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這么就去啊?”陳輝問道。
“哪里早了?都九點多了。”
“剛才縣城打來電話,說他們現在出發過來了。”
“我的大哥!!你怎么還穿成這樣?”
“不是說買了新衣服嗎?趕緊去把衣服換了。”
陳小橋看陳輝看穿著幾年前的舊衣服,連聲催促起來。
“知道了,干活就隨便穿一下。”
“你們先去,我手腳很快,換好了去追你們。”
陳輝說著,一步三個四個臺階上了二樓。
安文靜已經把衣服整理好放在床邊,他直接拿起來換上就行。
換好衣服,下樓小跑著追上了陳小橋三人。
為了維持現場的秩序,今天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去村口。
大部分村民都在自己家門口或者天臺上,巴巴的往村口的方向看。
“陳輝個gai溜子怎么也能去啊!?”
有人不解,伸出頭向隔壁人家問道。
“不會吧,你這消息也太慢了。”
“給村里捐錢修路的老板是陳輝認識的,看他的面子才捐的錢。”隔壁人家說道。
雖然他也去不了。
但多一手消息,就感覺自己更牛逼了一些。
“真的假的?這么有錢的老板,他從哪里認識的?”
“那陳小橋呢?他總不會也認識什么老板吧?”那人又問道。
“他是村長親兒子,你是嗎?你是你也能去。”
說起這個,對方就有點不爽了。
陳輝幾人快步走到了村口。
陳開明看到他,立馬招手喊道:“陳輝,快過來。”
陳小橋、吳水生和陳慧紅,悄悄融進了來圍觀的人群中。
陳輝大步過去。
看了看陣仗說道:“叔公,你怎么連小儀仗隊都搞出來了,這有點夸張了吧?”
“不是儀仗隊,這就是縣小學的腰鼓隊和喇叭隊。”
“他們學校為了教學樓落成典禮,最近一直都有在訓練。”
“我找人走了點關系,從縣小借了這兩個隊伍來。”
陳開明解釋了,又朝帶隊來的老師笑著點點頭。
“村長,這個事情,你聽何師傅說的?”陳輝問道。
“是啊!他是聽王隊長說的。”
陳開明剛小聲的說完,就聽到全亞民快跑著過來。
一邊跑一邊喊道:“爸!!縣里的車來了。”
“好!”書記員回應了,走到小小儀仗隊和帶隊老師說了一句。
帶隊老師立馬打起十二分精神來。
走到隊伍前頭說道:“同學們,大家準備好!腰鼓隊,一!二!三!起!”
腰鼓隊的小隊員背脊一挺。
揮舞著手里的鼓棒,敲打出咚噠、咚噠、咚咚噠咚噠的節奏來。
陳開明帶著村社的人往前走。
看陳輝沒跟上,回頭著急的喊道:“陳輝!你過來啊!”
“啊?!”
陳輝懵!
自己又不在村社上班,跟著一起去干什么?
不過還是很配合的,兩個大步跑到了陳開明身邊。
縣城來的車在村口停下。
里面的人剛下車,喇叭隊也訓練有素的,發出了高昂的曲調。
音調高而尖的喇叭,和音調低而穩的腰鼓之間,似乎形成了某種斷層。
陳輝猜,縣城小學的儀仗隊至少還有大鼓和小鼓。
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陳開明沒有借到這兩個隊。
“陳輝,發什么呆,走啦!”
書記員在后頭輕輕推了他一下。
陳輝回過神來。
發現陳開明和陳國彪,一左一右的,已經迎了縣長和縣領導到了前頭。
陳輝小跑著跟上,走到了陳開明身邊。
“這位是,村長家的公子?”
縣長注意到了陳輝,客氣的問起來。
“我要是有這么好的兒子就好咯。”
“這是村里的后生!非常優秀,捐路的老板那天來村里,就是他招待的。”
“他的媳婦也是個很好的孩子,前幾天剛剛參加了今年的招干考試。”
陳開明說著,往前扯了扯陳輝。
他一下明白了,陳開明剛才為什么要叫自己跟著。
往前半步,禮貌的招呼道:
“縣長您好,我叫陳輝,我愛人叫安文靜,人很文靜的那個文靜。”
縣長認真看了看陳輝,“我知道你,許副縣長說起過你,說你家的飯好吃。”
陳開明接過話,客套的說道:
“今天的午餐也是安排在他家里的。”
“縣長,各位領導,一定賞個臉,吃個便飯再回去。”
這種活動午餐都是商量好了安排的,這也就是一句場面話。
縣長順著陳開明的話,也跟著客氣了兩句。
陳開明看時間差不多了。
示意打腰鼓和吹喇叭的孩子們都先聽一聽。
然后按照之前和秘書處商議好的。
先由書記員出面,講了一通漂亮的場面話。
然后是縣長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負責人講話。
等宣發部門拍了足夠的素材,就到了壓軸的揭開紅綢活動。
書記員看向帶隊來的小學老師。
老師點點頭,走到隊伍前頭做了個簡單的指揮動作。
腰鼓隊再一次奏響曲目。
陳輝上輩子也在不少留芳碑上留下過姓名。
不知道是不是隔得太久了,這次居然還有點小緊張。
深吸了一口氣走過去,用力的抓住了紅綢。
“要揭了,要揭開了。”
陳慧紅把前面的人往邊上扒拉了一下,沒有扒拉動。
踮著腳,伸長脖子往前看。
陳輝抓著紅綢重重的一扯。
全亞民按照安排,在邊上點燃了鞭炮。
炮聲和鼓聲齊鳴。
在鞭炮炸開后的濃煙稍稍消散之后,陳慧紅在薄煙當中清楚的看到。
大大的留芳碑下面。
第一排雕刻著:
熱心村民:陳輝;愛心企業家:黃作仁。
后面是自己掏腰包,一塊兩塊五塊十塊熱心捐款的村民。
最后是熱心幫工,修路的時候有來幫忙干活的村民。
“陳輝的名字真的是第一個啊?!”
“你看,只要捐錢就能上留芳碑,早知道我也捐幾塊了。”
吳水生湊近了陳慧紅,小聲嘀咕道。
“這次的事情主要是陳輝牽頭,黃老板掏錢,其他都是湊數的。”
“要不然整個留芳碑上就刻兩個名字,看著也太不好看了。”
“我也捐了十塊錢,加了個名字在上面。”
陳小橋笑呵呵的說道。
今天能來觀禮的,基本都是捐了錢的熱心村民。
邊上幾個人看他們聊的有意思,也小聲加入了聊天。
(本章完)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