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704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與無為而治的必然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704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與無為而治的必然

第704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與無為而治的必然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19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小說:

大漢歷60年10月6日,長安城。

“周二哥你們最近過的可好?”漢國公子張高有些遲疑的問道。

周二哥就是當初他們的伙伴周建義。張高這些二代知道周建義,彭海,梅紹等人為了回到大漢居然敢加入殘酷的塞琉古戰場當中,這就讓張高等人欽佩不已,本來他們以為周建義在戰場上立下軍功會回來,但讓他們愕然的是,周建義這些人居然留在了塞留古國當中。

而今天他們看到周建義他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身居上位的氣勢,這在他們父輩當中都見過,以至于讓他們都不敢相信,這是當初和他們吃喝玩樂的伙伴了。

周建義道:“自然是好了,在塞琉古這幾年,大哥才知道當年自己做的事情是何等的荒唐,多虧天子大度,才給了我等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才有我等今日的成就。”

英銘遲疑的看著陌生的周建義道:“二哥你沒事吧?”

這口吻太熟悉了,這不就是他們父輩經常說的話,他們對此是不屑一顧的,太虛偽了,天子都不在,說這種拍馬屁的話給誰聽?

彭海道:“我等在塞琉古國這幾年最大的感受就是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吃喝嫖賭得到的樂趣,和改變一個國家相比,簡直不是一個檔次,難怪太上皇守著萬里江山,卻只有一個皇后,對吃喝玩樂的事情也不在意,改變大漢就是太上皇最大的樂趣。”

而后他看向張高等人道:“你們沒有真正做過事務,不知道權利之樂,大丈夫就當建功立業。”

張高沒好氣道:“二哥,我們知道你們在塞琉古已經當上太守了,但也不用這樣炫耀吧,不過就是一個邊貧小國,有什么可值得炫耀的。”

雖然是這樣說,但英銘等人還是羨慕的看著周建義等人,2000石的郡守,即便是他們這些諸侯子弟也是要仰望的存在,這在大漢才是真正的高層。

從盟軍擊敗匈奴軍,斬殺軍臣單于,徹底解放了塞琉古國,塞琉古國新的政權全面學會大漢的政治制度。

在國家體制上學習大漢的三公九卿制度,只是沒有皇帝,而是執政官代替了丞相和皇帝這兩個職位,塞琉古分封的制度也全面學習大漢實行郡縣制度,塞琉古全國被劃分成為了24個郡。

而周建義等人本來在塞琉古國只是做顧問的,但因為他們從小在自己的諸侯國長大,加上他們的公子身份,耳濡目染之下,對如此建設一個諸侯國有一定的見識,這份見識可能只是大漢普通小吏的水平,但放在剛剛解放的塞琉古國,他們就是國士無雙的人才了。

塞琉古國自己的人才,治軍,治民,總是錯誤百出,惹出大量的笑話,或者是交了學費,而周建義他們治理的地盤卻是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可謂是鶴立雞群了。

于是他們的官職越來越大,從最開始的顧問,變成塞琉古國的縣令,而后塞琉古國的元老干脆和他們商議,留在塞琉古國,他們愿意讓周建義他們成為塞琉古國的郡守,做的好的話,還可以成為塞琉古國的元老,成為統治階級的一份子。

而周建義他們商議之后,覺得回到大漢他們只是一些二代公子,但留在塞琉古卻是位高權重的大臣,幾人拍了一封電報給自己的家族,同時也通過大秦洲總領事館把這個事情告訴朝廷,詢問朝廷這事情能不能做。

對于絳侯等人,自己的兒子出息了,那真是有的喜出望外了,而正好這幾年大漢推恩之事屢屢出現,雖然只是針對江南之后,諸侯和朝廷的氣氛確實比往年緊張了很多,推恩會不會波及到南洋諸侯誰又能說的清楚。

周建義他們留在塞琉古國,既可以減少推恩的風險,又可以給家族在大秦洲留下一個根據地,可謂是一舉兩得,于是絳侯派遣了一些家臣,給周建義三億錢,讓他在塞琉古國好好干。

而對大漢朝廷來說,周建義等人成為塞琉古國的高層,甚至成為元老家族,對大漢保持在塞琉古的影響力非常有利,所以大漢朝廷也同意他們的行為,還專門制定了一部國籍法令,大漢的公民在取得其他國家的國籍,但并不會影響到本國國籍,也就是所謂的《雙國籍法令》。

當然這個法令倒也不是完全為周建義他們制定的,而是有現實的需求,大漢有龐大的諸侯體系,絕大部分諸侯國的百姓,他們認為自己既是諸侯國的公民,也是大漢的公民,他們在大漢也享有公民的權利。

而大漢為了統治全球,也不可能拒絕承認諸侯國公民不是大漢公民這樣的事情,所以《雙國籍法令》也是勢在必行之事。正好有周建義他們的事情,朝廷干脆就以法令承認這事情。

于是周建義等人加入了塞琉古國的國籍,成為了塞琉古國高層之一,也是大漢明確的第一批雙國籍人。

周建義笑道:“這次找兄弟們是有好事情,當年塞琉古國因為匈奴人入侵,欠下了一大筆債務,經過幾年努力,這筆債務還了大部分,但也是因為沒有錢財了發展工業,塞琉古國還是一個農業國,元老院打算改變這個現狀,所以制定了發展工業的計劃,條件非常優惠,我們幫你建設廠房,前三年還免稅,后三年減半,你們要是有興趣可以去塞琉古國建設工廠,我二哥給你們看著,定不讓你們吃虧。”

“開工廠?”英銘有些愕然,他還記得當年的事情,他們每個人處罰嚴重。

張高詫異道:“我等在大漢也只是能靠著父輩賺點開銷,真開工廠,二哥是不是高看我們了。”

周建義道:“現在的塞琉古國就像大漢開國之時,完成了均田,沒有外敵,但除了農產品幾乎什么都不能生產,漢布要進口,機械要進口,各位兄弟哪怕是開一個紡織廠都可以賺錢。”

梅紹道:“各位兄弟,你們比不上我大漢的豪商,難道連塞琉古本土的土著都比不上,那你們的學府不是白上了。”

英銘道:“我等著不是擔心壞了二哥你們的事。”

彭海道:“能壞什么事,現在塞琉古國缺少化肥,你們投資一個化肥廠就可以賺錢,缺是機器,你們投資一個機器廠也可以賺錢。”

不過張高他們還是有點遲疑,彭海用激將法道:“難道你們就打算這樣一輩子吃喝玩樂,一事無成?”

周建義更是暴擊道:“連陳午這個吃軟飯的,他在劉少府的支持下,成為了大漢有名的船運大王,他的船隊航行在四大洋的各條航道當中,我塞琉古國有十分之一的貨物都是陳午的船隊運輸的,這些年他可是賺了不少錢,還成為了我大漢有名的企業家了,某從報紙上看到,他還受到了天子的接見和嘉獎。”

現在陳午的航運公司有30多條大型運輸船,總噸位超過了40萬噸,是大漢最大的航運公司之一,而大漢加快全球化的進度,也讓全球的貿易繁榮起來,對航運的需求更大,陳午這些航運企業家,趁著這股東風一個個財富快速增加。

而陳午的行業公司一直聘請的是大漢的四大艦隊退役老兵,只要加入他的公司,俸祿最低就可以達到上萬錢,有經驗的艦長成為船長年收入不但超過30萬錢,還有分紅的權利,所以陳午的航運公司一直都是優質單位,為大漢海軍解決了上萬士兵的安置問題,他也因此成為了優秀企業家代表,去年得到了天子的接見,受到表彰。

英銘他們聽到這話,臉色難看起來了,對他們來說沒有事業的確是一個痛處,但他們的父親因為上次的事情已經警告他們了,吃喝玩樂可以,但要敢再次做出違法亂紀之事,就斷絕他們的父子關系。而他們一直看不上陳午,靠著岳父吃軟飯,但現實卻是他們比不上陳午,這也是他們的一個痛點之一了。

于是張高問道:“二哥,你們塞琉古國招商引資有什么章程,什么行業適合我們?”

周建義欣喜的給張高他們介紹現在塞琉古國需求的產業。

話分兩頭,少府令劉恒進入少有的正常下班,回到自己家中。

他一回到家中就看到身材魁梧的劉如意在和自己的自己弟弟劉建,長子劉啟談話,此時劉如意臉色有點滄桑,這反而讓劉恒恍惚,以為是自己父親回來了。

劉如意看到劉恒激動擁抱他道:“四弟。”

“三哥,你終于回來了。”劉恒激動道。

兩人坐下,劉如意感嘆道:“真是恍如隔世,十幾年沒有回長安城,三哥都不認識長安城了,差點連家都找不到了,還好碰到啟兒,是他帶我回家的。”

劉恒笑道:“長安三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三哥不認識,這也正常。即便是我,去長安陌生的街道也會迷路。”

劉如意道:“現在長安城,汽車,電車,廣播,滿大街的電燈,新東西太多了,三哥好像落后了一個時代了。”

劉啟笑道:“三伯,這些電器很簡單,只要用上幾天就可以熟悉的。”

劉建笑道:“小弟的空閑時間多,這幾天我帶三哥逛逛長安城,兄長從小在長安城長大,熟悉起來很快的。”

倒是劉恒詢問道:“三哥這次回來是不是留在長安了?”

劉如意點頭道:“我在塞琉古國的政務也交代完了,現在等著朝廷給某的新任命。”

劉恒詫異道:“三哥不做塞琉古國的執政官了?”

劉如意道:“當家三年狗都嫌,更不要說三哥做塞琉古的執政官已經有6年時間,也是時候回來了。”

劉如意這幾年在塞琉古國過的并不算太舒心,塞琉古高層大部分都是平民出身,當他們成為國家的高層之后,就定下了以大漢為榜樣,建設一個工業塞琉古國的目標,所以才請劉如意為執政官,并且大量聘用大漢的人才為官員和顧問。

按理來說他們制定的這個目標是沒有錯誤的,從大漢開啟工業化時代之后,任何國家想要在激烈的競爭當中生存下去,就要成為一個工業國,更加不要說剛剛經歷了一場差點滅國戰爭的塞琉古國了。他們的危機感最強,進行工業化的意愿也是最強烈的。

但塞琉古的高層他們錯就錯在太心急,總是想要快速完成工業化,把自己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工業國,最起碼讓匈奴人不敢入侵他們的國家。

劉如意執政的時候定下先均田,完成農村的改造,償還債務,等沒有外債了,也培養了一定的人才了,再從紡織業這樣的輕工業逐步完善工業發展。

但劉如意制定的發展戰略卻不合塞琉古高層的心意,太過于保守,太過于緩慢了,光恢復期就10年,而且他們認為農業利潤太差,而且農業也沒有辦法幫助他們保家衛國,他們需要的是鋼鐵,是把鋼鐵制造成火槍火炮的軍工廠。

于是在這些塞琉古國高層據理力爭下,他們還制定了建設一個五十萬噸鋼鐵,和能年產5萬火槍,300門火炮的軍工廠。

但劉如意不同意,這樣一個重工業區花費錢財要超過三十億,根本不是現在的塞琉古國可以承受的,塞琉古國也缺乏足夠的工業人才,他們是后發者,制造鋼鐵的成本肯定會比其他工業國更高,這些生產出來的鋼鐵只能本國使用,但塞琉古國消化不了每年50萬噸的產能,缺少足夠多的市場,一開始就上馬如此大的項目,容易造成巨大的浪費,而且匈奴兩分之后,塞琉古國的軍事壓力沒有那么大,不需要這樣激進。

只可惜劉如意的意見沒有得到塞琉古國元老的認可,他們還是又想辦法在全球錢莊借貸了一筆錢,開始按照自己的計劃建設鋼鐵廠。

而結果也不出劉如意的所料,塞琉古國的工業歷史太短暫了,只有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而且安條克四世培養的工業人才,死的死,逃的逃,留在本土的寥寥無幾,他們幾乎要重新培養人才,而偏偏塞琉古的高層,一上手就是地獄難度等級。

這個鋼鐵廠從最開始建設就出現各種事故,建設的工期一拖再拖,成本也變得越來越高,本來他們還打算建設軍工廠的資金,結果全部都消耗在這個鋼鐵廠上了。三年時間鋼鐵廠都不能進行生產。

這個時候塞琉古國的高層才意識到自己小看工業生產了,但他們已經沒有辦法了,錢已經花出去了,但鋼鐵廠卻還沒有建設出來,這個工程要是爛尾,塞琉古國三十億錢就要成為他們的學費了。

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再次看向劉如意了,求他想辦法拯救這個工廠。劉如意無可奈何的接手這個爛攤子,他減小了鋼鐵廠的規模,弄出一筆錢請大漢的大匠來做總工程師,同時從軍隊當中退役一批士兵為工匠,對他們進行培養,一年后這個鋼鐵廠終于可以出鐵了,當年產能也比他們當中設計的小很多,年煉鐵只有十萬噸,品質還不盡如人意,只能打造農具,供本國使用。

而鋼鐵廠事件還只是劉如意在塞琉古國解決的麻煩之一,塞琉古國的高層沒有太多政治經驗,治理國家喜歡想當然的貪大求全,反而容易欲速則不達,好心辦壞事的交學費。

就像棉花是塞琉古國最重要的出口項目,塞琉古國的高層為了早日償還債務,命令地方官員大規模的擴張棉花種植面積,以此增加棉花收入來增加外匯。

但對很多塞琉古國的農戶來說他們都沒有見過棉花,自然也不知道棉花的習性,塞琉古國官員強制農戶種植棉花,又不提供農業技術人才來指導,這些棉花的產能了了,反而是影響了本國糧食種植,造成了地方大規模的糧食短缺,甚至出現餓死人的事件。

還是劉如意發現的早,通過炎洲都督府和希臘等大同會關系,購買了一批糧食,才緩解了塞琉古國內大規模饑荒,但也因為這樣,塞琉古國債務沒有減少多少,因為購買高價糧的關系,反而增加了債務。

經過幾次得不償失的政治運動之后,塞琉古國的高層也交夠了學費了,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都聽劉如意的話,他們的債務這才緩慢的減少了。

而劉如意看著戰友這樣有這些拙劣的表現,他才恍然意識到,當年太上皇建立了大漢之后,開國前20年為什么會選擇黃老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更是三令五申,嚴禁漢吏胡亂伸手,敢違反政令的,不管是元老功臣,都會受到太上皇的強力處罰。

原來太上皇早就知道大漢的這些功勛元老并沒有多少理政的經驗,只要他們不胡亂施政,百姓自己就可以恢復元氣,但要是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治理地方,就會出現塞琉古國現在的事情。

20年之后,大漢的漢利都有一定的處理政務經驗了,大漢才重新改變政策,全面推行工業化。

(本章完)

相關

__其他小說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