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吃著,后頭的東西晚些才會到。”
正在李世民錯愕的時候,便有人給他們端來了賑災用的東西,因為是微服私訪所以他們的衣裳都穿的一般,而且剛才這一路跑來,哪還有什么皇帝賢王的,大家都麻麻賴賴像是逃荒之人,李世民的頭發都打綹了,狼狽不堪。
接下了一碗肉粥,李世民也沒客氣,蹲在那就喝了起來,反倒是景泰帝的反應就精彩了,他這濃眉大眼細皮嫩肉的也被當成了災民,也分到了一碗粥飯……
“吃啊,你看著干啥?你別告訴我你要把它倒了吧,遭天譴的嗷。”李世民蹲在那端著碗就像是個甘陜的老農:“這時候能有這個吃已是天大的喜訊了。”
景泰帝皺著眉頭開始喝粥,味道……還能指望什么味道,而且這些受災之人也不追求味道,能有一口熱飯,那真的是天菩薩降臨咯。
而就在他捏著鼻子喝完這一碗粥,突然便有人走了過來,手上拿著個小瓶子蹲在景泰帝的面前:“張嘴。”
景泰帝不張,那人直接上手捏住他嘴巴就往里頭倒了一些進入,然后說道:“含住一會兒后咽下。”
景泰帝只覺得自己滿嘴大蒜的臭味,差點被把他惡心哭了。
李世民這會兒還想笑,但下一刻他也笑不出來了。
“你,張嘴。”
說完一口蒜味的怪汁水就進了他的嘴里……
但太宗皇帝皮實耐操,他一抹嘴:“這要有一碗面,可美滴很。”
“這是何物?”
金蓮面露難色的問給她喂藥的士兵,那士兵看了一眼瓶子,然后冷冰冰的說道:“不知道,反正是不讓你們生病的。這些日子喝了生水吧?那喝這個就沒錯。別廢話了,快些,還有好多人要喝呢。”
終于他們忙活到了傍晚,篝火點了起來,這才算是消停了下來,鼾聲此起彼伏,但仍有上百個士兵在輪崗巡邏維持秩序。
這會兒他們驚愕的發現這群人之中還有女子,李世民眼珠子一轉,便對金蓮說:“你去跟那個女兵聊聊,為何吃完飯都要喝那個蒜味的東西,那是什么東西?”
景泰帝這會兒早就累趴下了,躺在一個稍微干燥點的地方就睡下了,人到極限的時候也顧不得什么威嚴不威嚴,反正他自己說自己這輩子沒遭過這罪,但睡覺的時候他比真災民睡的都香,甚至還跟旁邊一個大哥抱在了一塊。
這會兒金蓮聽話的上前去攀談,那女兵見金蓮的談吐也知道她是個讀過書的人,兩人便在篝火堆前聊了起來。
“啊,你是醫學院的學生!?我聽說過浮梁的醫學院,好厲害的。”
“嗯。”那女子笑道:“我們都出來了,水災不可怕,可怕的是災后的瘟疫。”
“那給我們喝的藥是?”
“蒜,就是蒜。”女子輕聲說道:“因為青霉成品率太低了,但蒜卻有很多。將蒜頭搗碎,加酒精浸泡攪勻,靜置之后過濾然后控溫蒸餾,接著就可以給你們用了,防瀉痢和防蟲的。”
一大堆專業名詞出來,金蓮不懂但覺得他們真的好厲害,又聊了一會兒后她才知道原來每年浮梁都會有災害演練,基本上都是各行各業都會出人參加,他們還有個什么互助會,進入互助會就會有一些優待,升遷時也會優先考慮,但這些加了互助會的人在危險的時候都必須第一個當先鋒。
當她把自己知道的消息告訴給李世民之后,李世民同樣不解,他摸著下巴說道:“夏林那廝總是搞這些個奇怪的東西,這能有何用處?”
聽到他在詆毀夏大人,金蓮心中不爽,于是便起身告辭去到了婦孺那邊休息去了。
而李世民倒也是光棍,他往火堆旁邊這么一趟便合衣睡下。
不過這到底有何用處,第二日他就知道了。
第二日那持續多日的大雨終于徹底的停了,太陽的金光刺透烏云潑灑在大地上,水位也已肉眼可見的速度退了下去,這會兒原本的縣城已經是一片狼藉,不過后續的物資和補給此刻也已經運抵了這邊,臨時定居點肯定是要建的,畢竟縣中的屋子十不存一,一切被大水毀的干干凈凈。
大部隊帶來了各類的營帳,還有各種生活物資,還有大量的木炭和石灰。
景泰帝伸著腦袋在那看這些人用木炭和一種造型奇怪的水盆組合起來把那渾濁的污水變得清澈見底,即便是他也覺得這玩意跟法術一般。
李世民則覺得都這個節骨眼了,還矯情的喝開水簡直就是有病,但沒人敢喝生水,因為在這喝生水是要挨鞭子,再渴都得喝燒開之后的水……
石灰這被投入到了井中,還有房屋之中也都開始鋪起了石灰,一時之間空氣里都是那種燒灼的堿味,非常難聞。
食物供給開始慢慢變得正常起來,秩序快速的重建,傷員病號都集中到了遠處的醫學院帳篷之中。
李世民驚嘆于江南道的效率,雖然這里距離江南道比較近,也就一百里上下,但只是前后兩天就有這樣的反應速度,那如果放在戰時,隨便一個營的校尉都能化身飛將軍,這仗還怎么打?
當然除了這種行軍能力叫人驚嘆之外,作為專業選手的李世民更驚嘆于他們的后勤補給能力。
打仗,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是看前線將士多勇猛,當初夏林跟他討論戰爭局勢的時候說過八個字,他記憶深刻,那便是“開戰在己,終戰在敵”,這八個字具有很高的戰略意義,換而言之就是戰爭最終打的也許并不是兵強馬壯而是誰更能耗得起。
后勤保障直接關系到前線的作戰能力。
然而江南道用兩天的時間就打通了生命線,完成了供應數萬人的補給線,這個能力,當為仙人……
但其實李世民并不知道的是其實這是要歸功于浮梁書院,如今的書院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書院了,他的規模比最開始大了十倍不止,里頭的科目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地質學就是里頭很重要的一個系統。
小到修橋補路,大到移山填海,都跟這個學科直接掛鉤,地質學大院里頭擁有全天下最大的縣志庫,里頭保存了從秦漢以來許多地方的地質信息,巖層是什么樣的巖層,河道每年的走向,甚至是山脈之間的連貫性等等,從里頭得到了各種各樣龐大而詳細的信息。
就是這些信息保障了后勤隊伍的平安通過,知識的力量在此刻碾壓了一代帝王的智慧和想象。
而這還只是開始,之后還會有大量的投入,包括重建家園、開墾農田等,每一步都需要非常詳細的技術指導。
恰好,浮梁都有專業對口的人。
天下良才既然不多,那就自己培養,要知道夏林來到浮梁之后啥都還沒干呢,第一步可就是建設書院。
接下來的幾日,讓李世民的驚訝的事情就越發的多了,首先就是按照正常的情況,水災退去之后的兩日內,必是會有大面積的瘟疫,所以大災后有大疫的說法才會流傳千年,甚至災后疫情的危害遠超災害本身。
但在這里,不管是原來留下的人,還是后頭陸續回來的人,加起來近三萬人中除了偶有人得風寒,竟無一人染疫。
也就是說每頓飯之后他們喝的那個濃烈蒜味的東西不止是有用還是有大用,并且不允許喝生水吃生食也阻斷了瘟疫傳播的途徑。
定點排便、病人分離,以及及時抵達的醫療力量,迅速的把風險降到了最低。
還有那茫茫多的石灰,也成為殺滅蛇蟲鼠蟻這些瘟疫源頭的重要產物。
“這斷然不可能是一日之功。”
李世民斬釘截鐵的說道。
這會兒可就景泰帝裝逼了,他一只手背在身后,站在山頭之上長嘆一聲:“每年浮梁花在這些看似無用之處的錢,何止萬貫。然朕都只是任由它去了,錢固然重要,可萬千子民江山社稷卻也不是錢能丈量。”
“得了吧,你想管也得管得著。”李世民冷哼一聲:“這虧了是江南道,若是發生在你京畿道,當下恐怕瘟疫早就蔓延開了。你那的人都是什么德行,你心中沒數?”
“現在好多了……好多了……”景泰帝氣勢頓弱:“比以前好多了。”
李世民沒有搭話,只是默默的看著下頭發生的一切,他知道自己也許沒有夏道生的遠見,但他能學啊!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籠絡人心那么簡單了,若是同樣的事發生在北方,但主角不是夏道生而是他李世民,他都不敢想最后會發生什么,說不定黃河里就要蹦出一條十八斤的大鯉魚,肚子里有一張紙條,上頭寫著“大李興,二鳳王”了。
當然了,李世民現在更想了解的就是夏林手底下的軍隊構成,到底他是用了什么樣的法子能把士兵弄成這樣一群悍不畏死,軍紀嚴明且戰斗力極為強悍的鐵軍。
不開玩笑,當年夏林見二鳳時還有些慌張。但如今,二鳳只要是想想都覺得心里憋屈的很,打不過……真的打不過了已經。
“十年前要是一刀攮死他多好。”李世民嘴里小聲嘀咕道:“晚了……什么都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