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第18章 小油燈:沒有我,村民們日子怎么過?(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章 小油燈:沒有我,村民們日子怎么過?(求訂閱)

第18章 小油燈:沒有我,村民們日子怎么過?(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23日  作者:加蘭2020  分類: 都市 | 都市異能 | 加蘭2020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 
言情小說閣



沈樂又一次走在山道上。

周圍景色頗有點兒熟悉,仿佛進山的時候,乘著車一路顛簸進來,看到的景色類似。

但是細看又有很大的區別。山上的梯田少了許多,道路也崎嶇狹窄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沈樂左右看看——電線呢?

那些立在山脊上的高高的電線桿呢?

那些電線桿之間牽拉的長長電線呢?

那些把天空割成一塊一塊,怎么取景都躲不掉,只能靠P圖獲得一片凈空,拍古裝片的時候經常穿幫的電線和電桿呢?

怎么沒了?

話說,小油燈提供的這段記憶,到底又是哪個年代的啊……

還沒有想明白,沈樂就覺得肩膀、后背一沉,連帶著整個人都要往下跪。

現實里,他來到這個村落,是動車轉公交、公交轉汽車,一路乘車上來;

而在這段記憶當中,卻沒有什么車子可乘。

沈樂此時徒步走在山道上。抬手一看,手里拄著根木棍,不是熟悉的登山杖形狀,而是罕見的T字頭木棍,用一根橫過來的短棍釘在長棍一頭——

以沈樂有限的見識,這種形狀的木棍,一般都是背夫用的,短途休息時墊在背負物品下面,讓自己得到短暫的休息。

而他此時,也正背著沉重的背架,汗如雨下。

不但他汗如雨下,前后左右,所有人都在汗如雨下。頭頂上太陽辣豁豁地照著,氣溫至少達到了三十七度,站在陽光下就能汗流浹背,而前面,后面,每個人都在負重行走。

長長的隊伍在陡峭山道上蜿蜒。前面看不到頭,后面看不到尾。每個人都背著半人高的背架,背架上沉甸甸的,壓得他們每一步都深深踩進泥地。

沈樂喘一口大氣,拽起脖子上的毛巾,用力擦了一把汗水。仰起頭,目光掠過隊伍,掠過背架上的一樣樣東西:

大拇指粗的電線,捆得緊緊的,一盤一盤扎在背架上。每一捆電線,都扎成一米多長,一尺直徑的大捆,一捆就是上百斤;

燈盞形狀的絕緣子,實心陶瓷做的,一個目測至少一公斤,一箱就是好幾十個;

固定電纜、零件的各種五金件,他一時叫不出名字,裝在竹編的筐子里,再牢牢捆上背架。

光看這些五金件的體積,一筐沒有一百斤,沈樂完全不相信。

而他們用的甚至是木頭背架!幾根木頭釘一釘,再捆上兩根藤條,就是一個背架!

木頭背架和人體接觸的部分,僅僅是兩根豎著的木棒,和幾根橫過來的木棒,形狀類似一架半截木梯子。

這樣的背負系統,有和沒有,也沒太大區別——或者比沒有還差,木棒不夠寬,單位面積壓強太大!

這是……

各種電力設施?

電線,裝電線的東西?沈樂才走了十來步,就覺得背上火辣辣的,很想扭動一下肩膀,將背架卸下來,再墊一塊毛巾上去。

這木頭背架太難受了!

和他背慣的,柔軟的、有厚厚襯墊的,能把力量分散到肩膀、背部、腰胯的登山包,完全不能比!

壓在背上,帶著背架上材料的重量,狠狠勒進背部的肌肉當中。走一步,壓一下,走兩步,磨一下……

然而他并沒有這個余裕。長長的隊伍沉默向前,他也只能擦一把汗,默然跟上:

這還要多久……

還要爬多久……

開車半個小時的路,靠雙腿爬的話,好像遙遙無期的樣子……

他用力回頭,也看不見自己的背架上,捆著的到底是什么東西,只知道重得要死,重得他腳都快抬不起來。

小油燈,或者說銅片,下次咱們傳輸記憶的時候,溫柔一點行么?

像這種沉浸式的體驗就不要了呀……

他還沒吐槽完,隊伍轉過一個彎,沈樂仰起頭,瞳孔猛然收縮。前面的山道上,豎起長長長長,不知多長的一根電線桿!

等等,怎么不是豎在山脊上,是豎在山道上?

沈樂凝目細看。那電線桿不是豎著,而是被人扛抬著,在山道上向上,向上。

山勢陡峭,連得黑漆漆的木頭電線桿,也像是豎起來了一樣!

長長的電線桿,最少十米長的電線桿,沒有七八百斤,也有五六百斤。

兩頭都被粗繩捆住,每一頭的繩子都穿過一根杠棒,由兩個最棒的小伙子扛起來,另外兩個小伙子在旁邊

就這么四個人,兩前兩后,扛著沉重的電線桿,向山頂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去。

再往后看,五六個人,兩支杠棒,扛著一臺半人高,大半人長的變壓器,彎著腰,弓著背,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把汗珠子砸在地上。

沈樂心頭忽然涌起一股熱流。沉甸甸的,酸楚異常,沖得他幾乎喘不過氣來。

當年,幾十年前,我們的先輩,向陽的父親和祖父那一輩,就是這個樣子的啊!

就是這樣用肩膀扛,用人力抬,把各種各樣的設備運進來,把電力和光明送進鄉村的啊!

他不再抱怨,也不再想要卸下背架、好好喘口氣,埋下頭,盯著腳下的山道,一步一步,往前走去。

前面一段還是山道,后面一段,是山坡上砍掉了樹、拔掉了草,簡單夯實一下,開辟出來的簡易山道。

又陡又滑,步步艱難,沈樂氣喘如牛,一步一步低頭走著,感覺整個人的靈魂都被壓進了土里。

然而走著走著,前方山道上,忽然起了嘹亮的歌聲:

“第一的多來——什么多哎”

鄉音濃重,沈樂幾乎聽不出是什么歌詞,只是他附身的那個男子從小聽慣,才讓他立刻明白了歌詞的意思。頓一頓,隊伍后方,立刻響起了應和:

“第一的多來——天上的星哎”

一個個背著重物、挑著重物,悶頭趕路的漢子,都下意識地抬起了頭。隊伍前頭,那個歌手再次開腔:

“第二的多來——什么多……”

“第二的多來——凡間的人!”

歌聲高亢清亮,回蕩在悶熱的山道上,像是一道潺潺的山溪跳躍而下。沈樂精神一振,仰起頭,隨著大家齊聲合唱:

“天上的星哎——”

歌聲回蕩。一遞一接,一唱一和,從第一、第二,一直唱到第十八,唱得隊伍里人人精神抖擻。

背著背架,扛著電線桿和變壓器,行進的腳步都快了幾分。從頭到尾,沈樂唇邊的笑容就沒有落下:

這么辛苦,這么艱難。可當時的人啊,就這么敞亮亮地,一直能在勞動中,生活中,找到樂趣啊!

越走越暗,山里的天很快就黑了下來,進山的隊伍點起了一根根火把。星星點點,像是一條金色的鏈條在山路上轉折。

這美麗的景色,沈樂完全沒有心情去看。他把東西背到山頂,卸下背架,癱在一叢野草上,擰開水壺仰著脖子直灌:

“累死我了!”

左看右看,大部分人都和他一樣,一屁股坐下就爬不起來。

卻有一群人忙上忙下,挖坑,樹電線桿,填土。人群里,一個缺了條胳膊的中年人高高舉起油燈,沙啞著嗓子指揮:

“讓開,讓開,都讓開!——建國,建軍,拉住繩子,三,二,一,起——”

人群中,小油燈放出爍爍光亮,照亮了整個場地。照亮了所有懷抱著希望,想要快點引來電力,照亮山村的面龐。

油燈的光芒,從山頂移到山道上,再從山道上移到村口。

一臺在沈樂看來式樣非常老舊,然而當時卻很閃耀的變壓器,在村民的歡呼聲中,穩穩放到村口。

從未有過的光明,照亮了整個村莊。

站在變壓器旁邊,沈樂左顧右盼,看著老人激動的笑臉,看著一路狂奔,跑來跑去的孩子。

耳邊灌滿各種各樣的歡呼,有村民的,有電工的,也有小油燈的:

通電啦!

我們通電啦!

我們終于通電啦!

以后,就到處亮堂堂的,看什么東西都清清楚楚的,一直清清楚楚的了!

然而這光明并不是常駐的。那個時代,供電往往不足,支持工業生產尚且不足,想要讓農村二十四小時亮燈,實在力有未逮;

更不用說,那個年代,以農戶的經濟能力,基本上也付不起電費……

于是,沈樂站在小油燈旁邊,看著一家人家,往往只有一盞5瓦到10瓦的電燈,而且只有吃晚飯的時候亮一會兒,很快就關掉;

看著村里的電燈經常點著點著,就會發出“滋啦”的一聲響,忽然熄滅,讓整個村子陷入黑暗;

看著電工手持鐵皮卷成的大喇叭,扯著嗓子喊:“今天晚上停電啊!大家提前準備好!”

然后,一根根蠟燭,一盞盞油燈,就被家里的主婦翻出來,點起來。

沈樂看著孩子們在油燈下讀書,做母親的在油燈下縫著衣服,老人在油燈下平靜地劈著竹篾,雙手翻飛,用篾片編制竹簍或者竹匾。

光影忽地變幻,一個年輕男人慌慌張張地沖進村子,直奔村頭而去:

“李家姆媽!李家姆媽!”他喊得上氣不接下氣:

“快!快!——我媳婦要生了!”

吱呀一聲,窗戶推開,一個頭發梳得一絲不茍,容貌慈善的中年婦人,隔窗應了一句:

“稍等!我收拾東西!”

她背了一個小箱子,匆匆而來。年輕男人高高舉起油燈,為她照著路,引她前行,帶她走過山路,進入產房。

油燈把均勻穩定的光芒灑落在室內,照亮產婦痛苦的臉色,也照亮赤腳醫生不斷忙碌的雙手。

終于,一聲嬰啼,打破了室內的緊張氣氛:

“是個男孩子!——徐家姆媽,恭喜儂啦!”

空氣一下子變得輕快起來。人們微笑,吁氣,相互恭喜。連小油燈里搖曳的光芒,也顯得格外明亮:

看看,看看,虧得有我在吧!

沒有我,這種關鍵時刻,你們麻煩就大了!

“唉,什么時候,能一直有電就好了。”產房外,沈樂聽到一位年長的男性,向產婦的丈夫由衷感嘆:

“那樣的話,就用不著節骨眼上給人接生,還要一直靠煤油燈照著了!”

沈樂微笑起來。隔著窗戶,他伸出手,虛空摸了摸小油燈。

——你看,其實大家期待的,是一直有光明。

并沒有期待你一直在嘛!

小油燈的光芒激烈閃爍起來。

求訂閱……

求月票……

求評論……

新章都沒有評論了,貓咪好痛苦……


上一章  |  我修的老物件成精了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