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圣孫(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第209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皇明圣孫(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 >>皇明圣孫(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9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

第209章 抗洪勝利,李文忠的欣賞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4日  作者:西湖遇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西湖遇雨 | 皇明圣孫(我給爺爺哭墳 | 朱元璋你激動啥?) 


朱雄英和李文忠站在堤壩上,目睹了這感人的一幕。

朱雄英看到了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為了家園,為了親人,這些平凡的民夫和百姓展現出了極為不平凡的力量。

大禹治水的精神,古今皆然。

實際上,這個時代的百姓們剛剛從元末亂世的巨大創傷中走出來,屬于社會中堅力量,也就是經歷過戰亂、瘟疫、洪水的老一輩人尚在人世;從洪武朝初年開始產生的嬰兒潮這一代人也剛剛到及冠前后的年齡,年輕人對于元末戰亂造成的社會破壞雖然沒有上一代人那種切膚之痛,但從小所處的物質匱乏的環境,也讓他們對于家園的安穩有著強烈的需求。

同時,洪武朝打擊支持張士誠的江南士紳以及元末的戰亂,同樣造就了大量的地主破產,這就使得在江南自耕農的比例非常之高,對于自耕農們來說,這種需求尤為重要。

而如果都是地主的土地,自耕農的比例非常低的話,這種保衛家園和自己土地的積極性,肯定就沒這么高了。

朱雄英緊緊握住李文忠的手背:“叔叔,民心可用。”

李文忠也深受觸動,他重重地點了點頭:“大侄子,上下一心,我們何愁不能勝天?”

兩人站在堤壩上,任由狂風吹拂,暴雨洗禮,但他們的眼神卻比任何時候都要堅定。

因為他們知道這場與洪水的較量,不是在孤軍奮戰更不是元末治理黃河那種民心皆怨的場景,而是有著千千萬萬堅韌不拔的百姓與他們并肩作戰。

“不能讓他們的努力白費。”

朱雄英貼近李文忠,讓自己的聲音暫時壓過風雨聲:“叔叔,就算不讓我來堤壩附近,我也請求接下來的幾日跟帶來的錦衣衛,一起做些事情.燒火做飯也好,搬土運石也罷,總該做些力所能及的。”

朱雄英的真情流露并沒有任何虛假的意味,李文忠當然看出了這一點,作為從小跟著朱元璋一起三天餓八頓的窮苦出身之人,李文忠跟李景隆不一樣,他對于窮苦百姓,有著極強的共情。

正因如此,朱雄英這次的種種表現,贏得了李文忠的欣賞,在李文忠看來,這種不辭辛勞、勇于任事、愛護百姓的皇孫,才是真正應該成為大明帝國繼承者的皇孫。

“好,大侄子你的決定我全力支持!”李文忠拍了拍朱雄英的肩膀,鼓勵道。

李文忠的心中也已經有了篤定的念頭,等到回京以后,一定要當面跟皇帝贊揚朱雄英的表現,并且關于府軍前衛下屬幼軍的事情他也有了新的想法.自己家的兩個兒子,李景隆和李增枝,都應該送進去,這種表態也是他對于朱雄英穩固地位的幫助。

正說話間,一名士兵急匆匆地來報:“國公,崇明沙所的軍戶已全部安全撤離,帶不走的都留在島上了。”

“做得好,傳我命令,讓大家不可有絲毫懈怠,必須確保堤壩加固萬無一失。”

李文忠沒讓他去賣力氣搬東西,而是讓朱雄英帶領著錦衣衛們參與了物資調度工作,他們冒雨穿梭在堤壩與營地之間,確保加固堤壩所需的物資,以及民夫的食物、熱水能夠及時送達。

因為米飯和面條這些食物在雨水中都很難進食,加固堤壩的施工現場也無法保證每個人都能在有遮蔽物的地方吃飯,所以朱雄英也想了個法子,那就是搓飯團。

飯團雖然在現代世界普遍認為是日料里的餐點,但實際上江南食用飯團的歷史同樣淵源悠長,肯定比日本要早得多在朱雄英的提議下,伙夫們把米飯搓成飯團,里面混雜了豬油、肉粒和剁碎的野菜,這樣雖然吃的時候一般也是半涼不熱的,但起碼基本的營養和熱量能夠得到保障,比沒有什么菜去干吃米飯或面條強多了。

接下來的幾天,除了本身需要完成的物資調度工作,一到飯點,朱雄英就帶著錦衣衛們跟運輸食物的小推車隊一起,將剛出鍋的飯團送到民夫的手中,感謝他們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就這樣,伴隨著一個飯團又一個飯團的遞出去,朱雄英走遍了沿江的內側堤壩,同時他的名聲也開始在民夫中廣為流傳,結合之前在江南瘟疫中牛痘接種法樹立的聲望,可以說本就被建立圣孫祠供奉的朱雄英,讓百姓們見到了真人,見到了他為了保護百姓們的利益而做出的努力后,此時在蘇州府百姓的心中,已經上升到了圣人的地步。

而且即便不說這些,光是皇孫能夠親自來給他們跑前跑后送飯,對于百姓來說,難道還不足以愛戴嗎?畢竟就算是作秀,其他的大人物.都不用有多大,那些縣官和州府官,也沒見誰冒著風險來做一次,更別說日日如此了。

人都是對比出來的,朱雄英的預言和他表現出來的態度,很快就贏得了百姓們的尊敬,他們知道這位年輕的皇孫和他們一樣,都在為阻止洪水而努力,這種大人物與他們同甘共苦的情形,更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鼓舞。

朱雄英送完最后一批飯團,踏著泥濘的小路回到建在白茅城的營地,這里是一處補給基地,從其他地方轉運來的物資都會到這里進行最后的分流前送。

白茅城也是常熟縣下面的一個小城,規模其實就是個鎮子,但說是“鎮”的話不太恰當,因為大明其實沒有村鎮這種行政單位,而之所以它還是個完整的城池,也是張士誠當年的功勞。

朱雄英脫了衣服一頭倒在床上,雖然疲憊,但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滿足感,其實百姓們的感激,他從心底里是覺得受之有愧,但一想到自己的一點點付出,就能給這些辛勤努力的民夫帶來巨大的鼓舞,朱雄英又覺得自己好像也為百姓做到了一些事情。

然而,就在他腦海中念頭紛雜,即將進入睡夢的前一剎那,突然聽到遠處傳來一陣喧鬧聲,這種喧鬧聲甚至壓過了最近有些減小的暴雨。

“洪峰快過境了!”有士兵驚呼道。

朱雄英連忙胡亂披上衣服沖了出去,在距離江邊堤壩還有一段距離的白茅城的城墻上,朱雄英用望遠鏡向遠處的長江眺望著。

只見江面上浪濤翻滾巨大的水柱如同憤怒的巨獸般沖天而起,那是洪峰過境的前兆,朱雄英的心瞬間提到了嗓子眼。

堤壩上,原本有序的加固工作此刻已變得緊張起來,被組織撤離到最內側堤壩的民夫們紛紛扔下手中的工具,緊張地盯著江面,這時候只能祈禱四重堤壩防御體系能夠扛得住洪水。

曹國公李文忠也跑到了內側堤壩上,只見外側堤壩在洪水的猛烈沖擊下已經不可避免地開始出現裂縫,泥水混合著沙石從裂縫中噴涌而出,他心中一緊,雖然說洪峰都是前面最猛,但這外側堤壩一旦潰裂可就沒法修了。

緊接著,兇猛的洪水一浪又一浪地沖在堤壩上,巨大的洪峰給人以窒息般的壓迫感,大約過了一個時辰,洪峰稍微減弱,但外側堤壩也徹底支撐不住.畢竟不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只是普通的土石結構,能撐到這時候,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洪水順著外側堤壩的潰口開始向長江南岸涌來,中間的防波堤和泄洪湖以及格堤開始被不斷淹沒。

不過,洪水的勢頭也被這一大片緩沖區所阻擋了下來。

但饒是如此,洪水畢竟是洪水,一浪打在內側堤壩上,還是看起來兇悍無比,而且沒了外側堤壩的保護,下一輪的洪峰的勢頭雖然比之前弱一些多,但也同樣不會被外側堤壩減少沖擊力了。

這種數十年難得一遇規模的洪峰過境,持續時間,最少都是兩個時辰起步的,所以眼下絲毫松懈不得。

而很快,內側堤壩的外表面也開始出現了裂縫。

“快!裝沙袋!堵住裂縫!”李文忠大聲呼喊著,帶頭扛起沙袋沖向裂縫處,民夫們緊隨其后,他們迅速扛起堆放在后面的沙袋,一個接一個地扔向裂縫。

此刻的堤壩上,人聲鼎沸,沙袋如雨點般飛向裂縫,不知道什么時候,朱雄英也趕來了。

洪水的危險性,他很清楚,自己的安全重不重要,他也清楚。

但人并不是所有時候都要講利弊的。

朱雄英跟著民夫一起行動,他的雙手已經被沙袋磨得皮開肉綻,但他卻渾然不覺,他的眼中只有那不斷擴大的裂縫和洶涌的洪水。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裂縫逐漸被沙袋填滿,洪水的沖擊力也開始逐漸減弱,但眾人并沒有放松警惕,他們繼續奮力加固堤壩。

終于,經過一個多時辰的奮戰,堤壩終于穩住了陣腳,洪水雖然仍在咆哮,但已經無法撼動這道由民心筑起的防線。

洪峰終于徹底過境泄入了大海,江水也開始從內側堤壩漸漸退去,堤壩上的人們歡呼雀躍,軍戶們、民夫們、官吏們、將校們,無論是什么身份,都扔掉了手中的東西和身邊的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抗洪勝利。

得知了朱雄英不在白茅城里待著,而是冒險跑了過來,同樣親臨一線的李文忠心情是既后怕又激動,拍著朱雄英的肩膀,堅決要求等他手頭的善后事情處理好,今天晚上讓朱雄英跟他這個叔叔不醉不歸。

而圣孫預言應驗和親自參與抗洪的突出表現,這兩個消息也迅速地傳回了京城之中,就像是長翅膀一樣,在京城的百姓中開始流傳。

(本章完)


上一章  |  皇明圣孫(我給爺爺哭墳,朱元璋你激動啥?)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