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遭遇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遭遇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遭遇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23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他鄉非鄉

他鄉非鄉

然而,就在這條看似空無一人的山間谷道上;卻隨著高處的呼溜一聲,驟然冒出好些個人頭來。這些人頭有的包著骯臟頭巾,有的戴著陳舊的皮帽,還有剃光頭或是披散開編發,嚎叫著投射出矢石。

更有人穿著破舊的皮甲,戴著簡陋的碗盔,揮舞著銹跡斑斑的錐矛、鐵叉,或是提拎著斧頭、板刀,呼嘯著從山勢的間隙竄出,騰躍著殺入山道。顯然是早就守候在此,只待伏擊和攔截一切追兵了。

只可惜的是,他們遇到的并不是尋常的追兵;或是常見的地方討伐部隊。而是十幾名的內行隊員/外行軍士為核心,加上抽調自總督衛隊和屯營騎兵、義從健兒,等精銳部伍所構成的一整支追擊馬隊;

遭遇襲擊的前幾騎,毫不猶豫的縱馬加速,毫無間歇沖上山道之間;又迎著紛紛落空的矢石,順著山道沖出老大一段距離。而后隊則是抬舉起手中的騎弩,或是抽搭上馬鞍里的弓臂、箭矢順勢放射。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順著兩翼的空檔下馬展開,以坐騎和鞍具為掩護;手腳麻利的對著多管火銃裝藥填彈,然后架設在鞍具上穩穩的對著上方碰碰放射。一時間,爭相迸射出的箭矢和鉛子激濺亂飛。

頓時就在一片煙氣彌漫中,擊倒、滾落了數位占據高處的襲擊者;而后,那些俯沖而下的雜亂伏兵,這才沖擊到了被攔截馬隊的面前。但隨即幾枚冒著淡淡煙跡的圓體,迎面丟到他們之間砸倒數人。

隨即又滾落在他們的腿腳之間,化作短促而激烈的轟轟炸裂聲;數團迸濺而起的大蓬火花和黑煙滾滾,瞬間就將至少十數人掀翻、震倒在地;變成了下半身血粼粼的尸體和翻滾在地大聲嚎叫的傷者。

更多的襲擊者,則是被近在咫尺的強烈聲音和氣浪沖擊,被震的當場發蒙或是感觀大受影響;就連動作和反應都變得遲緩、滯鈍不已。只能任由放下弓弩的騎兵,緊接無暇的一擁而上將其撞倒踐踏。

頓時就不堪承受的沿著山道一哄而散,然而后方的馬蹄聲更加急促;卻是沖過伏擊的數騎已然掉頭回轉,揮舞著短矛、斬刀和釘頭棍,呼嘯的揮砸、斬擊在竄散的襲擊者中,頓時砸倒、砍翻了一片。

而且躲藏在山體上方和巖裂中的不明殘敵,見勢不妙之下;也不由在急促的口哨聲,紛紛掉頭逃離現場。然而,隨即就爆發出的短促驚呼和叫罵,又變成零星慘叫和哀鳴之后,接二連三的尸體墜下。

只是這些服色雜亂的尸體上,充斥著肢體被扭曲、撕裂,頭頸和胸腹凹陷進去的,各種暴力打擊的傷害痕跡。緊接著,幾名身穿連身大袍與兜帽,內襯甲衣的內行隊員,也拎著制服的俘虜一躍而下。

又順手將試圖竄上山體,躲進巖體縫隙的零星殘敵,手拿腳踹的紛紛砸滾下來。轉眼之間,這場倉皇而短促的襲擊,就兩匹馱馬搽傷的代價宣告結束。短暫審訊了俘虜之后,張自勉就得到他們身份。

這些只是兼職強盜的山民團伙,也是通常法度之外的邊緣人群。主要成分都是一些,唐人征服霍山之地后,逃竄進山區的土族殘余、前朝亂兵;延續下來的一個個聚居點和山中營地,也是匪患源頭。

因此來自大唐的征服者及其附庸,已經控制住最為肥沃富庶的平原地區,乃至是水草豐美的草原丘陵地帶;尚且經營和管控不過來,就更加顧不上這些深山老林里的邊角之地,以藏身其中的遺民了。

后來,隨著推行唐土化的一系列風波,和清除舊朝影響引發的矛盾沖突;又讓更多不服新制的反抗者,在被鎮壓和驅逐之后;也紛紛逃進了山區茍延殘喘。因此,也進一步的加劇了山民成分的蛻變。

世代發展至今,在資源貧瘠而荒涼的環境,甚至形成了一套輕生好斗、弱肉強食,殘忍而嚴酷的規則和秩序。就連歷代地方官府的清剿,都未能將其徹底根絕,過段時間又像是野草一般的增生出來。

另一方面,這些源自土族舊勢力的山民團體,擁有數以百計聚居點和藏身地,在嚴苛的環境中持續動態變遷著;很難被官府、領主有效掌控,變成編戶齊民一部分,而直接討伐和維持管理成本過高。

因此在歷代以降,就自然形成了一種,與官府統治秩序有限共存的常態;一方面用關卡和寨壘,加上巡邏隊;變相封堵這些山民向外流竄的渠道,保障山區主要道路的安全,另一方面用利益勸誘之。

以山區稀缺和無法產出,卻受到管控的民生資源,作為潛在的條件和代價;誘使其中一部分山民聚落,與周邊的官府達成默契;變相的封鎖和堵截其他山民聚落,并為某片區域的安全承擔連帶責任。

而一些受到暗中扶持的山民聚落,在發展壯大吞并了,區域內的其他聚落之后;甚至還會在日常的貿易許可之外,派出丁壯加入地方的額輔助部隊,或是成為受雇傭的義從團體;乃至走出山區行商。

其中一些甚至會得到,就近州郡太守或是分封藩主的次級冊封,以山民領主的身份,獲得在平原地區活動,乃至安家置業、通婚地方的資格。而這些襲擊者,就是從屬于其中一家山民領主諾氏麾下。

而作為外圍附庸據點的他們,被從各自的寨子和營地里聚集過來,就是為了伏擊和攔截;隨后出現在山道里的一切存在,乃至設法延遲和拖慢對方的行程。但這也等于變相指明了,逃亡者的前路所向。

因此,在余下被迫上路的俘虜指引下,張自勉一行很快追趕回了,被耽擱的部分行程;然而,又遭遇了被毀掉的深溝木橋,推下的亂石堆擋路;突然出現的山溪泛濫……依靠自身克服一系列的阻礙。

最終在推開了,一條林間土徑上伐倒的粗大橫木;同時將全身沾滿泥土隱藏其中,射箭偷襲的幾名山民,也紛紛擊倒捉住之后;在一處突兀顯現的斷崖邊緣,張自勉也見到了山璧下方的大型聚落。

在這處山坳中斜向下的多層坡地上,既有層疊梯次耕作過的田埂和不規整的菜畦,也有散落在高低起伏草叢中的小型牲畜;一直延伸向遠處木柵環繞的村寨。但是就不見一個勞作或是活動的人影。

作為山民的一個聚居點,這處村寨放在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帶,根本毫不起眼。墻后密集錯落的房舍,無不是帶皮原木、樹枝、蓬草和泥灰,在風吹日曬雨淋的斑駁中,處處都透出粗獷、簡陋的意味。

然而當沿著山體蜿蜒的道路,蹄踏小跑而下的馬隊,迅速逼近這處村寨的時候,里面卻是靜悄悄的毫無反應。甚至連柵墻背后那些,明顯用來警哨或是守夜、巡邏的木臺、梯道、門廊都毫無人跡。

哪怕一名外行軍士上前,在同行的本道騎兵們,驚悚和駭然的眼神中;用戴著護手的一拳,將粗大原木釘成的村寨大門,轟的四分五裂、崩散瓦解在塵埃之際;里頭依舊沒有任何反應和多余的動靜。

反而是隨著大門碎裂四散,突然撲面而來一陣,積郁日久的惡臭;然而,張自勉的臉色不由一變,同時喝令叫住了,正待進入探查的向導和斥候。因為,他還記得這些俘虜的供述,前來不過一兩日。

或者說,這處村寨作為他們這些山民/襲擊者,指定的集結點,也是附近屈指可數的大據點;里面可是至少長住數百人口的,乃至擁有短時間內容納上千人的空間;卻不知為何一夜之間變成了這個樣子。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