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天地一仙人四五 儒道三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我為天地一仙人 >>我為天地一仙人最新章節列表 >> 四五 儒道三境

四五 儒道三境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22日  作者:忽悠啊  分類: 仙俠 | 古典仙俠 | 忽悠啊 | 我為天地一仙人 


借著觀摩到祿炁,許甲將書房里作擺設的蘭花,文竹等綠植,給換了位置,引導著這些祿炁到書桌的位置上來,滋養許父,以相助他養炁,換炁,祿炁滋養下,便漸漸會有文思,有官運。

“那靠山圖,你什么時候還來,書桌背后空空的。”許父見許甲折騰挪移,也不知道有效沒效,只是房間明朗不少,窗外的陽光斜斜的照射進來。

這些是舒服了,可背后靠山圖不在了,那是真感覺哪里空落落的,不再完整一般。

“我還要貪了你的不成?”許甲如今倒也不大需要這副靠山圖了,群陰剝陽的劫難已經過去了,于是出門叫了小紅:“小紅,將我掛在門上的那副畫取了來!”

小紅連忙將此圖取了回來,許甲便親自將其重新掛到了書房,書桌背后。

這靠山圖乃是許甲祖父捐官之時,賣官給他的那位所予,雖非名家所畫,但確實有一分官炁在里面。

別的不說,上面蓋了的那個私印,就是朝中有人的證明。

如今這位還活躍在官場上,甚至權勢更盛當年,這副畫便養成了“勢”。

許甲布置的文昌陣,催生文炁,吉炁,財炁,祿炁,這些炁見著這靠山圖,便仿佛有了依靠一般,便都往著這里游走了。

將這點“官炁”給滋養起來了,從那印章處的斗丁大,輻射到整座靠山圖。

如此將整個書房的“文昌陣”給徹底定了基調。

許甲見此,也不提點,只暗暗掐算,正所謂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這靠山,許甲能借其勢,卻不能依附上去,否則畢竟是紙山,不是真山,不說倒了,便是一場火,也毀于一旦了。

這都是遠事了,許甲想的更淺薄些:“這靠山圖,若是能借風水陣養出些名堂,倒是可以作為略撅神將的存身道場。”

畫作祭煉為法器,也是經常有的事情。

古人寄情山水,登高望遠,回去之后,潑墨寫意,將山水之“神意”,躍然紙上,便算是創造了一方法界。

聊齋之中,有“畫壁”之故事,鬼怪精魅,存身畫中,并在其中生活,書生夢中魂魄游歷,與畫中美女媾和……

此畫是山,若能祭煉成寶,還能存諸多畜鬼山精。

比如“二郎搜山圖”,就挺適合的,在畫上,再添一位神將,就能統帥諸山精鬼魅。

許甲將此念暫時放下,見這里和佛堂一般,布置成了一方“官家道場”,不激發一下許父的潛力,將其哄著努力一把可惜了,便開口勸說道:“娘親已經定下修行路子,要修佛念經入門,爹你要不要嘗試嘗試修行?”

“不是說修行頗為耗費錢財么?咱們家那點金子,都被你惦記上了,我修什么?”

許甲笑道:“三教佛道儒,我修道,娘親修佛,不如爹你做個儒修如何?我這里倒是有一個法門,是個便宜修法,而且有助于你考功名。”

“什么修法?”許父本不感興趣,聽著功名二字,才好奇:道“讀書也能修行?”

“這有什么不能,吃飯睡覺都是修行。”許甲說了句機鋒。

“其實孟子便說了,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儒家修的就是這么一口浩然正氣,至大至剛。”

“其實上古諸子百家,家家都善修行,包括上古圣王,創造文字的倉頡,擁有四目,神農氏牛首而水晶肚,大禹治水之時斬殺諸多妖魔,周文王懂得易經之術。”

“等到了春秋戰國,百家諸生亦掌握祭祀之事,宰祭天地之肉,分與諸臣。”

“讀書讀出了智慧的人,想要修行,都是十分容易的。”

許甲道:“儒家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就是一種入世修行么?”

“善養浩然正氣,便是跟據尊禮,修德,不欺暗室,來修心,仁義勇智,知行合一,感天地之間至大至剛之炁,充沛于身……”

許甲又念了一段什么:天降大任于是人也,什么發乎四端,又有什么生我所欲,義我所欲也。

等著后面,更是直接念了一段文丞相的“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

許父本就是讀書人,聽著這些,那是一個熱血沸騰:“這個好,這個怎么修?我就這么修,我要修浩然之炁,修天地正炁。”

許甲見他上了鉤,乃道:“這個需要入公門修行,入朝堂修行,修得好千古美名,配享太廟,修得不好,萬世唾棄,一樣永垂不朽……”

許父聽著這個,總算明白過來了:“你不會是說,就是考舉人,考進士,然后做官,積累清名賢名吧?”

“是啊。”許甲道:“這法門入門極難,爹你若是覺得難,那就算了。”

“畢竟舉人,進士,都挺難考的,官場又那么險惡,帝王又最無情……一不小心罷官也就罷了,就怕夷三族,夷九族,萬一您太正直了,硬剛皇帝,把十族也誅了,那就完蛋了……”

許父果然被激將道:“學而優則仕,我這輩子讀書為了什么?不就為了報效朝廷,為民請心么?若怕死,我就不會選擇這條路,況且明君怎么會迫害賢臣呢?若害賢臣必是昏君也,我自然是小杖受,大杖走……”

聲音到后面越來越弱,卻是被夷族給嚇到了,但又忽然正聲道:“我修!”

許甲當即贊嘆道:“那好,那我就將修法說與你聽!”

“同佛門修持,最終是為了成正覺,依次要證就羅漢,菩薩,最終才是佛陀。道家修持,是分為人仙,地仙,神仙或者天仙。儒家修行,則是以證就“圣人”為究極目標,譬如孔圣,孟圣……”

“與之佛道,羅漢,菩薩,佛陀對應的三重境界,是為“大賢”“宗師”“圣人”。

“達到“賢”之境界,就是約莫孔子七十二弟子的境界,譬如“顏回”孔子曾言:“賢哉回也”。

“宗師境界,則需要著書立說,比如荀子,可為大宗師。”

“圣人境界,便如孔孟。”

許父聽聞,直接驚了:“怎么第一個境界就是賢啊?顏回乃是儒家十哲之一,才算第一個境界?”

許甲道:“那是我說證就的第一個大階梯,佛門不也是以羅漢乘為最低級的果位么?”

許父又被打擊到了,問詢道:“原來如此,那么除卻顏回,又有誰人能稱賢呢?”

許甲也不知道怎么評定,只道:“那看史書上堪堪記載有幾位賢君了,賢君治世則出大概率賢臣,賢人。”

許父已經心中了然,也就是歷朝歷代,每這么兩三百年,攏共能出不到十個“賢人”。

許父心中生出“好難啊”的心思。但偏偏難中有生出一股別樣的精神:“我若勵志為圣,那未免太過惹笑話,想要成為大宗師,只怕也沒有這個能力,若追求成為一代大賢,即便最終達不到標準,不是大賢,也算小賢了……”

于是仔細聽許甲講。

萬變不離其宗,修道修佛修儒,其實都是修心。

有句話叫“心證,意證”便是這個意思了。

許甲將讀經念咒變成背誦經典。

將拜神,變成崇敬圣賢,勵志學之。

將畫符,變成寫出錦繡文章。

將打坐參禪,變成思考道理。

將清規戒律變成遵守禮法道德。

養正念,行正行,入世修行一場,官階就是仙階。

衙門便是廟宇道場,云云百姓,就是沉淪眾生。

施行善政就是救苦救難……

這些看起來不離譜的,反倒并非許甲自創,而是地府之中便有記載的。

只是儒家修行,入門極難,外魔極多,官身在手,猶如利器在身,心念不端,便會境界倒轉。

若能達到“君子不欺暗室”,便可以對應到道家的“陽神”了。

只是儒家不修內丹,不修法力,養壯的唯有神魂而已。

若是真能達“賢”,活著的時候,就可以可以在地府,或者天庭直接做官。

死后更是直接上任,最少一個神仙果位。

比如唐朝的魏征,便是天曹判官,那崔玨,是地府大判官,王羲之,是太極判官……宋朝也有一個包拯,白審陽,夜審陰,死后直接做了地府的閻羅王。明朝的“海瑞”,活著的時候就被封為了門神,亦是賢也。

人才到哪都是人才。

許父聽了許甲的話,已經有了領悟:“也就是說,我要進士出身,有所名勢……才算入了門檻。”

“正是如此。父親可愿意勵志成就大賢?”許甲雙目灼灼,望父成龍之心,已經到了頂點。

“會不會年歲太大了?”許父被架著,已經有些后悔,并自我懷疑:我真的行嗎?

“自是不會,現在父親還沒有揚名,到了官場,才是新的開始。”許甲打消他年齡上的顧慮和借口。

“只是以后讀書要刻苦勤奮許多,拿出當初童生的氣性來。”許甲循循善誘:“需早睡早起,背誦文章經典,朝廷的邸報,也要及時到縣衙去抄錄,律令文書判例,一樣都不能差。”

“離著明年春還有幾個月,來個百日沖刺!考上舉人還是很有希望的!”

許父被說得熱血沸騰,臉紅脖子粗,呼吸都喘上了:“好!好!好!也該我許志遠考上了!光宗耀祖,祠堂單開,就至今日始!”

當即開始奮筆疾書,重作文。


上一章  |  我為天地一仙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