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
知白:
長安外,十五里亭。
尚青竹順著官道外的斜坡走上來,站在這能一眼看到長安的城門。
但這亭子修在這不是為了眺望長安而用,是為了眺望長安外。
亭子修的位置極好,送客專用。
送客到了這,已是情義深重,站在可以一直看著客人走遠,是情義悠長。
楚伯來跟著他走上十五里亭,他也沒有看向長安。
這一路上他天天盼著到長安,真到了之后第一眼忍不住的卻是回望。
尚青竹問:“看什么呢?”
楚伯來回答:“東北方向。”
尚青竹問:“來時路?”
楚伯來搖頭:“看人。”
尚青竹沒理解。
楚伯來說:“還記得前幾日你不停嘲笑我么,只因為我醉酒留書......誰見幽人獨往來,你笑話了我好幾日。”
尚青竹:“我現在道個歉,笑話你幾日確實有些多了。”
楚伯來:“沒多,挺好......我一直矯情的以為,是我這樣的人在孤獨前行,在在黑暗中砥礪奮進。”
“可到了長安城外回頭看看遼北方向,我忽然間醒悟過來,誰見幽人獨往來......不是人在黑暗之中的孤獨,是在光明下的孤獨。”
尚青竹皺眉:“又矯情什么了?”
楚伯來:“葉明堂是遼北道人。”
尚青竹心里一震。
然后默默的點了點頭。
楚伯來朝著東北方向抱了抱拳:“走到這才醒悟過來,原本背負起來重任的早就不只是我們這些老家伙了。”
“大寧二十年來我總覺得年輕一代不如我們,也曾不止一次說過大寧年輕人若如此那真是江山不幸。”
“有時候想想我們這一代人真是......難搞,拼了命的讓下一代人從一出生就過上好日子,然后還要嫌棄他們沒吃過苦。”
“甚至有事沒事就拿吃苦來教育他們,他們若不能感同身受,還要責怪他們不懂事......”
楚伯來看向尚青竹:“你有孩子了嗎?有的話要引以為戒。”
尚青竹道:“這得記下來。”
楚伯來感慨了好一會兒。
他說:“又怕孩子過苦日子,又想讓孩子能吃苦,創造了他們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然后還怪他們太無憂無慮。”
說到這他問尚青竹:“我們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尚青竹道:“這么說的話倒也不是一般的過分。”
楚伯來笑了笑:“江山代有才人出。”
尚青竹:“咱也沒騷一百年。”
楚伯來瞪了他一眼。
尚青竹道:“誰要是能風騷一百年,那可真了不起。”
“別想著一百年的事了。”
楚伯來邁步走出十五里亭:“這二十幾年來能見到新一代超過我們這一代,比自己風騷一百年還要滿足。”
尚青竹跟著他往下走:“你要是在遼北道的時候那么信得過葉明堂,就不會千里迢迢的往長安跑了吧。”
楚伯來尷尬一笑。
倒也不能解釋什么。
他確實有些不那么相信葉無坷,倒不是不信葉無坷的為人,而是不太信任葉無坷的能力。
還有就是......這可是我窮盡數年之功才得來的成果啊,不能隨隨便便交給別人。
他就是想當面見到陛下,見到大將軍。
當面說一聲......咱當初的老兄弟們,不是都變了。
這當然也算是一點私心。
尚青竹當然知道他這點私心,當然也理解這點私心。
但他嘴巴上是不饒人的。
“你查到的那些東西若是交給葉明堂的話,其實他在遼北查案也會省力些。”
“住嘴!”
楚伯來道:“到了長安抄一份送去遼北。”
尚青竹:“那你得自己掏錢,大寧的軍驛往來不花錢啊。”
楚伯來:“我要是打得過你......”
尚青竹:“呵呵。”
他一邊走一邊問:“如果將來見了葉明堂,你怎么和他解釋?”
楚伯來:“我不見他我解釋什么,他回長安我就走,他去哪兒我不去。”
尚青竹:“那你可真厲害。”
楚伯來:“丟得起的人還是丟得起的。”
尚青竹愣了一下,然后瞪大了眼睛:“這是什么屁話!”
從十五里亭到長安城門,真的是十五里。
他們走的很快,這十五里是他們回長安這一路走的最輕快的一段了。
從長安城門到未央宮沒有十五里,可是這一段路卻又變得艱難起來。
楚伯來越靠近未央宮臉色就越是有些發白,這個曾經在戰場上從無懼意的老將竟然緊張的一路都在搓手。
手心里的汗水,時不時的就得在衣服上抹一下。
尚青竹想笑話他,卻被那冷眼女子一個眼神就嚇退了。
到了未央宮外的時候楚伯來腳步停住,因為他看到了一個他朝思暮想的人。
大將軍唐匹敵。
依然是那么風采無敵,在宮門外負手而立。
楚伯來一見到唐匹敵那原本有些發白的臉色就立刻紅了,激動的有些抑制不住身體的顫抖。
他快步跑過去,然后撩袍跪倒:“屬下楚伯來,拜見大將軍!”
唐匹敵伸手把楚伯來扶起來:“這一路辛苦。”
楚伯來連連搖頭:“為大寧做事,不辛苦。”
唐匹敵示意他跟上:“陛下已經在等你了,我在御書房里坐不住便來外邊等你。”
楚伯來道:“多謝大將軍......”
他話還沒說完,唐匹敵將他的客套打斷。
“你的事張湯剛與我說過,這些年我不問朝政不理軍務,對你們老兄弟也照顧的少,我有很大責任。”
楚伯來剛要說這些怎能說與大將軍有關。
唐匹敵繼續說道:“把你們當兄弟我就該知道,就該管,可我這幾年執迷于遠離朝堂,索性什么都不問了,你們不只是把我當大將軍,也把我當大哥。”
“作為大將軍,我沒能把你們都照看好,分派出去之后便不聞不問,這是我的錯處。”
“作為大哥,你們家里發生了什么我卻不知道,逃避的多了也就變得人情寡薄。”
唐匹敵微微搖頭:“是我對不起你們。”
楚伯來道:“是我們自己的問題,都不是小孩子了,哪能事事處處還都要讓大將軍分心照顧。”
“大將軍沒有錯,如果不是經歷了這么多事,我也還沒能完全理解大將軍此前安排我們分散開的深意。”
“即便大將軍已經遠離朝堂,即便大將軍已經不問軍務,可因為我們曾是大將軍的部下,我們要面對的自然就更多些。”
“如尉遲萬年那樣,如很多人那樣,在金錢利益面前就撐不住了,這些事就算大將軍過問也沒用。”
“大將軍不可能如看護孩子一樣一直看著我們......”
唐匹敵心中滿是愧疚。
很多人后來心有怨恨,確實是因為他的私心。
他早早就想到了作為他的部下以后會遇到什么問題,可他沒有和老兄弟們說清楚。
看看葉無坷在西蜀道處理的那些事,就能想到他唐匹敵的老部下會面對什么。
再想想看尉遲萬年在遼北的膽大妄為,也能想到那些老部下可能走什么路。
似乎是感受到了唐匹敵心里想著什么,楚伯來語氣誠摯的說道:“大將軍就算什么都教我們了,什么都照顧到了,該發生的事一樣都不會少。”
唐匹敵知道會是這樣,可他有責任就是有責任。
大寧立國二十幾年之后依然還有叛亂發生,剛立國的時候又是何等的內憂外患。
西蜀道那邊舊楚勢力猖獗,控制了那么多地方官員。
他們也能控制那么多唐匹敵的老部下,只用一句憑什么坐江山的不是唐大將軍就能引起不少共鳴。
若再多說一句憑什么你們不是王公勛貴,那引起共鳴的人就會更多。
很多人都覺得,當初跟著大將軍若是在江南自立的話一定能奪取江山。
唯有唐匹敵深知,就算他有天下九分力而陛下只得天下一分力,那他也不可能是陛下的對手。
而對于中原江山來說,他就算能做皇帝也遠遠不如李叱做皇帝。
看看現在的大寧,才二十幾年,天下已無饑寒交迫之事,更無戰亂頻發之苦。
若唐匹敵在江南自立,與陛下南北抗衡,那中原現在還是一片戰火,不知道會死多少人。
而黑武和域外諸國都會發力,恨不得中原分裂成幾十個小國連年征戰才好。
真如此,哪有現在的大寧可直接叫板黑武的實力,哪有現在的國泰民安太平盛世。
唐匹敵永遠都不會后悔自己的選擇,他只是后悔自己沒有把道理和老兄弟們講清楚。
而楚伯來則很清楚的很,這道理他們其實都懂。
只是......道理壓不住貪心。
“如果當初我多說一些,不是因為擔心被人說把持兵權早早草草的把你們分派出去,至少能救一些。”
唐匹敵的眼神里,難掩悲傷。
楚伯來道:“不是我駁了大將軍的好意,而是我知道大將軍把道理講的再透徹也沒用。”
他看向唐匹敵:“大將軍你看徐績在遼北道的經營,有幾個做官的能逃的出那樣的收買拉攏。”
“大部分人做了官,地位高了,就喜歡被人逢迎,這天下又有幾人比商人更懂得逢迎?”
“這些事都避免不了,大將軍不必自責......”
他努力笑了笑:“能明白這些道理就不會犯錯,不明白的勸也勸不住。”
唐匹敵道:“還是因我自私,為了撇的干凈,不想授人以柄,不想惹人口舌,我躲的遠遠的,故意不與你們往來。”
“現在想想,著實后悔......若我能坦蕩起來,如皇后對待廷尉府那些功勛舊臣一樣為你們找個安置,大家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
“這次見過陛下之后,你就隨我去西北吧......我在西北挑中了一塊好地方,我會把家眷都帶過去,若你們愿意,也都帶著。”
“我知你心中傷悲,知你痛楚,可你也該多想想你還不算老,還可以娶妻生子,還可以教導出來好的傳人。”
唐匹敵停下來。
他看著楚伯來認真說道:“我打算在西北為大寧練兵,渡盡劫波的兄弟們愿意來的都跟我來,咱們就算不領官職,不要顯爵,但兄弟們都在一起也快活。”
楚伯來立刻大聲說道:“只要能和大將軍在一起,什么官職什么爵位我不在乎!”
唐匹敵忽然伸手,抱了抱楚伯來。
“讓老兄弟們都聚在一起,咱們在西北一邊教教年輕人怎么能把兵當好,一邊還能熱熱鬧鬧的生活。”
唐匹敵道:“我已經奏請陛下,陛下還把我罵了一頓,因為這事陛下曾與我提過,是我堅持不做......出了這么多事,陛下也把我罵的醒悟,心中坦蕩何必在乎人言人語。”
他深吸一口氣。
“西北那邊天高地闊,最主要的是酒夠烈......”
他看向前邊已經沒多遠的大殿:“你不知道陛下說起這些的時候有多羨慕......他是真的羨慕。”
小說相關
《》是作者:知白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