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內的三人全都為之一愣。
剛剛提及諸葛亮,沒想到正主就來了!
劉璋隨即看向龐統和徐庶二人,露出了戲謔的表情。
“元直,你看怎么樣,孤就說過,諸葛亮一定會來的。”
徐庶這次與劉璋的打賭又敗了,他一開始認為諸葛亮不會以身犯險。
“秦公還是想想如何應對吧!以在下對孔明的了解,他絕對不打無準備的仗!”
明知是嘴硬,可徐庶還是忍不住脫口而出。
他實在不想看到劉璋得意的模樣。
劉璋毫不在意,也沒有過多反駁。
他決定讓諸葛亮親自來擊毀徐庶最后的意志。
事實永遠都是勝于雄辯的!
“元直,孤勸你最好有個心理準備。。。”
徐庶明白劉璋指的是什么,直接倔強的眼神已經明確了他的態度。
“士元,你們二人暫且去后面回避一下。”
“孤就在這里見見臥龍!”
龐統沒有耽擱,連忙帶著徐庶就走到后堂隱藏起來。
對于劉璋與諸葛亮的對話,龐統是十分好奇。
如果沒有劉璋的允許后,龐統也不好強行要求偷聽。
這下好了,劉璋讓二人去后面,不就是為了讓他們聽著與諸葛亮談話的內容嗎?
徐庶眼中也閃著喜色,他正想見識下劉璋遇到諸葛亮吃癟的樣子。
相信以諸葛亮的才能,足以力挫劉璋的銳氣!
“士元,看來你家秦公的好日子到頭了!”
龐統微微搖頭,并不認同徐庶的觀點。
“兄長切莫小看秦公!”
“呵呵,此番不是戰場對決,而是唇槍舌戰!秦公再厲害,還能是孔明的敵手嗎?”
若是生死搏殺,徐庶相信一百個諸葛亮也不是一個劉璋的對手。
可若是以口舌之力,據理力爭從而針鋒相對,徐庶對諸葛亮有著充足的信心。
諸葛亮的到來,也讓徐庶看到了回歸的希望!
龐統沒有反駁,只是回應了一個輕松的笑容。
徐庶對諸葛亮是信心十足,龐統對劉璋則是深信不疑。
隨著開門的響聲傳來,徐庶,龐統二人立刻安靜了下來。
他們都知道,一定是諸葛亮進來了!
二人屏住呼吸,將全部精力都集中到了雙耳之上。
前堂,劉璋與諸葛亮四目相對,時間仿佛陷入了凝滯。
相隔十九年,二人再次相見。
相同的是,仍舊是劉璋與諸葛亮。
不同的是,早已物是人非!
熟悉,且陌生!
這早已不是當年懷中抱著的孩子!
諸葛亮羽扇綸巾,不算俊美的面容卻異常立體。
高大的身型以及圍繞身旁那濃郁自信的氣息,讓人不禁眼前一亮。
諸葛亮的容貌和劉璋想象中的相差不大。
或者說,在劉璋的印象中,他就是這幅模樣。
若是非要說些區別,可能就是極為稚嫩的面容吧。
畢竟諸葛亮今年只有二十一歲!
即便如此,掌控夷陵一切的劉璋,面對這個弱冠少年,都忍不住緊張,激動。
或許,這就是諸葛亮三個字對穿越者的影響吧!
“諸葛亮拜見秦公!”
終究是諸葛亮率先打破了平靜,主動向劉璋下拜行禮。
劉璋深吸一口氣,將激動強行壓制下來。
“孔明,好久。。。不見。。。!”
聽聞這個四個字,讓諸葛亮平靜的面容上出現了一絲悸動。
是啊,好久不見!
曾幾何時,諸葛亮也曾幻想過自己未來要幫助的人,是眼前的劉璋。
可惜命運捉弄,造化戲人!
時至今日,劉璋竟然成了諸葛亮的大敵!
如果可以,諸葛亮甚至會毫不猶豫的取了劉璋的性命!
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
其實諸葛亮也不清楚,他只能歸結于命運的無奈。
“昔日秦公之恩,亮永不敢相望!”
“聽聞兄長在秦公麾下效力,亮才能稍稍心安。。。”
諸葛亮本以為面對生死大敵,他可以忘記昔日的恩情。
可當真正面對劉璋時,他發現還是太稚嫩了。
根本做不到無視一切,冷血面對。
劉璋見到諸葛亮的心情,也是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期。
很復雜,甚至難以用言語來表達清楚。
曾幾何時,這是他夢寐以求的謀主!
“孔明,真是沒有想到,我們竟然成為了敵人。”
“這與孤昔日的初衷,完全背離!”
諸葛亮不是傻子,當初劉璋對他的器重,至今無法忘懷。
可是面對劉璋的日益強大,諸葛亮不愿做那錦上添花之事。
諸葛亮希望的是君主因為他而成就大業,被歷史稱頌。
而不是依附于強大的勢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做出功績。
畢竟率領百萬大軍攻打一百人,誰都能勝利。
可是攜帶一百人消滅一千人,卻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
想要名垂青史,自然要做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
“亮有負秦公期望,深感惶恐。。。”
諸葛亮再度拱手下拜,沒有選擇逃避,而是向劉璋致歉。
作為秦公劉璋來說,他沒有任何對不起諸葛亮。
而諸葛亮,確實辜負了劉璋。
“孔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劉備打著宗親的名義,仁義的幌子,做的全部都是喪盡天良之事!”
“像這種為了一己之私,不擇手段之人,真的值得你輔佐效忠嗎?”
諸葛亮目瞪口呆,有些驚得不知所措。
明明是自己來商議換回俘虜的,怎么變成了勸降自己?
“秦公對我家主公多有誤解!”
“劉使君身為中山靖王之后,是無可爭議的漢室宗親!”
“他一心為漢室,更是堅定不移的以復興漢室為畢生目標!”
“劉使君的仁義布滿天下,荊襄百姓極為愛戴!這種仁義之君,怎么可能是秦公說的自私自利之人?”
劉璋知道,他與諸葛亮的舌戰,從這就要拉開序幕了!
當下露出一個不屑的笑意,繼續圍繞劉備展開對戰。
“孔明,難道你也要自欺欺人嗎?”
“大耳賊若是配的上仁義二字,敢問這世間還有誰不仁義?”
“劉備素無才能,卻善于巧取豪奪!”
“他坑害陶謙,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琦,劉表!每每做事必定是踩踏在別人的尸體之上!”
“孔明不妨問問那些被劉備殘害過的人,問問他們劉備認不認可劉備自詡的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