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第164章 讓沈家興盛起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 >>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4章 讓沈家興盛起來

第164章 讓沈家興盛起來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06日  作者:葉秀雙林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種田經商 | 葉秀雙林 | 福運醫妃旺夫命 | 王爺越寵江山越穩 

這個陸云舟比施姑姑隱藏的更好,皇后能肯定,連皇上的人都沒查到他。

更別說凌王,他可能根本不知道本宮手下還有墨門的人!

所以皇后很有信心,陸去舟去光州,肯定不會被凌王的人察覺,這樣就能放心大膽地打探消息。

皇后是順遂慣了的,她想處置的人,還沒有能逃過她掌心的。就連凌王,當年也沒逃過啊!

不是癱了三年嗎!而這個沈冬素,竟然接二連三地逃脫了。

一個小村姑,這般滑不溜手。越是抓不住她,皇后那逆反心理,越是想抓到她的死穴。

巫醫之事,連她背后之人都沒逼出來,就那么三言兩語,李林玉那個蠢貨就敗下陣了。

皇后當然也罵太子,但當娘的都是這樣,出了事先怪旁人,自然不會先怪自己的兒子。

太子這件事辦的不利索,那是身邊人沒做好,太子妃拖后腿,李林玉不中用。

凌王和凌王太過狡猾,皇上偏心,大理寺的官員膽小……

不過皇后已經想好新的對策,在陸云舟帶回證據之前,她另的法子讓這個沈冬素露出狐貍尾巴。

皇上不是說她是醫師嗎?長安城不是在傳,她醫術賽過太醫院,太醫院治不好的絕癥,她都能治好嗎?

那若是朝廷需要她這個醫師的時候,她不敢出面呢?或者朝廷鼎力支持她這個神醫的時候,她不中用呢?

皇后冷笑一聲,吩咐貼身女官道:“給閩州林文朗去道密信。”

那女官遲疑了一下,皇后眼眸犀利地一掃:“怎么?你有何話要說?”

女官期期艾艾地道:“施姑姑不在長安,若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方……”

皇后冷哼一聲道:“也就死些賤民,有什么干系?真不可收拾,也是她凌王妃擔責,與本宮有何相干?”

女官心一揪,賤民啊,她的家人,也都是賤民呢。

最近讓皇后頭痛的事,除了那個惹人厭的沈冬素,還有就是陳家人隔三差五的進宮哭訴。

陳星矅怎么辦?得趕緊將他換回來,那幽州可是跟鬼門關差不多的!

先是嫂子和侄女進宮哭,見哭的沒用,又換陳老夫人,也就是皇后的母親進宮哭。

皇后被哭的心煩,即氣娘家人不中用,特別是侄子輩的,連一個能給太子當幫手的都沒有。

又氣皇上這般無情,那沈氏一個外人,她也沒想要沈氏的命,皇上竟然就將她的親侄子送到幽州!

還有凌王,真沒看出來,還是個癡情種子!

為了一個沈氏,連謀劃了這么久的幽州兵權,說棄就棄,說給陳家就給陳家。

就這么留在長安城陪那沈氏!皇后可不信凌王真的是為了佳人,肯定是這沈氏身后之人,得凌王重視。

到底是哪個大族背叛了她?敢將女兒改名換姓嫁給凌王?

皇后之所以認定沈冬素不是農女,而是背后有大族支持,不光是她的談吐禮儀絕非農女。

還有就是,皇后已然查出,近來凌王府的銀錢方面,比之前多了很多。

她對凌王的了解,比凌王以為的還要全面。特別是凌王花在幽州的銀錢,遠遠出乎她的意料。

別人去幽州,是撈錢的,只有凌王,人還沒到,先往幽州投了不少物資過去。

單憑凌王府能有多少產出?沒有士族、商人在背后支持,他只能靠妻子的家族支持。

哼!沈家,全家人打包賣了也湊不出百兩金來!

所以皇后認定,沈家就是個幌子,沈冬素絕對背后有另一個大族。

她一定要將這個家族揪出來,士族團結一致,才能在皇權下壯大,若是分裂了,離死也不遠了。

皇后在這想著怎么一舉將凌王和沈氏打倒,讓皇上再也不能有廢太子的心思。

沈冬素同樣在想辦法怎么重挫一下太子黨,沒有千日防賊的,皇后總是這樣隔三差五來一招。

她生意生意做不好,還會拖凌墨蕭后腿。

要沒有這個巫醫案,他們都快到幽州了!

雖然凌墨蕭一點也不在意,并且再三安慰她,陳星矅這一去也好,更讓這些士族看清,他們子弟有多不中用。

沈冬素卻有了心結,再一次投入十二分精神,用之前救出阿沅姐一樣的精力,來對付皇后。

還要憂心家里,她已經給仲陽回信,讓沈林鐘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把那個奇怪的女大夫弄離沈家村。

同時又給自家想了幾個新的生意,她已經感覺到,憑她自己一個人,想平安當三年凌王妃是不可能的。

她需要后援,需要人手,需要錢。

她不像別的貴女那樣,有一個強大的家族做后盾,那咱就自己打造一個強大的家族出來!

沈家不缺人,光州是凌王的地盤,若有這么好的優勢,還發展不起來。

她早就跟凌王毀約算了,回家安心做一個小農女,省得在長安城被吞噬了。

做生意要因地制宜,就沈家現有的,沈爺爺養鴨,除了鴨蛋、風干鴨,還有羽絨這一巨大的空白市場呢!

光州宜種毛尖,沈家村附近就有小茶園,只是光州的茶成色沒那么好,賣不出高價,也賣不出宜州。

那就改良炒茶工藝,這年頭喝清茶還不流行,勛貴喝的多是焦茶。

會放很多配料,什么擂茶、八寶茶,茶中放的料,比后世的奶茶還要多。

而毛尖最適合的喝法就是清茶,功夫茶。

先讓沈父包一座茶園,有姜氏這條銷路,不怕賣不出高價。

在此之前,她先在長安城推出各色茶點,抹茶、功夫清茶、點茶,先把毛尖清茶的名聲打響。

再慢慢讓光州毛尖,成為頂級綠茶!

她知道光靠茶和羽絨,賺錢太慢,再加個酒。

她專為做香水弄的蒸餾高度酒,已經被劉管家一包裝,成了精釀酒,在拍賣行上賣出天價。

蒸餾酒的技術她沒有賣給凌墨蕭,所以還有使用權,自家可研發一個新品牌。

為此她還特地問一下凌墨蕭行不行?

凌墨蕭用很無奈又很心疼地語氣回答:

“當然行!冬素,為何我說了那么多遍,你就是記不住?”

“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

沈冬素不好意思地道:“我這不是怕沈家和你搶生意嘛?”

凌墨蕭笑道:“娘子生意興隆,為夫高興還來不及。”

不論他這樣調侃多少次,沈冬素依舊會覺得不好意思。不過有他這句話,她也就能放心地放沈家開酒坊了。

除了生意,她還讓沈爺爺準備建祠堂,開族學。

特別是仲陽和小虎,必須給我好好讀書,考童生、考秀才,一條龍安排上!

在長安這段時間她算是理解透了,朝中沒人,經商賺再多錢,在士族眼中,就是一塊大肥肉!

誰都想啃兩口。做生意做到姜家那個地步又怎么樣

人家姜家可是有私船的,大夏禁海期間,唯數不多能做海上生意的幾家。

就這樣姜家還把嫡女嫁給一個破落戶貴族,就為跟貴族沾點親,能保住自己的生意。

據姜氏說,姜家每年上下打點的花費,比開一場拍賣會賺的還多。

沈冬素壓根不敢想像,沈家若無凌王照拂,家中的那些生意,怕是早就被人搶走了。

可不能光靠凌王!她自我定位是,高級打工仔,合約王妃。

要幫凌王賺錢,幫他完成目標,而不是拖人家后腿啊!

所以,她必須要有自保能力,保命,還要保住家人,保住賺到的錢!

她將羽絨、茶、酒,這三項大生意的企劃書寫完又是深夜。

拿火漆封好,不好意思地對凌王道:“這封家書略長。”

凌王看著比書還厚的信,忍笑道:“只盼他是冬素給我寫家書,也能寫這么長。”

沈冬素瞬間覺得不安:“你是說,咱們要分開嗎?”

她自己都不知道,聲音都顫抖了,且不自覺地抓住了凌墨蕭的手,一雙眼睛瞪的老大。

她這舉動,大大取悅了凌墨蕭,忙安慰她道:

“你放心,不會的。”

沈冬素自責地道:“我以為你要自己去幽州。”

凌墨蕭輕輕地攬過她,讓她的頭靠在自己的胸膛上:

“冬素,本王信任你,信任到可以把命給你。”

“請你,也一樣信任我。我永遠都不會丟下你。”

沈冬素沉思良久,輕輕地嗯了一聲。

既然暫時去不了幽州,打倒皇后和太子,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做到的。

所以沈冬素再次投入到賺錢當中,她已經不敢光明正大地和姜氏相見。

怕皇后的人查到,為難姜氏。

所幸兩家離得近,月見送信也快,她先問了姜氏最近來找她的貴婦,最想買的東西是哪幾樣?她好來備貨。

姜氏列了清單,結果她發現,下訂單最多的竟然是琉璃制品!

不禁覺得好笑,這些有錢人的眼光啊!若你們知道未來琉璃會跟沙子一個價,會不會后悔的想砍死我啊!

不過笑歸笑,該賺的錢咱一點也不手軟。

除了半綠半黃不純粹的琉璃器,她已經在改良配方,看看能不能做出玻璃鏡子。

并且要嚴管配方,且走高端路線,每月跟香水一樣,在長安城就出少量的貨。

她準備用姜家的人脈,將大量琉璃賣到海外,賺外商的銀子。

畢竟就算以后外國人發現,自己買回來當傳家寶的琉璃器,就是沙子練的,也沒辦法跑到長安城來砍死她嘛……

排第二的意外的不是香水,而是皮包。這個好辦,湘中鱷魚成災,百姓組團殺鱷。

她出錢買鱷魚皮,百姓只會把她當成大善人。

她跟凌墨蕭商量了一下,正式在光州建皮具工坊。生產皮包、皮鞋、皮腰帶還有皮衣。

硝皮手藝最好的是西域人,凌墨蕭安排人去西域召一批工匠,悄悄送到光州。

沈冬素一聽他派人去西域,便讓帶些西域的胭脂蟲回來。

這可是做口脂的最好原料,有了胭脂蟲,口紅能賣的比香水還貴。

她很快理清思路,沈家就做接地氣的平民生意,主打薄利多銷。

凌王府這邊則做奢侈品生意,就為賺勛貴士族和富商的錢。

同時還要能幫到凌墨蕭招攬民心,立口碑,所以她問凌墨蕭。

什么東西大降價,能幫他招攬民心?

凌墨蕭開始沒太明白,她舉例道:

“像之前那金瘡藥,你們軍中想買都買不到要,價格極貴,被那幾家士族掌握著。”

“后來有了我給的金瘡藥配方,你的將士再也不缺金瘡藥了。”

“就是這類的生意,我把什么東西的價格打下來,能幫到你?”

凌墨蕭認真想了想,看向書桌指著書道:

“若是能把這書籍的價格打下來,天下讀書人都能買得起書,而不是去士族大家中借書抄書。”

“那本王將籠獲天下讀書人的心!且也能打破士族對書院的壟斷,讓更多的書生出自寒門平民。”

沈冬素明白他的意思,這年頭讀書人少,讀書人精貴,百官七成出自士族,就因為書貴。

書貴,書少,士族藏書,壟斷書院,壟斷教育資源。所以皇權才被掣肘。

想想前世學歷史,這個問題到了大唐盛世也沒解決,還是宋時印刷業發達起來,書籍才成了親民價。

民間的讀書人才多了起來,到了明清,更是秀才遍地走,學堂到處有。

之前書籍只能印圣人言,到了明清,小說興盛。因為紙和印刷都變便宜了啊!

她很快就找到結癥所在,因為書少嘛!書少是因為印刷業不行嘛!

這年頭印本書,開個陽雕,還得皇帝批準,是件大事。

若印刷業發達起來,別的書不讓印,行!

那千字文、百家詩、論語、四書五經這些書,總讓印吧!

我就印這些書低價出售,就在背后刻個凌墨蕭出版社出版,天下哪個讀書人能不感激凌王!

她將計劃跟凌墨蕭一說,凌墨蕭自然大力支持。但他對沈冬素所說的活字印刷卻表示懷疑。

因為聽著著實不像真的,就那么用泥塊刻字,排列組合一下,就能印成書?

其實沈冬素自己也沒譜,她學活字印刷還是中學在歷史課上學的,然后又在手工課上自己動手做了幾個字泥。

再有就是后來吃飯的時候,看電子榨菜,各種記錄片時看到過。

但是她怕什么呢?咱有錢有人有時間,慢慢試嘛!試驗個幾十次,總能成功的!

逼qudus

逼quge111


上一章  |  福運醫妃旺夫命,王爺越寵江山越穩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