錫合金封口,打開的時候,里面物品的保存情況,還是一言難盡:
按照記載,這個匣子里,應該放著經卷、金錢、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谷。
但是,所有的有機物,五香、五藥和五谷都已爛成了一團,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也已經糟朽,只是仍然依稀可見。
無機物的情況就好得多了,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除鐵質的銹蝕嚴重外,另外4個元寶都還可以明顯分辨材質;
24枚金幣,用滿漢兩種文字刻著“天下太平”,仍然金光燦燦地晃眼,5顆彩色的小寶石,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這個佛龕里面,藏的如果是佛像,或者各種金屬用的供佛器具,那就阿彌陀佛,修復難度應該不大;
但是,萬一還藏了一部分經卷、畫像、繡制的佛像……
泡過水,在水里泡了不知多久,然后又撈出來在干燥地方放了不知道多久,并沒有經過科學的清潔處理,也并沒有經過科學的保存。
所謂干千年、濕萬年、不干不濕就半年。
這佛龕本身沒有爛掉,沈樂都覺得,一是靠紫檀木的材質確實堅固,第二,是靠收藏這些東西的那位大妖,相當強的妖氣浸染……
即便如此,佛龕里面的藏品萬一是有機物,那個修復難度,沈樂光是想一想,就覺得腦子發炸。
他并沒有打開佛龕,而是小心翼翼,把它運回工作室,放在工作臺上。然后,根據佛龕的損壞情況,小心制定修復計劃:
這座佛龕,因為年久失修,整體受灰塵嚴重污染。正面絹本重彩繪部分,有多處開裂、磨損,還缺了一部分,個別地方顏色脫落——
話說只有個別地方脫色,真的要感謝兩點,一是那位大妖的妖氣加固水平太好,二是礦物顏料重彩,附著真的很牢固。
佛龕中部,每個小小的佛像前方,都嵌著圓形玻璃片,把佛像擋在里面。玻璃片大面積污損,部分缺失。
此外,有五個小佛像已經松動,經過搬運、搖晃,可以明顯看到與主體脫節,還有的佛像,干脆滑進了后面的木格當中……
沈樂來回思考半天,還是覺得直接拆開佛龕,震動實在太大。
還是先要把畫絹搞定,讓畫絹能夠撐住震動,然后,再拆佛龕,損傷會比較小?
他摩拳擦掌,開始小心翼翼,對佛龕整體,特別是對畫絹進行除塵工作。
專用的吸塵器一拿出來,工作室里就是一陣興奮。要開始干活了!
終于要開干了!
之前那些拍照、填表格、畫圖什么的,實在太麻煩了,還是干活開心!
小木偶噔噔蹬蹬,快速跑了過來。絲線一甩,纏住沈樂腰帶,刷刷刷地往上爬:
沈樂!要開始干活了是不是?要不要我幫忙?我來幫你拿吸塵器?或者,我拿塊抹布,佛龕周圍幫你擦一圈?
我也來!我也來!小油燈的燈芯上,飄出幾個小小的銀色光球,上上下下,浮動不止:
除塵什么的我最擅長的!靜電抹一遍,絕對干干凈凈!看我的!
還有我!還有我!紅嫁衣也跟著嚷嚷。短刀鳴動,掙出鞘外半寸,錚錚直響:
一天天的站在這里沒事干,我都要發霉了!
“……好了,你們不要吵了。”沈樂嘆著氣把小木偶抱起來,放回墻邊畫案上:
“乖,陪你蘭妝姐姐去畫畫,好不好?或者,如果有空的話,就去拿個電吹風,把紅嫁衣里里外外全給吹一遍,省得她嚷嚷著發霉?”
傷腦筋,這幾個小家伙,精力也未免太旺盛了。
小木偶一天表演四場,一場一節課,回到家里還能天天翻跟頭、跳舞、招惹這個招惹那個。
紅嫁衣就更別提了,明明家里的衛生工作已經都交給了她,屋頂上已經被她拔得一根草葉子都不見了,還在天天嚷嚷著沒事干。
是不是都要像玩偶柜那樣,一天24小時高強度工作,才不會覺得無聊?
明明器靈里面也有性格好的……就看蘭妝和羅盤,一個耐心沉穩,一個沉默寡言,從來不給他找麻煩……
他安撫了小木偶,又強力打發了小油燈,終于可以開始集中注意力干活兒。
佛龕的畫框,側面,背面,頂上,除塵都不難,用吸塵器吸一遍,再用軟布擦一遍,針對性去除頑固污漬就好了。
只有那幅重彩絹畫,讓沈樂犯了難:
難道要直接從佛龕上拆下來洗嗎?
這么大的一幅絹畫,上面還掏了這么多個洞,光是拆下來的過程,就很容易讓它折裂、變形了!
而不拆下來,直接用修復古畫的通行方式,往上澆開水……
幾乎可以百分百確定,開水滲透到佛龕里,會對背后的木頭、木頭里面的藏品,造成很大傷害的!
沈樂查資料,查資料,拼命查資料。查了半天資料,才在犄角旮旯里面,發現了一個方法:
可以用干面團在畫面上滾過去,“干洗”畫面,吸附灰塵啊!
他還怕自己查到的資料不靠譜,或者說,應對的不是他要的這種情況。把整幅絹畫拍了照片,傳給張老師,請教他清潔方式。
張老師的消息很快回了過來:
“你找到新的老物件了?這佛龕上的畫需要修,不知道能不能用干面團?”
“嗯,能用。我也查到過相關資料,有專家用這種方式。另外,這些佛畫的繪制方式,非常近似于唐卡,你可以查查唐卡修復——”
沈樂千恩萬謝。然后,他又提出了一個靈魂問題:
“那老師,干面團要多干?”
微信里跳出了長長的一大串省略號。好半天,張老師的回復,才又一次飄了過來:
“你會做面食嗎?”
“不會!”
沈樂理直氣壯的回復。江南水鄉長大的孩子,為什么要會做面食啊?
不但不會做面食,我連日常吃飯,主食都是米,很少吃面!
就算需要吃面,直接出去下館子就完了,實在不行,街邊小店買一包掛面,或者買一包餃子皮、餛飩皮,怎樣都行。
做面食這種技能,我根本沒有點開過啊!
當然,沒有做面食的基礎,沒有揉面粉的基礎,張老師想教他,大概都很難教了。對面又沉默了很長很長時間,一口氣扔了七八個視頻過來:
“來,你照著這幾個視頻的教學,先學會揉面。揉到不沾手,不沾盆,盆里面干干凈凈一點面粉都沒有,基本上就可以了。
——然后,你再找幾張同類型的古畫,用你揉好的面團在上面滾,多滾幾次、多揉幾次,差不多就能掌握了!”
感謝B站上面,那些孜孜不倦,發視頻教人做菜的大廚,總有一款適合您!
特別是那些“新手入門”、“看了視頻有手就能會”的!
沈樂誠懇道謝。一個個打開視頻,翻到最后:
“張老師,你也玩小紅書啊?”
“哦,小紅書上面找攻略很好用,有時候比B站都好用……那里互動性強,答疑的人多,而且答疑非常細致……”
沈樂無話可說。他點開一看,還真是,從面粉要用哪一種,到水要用什么溫度的水,各種新手小白才會問的問題,都有人解答。
于是,沈樂把佛龕推到一邊,卷起袖子,開始了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痛苦生活:
水又倒多了!
又倒少了!
面粉飛出去了!
明明水都是量杯量好的,面粉也是天平稱好的,照著攻略做,為啥還能做出來不對勁啊?!
對了,我為什么要自己這樣苦苦探索?
我找人指導就可以了啊!
“老板娘,你這里有誰擅長揉面的,能不能支援一個?我要求不高,能教會我揉干面團就行!!!”
新的一個月啦!
新的一個月啦!
都把保底月票投給貓咪!
貓咪要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