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兩場比賽是不可能讓球員們熟悉一套體系的。
如果是復雜的體系,甚至可能一整個賽季都無法磨合成功。
像19891990賽季的芝加哥公牛,他們用了大半個賽季去適應三角進攻。
直到一整個賽季打完,公牛隊都不敢說,他們已經將三角進攻融會貫通。
并且公牛隊內始終存在著反對三角進攻的勢力:這個人就是邁克爾喬丹。
喬丹和角色球員之間的矛盾,喬丹和教練理念之間的差異,還有角色球員對三角進攻的執行,都造成這個體系在公牛想要徹底推行沒有那么容易。
開拓者不存在前兩個問題,阿甘欣賞普林斯頓體系,并且在理念上,他和鮑比貝爾曼非常契合——他倆都合作十年了,彼此之間非常了解。
開拓者面臨的主要還是第三個問題,其他球員能不能理解、執行好這套體系的戰術。
在公牛,三角進攻的創始人泰克斯溫特作為球隊助理教練,手把手的幫助球員們學習運用三角進攻。
而在開拓者,皮特卡瑞爾有普林斯頓大學的工作要做,他不可能來波特蘭做助理教練。
所以,開拓者從上到下都要邊學邊摸索,自己去理解普林斯頓體系的精髓。
好在開拓者球員的戰術素養都不錯,他們原來的打球風格和普林斯頓體系有相合之處,要理解普林斯頓不是特別困難。
和火箭隊的比賽進行到第二節,當甘國陽和薩博尼斯下場休息時,鮑比貝爾曼換上了彼得洛維奇、克里夫羅賓遜,同時雷吉劉易斯繼續留在場上。
對于劉易斯這位新人,鮑比貝爾曼想多給他一些時間,讓他適應開拓者的比賽風格。
第一節劉易斯打得很拘謹,說實話來波特蘭他完全沒想到,他以為自己會一直留在波士頓。
阿甘和波士頓之間的故事可以寫一整版的新聞軼事,兩度扣碎籃筐,和伯德打口水仗,波士頓花園球館奪冠,絕殺凱爾特人等等。
兩隊算得上恩怨頗多,只不過1986年之后,凱爾特人迅速衰落,逐漸失去了和開拓者扳手腕的資格。
從87年到90年,每次阿甘去波士頓都能打得凱爾特人滿地找牙,開始還是新秀的劉易斯,坐在板凳席都能感知到阿甘的兇猛。
到劉易斯逐漸成長起來,阿甘已經橫掃聯盟,而凱爾特人三巨頭一年老過一年,人們普遍認為劉易斯會是拉里伯德的接班者。
沒想到因為續約問題,劉易斯和凱爾特人管理層發生了矛盾,其實劉易斯還是想留在波士頓的,但波特蘭人給出的籌碼很吸引奧爾巴赫,于是他一夜間換上了開拓者的球衣,成為了阿甘身邊的助手。
對于和甘國陽合作,劉易斯既興奮,又擔心,既憧憬,又覺得困惑。
在波士頓,劉易斯知道自己即將成為繼伯德之后的下一任老大。
在19881989賽季,伯德因為骨刺問題,只打了六場比賽便賽季報銷。
在老大缺席的情況下,只有二年級的雷吉劉易斯挑起了三號位大梁。
他的場均得分從新秀賽季的4.5分飆升到18分,成為波士頓最大的驚喜。
1988年12月6日,凱爾特人對陣公牛的比賽中,雷吉劉易斯拿下33分6籃板4助攻,幫助凱爾特人擊敗了公牛。
雷吉劉易斯一戰成名,在和邁克爾喬丹的對戰中不落下風。
賽季末的幾周比賽,他的場均得分更是抬升到了23.5分,已經是個優秀的鋒線得分手。
上個賽季,拉里伯德回歸后,雷吉劉易斯不得不讓出小前鋒的位置,去二號位執行更多的防守和蹲點任務。
當時就有波士頓球迷表示,劉易斯應該打小前鋒而不是為伯德讓位,現在的他比伯德更強。
劉易斯隱約能感覺到,自己將取代伯德,成為凱爾特人下一代的當家球星。
可是來到波特蘭,劉易斯知道自己絕無可能取代阿甘,他最多最多成為球隊老二。
從波士頓太子變成波特蘭丞相,心態上的轉變,需要雷吉劉易斯自己去調整。
現在阿甘下場休息,貝爾曼留劉易斯在場上,劉易斯知道這是表現自己的機會。
劉易斯很快展現出上個賽季開拓者所缺少的一些東西:外線持球手對籃筐的沖擊力。
他啟動速度非常快,而且臂展長,彈跳出色,雖然運球技術略顯單一,但沖擊籃下已經足夠。
在開拓者比分落后的情況下,雷吉劉易斯連續持球沖籃筐,3次進攻2次命中。
同時他還在防守中搶斷得手,助攻克里夫羅賓遜上籃得手,引領開拓者打出一波6:0的小沖擊,將比分翻轉了過來。
火箭主帥唐錢尼見勢不妙,馬上叫了一個暫停,將奧拉朱旺重新替換上場。
開拓者的輪換池子很深,鮑比貝爾曼不著急,繼續讓米切爾湯普森留在場上。
四號位采用克里夫羅賓遜,三號位雷吉劉易斯,雙后衛使用彼得洛維奇和戴爾庫里。
這是一個身高偏矮,依靠速度發動攻擊的陣容,老將湯普森依舊能提供較為穩定的籃下防守和護筐。
球隊的進攻發動機從內線轉移到外線,彼得洛維奇、雷吉劉易斯、羅賓遜都有持球攻擊的能力。
外線戴爾庫里作為拉開空間的射手點,隨時埋伏著,向對手籃筐發動遠程攻擊。
奧拉朱旺重新登場后,背身強攻湯普森,擠入籃下上籃得手,比分打平。
開拓者迅速發動反擊,彼得洛維奇快沖過半場,分球給雷吉劉易斯。
劉易斯沖籃下上籃不中,但克里夫羅賓遜跟上拿下前場籃板,補籃又遭到奧拉朱旺的干擾沒進。
羅賓遜控制住球權,回傳到外線,彼得洛維奇接球中距離跳投出手命中!
比分的節奏一下子明快、激烈起來。
其實開拓者就這么打,實力同樣非常強悍。
不用太多的陣地戰套路,持球人攻,然后沖前場籃板二次進攻,全聯盟也每個球隊能頂得住。
身體變得強壯、厚實的彼得洛維奇在場上顯得更有活力,不再是去年一股弱不禁風的感覺。
隨后,麥克斯韋爾在外線投中了一個三分球,火箭重新取得了領先。
接著兩隊進入了得分荒,連續多個回合進攻不中,場上的防守強度在變得越來越強。
進入90年代后,裁判對犯規的尺度吹罰有了一些顯著變化。
在正常對抗的情況下,裁判哨子是越來越松,鼓勵球員進行對抗。
但當對抗激烈到一定程度,要像底特律活塞那樣沖著打人、傷人去的時候,裁判的哨子會變得非常嚴格。
今年夏天,在總決賽又經歷了一次嚴重斗毆后,NBA聯盟經研究決定,推出了“惡意犯規”的制度。
過去聯盟對大尺度的犯規動作,在吹罰上依舊是普通犯規,比如凱文麥克海爾對蘭比斯做的晾衣架,最后也就是吹了個普通犯規。
所以像活塞這樣的球隊,可以通過一些大動作傷害對手,只要不打架,最后結果也就是一個普通犯規。
現在聯盟設立了兩級惡意犯規規則,當球員對對方實施不必要的接觸時,會被吹一級惡意犯規,累積兩次惡意犯規,會被驅逐出場。
當球員對對方實施不必要和過度的接觸時,會被吹二級惡意犯規,一旦被吹二級惡意犯規,會被立刻驅逐出場。
這項規則制定后,給各隊球員都上了個緊箍咒,防守時的動作要注意,可以沖著球,不要沖著人去。
當然,尺度還是掌握在裁判的手中,如果裁判認為你不算惡意,那就不是惡意。
總的來說,裁判對比賽的控制力更強了,球員的防守動作肯定要更收斂一些。
像奧拉朱旺作為1984年的新秀打架王,如果放到19901991賽季,他估計每隔幾場就要被罰下去。
現在奧拉朱旺已經不打架了,他是NBA內線僅次于阿甘的防守者,護筐大神。
當他登場后,開拓者攻擊籃筐的難度顯著上升。
在雙方連續多個回合不中后,奧拉朱旺緩過勁來,在低位強攻米切爾湯普森。
一次背轉身的投籃命中,一次假動作后接上下步上籃得手,火箭再度確立了5分的領先優勢。
鮑比貝爾曼抱著胸站在場邊,他沒有叫暫停,而是鼓勵球員們進攻,自己去解決問題。
這是常規賽,貝爾曼一向著重培養球員解決問題,自己走出困境的能力。
雷吉劉易斯站了出來,外線接球,左側利用米切爾湯普森的掩護,突然啟動直突籃下。
面對奧拉朱旺的協防,雷吉劉易斯暴起發難,隔著奧拉朱旺一個單手的劈扣!
紀念體育館被雷吉劉易斯的隔人扣籃引爆。
比爾肖恩利的“RipCity”再度響起,開拓者的替補席也都起立為劉易斯歡呼。
球隊的士氣瞬間猛漲。
自從德雷克斯勒走后,波特蘭球迷已經兩個賽季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外線隔扣好戲了!
按奧拉朱旺過去的脾氣,這么隔扣自己,少說要給劉易斯來一拳。
但現在奧拉朱旺更成熟了,在三秒區混,難免要挨扣。
發球吧,等阿甘登場了,在他頭上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