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者在總決賽期間下榻的酒店被安排在了波士頓北岸的希爾頓,豪華酒店擁有嚴密的安保措施,可以讓球員們的休息和安全得到保障。
甘國陽依舊被分配到一個單間,這是他時隔14年后,再一次在6月份來到波士頓打總決賽。
14年的時光如彈指一揮,1986年的時候,甘國陽就是從這座冠軍最多的城市,踏上了征服NBA的征途。
沒有人會預料到,那不僅僅是一個亞裔球員擊敗白人城市奪得總冠軍的奇跡,更是一個偉大王朝興盛的開始。
1986年那一次,開拓者也是前面兩個客場在波士頓,甘國陽記得他們離開波特蘭飛往東海岸時,大量的球迷到機場歡送,導致球隊差一點誤點。
等到他們從波士頓帶著一場勝利回來時,又有成千上萬的球迷到機場迎接,民眾們竭誠歡迎,那種勃勃生機的境界,猶在眼前。
短短十幾年后,甘國陽和開拓者又回到了原點,歷史好像一個圈,在征服了所有對手后,甘國陽又來到了他出發的地方,就仿佛是命運的安排一般。
沒有比這更有戲劇性,更令人回味無窮的劇本了。
現在最大的懸念是,甘國陽能不能用一個總冠軍完滿結束自己職業生涯的征程,給一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因為就在甘國陽抵達波士頓后,他突然召開了一個簡短的新聞發布會,說自己將在總決賽結束后退役。
新聞發布會的規模很小,甘國陽只請了波士頓當地幾個小媒體,還有隨隊的波特蘭媒體和一家中國媒體。
沒有任何征兆,大家以為甘國陽要發表什么賽前言論,沒想到竟是如此重大的新聞。
和甘國陽第一次退役的情況差不多,那一次他在圣誕節前,簡單召開了一個發布會,宣布了決定,回答了兩個問題,就離開了賽場。
果然,新聞越小,新聞越大。
一石激起千層浪,阿甘終于確定要退役了!
這件事比總決賽本身還要引人矚目。
因為這個消息,第二天納斯達克指數狂瀉。
自從2000年3月納指達到頂峰后,就一路下滑。
甘國陽這次退役消息本來和金融、經濟沒有任何關系。
然而此刻美國股市,尤其是互聯網科技股已經到了風聲鶴唳的地步。
哪怕一個體育明星退役消息傳來,他們都要大跌一下以示尊重。
當然,這個體育明星不是普通的體育明星,是這個時代最偉大,最傳奇,爭議最豐富的超級巨星,如同太陽一般的存在。
因為甘國陽這樣一次簡單的發布會宣告,讓整個波士頓的風向都發生了變化。
在此之前,波士頓媒體都將甘國陽塑造成凱爾特人沖擊冠軍路上最后的大魔王。
因為間諜案,不管有沒有結果,結果如何,甘國陽都是毀譽參半,尤其是在傳統藍血的新英格蘭地區。
報紙、電臺、電視臺等各種媒體上,都充斥著對甘國陽的批判和諷刺,認為搶七贏下湖人的開拓者已經是強弩之末,不會是年輕,充滿活力的凱爾特人的對手。
甘國陽的形象更是被很多球迷惡搞,有些球迷甚至在甘國陽畫像的人中處畫了一撮衛生胡,示意他為最大反派。
可是到了6月6號比賽日的當天,艦隊中心門口的廣場上掛了一個巨大的橫幅,上面印刷了甘國陽的11號球衣號碼,并寫著“再見了,阿甘。”
雖然其中多多少少蘊含著一些“惡意”,但更多的還是祝福,惋惜和懷念。
這點從開場儀式就能看出來,出場儀式時,當甘國陽出場時,全場球迷都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和掌聲,而不是噓聲。
掌聲經久不息,客場球迷的歡呼,是對這位最偉大球員最為崇高的致敬,他是一個打服了全聯盟的籃球皇帝。
甘國陽也沒有吝嗇,朝著凱爾特人球迷們招手,雖然接下來兩個小時他們會化身為噴糞的惡鬼,但不妨礙這一刻的溫情。
鮑比貝爾曼上前和甘國陽握手、擁抱,師徒兩人終于在總決賽的舞臺相見了。
在開拓者贏下搶七進入總決賽后,貝爾曼和甘國陽就不再私下聯系,他們是對手了。
此時,貝爾曼握著甘國陽的手,內心感慨萬千,道:“桑尼……”
貝爾曼竟有些哽咽,眼眶微紅,說不出話來。
他知道甘國陽有可能要退役了,只是當這個消息這樣毫無征兆的放出來,而且是在總決賽之前時,他有理由懷疑這是阿甘的一種心理戰。
他原本計劃嘲諷一下甘國陽,說一句:“你終于要逃跑了桑尼。”
可是真正站在甘國陽面前,他根本說不出這樣的話,兩人深厚的情感,在籃球上的情誼,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的清的。
甘國陽安慰貝爾曼,拍了拍他說:“鮑比,我只是要退役了,不是要死了,你別這樣。”
貝爾曼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心想總決賽還沒開打呢,阿甘這家伙多狡猾你是知道的,別心軟。
“桑尼,這是你體驗輸掉總決賽的最后一次機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
“哈哈,鮑比,你了解我,我不會輸的。”甘國陽一如既往的自信。
兩人分開,小小的溫情懷舊到此結束,接下來就是無情的廝殺,為了總冠軍的你死我活了。
說實話,要說冠軍的意志,貝爾曼和他的凱爾特人比開拓者更加強烈。
1997年來到凱爾特人后,貝爾曼大權總攬,一系列的操作圍繞鄧肯建隊,綠軍迅速崛起。
1998、1999兩個賽季,凱爾特人已經有了沖擊總決賽的機會,只是實力和時機尚不成熟。
本賽季,鄧肯進入生涯第三個賽季,凱爾特人的陣容結構趨于完整,開始朝著總冠軍大踏步前進。
在凱爾特人球員的出場儀式中,蒂姆鄧肯最后一個出場,全場的歡呼聲送給這位超級大前鋒。
在常規賽的MVP評選中,鄧肯屈居奧尼爾之后排名第二,但在季后賽他比奧尼爾走的更遠。
東部的三輪系列賽中,鄧肯在得分上不像奧尼爾那樣摧枯拉朽,可也不會像奧尼爾那樣在關鍵場次徹底啞火。
從始至終他都面無表情,用波瀾不驚的穩定表現幫助凱爾特人拿下一場又一場的勝利。
他的確和阿甘很像,雖然進攻端的爆發力遠遠不如,防守端的敏銳也略有不及,可一個百分之七十多的阿甘,已經足夠他成為一個冠軍球隊的基石。
圍繞著鄧肯,貝爾曼精心打造了一支青年禁衛軍,讓凱爾特人在未來很多年都保持強大的競爭力。
凱爾特人今晚的,中鋒伊爾格斯卡斯,大前鋒蒂姆鄧肯,小前鋒里克福克斯,得分后衛保羅皮爾斯,控球后衛史蒂夫納什。
里,年齡最大的里克福克斯只有30歲,其他人的年齡都在25歲以下,這支凱爾特人非常年輕,且非常有天賦,他們還都沒有到達自己的巔峰。
就這樣一支青年軍,在東部沒有了邁克爾喬丹后,已然沒有了敵手。
首輪、次輪全都橫掃對手,只在東部決賽面對印第安納步行者時,遭遇了一些抵抗,4:2勝出。
但如果全程收看了六場比賽的進程就會知道,步行者面對凱爾特人是沒有晉級希望的。
攻防兩端全面的壓制,步行者只能靠回到主場后的氣勢、主場哨以及強對抗偷到兩場勝利。
一旦系列賽進入深水區,回到波士頓,步行者丟了勢,他們就沒有了抵抗之力。
而事實上,本賽季步行者整體實力是相當強悍的,他們比1998年、1999年更強大,也更加成熟。
卻被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凱爾特人輕松淘汰,也難怪波士頓媒體如此狂妄,認為開拓者不會是綠軍的對手。
年輕好啊,年輕真好。
本場比賽,甘國陽回到了小前鋒的位置。
小奧尼爾、薩博尼斯繼續坐鎮內線,科比和布雷洛克搭檔后場。
比賽在一種緊張中透著松弛的氛圍中開始了,因為這是第一場,大家都是試探狀態。
無論輸還是贏,系列賽最終的結果都很難說,都有調整和變化的機會。
這是NBA系列賽的特點,它永遠不會像奧運會、世錦賽或者NCAA那樣,場場淘汰賽,場場都緊湊。
就好像看電影,你不能錯過每一個片段,每一句臺詞,因為90分鐘時間一切都會揭曉。
NBA系列賽更像一部美劇,有好多集,現在第一集剛剛開始,你可以拿著汽水、爆米花,在沙發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掏出手機看看短信,因為前面會有,中間也會有,前面的劇情都是鋪墊,中后期才是高潮。
所以,兩隊的開局打得波瀾不驚,在攻防兩端都相當謹慎。
甘國陽在上個系列賽第七場剛剛21中21,可謂天神下凡,但消耗也不少。
他畢竟36歲,大招的CD時間越來越久,他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次這樣的狀態什么時候能來。
又或者,隨著總決賽后退役的承諾,再也不會來了?
其實賽前召開發布會宣布退役,甘國陽也是臨時起意,只是打電話和妻子商量了一下。
之所以做這個決定,也確實和來到波士頓有關,來到這里往事的種種涌上心頭。
自己的第一個總冠軍,1986年的波士頓花園球館,首戰拉斷籃筐導致比賽暫停獲得休息時間等等。
其實從去年夏天休賽期開始,甘國陽一直在避免讓自己陷入到回憶中,因為一旦人開始回憶,就意味著他老了。
為了第十個冠軍,為了查爾斯巴克利,為了證明自己,他滿懷激情,以堅韌的心態投入到2000賽季中。
但一直堅持到總決賽來到波士頓,那種情感難以遏制,加上這一年發生的種種,他知道自己不用再猶豫了。
于是,給王撫西打了個電話,妻子表示他的一切決定,甘國陽便臨時召開發布會,宣布決定。
這就是他的風格,也是他性格中最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他是個無所不在的控制狂,對方方面面的規劃細節到可怕,可另一方面在某些決定人生的重大問題上,卻又隨意的像個孩子,比如結婚,比如退役。
在經過開局的試探階段后,雙方打成了7:7平手,比賽進入了第一個官方暫停。
甘國陽中投命中兩分,科比拿到了4分,薩博尼斯依靠罰球拿到1分。
官方暫停結束后,比賽繼續進行,雙方的強度略微上升,這時甘國陽的表現并不理想。
可能因為上一場投的太準,根據手感守恒定律,接下來甘國陽的幾次出手都沒有命中。
而且他的出手太過于隨意,顯然上一戰的好手感沒有延續到波士頓,畢竟那里是洛杉磯。
相反,凱爾特人主場作戰士氣旺盛,場邊奧爾巴赫、庫西等一干名宿到場,主場加成明顯。
他們利用開拓者進攻端的不利,連續打反擊得手,皮爾斯開局命中三分,接著史蒂夫納什騎馬射箭中投得手。
蒂姆鄧肯在反擊中拿到前場籃板,打板勾手命中,凱爾特人一波6:0,把比分拉開成13:7。
青年軍在進入狀態,不過他們并沒有因此過度亢奮加快節奏,而是繼續保持一種穩定的態勢。
貝爾曼的調教自然功不可沒,本賽季凱爾特人攻防均衡,而且失誤很少,對比賽的把控能力一流。
這些都是當年甘國陽和巔峰開拓者的優點,善于不知不覺悶殺對手,讓你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貝爾曼將其融合到了凱爾特人的整體風格中,這讓開拓者開局打得相當難受——因為他們感覺在和曾經的自己對抗。
尤其是甘國陽、薩博尼斯、波特、庫里這樣的老將,感覺很明顯,這支凱爾特人的開拓者烙印很重。
他們的內線防守異常穩固,鄧肯伊爾格斯卡斯的組合,身高馬大防守出眾,最重要的是年輕啊。
哪怕是甘國陽,沖到籃下面對兩人的合圍,命中率都要打折扣,更何況今晚他狀態還很一般。
凱爾特人就守著這六分的分差,一點點在細節上和開拓者纏斗,隨著比賽的深入,開拓者的老將們感受到了艱難性。
和對湖人的系列賽不同,湖人細節上做的并不好,只是他們天賦出眾,風格大開大合,最后結果也是跌宕起伏,一場一個樣。
凱爾特人雖然更年輕,可他們的核心球員都是少年老成,從鄧肯到納什到皮爾斯再到伊爾格斯卡斯,臉上看不出一點青春稚氣,打球的樣子和氣質,已然一股子老將、老油條的味道。
皮爾斯在首節命中了兩個三分球,可是他甚至沒有振臂慶祝一下,而是迅速退回去防守。
只要他退防慢一點,貝爾曼的臟話就像機關槍里的子彈,追著皮爾斯的屁股跑,讓他不敢停下。
貝爾曼治軍嚴謹,把年輕球員訓練的相當出色,他們是一支優秀的團隊。
作為對比,老將眾多的開拓者,外加一個年輕缺少掌控力的教練組,就顯得亂七八糟多了。
在經歷了和湖人的搶七后,老將們都有些疲憊,今晚的狀態明顯不如凱爾特人,某些細節上更是糟糕。
失誤多,拼搶不夠積極,外線三分命中率又進入了災難性的啞火,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神一把。
現在開拓者的狀態就像開盲盒一樣,充滿了不確定性,球員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會爆發一下。
這樣兩支對比鮮明的球隊,在前兩節打得越發激烈,而凱爾特人始終保持壓制,維持著5分以上的領先。
并且他們時不時會加速一把,逼迫開拓者奮力追分,然后在接下來的時間段泄氣、休息,被拉開,重新追分。
比賽節奏被凱爾特人掌控了,年輕人在前面踏實的跑,老年人在后面想盡辦法的追,還要考慮要不要吸個氧后者換輪椅。
半場結束,凱爾特人56:49,領先開拓者7分,雙方進入中場休息。
甘國陽看著表現出色的凱爾特人球員們聚在一起以鄧肯為中心圍成一圈,互相鼓勵后再下場休息,不由再次感慨:真好,年輕真好。
不過年輕最好的地方在于,還能吃很多很多的教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