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冀仍舊給出了一樣的答案。
“蓮花。”
佛主微笑著問出了第三遍:“這是什么?”
李子冀第三次給出了同樣的答案:“蓮花。”
佛主臉上帶著稱贊:“這就是你了不起的地方,也是你需要放下一切參禪感悟的原因。”
一個問題他重復問了三遍,對于佛主這樣屹立在天地頂端的人,如此簡單的問題重復詢問三遍,任何一個人都會在內心之中生出猶豫,并且質疑自身,同時思考里面會不會有更深的道理,然后試探著給出看似更加高深莫測的真解答案。
但李子冀不同。
蓮花就是蓮花,任何高深莫測的所謂佛法道理都改變不了這一點,所以就算是佛主重復再多次這個問題,他始終都會給出同樣的答案。
這沒什么好思考的。
他對于自己的判斷有著絕對的信任。
這是佛主第二次說類似這樣的話,李子冀問道:“看得清楚難道不是好事?”
看得清楚,所以才能夠做出最正確的判斷抉擇,才能夠掌握大勢走向,并從迷霧之中尋求曙光,只有看得清楚,才能破局。
“是好事,卻也不是好事。”
佛主沒有多說,仍舊保持著蹲下的姿勢:“等什么時候你看這株蓮花不是蓮花的時候,便算是參禪結束。”
李子冀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這種話我早已經聽過很多次。”
佛主笑道:“聽過,看過,懂過,但你真的思考過嗎?”
這話很奇怪,倘若不思考,又如何會懂?
李子冀皺眉。
佛主將手從袖袍之中抽離出來,用食指指了指那朵蓮花,笑而不語,起身離開。
李子冀低頭盯著那朵蓮花看了很長時間,最終抿了抿嘴角,然后在蓮花之前盤膝而坐,認真的思考起來。
看蓮花不是蓮花,這話是什么意思?
所謂看山不是山,自然不是字面的意思,山就是山,無論如何都是,看山不是山深意是讓人開始學會探索和質疑事物本身,嘗試著去懷疑對自身所接受的一切,開始思考事物的本質和內在,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出結論,論證自身,從而在最后回歸到最初的看山還是山。
就像是漫長的人生,我們初來乍到了解這個世界,然后在成長探索的過程中去更加深入地了解,并驗證這些年來的一切,到最后得出真實結論。
李子冀懂得這個道理。
所以沒什么好深入了解的。
“也許就是因為你懂得太多,看的太清,所以才始終無法深入。”
奇物手環忽然開口,于他內心響起聲音。
就像一個人早已經看透了人生乏味,覺得吃飯睡覺都沒什么意思,所以在吃飯的時候無論好吃難吃都覺得無所謂。
一個人看透了生死離別,知曉人與人之間早晚都是要分離的,所以當這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會感到麻木不驚,固然有所痛苦卻也流于表面。
“看的太清,所以才永遠有隔閡。”
李子冀怔了怔,是因為如此嗎?
因為看的太清楚,知曉早有離別,所以在尚未離別之前就已經有了離別的心思。
因為看的太清楚,知曉苦樂短暫無法避免,所以當面對苦樂的時候永遠無法盡心。
因為看的太清楚,知曉即便是自己踏足第七境失敗依然有異教兜底收割輪回,所以才無法盡全力。
因為看的太清楚,所以反而會失去自己。
“看的太清楚,難道不是好事嗎?”
李子冀的目光里出現了恍惚之色,眼底的怔怔隨之濃了許多,在這一刻他像是忽然明白了佛主要他來此參禪悟道的意思。
也許從一開始佛主就是要如此做,請他出手幫忙完成點睛一步只是一個原因,幫他來到蓮花峰徹底看清自己,是第二個原因。
“看清了所有人,看清了所有事,反而無法看清自己。”
李子冀從未想到這個原因。
他低頭看著那株蓮花,在石頭一側生長的美輪美奐,被風吹拂著微微搖晃,蓮花還是蓮花,只是此時此刻在他眼中已經變了些模樣。
終于,在某一刻,李子冀緩緩地閉上了雙眼,思緒放空,天地一切都在他的心里消失不見。
屬于他的真解,也許在這一刻才剛剛開始。
佛主轉身后并沒有走下蓮花峰,而是走到了蓮池旁,盯著那數十位老僧看了片刻,對于他來說,要出手喚醒這些人實在很簡單,喚醒之后加以點撥也非難事。
但參禪悟道乃個人緣法,成便是成,敗便是敗,無數年來,無法從苦海之中走脫,圓寂在蓮花峰上的僧人,早已不知有多少。
“佛主。”
罰惡菩薩不知什么時候也來到了蓮花峰,或者說當佛主前往上客堂與李子冀一同來此的時候,他就在遠遠地看著。
佛主的臉上帶著遺憾和悲色:“天下大同這樣的事情,實在太難。”
罰惡菩薩轉頭看向了妙壇使者,這位五境的大修行僧就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失去了生命,他到底還是沒有從參悟的苦海之中走脫出來。
四百三十三年的參悟,在此時此刻徹底結束。
罰惡菩薩雙手合十行了一禮,心中亦有悲意,但卻也知曉這是僧人各自的緣法因果,不容外人強加干涉:“我以前也未曾想過,李縣侯也需來蓮花峰參禪悟道。”
妙壇使者圓寂后身體隨風消散,只剩下一枚舍利子留在原地,罰惡菩薩伸手捧起,看向了遠處已經進入參禪狀態的李子冀。
舍利子自然是需要送入塔林的,妙壇使者地位頗高,在佛門中位在四方菩薩,五果圣僧,十八羅漢之下,而且妙壇使者的理念受人尊崇,他的死會讓佛門許多僧人感到痛苦悲傷。
佛主也在望著李子冀的背影,沉默片刻后輕聲說道:“坐在這里的有四千七百三十三人,其中四千七百三十二人都是因為看不清世界所以才來參悟,只有李子冀一人是因為看不清自己。”
他的目光滿是慈悲:“他需要看的更清楚才行,無論是天地還是自身。”
罰惡菩薩道:“您是否也打算讓他在此避過那件事?”
圣皇謀劃開啟在即,李子冀若是回了圣朝,也許很危險。
佛主沒有回答,只是道:“蓮花好像又多了幾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