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之黃金時代第八章 恐懼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體育>> 籃球之黃金時代 >>籃球之黃金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章 恐懼

第八章 恐懼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8日  作者:不愛吃草的羊  分類: 體育 | 籃球運動 | 不愛吃草的羊 | 籃球之黃金時代 

重新回到球隊讓伯德感覺好極了。

在飛往波士頓的路上,大家都蒙上被子小睡一會兒,為明天的比賽積蓄一下體能。

伯德卻睡不著,不僅因為明天要見到許多老隊友,他腦子里還在為比賽做一些思考和準備。

不停翻看著前面十五場比賽的數據和報告,錄像分析師斯波爾斯特拉為每場比賽都做了筆記和備注。

有些數據伯德看不太明白,這些都是斯波爾斯特拉當初跟著鮑比貝爾曼學的高階數據處理方法。

作為前職業球員,超級巨星,伯德更加相信自己的賽場直覺,而不是這些經過人為處理的數據。

不過秉持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原則,以及人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理念,伯德還是努力弄懂這些符號以及背后的含義。

斯波爾斯特拉坐在伯德旁邊負責為他解釋,這些數據的美妙之處在于,哪怕你不看錄像,通過數據也能大致了解這個球員一場比賽的表現。

它們不僅僅是得分、籃板、助攻,還有更為詳細、細致的內容和高階分析。

這些數字試圖像棒球那樣,將一場比賽數字化,構建一個數學模型來體現籃球比賽。

當然,籃球比賽和棒球比賽大不相同,棒球是回合制,模式化很強,而籃球動態性更強,變化要多得多。

僅僅靠數字就能描摹一場籃球比賽的可能性或許難以實現,但教練員和分析師會不斷試圖接近。

小斯波在拉姆齊時代就跟著球隊做一些錄像剪輯和數據分析的工作,后來去上大學,畢業后老爹讓他去邁阿密,他卻堅持留在了波特蘭,為開拓者做貢獻。

“看這些數據的情況,桑尼本賽季各項數據都在下滑,但他的效率在提升,對球隊的貢獻,依舊保持得非常穩定。”

“沒錯,桑尼在場上時,我們的凈勝分非常可觀。還有防守效率,回合控制對手得分數都很可怕。我們的三秒區防守無懈可擊。”

“桑尼不在場的時候呢?”

“他不在場,我們的控制也不錯,就是……”

“就是什么?”

“我發現,如果科比在場,我們的進攻效率會變低。事實也是,他在場的時候,我們的進攻沒有那么流暢了。”

小斯波偷偷和伯德抱怨,在他看來,開拓者的陣容和打法相當完美。

但科比仿佛一副完美畫作上突兀的墨點,又或者大理石雕塑上的刺眼的鋼釘,他的存在有些破壞整體和諧。

數據和賽場表現都體現了這一點,教練組的人都不是很喜歡這個家伙。

不過伯德一直力排眾議要求重用他,總經理巴克沃爾特和老板老唐亦很支持多讓科比表現。

這是不同的立場和思維,對同一球員產生的不同看法,小斯波更多還是站在團隊籃球的角度看問題。

伯德將數據記錄冊收了起來,和小斯波說:“籃球可以被數據化,但也有一部分美妙之處,是難以預測的。要永遠保留這一部分,這才是完整的籃球。”

小斯波看起來似懂非懂,不是特別的明白。

他沒有機會打職業籃球,對某些東西的體會不是太深刻。

很多道理,從知道,到了解,再到執行,最后深刻領悟知行合一,每一步都隔著千山萬水。

小斯波爾斯特拉才剛剛上路。

抵達波士頓在酒店下榻,晚上伯德曾經的理療師,現在的凱爾特人醫學中心主任丹德雷克到房間拜訪。

德雷克很關心伯德的心臟問題,問他為什么不多休息一段時間,等到徹底穩定下來再恢復工作。

“心臟可不是小問題,教練工作的強度一點不比球員小,你還是應該更謹慎一些。”

“噢,我真的好了,放心吧。我需要回來工作,讓我的心臟得到鍛煉,不然我怕我要丟掉飯碗了。”

伯德開玩笑地說,這段時間開拓者的優異表現和連勝讓他壓力巨大。

作為曾經的超級巨星,伯德喜歡壓力,喜歡挑戰,這次面對凱爾特人復出,對他而言就是一種挑戰。

新賽季開始后,凱爾特人得到了蒂姆鄧肯和史蒂夫納什以及克里夫羅賓遜,他們再不是那個15勝的魚腩。

在前面的比賽中,凱爾特人取得了12勝5負的戰績,高居東部第一位。

12月開始后再贏個幾場,他們的勝場數就要超過上個賽季了。

鄧肯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所以這一戰也是東西部頭名的戰斗。

開拓者一旦輸球,不僅將金身告破,伯德也要背上輿論罵名。

你不在的時候贏的好好的,一回來就輸球,還輸給老東家。

伯德心里都想好了,如果輸掉比賽自己會遭到什么樣的攻擊,自己該怎么應對。

但他不在乎,一個人如果害怕失敗和承擔失敗的責任,那他就難以體驗真正的重大勝利。

伯德從來不是這樣的人,他一邊和德雷克聊天回憶往昔,一邊探聽一下現在凱爾特人內部的情況。

“鮑比是個不錯的管理者,如果臟話能少一點就更好了。他他媽的是個臟話學博士,我懷疑有些詞匯是他獨創的。”

“鮑比在夢之隊的時候就這樣,他把場邊的觀眾都罵閉嘴了,哈哈哈。”

“而且,鮑比比人們想象的要強硬很多,他完全不聽紅頭的指揮,紅頭說什么他都反對。現在紅頭都懶得管球隊事務,全權交給鮑比,他徹底退休了。”

“夏天鮑比說要交易安托萬沃克,所有人都反對,我以為鮑比會妥協,就像加維特那樣。但鮑比異常堅持,說不同意他就不干了,還說要詛咒凱爾特人永遠得不到總冠軍,把鄧肯帶離波士頓。我聽到這些簡直不敢相信,他在威脅紅頭!換成任何一個人,在過去任何時候這么做,都會被掃地出門。但現在,紅頭做了心臟搭橋手術后真的是不行了,他變了很多,這回輪到紅頭妥協了。”

聽德雷克這么說,伯德對貝爾曼又欽佩了幾分。

伯德在凱爾特人管理層干過,那幾年是他生涯最不愉快的時光。

就是那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并不是完全的凱爾特人,哪怕他為球隊爭取到了那么多。

奧爾巴赫的那句經典的口頭禪“Soyouareoverpaid(你太貴了)”并不僅僅是玩笑。

而是一種下意識的打壓,告訴你,你的貢獻我已經付過錢甚至多付了,就不要再想更高待遇了。

年輕時,做球員的伯德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等他退役,經歷更多一些才明白的更深。

所以他依舊熱愛凱爾特人,珍惜那段美妙的人生經歷,但他不會再抱希望能成為球隊真正的一份子。

有些人和事,保持距離才會足夠美好,一旦突破了距離,情況就會不妙。

但貝爾曼用他的資歷,經驗,不顧一切的勇氣,在合適的時機,攫取了凱爾特人的大權。

他對球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凡是和籃球有關的,每一個人員調動,決策他都要過問。

鮑比貝爾曼誓言要將凱爾特人從一個家庭作坊式的球會,改造成為真正的現代化NBA球隊。

這一歷程,波特蘭開拓者在80年代就走完了,在1989年拉里溫伯格賣掉開拓者,老唐接手后,開拓者就變成了一個龐大的體育娛樂公司。

而凱爾特人因為樹大根深,歷史枷鎖沉重,所以一直到90年代中后期,還沒有實現球隊的“現代化”。

球隊人際關系復雜,從上到下每個崗位都是人情世故,都是過去凱爾特人體系培養出來的近親人員。

所以在外人看來,凱爾特人自成一派,其它NBA球隊管理者、教練組、醫療等等,都是自由流動。

今天你在芝加哥公牛打工,明年就因為業績出色被挖到底特律活塞工作。

現在在開拓者工作,下一份工作可能在邁阿密或者洛杉磯,把波特蘭的成功經驗帶過去。

凱爾特人不是,他們的員工都是本地人,都是曾經在凱爾特人打過球,上過班人的親戚、后代、弟子、朋友。

他們的營銷和管理還停留在60、70年代,靠人際關系維持日常工作和活動,球隊宣傳和活動完全停留在當地社區,沒有向全美甚至全球進行輻射。

1986年進行股票認購是一次了不起的嘗試,但也只是進一步加深了凱爾特人和本地球迷之間的聯絡深度。

在人員管理和球隊運作上,凱爾特人還是太像老舊的家庭作坊,而不是現代化企業。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在球員選拔上,在三巨頭相繼退化、衰落的過程中,凱爾特人始終沒有找到好的接班者。

因為他們一直在按照60、70年代的方法去物色球員,可那一套在80、90年代已經不管用了。

比如在1989年的選秀中,凱爾特人挑了半天,最后選中了一個6尺10的白人前鋒邁克爾史密斯。

而選擇他的理由很簡單:奧爾巴赫說他可能會成為第二個拉里伯德。

他投籃的姿勢和神態確實有幾分像伯德,但這種純粹依靠感覺和依葫蘆畫瓢的選秀方式,沒辦法再挑到人才了。

邁克爾史密斯能進入選秀視野,在大學時自然是個很出色的球員。

問題是,他的技術特點和潛能更符合50、60年代的標準,而不是80、90年代。

在奧爾巴赫一言堂搞印象流的時候,凱爾特人的選秀流程中沒有哪個環節可以阻止他。

紅頭叼著雪茄走進辦公室,對著某個名字一點,大家就同意了。

不僅沒有人反對,大伙兒還要表示贊同,認為選的對。

這樣的選秀方法和流程,怎么可能是其它球隊的對手。

這一年,凱爾特人錯過了蒂姆哈達威,肖恩坎普。

1997賽季的大擺爛預示著凱爾特人向NBA新時代的妥協,他們無法像過去那樣巧取豪奪了,也必須要乖乖遵守規則,靠擺爛,拼運氣。

大衛斯特恩為此放了凱爾特人一馬,蒂姆鄧肯來到了波士頓。

而鮑比貝爾曼的到來,才真正開啟了凱爾特人現代化、企業化的進程。

12月1號晚上,在伯德和德雷克敘舊的時候,甘國陽也打電話給貝爾曼,和老教練聊聊天。

“明天中午出來吃一頓怎么樣?”

“不行桑尼,我要準備比賽,沒空吃飯。”

“別這樣,我來波士頓,你都不盡地主之誼嗎?在洛杉磯你可不是這樣的。”

“真的非常抱歉,我在凱爾特人要忙的多。而且…說實話桑尼,我不能和你吃飯,最起碼在比賽前不行。”

“怎么,你現在還學會避嫌了?難不成你會因為吃頓飯輸掉比賽?”

“如果是別的人肯定不會,但是你嘛…我不知道你在打什么鬼主意,我不能和你吃飯,直覺告訴我這很危險。”

“謝特,你在說什么。”

貝爾曼拒絕了甘國陽的午餐邀請,他實在是怕了。

之前在湖人帶奧尼爾,奧尼爾已經被甘國陽打出心理陰影了。

現在執教鄧肯,貝爾曼意識到這是繼阿甘后的又一塊璞玉。

其它的“阿甘第二”都是放屁,只有鄧肯是真的。

貝爾曼在凱爾特人之所以有底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鄧肯是基石。

如果沒有鄧肯,沒有賽場上的勝利作背書,他的改革是推進不下去的。

所以,他絕不能讓阿甘毀掉這塊美玉,必須嚴加防范,小心翼翼。

“明天晚上賽場上見吧桑尼。蒂姆是個好孩子,他一直很崇拜你的。他也會做飯,對廚藝很感興趣。”

貝爾曼試圖用這樣的話來軟化甘國陽,話里話外意思明天下手別太狠,給孩子一條生路。

甘國陽卻說:“做飯做的好,要飯要到老。好了,明天比賽見吧,下次你到了波特蘭,我們再聚。”

掛點電話后,貝爾曼內心依舊惴惴不安。

第二天上午球隊訓練的時候,貝爾曼特意拉住鄧肯,囑咐他說:“晚上比賽的時候不要和阿甘聊天,一句話都不要聊!他說什么都別聽,你就當自己聾了。”

鄧肯眨巴著眼睛看著貝爾曼,思索了一下道:“你怕他會用心理戰術干擾我?”

貝爾曼道:“不是干擾,是給你留下印記,印記!那玩意兒很可怕的。”

鄧肯面無表情,道:“我大學修的是心理學,我沒問題的,放心吧。”

對于鄧肯在球場上的表現,貝爾曼放一百心。

但唯獨面對阿甘時不行,這家伙和阿甘還是有差距的。

“我知道你無所畏懼,但人總有害怕和恐懼的東西,阿甘總是能把人內心的恐懼勾引出來加以利用。你有沒有什么特別害怕的,蒂姆?”

面對貝爾曼的問題,鄧肯愣了一下。

“沒有,我什么都不怕,放心吧教練。”

“希望如此。反正你還是不要和阿甘說話比較好,別搭理他,認真打球即可。”

“我明白,請放心。”

自從加入凱爾特人后,鄧肯在這里受到了最高待遇。

貝爾曼入主球隊,也把鄧肯放在了第一位,各方面相當照顧。

球隊的戰術完全圍繞著鄧肯打造,陣容也非常適合鄧肯,他打得很舒服。

賽季的前十幾場比賽,鄧肯已經打出了準全明星的水準。

他的技巧,手段,完全是NBA級別的,根本不用練級。

早在1995年,杰里韋斯特就篤定,如果鄧肯參加選秀一定是狀元。

1996年也是,但鄧肯為了遵守承諾,堅持要讀完大學得到學位。

這在為了經濟利益而瘋狂的90年代,是那樣的卓爾不群,堅守自我。

如果鄧肯像科比、小奧尼爾這樣高中就進NBA的話,他1993年就能打職業了。

早4年進入NBA,足夠他多拿上千萬美元的薪水,但鄧肯沒有這么做。

1989年,母親得了乳腺癌,臨終前她讓鄧肯發誓,一定要上大學,拿到學位。

同一年,一場叫“雨果”的颶風席卷了他的家鄉圣克羅伊島,將島上唯一的標準游泳池摧毀。

鄧肯曾經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游泳健將,參加1992年的奧運會,在泳池中摘取金牌。

颶風毀滅了他的游泳夢,他沒地方訓練了,幸好姐姐送給他的籃架在颶風中留存下來。

于是,鄧肯開始打籃球,擁有運動天賦的他很快上手,并很快成為全美炙手可熱的人物。

多年后人們問起鄧肯,為什么放棄游泳選擇籃球時,鄧肯說因為游泳池被颶風摧毀了。

又有人問,為什么不去海里訓練呢,據說島上很多游泳運動員都去海里游泳,他們沒有放棄。

鄧肯這時誠實的告訴提問者:“因為我害怕海里的鯊魚,他們潛藏在海面下,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冒出來吃掉你。我沒辦法再游泳了。”


上一章  |  籃球之黃金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