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從圣第952章 表面的理想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不從圣 >>不從圣最新章節列表 >> 第952章 表面的理想國

第952章 表面的理想國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01日  作者:鐘九陵  分類: 玄幻 | 傳統玄幻 | 穿越 | 架空 | 鐘九陵 | 不從圣 


在所有佛門經典的記錄中,以及無數信徒的口口相傳里,佛主都是慈悲而祥和的,李子冀自然也在三千院的藏書閣里看到過關于佛主詳細的描述。

只是如果單純拋開那些描述,單單從這些年圣朝以及李子冀所經歷的事情來看,他更傾向認為佛主是一位高坐蓮花峰上,用慈悲來愚民的形象。

不過這種感覺在此時此刻見到佛主后便隨之消散許多,這位普陀山的主人,天下佛門僧人信徒心目之中崇高的信仰,給他一種很特別的純粹感。

李子冀本身所領悟的劍意是無比純粹的,甚至比已經領悟了萬劍一的青山劍還要更加的純粹,所以他對于世上其它的純粹有著相較于旁人更為直接的感應。

比如神子。

他與神子之間從仇敵逐漸演變成亦敵亦友,再到隱隱相互欣賞,其中也有這樣的因素在,他能夠感受到神子那最純粹的神性和目的。

眼前這位老人身上的佛性和慈悲,同樣純粹,這是沒辦法騙人的。

李子冀對著老和尚行了一禮,在這個問題的基礎上反問道:“您認為成為一個國家的最基礎標準是什么?”

佛主想了想,然后道:“疆土,百姓,還有朝堂上的律法和國策。”

四周沒有人會特意看向這里,也許那些人早已經習以為常,也許那些人根本就不知道眼前這位就是真正的佛主,還以為只是普陀山上某位年紀不小的老和尚。

李子冀點了點頭:“更準確的說是固定的疆土,定居的百姓,有效的朝堂和長遠的國策。”

他轉過身子,目光環顧四周,入眼處連綿不絕分布的村落和許許多多的信徒來往生活:“這里的一切都很好,欣欣向榮,鮮少有爭端壞事,我雖初來乍到,卻也看得出這無數的信眾在許多年里已經形成了簡單穩定的體系。”

“如果只是看這些表面的話,的確稱得上是理想國,沒有爭端,沒有殺伐,佛門僧人還會幫忙接濟療傷。”

佛主臉上也有許多的皺紋,只是卻很干凈,明明年歲已大卻給人一種別樣的氣質,也更加證明了李子冀對于其純粹的感應是正確的:“只看表面?”

他放下了手中的鋤頭,走到地頭的兩塊方方正正的石頭上坐下,然后用手拍了拍另外一塊,示意李子冀靠近說話。

如果這一幕被外人看到,一定會驚嘆的張大嘴巴,即便是佛門僧人見了也會忍不住在心中生出羨慕。

佛主平易近人,慈悲祥和,被無數人尊敬,可也正因如此,佛門弟子反倒是不敢太過隨意,生怕舉動不敬。

李子冀不會擔心這樣的事,他甚至不會去想這方面的事情,因為無論是圣皇,教皇,妖皇,他都近距離的接觸過,閑聊過。

走到佛主的身旁坐下,望著面前一片的耕地上長出來的種苗,李子冀有些詫異:“花生?”

他并非是因為花生而感到驚訝,而是因為佛主耕種花生而驚訝,因為在三千院的藏書記錄里,佛主是不喜歡花生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這一點無可厚非,就像圣皇最不喜歡喝龍井。

同樣讓他感到驚訝的是,這一片大概占地半畝的耕地里,就只種著十幾棵花生。

佛主臉上帶著微笑,他將目光放到了那十幾株花生上,解釋道:“我畢竟不是真的佛,我也只是一個人會犯錯的老人,所以每當我做過一次錯事,又或者做過什么讓我深感遺憾的事情,就會來這里種一棵花生。”

這些他最不喜歡的花生,會無時無刻提醒他曾經做過的錯事。

身后的騎象羅漢在心里默念著經文,在他心目之中佛主是不會犯錯的,種下這些花生,更多的也許只是遺憾和慨然。

李子冀稱贊道:“您很了不起。”

很多人都認為佛主就是佛,當這些聲音積攢的越來越多,當無數人的尊敬和推崇越來越多,即便不是佛也必須是佛。

但佛主此時此刻卻能如此隨意平靜的說出自己只是一個老人這樣的話。

“了不起的人太多,你這小家伙也很了不起。”佛主呵呵一笑,然后等待著李子冀對于先前理想國的回答。

李子冀聞著泥土翻開散發出來的土腥味道,讓他感到熟悉和懷念,接著回答先前的問題:“也許普陀山對山腳下的這無數人有自己的安排,有未來的打算,但有一點是注定無法改變的。”

他抬起手指了指那些在耕地之中忙碌的人:“這些人毫無疑問都是佛門最忠實的信徒,吃齋念佛,自給自足,生活在普陀山腳下被他們認為是莫大的榮幸,即便在這里的生活有些清苦,他們也甘之如飴,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想。”

李子冀回頭看向了先前那個戲弄小和尚的少女,現在正抱著一個木盆朝著流淌的河水旁走去,蹦跳著身形,即便相隔甚遠也能夠感受到對方身上與果果相同的青春氣息。

“她不會一直留下,那里正在劈柴的少年,玩耍的幼童,朦朧的男女,他們出生在這里,也許天然就對佛門有著好感,對佛法深感興趣,但他們卻一定不會留下,因為他們還年輕,注定有一天會離開這里去看到更豐富多彩的世界。”

“不僅是他們這些年輕人,我隨騎象羅漢來此,低頭看到通往普陀山的道路上每一日都有人趕來住下,每一日也都有人起身離去,這里就像是一個安寧的中轉站,像是候鳥落下的樹枝,一部分候鳥會留下,一部分候鳥會離開,有人來,有人走,這里對他們來說是信仰的圣地,卻絕對不會是一個能夠世世代代定居下去的國家。”

“這就是這里和圣朝最大的不同之處,來來往往的信眾組成了表面平和的理想國,圣朝雖也有許多人來來往往,但離開的人終究是會回來的,他們心中對圣朝有著家國的概念,對普陀山卻沒有。”

“也許很多人會說信仰超越生活,但信仰永遠都必須基于生活才行,普陀山下,沒有能真正扎根,世世代代的生活。”


上一章  |  不從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