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結果,老沈家和沈康家里都不滿意。
沈全壽和李福生兩個人一起發話,讓他們兩家不同意就自己去衙門打官司,兩家人也只能接受了。
這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就這么結束了,實際上對老沈家來說卻并沒有。
沈正禮被其他幾個小孩打了一頓,還被人說是騙子,回到老沈家就開始大鬧起來。
本來送他讀書這件事,也是沈全福和沈老太兩人松口答應過的,如今過去大半年,卻當成沒有這回事。
連沈正則那個以前處處不如他的,都能去村塾讀書了,他還在家里玩泥巴,從而被人恥笑,沈正禮只要想想,就覺得不服氣。
于是這回在老沈家鬧起來,就格外激烈。
如果說,沈正禮在家里鬧得天翻地覆,沈全福和沈老太兩人還能當作沒聽見,不搭理,拖到過段時間他自己知道鬧起來沒用,從而消停下去。
那么,村子里忽然多起來的風言風語,就讓老沈家人徹底坐不住了。
之前沈正禮跟其他孩子打架的原因,沒幾天的時候就在村子里傳開了。
村里人都說,老沈家人打腫臉充胖子,明明一個讀書人都快供不起了,還吹牛說再供一個讀書人。
到最后傳著傳著,就變成,老沈家不可能讓沈正禮去讀書的,聽說,連在讀書的沈長榮都要喊回來種地。
在這種內外夾擊的情況下,沈全福和沈老太兩人終于松口,答應把沈正禮送去村塾讀書。
沈老太惡狠狠說道:“一幫嘴碎的東西,閉著眼睛亂嚼蛆!”
“我老太婆倒要叫他們看看,我老沈家不但供得起讀書人,還能供得起兩個讀書人。”
這話,是吃飯的時候當著老沈家所有人的面說的。
大房的人聽了當然高興,沈正禮更是特別高興,覺得自己這回總算揚眉吐氣了,等他去村塾之后,一定要去沈康他們幾個人面前,好好嘲笑他們一頓。
三房的人聽了這個消息,可就沒有那么高興了。
鄭金枝笑著說道:“爹,娘,正好我們家正武的年紀也不小了,就讓他跟著正禮一起讀書好了。”
“兩兄弟也好有個伴!”
沈長富連連點頭,緊跟著附和道:“對對對,在課業上還能互相幫助,一起進步。”
沈老太把手里的飯碗重重往桌上一放,發出“砰”的一聲響。
她寒聲道:“你說得容易,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把你兒子送去讀書!”
“讀書不要銀子?”
“家里哪來這么多銀子,送他去讀書?”
鄭金枝也不高興了,黑著臉道:“娘,這話可不能這么說。”
“既然讀書要錢,家里沒這么多銀子,那怎么就送正禮去讀書了?”
“說起來,我們老沈家一共五房人口,二房就不說了,四房家里和離了,而且是三個閨女,就更沒什么好說的,單說剩下的三個房頭,大房、五房都有人讀書,憑什么就落下我們三房?”
“以前,單供五弟一個讀書人,還有其他四個房頭一起供。”
“如今,二房是指望不上了,搬出去住了,四房三個閨女也出不了什么力,大房反而添個讀書人。”
“合著這一大家子,就我們三房當牛做馬,賺錢回來供這個讀書供那個讀書?”
沈長富說:“反正我們三房不當這個冤大頭。”
這話說得沈全福也火了,把手里的筷子重重往桌上一拍,“啪”一聲響,嚇了眾人一跳。
沈全福沖著沈長富道:“你怎么說話的?”
“什么叫冤大頭?”
“我知道,你是看長榮這幾年讀書花了點銀子,所以心里早就不高興了。”
“但是一家人,難道不應該把勁往一處使?”
“現在苦一點,熬幾年,等過兩年,把長榮培養出來,到時候他考取功名,你們不也跟著一起沾光?”
“我就不說那么長遠,什么考狀元當大官的事,單說他就是考中秀才,朝廷就能給家里免五十畝地的稅賦,單憑這個,每年省下的就是一大筆糧食。”
沈長富嘀咕:“說得輕巧,那也得他能考中才行啊?”
“這都讀了多少年書了?連個童生都沒考回來,還想考秀才……”
沈老太氣得拿起手里的筷子往他頭上劈頭蓋臉打過去,嘴里罵道:“我打死你個黑了心肝的,你敢咒你弟弟考不上!”
沈長富抱頭躲避,一邊回嘴道:“我那怎么是咒他?我說的是事實!”
說到這里,他也來氣了,大聲道:“童生年年考,年年不中,還不能說了?”
“反正我沒這么多錢,供些不相干的人讀書。”
“要么,你們把正武也一起送去讀書,要么,以后我賺回來的錢,不會再交給家里半分。”
沈全福心里一驚,喝道:“閉嘴!”
“我還沒死呢,家里什么樣,還輪不到你說話。”
沈老太罵道:“家里想要供個讀書人出來,還不是為了你們好?”
“到時候長榮考了功名當了官,你們不也跟著一起沾光?”
又是這句老調重彈的話。
真當他們三房都是大傻子呢。
沈長富心里的火氣“蹭蹭蹭”直往上冒,早就堵在心里的那些話就不管不顧冒了出來。
“我聽說過兒子考功名,孝敬娘老子,讓娘老子享福的,沒聽說過,當弟弟的考取功名當了大官,孝敬哥哥,讓哥哥享福的。”
他冷笑:“與其一直花這個冤枉錢供不相干的人讀書,還不如把錢花在自己兒子身上,讓他讀書。”
“把親兒子供出來比什么都強。”
這話,確實有道理,就是太扎心了。
特別是對現在的老沈家來說,三房如此不配合,簡直就是雪上加霜。
沈全福一開始倒是想用一家之主的身份壓制三房,只是三房這回鐵了心不當冤大頭。
沈長富來來去去就那么幾句:要么,把他兒子一起送去讀書;要么,老沈家誰也別讀書;要么,三房賺錢的一分也不上交。
成年兒子一旦態度堅決,年邁的老子說話也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最終,是以沈正禮去村塾讀書,三房從此賺錢不用上交給老沈家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