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順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順勢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順勢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03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因此,這一次這些新洲諸侯外藩,花費大半年的光景,萬里迢迢的順勢遠渡而來;就是想向宗藩院發起動議,謀求解禁諸侯外藩的軍備控制;并且籍以東海公室的專屬渠道和特權,得到更多中土出產的兵器甲械。

尤其是爆炸物和燃燒物為主的火器;據說在對付那些荒野游蕩的不明異類、精怪;乃至獸災、獸害,都十分的有效果。就算一時沒法完全解決問題,也能將其暫時驅逐、驚走;這倒是一個相當意外的思路和對策。

當然了,大巡洄船團帶來的,不只有貢賦和土供、酌金;還有數量更加龐大的領地物產。比如西原之地的棉花、大豆,及其相應的初級加工品;北野地域的皮貨、毛呢和豐富的礦物提煉,霜土地的貴金屬和油脂。

南方大灣地(加勒比海地區)的糖、茶、煙草、甜酒、苦豆等熱帶、亞熱帶物產,乃至更南方下新洲的干椒、果脯、豆類、薯粉、樹膠、腌魚;玉石、珍珠和金銀,乃至是一些珍稀的鐵木,蘇木和香草、胭脂蟲。

同時,他們對于中土龐大而過剩的民間丁口,及各種成熟的手工業制品、大宗民生物資的需求和渴望,也是幾乎無窮無盡的。而由此產生的可觀貿易流通,都匯聚在夷州大島上;再經由各地奔赴的商人分流內陸。

因此,除了朝廷例行的抽分和征稅、指定采買,夷州本地公室和藩屬的包銷部分之外;同樣可以給夷州本地的市面上,制造出持續一年半載的景氣和繁榮;但也同樣因為人多口雜的混亂,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事實上,盤踞在夷州民間的灰色地帶,被稱為藩人幫、歸化人的群體;還有依附公室及藩屬的藩奴,很大一部分就是由定期巡洄的船團,持續所帶來的產物。因此歷代留著底層藩人幫會和團伙,就是為聚而治之。

而江畋作為代表公室的世子,也要逐一的接見和招待,這些上供和進貢的諸侯臣藩、小國邦屬;接受他們各自的獻禮,同時按照三六九等的藩屬等秩,賜下相應規格的回禮;比如蜀錦春彩、蘇繡吳緞的冠帶衣飾。

邢、越、洪、鼎、岳、壽等地,知名官窯出品的諸彩、青瓷和白瓷的整套生活起居器物;又如精工印刷的四門學、國子學、數術、律法、四書五經等方面的書籍;又如對應身份的旗鼓儀仗、槍仗門戟等排場物件。

但在那些新洲諸侯外藩中,最受歡迎也是最為追捧的,毫無疑問還是中土產出的精良兵器;而做為東海宗藩之長——通海公的領下,除了不能私造馬甲、明光、光要、細鱗、山文、烏錘外,卻可以自產其他的七種。

而對于長兵器和弩機的限制,也僅限于馬槊、長稍和木單弩、擘張弩等幾項制式軍品。因此除了一些強力的大諸侯,或是宗室、外戚出身的藩屬;可以有門路直接在朝廷方面,設法弄到一些官軍制式的現役裝備。

大多數的諸侯外藩、臣邦屬國,還是只能老老實實的爭取,朝廷每年提供的配額,獲取一些只能淘汰回爐的老舊軍械。或者求諸于各自所屬的宗藩之長/公室;利用宗藩法度上的模糊界定,獲得甲械軍備的補充。

因為,無論是在《大禮議/再釋》,還是最新版本的《周禮新編》中;允許各大公室有限的自備武裝,以為威懾和鎮壓各方不臣、逆亂之需。但在嚴格限制相應軍械流轉販售的同時,卻沒規定不能向下賞賜臣藩。

因此只要不是數量太大;身為公室之主在飲宴、游獵和其他娛樂項目中,興之所至或是一時興起,分批賞賜追隨的臣藩一些甲仗軍械;也是司空見慣的應有之義。而感恩戴德的臣下,奉獻金寶財貨也是情理之中。

這同樣也是公室內府日常家計之外,不列入明賬/公孥的一宗額外進項。畢竟,兵器甲械、弓弩箭矢這種東西,只要使用就會有損耗;就算完全不用封存起來,同樣會逐漸老化、銹蝕腐朽,乃至是蟲蛀鼠咬之患。

因此只有在大一統中央王朝的治下,才能維持相應更新換代的產能規模;而位于四夷九邊的諸侯外藩,想要對領下和周邊的土族、外夷、番胡;形成相對優勢和代差,就必須仰賴中土天朝的穩定輸供和貿易往來。

當然了,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室內府會按照所在地域/州府,或是宗族、家系的淵源;將對應的諸侯藩屬代表,召集在富庭宮中的某一處宮苑;舉辦招待公宴以為籠絡人心和拉進關系。江畋則只需要露個臉就行。

基本上,就是由主持宴會的內宰,介紹各家藩屬的來歷,使者/代表的出身背景;點名一般的混個臉熟,再行過第一輪祝酒禮,就可以籍故退場了。事實上,也沒人會在這種場合談事情,而更多是私下進行交涉。

只有幕后已經談好的事情,才會被放到公室三五為期,舉行的覲見日或是內議上正式公布;或是更進一步的討論細節。也只有少數與公室關系親厚,或是直接源自公室淵源的分家、世臣,才會讓江畋多盤桓一陣。

這些新洲沿海的諸侯外藩中,與東海公室的關系,自然也有親疏遠近之別;其中更有從屬公室名下的若干片飛地,以及由外遷分家建立的新洲支系,或是昔日臣屬所開拓的藩領。如在外姓中關系最近的便是孫氏。

也被稱為落山孫氏,乃是當年一代藥神孫思邈的旁支族人;以一手綜合門類齊全的家傳醫術手段,在新洲土族的殷遺、安人之中;擁有相當可觀的影響力,甚至一度被視為了,天神的使者云云;廣受崇敬和追隨。

但江畋顯然更在意的是,落山孫氏在下新洲莫當州境內的藩領;這里就是后世的潘帕斯沙漠邊緣,位于智利、玻利維亞、秘魯三國的交界地帶;卻擁有一個現代全球最大的露天開采硝礦;如今出產肥田的鳥糞石。

從某種意義上說,公室甚至比大多數藩屬,更了解領內的礦藏和其他資源分布;只是需要在合適的時機,才能拿出來作為謀求重大利益,或是交換足夠條件的籌碼。因此,說服孫氏藩協助公室探礦開采毫無難度。

要知道,這處天然堆積成型的露天硝石礦場,范圍極大且儲量豐富;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也依舊沒有被開采完畢。直到人工合成氨的技術發明之前,更是支持了近代一系列,世界列強戰爭的火藥需求。

雖然,光憑硝石并不能直接做成火藥;還需要更多的配置和調制。但是硝石本身就是許多化工產品的基礎原料;足夠成為三酸兩堿為出發點的初級工業催化劑。然而目前大唐大部分的硝石,都源自五方天竺之地。

僅有內陸的劍南、隴右、朔方等,少部分地方能夠自產;相比遍地可得的木炭,和安東、倭國盛產的硫磺;這也成為了制約大唐火器發展的一道,潛在的門檻和上限。換個話說,朝廷的火藥產能變相受制與南海。

如果,江畋因此成功開辟了,一條來自東海/大洋彼岸的硝石來源之后;毫無疑問能夠擺脫這種,長遠上的變相壟斷和潛在限制;不但能夠開辟一條潛在收益可觀的穩定財源;還能夠嘗試讓公室軍隊逐漸火器化。

畢竟,相對于那些概率性的血脈激活和肉體突變/強化,或是突然覺醒的異常能力;廉價而易于普及到貧民的,火藥與鋼鐵的力量,才是讓那些披堅執銳、沖鋒陷陣的冷兵器戰爭,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必然方向。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江畋之前在新發現的秘境/空泡碎片中,全力轟炸和爆破那些異類,及其所附生的母巢巨巖;固然是大為爽利了,但同樣也把“次元泡”模塊中的火器制品存貨,給消耗的七七八八。

無論是從京城的地下里行院重新補充,還是傳令另一個世界的西蘭王國;全力加班加點生產,也沒有那么快了。更何況,作為硝化炸藥和發射藥的底基原料;硝石同樣需要時間調集和加工成品,再設法補充庫存。

在此期間,江畋就失去了一種用順手的,大范圍打擊的重要手段/神通了。因此,既然接手了東海公室的基盤,也自然要將其自帶的資源和渠道,未雨綢繆的徹底運用起來。至少硝石一旦開采,他就可設法傳送。

另一方面,江畋既然有心接手,至少時部分接受東海公室的基業;那就不能完全只靠兩個女人,來代理維持現狀下去了。至少也要樹立和扶持起一批,圍繞著現有當權者的利益紐帶,也就是更多相對可靠的手下。

因此,籍以公室名下各路諸侯外藩,相繼抵達夷州的一時盛況;江畋也順勢宣布舉行一場,規模浩大的武斗競技選拔賽。門檻亦大為放寬,無論是公室的內官、世臣、藩屬的子弟部曲,還是諸侯外藩的親族扈從。

或是島上身家清白的良人壯士,乃至能夠獲得鄉土、里坊作保的客商行旅、游俠健兒;自認為有一身技藝和特長的,都可以報名參加位于東寧府境內的初賽。優勝者不但獲得公室官品,還可以代表公室參加京賽。

而其他排名百位之內的落選者,同樣也能得到公室的招攬和延聘;成為公室儀衛的殿前五班候補成員,或是獲得通海世子親隨、侍從的頭銜……與此同時,沈氏也從吳興老家等地,募集了數百年幼或是年少侍女。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