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530章 ,殷洲現狀與無效內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0章 ,殷洲現狀與無效內卷

第530章 ,殷洲現狀與無效內卷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19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起始城的糧食產能能如此高,土豆,玉米產能高是重要因素之一,都督府重視開墾是一個原因之一,來到新大陸農戶,只要愿意耕作都督府會提供鐵犁,鐵鍬的工具,還會派遣佃戶幫忙,開墾的農夫只要在來年把收入的一成作為報酬交給這些佃戶即可。

而且殷洲野牛也是解決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徐愛民他們一直處于瑪雅國的范圍內,在這里就根本沒有見到大牲口,所以最開始的時候,他們就以為新大陸沒有牛馬這些大牲口,還想著從大漢運輸一些水牛,黃牛來到新大陸。

等到都督府對新大陸探索的邊界越來越廣的時候,他們在知道新大陸的草原地帶也有無數的野牛,其體型居然不輸給高原上的牦牛,當地就打算把這些野牛馴化成耕牛。

第二年都督府就從大漠招攬了1000牧民,用了各種手段抓了上千頭野牛,這些新大陸野牛大部分野性難訓,最終成為了牛肉干,進入了起始城百姓的肚子里,只有那些小牛犢被穿上了牛鼻環,在大漢農戶的皮鞭下,開始學習耕地這一技能。

還別說,這些新大陸野牛,只要馴化好了一頭能抵三四頭,兩頭殷洲野牛套上八牛犁,1日就可以耕20畝土地,殷洲牛雖然有各種缺陷,但光一個力氣大,耐力足就是最好優點,它們深受大漢農戶的喜愛。

每個擁有殷洲牛的農戶,都對它們寶貝的很,它們牛棚的舒適度,比當地農戶的房屋都要好,日常的清洗,喂食都要自己親自來做,照顧的妥妥當當的,它們的地位甚至比殷洲土著都要高。

同時這些野牛的發現和馴化也解決了殷洲運輸的問題,這對起始城這個貿易城市太重要了。獨輪車運輸的貨物畢竟有限,運輸船也只能在沿海一帶使用,而牛車的運輸量是獨輪車的二十倍,不管是起始層運輸貨物,諸侯國運輸礦產和糧食都少不了這些殷洲牛出力。

而且殷洲牛那些桀驁不馴的同胞,他們的身軀也為大漢開拓新大陸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殷洲牛一度成為了新大陸最重要的肉類來源。

因為徐愛民這些人發現新大陸的野牛數量實在是太多了,多的讓他們難以想象,一度讓他們以為這就是野牛的大陸。本來想捕獲野牛耕作,最終變成了狩獵行為,都督府一年就獵殺了上萬頭野牛,獲得了上千萬斤的野牛肉在物價高昂的新大陸,也就是野牛肉的價格能靠近大漢的物價。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起始城可以說是牛背上的城市。

起始城,議事廳。

劉如意道:“都督,此處狩獵,某前曲將士抓獲了200頭牛犢,獵殺了120頭野牛,在我等狩獵的時候有一個殷洲部落愿意投靠都督府,這部落一共200余人,現已經到城外。”

徐愛民點頭道:“主簿,對我軍將士的功勞做好登記,同時通知申請耕牛的農戶,3日后來到都督府抽簽決定這批牛犢的歸屬。”

陳買道:“諾!”

而后徐愛民看向金迪道:“殷洲部落,交給金司馬你來安置,把他們打散安置在各個牧場當中,同時要重視對他們的教化,一年內讓他們學會漢語。”

金迪想了想道:“還請都督多派幾位夫子去牧場,今年以來都督府的八大牧場已經安置了上萬殷洲土著了,原本的夫子已經交不過來了。”

徐愛民想了想道:“某會從起始城再派8個夫子到牧場。”

起始城除了是整個新大陸的糧食中心,貿易中心之外,還是牧業中心。

而起始城的牧業還得和那1000牧民說起,最開始徐愛明找來1000多牧民,就是想馴化新大陸的野牛,但是在這些野牛群附近,卻也有不少的土著部落,他們都是追隨著這些野牛遷徙,以這些野牛作為自己的食物來源。

而漢軍在抓野牛的時候,軍隊先擺出一個漁網陣,火槍炸藥連番上陣,聲勢極其浩大,把野牛群趕到自己的陷阱之地,基本上每次都能收獲上百頭野牛。

新大陸的土著,在聽到了火藥的聲響之后,對漢軍驚為天人,當場就五體投地的跪下了。不少部落直接追隨的漢軍來到了起始城。

要是說瑪雅國是原始的農耕國,那么草原的這些部落就是原始的游牧部落,他們除了沒有鐵制的刀劍,部落的規模也比大漠小一些之外,其他的習俗就真和大漠的牧民差不了多少了。

新大陸游牧的土著不但和瑪雅人有仇恨,他們文明的程度更低,組織力更差,更加難以適應,起始城的生活。

最終還是匈奴人金迪向徐愛民提議,可以在起始鎮的外圍建立幾個牧場,安置這些投靠大漢的土著,同時讓他們放牧為起使臣提供牲口。

他認為新大陸的情況和大漢完全不一樣,大漢人口稠密,土地是一種極其珍貴的資源,用耕作的方式能最好的利用這些土地資源產出更多的糧食。

而新大陸卻是地廣人稀,到處都是蠻荒之地,整個新大陸的人口不過千萬上下,大漢百姓即便把各大諸侯國加上也不過五十余萬,可以說人才是最珍貴的資源。

開墾田地需要花費的人力物力太多了,但要是放牧的話基本上不用投入人力物力搞建設,只需要有董放牧的牧民即可,現階段放牧的優勢比種地要大,都督府應該建立一些牧場利用起始城外圍的土地。

徐愛民認可了金迪的話,在起始鎮的外圍建立了八個牧場小鎮,主要養殖的就是殷洲牛,還有一些大漢本土帶過來的羊和馬也交給他們培育,以軍事化的方式管理這些小鎮,他們既是牧民也是大漢的士兵,保衛起始城外圍的農村不受其他土著的騷擾。

而這個時候參軍劉云臉色為難說道:“瑪雅王谷雨向都督求救,說大漢的諸侯在如此搜刮瑪雅的百姓,瑪雅國將會向那些諸侯國開戰。”

“讓瑪雅王安慰瑪雅國的貴族,本都督也會限制諸侯國亂來。”徐愛民不禁也感到一陣頭痛,甚至有點埋怨自己的父親,不斷把諸侯趕到新大陸來,這不是給他找麻煩。

從北殷洲都督府建立以來,大漢一共來了三批諸侯,在新大陸的中部地帶一共建立了六十五個諸侯國,這些新的諸侯國星星落落的散布在整個中殷洲土地上。

那些在外圍的諸侯國還好,他們距離瑪雅國比較遠,雙方也沒什么沖突,這些諸侯國只要把本地的特產做起來運回大漢就可以賺錢。

就像曹性建立的諸侯國,他雖然沒找到金銀礦,但卻找到了硝石這種特產,而且在他的諸侯國幾乎無窮無盡,硝石是火藥最重要的原材料,而現在大漢的諸侯國建立了十幾個銀礦,他們對開礦需要的火藥幾乎是無窮無盡的,同時是制造肥料最重要的原材料,而大漢對肥料的需求是無窮無盡的,即便是新大陸也是這樣。

去年曹性向他們都督府輸入了五十萬石,當年都督府的糧食產能就增加了三成,這還是很大一部分硝石被當成火藥用來開礦的情況下,要是這批硝石全部被做成鉀肥,能給起始城再增加200萬石上的糧食。

最重要的是這批鉀肥也成為了輸入大漢最重要的原材料,當年就向大漢輸入了一百萬石,曹性賺了幾千萬錢,這些錢基本都是純利潤。成本不過是讓上千號人不斷的挖礦而已,大漢的船長不想浪費自己的倉位,一般都會到曹性的諸侯國購買硝石。

可以這樣說鉀肥的價格雖然沒有白銀貴,但曹性賺的錢卻未必輸給這些有銀礦的諸侯。

同時南殷洲也有人找到了新的特產,就是橡膠,龐源直接在一片橡膠林附近,建立了自己的諸侯國,他在當地吸納土著,然后用這些土著幫他割膠。

每年能向大漢輸入10萬桶橡膠,這些橡膠可以給龐源帶來兩億錢的財富,關鍵是龐源不但賣橡膠,還賣橡膠樹種子和橡膠樹苗。

從大漢進入工業化開始,對各種膠類物質的需求就是迅猛增長,大漢本土有杜仲加個橡膠原,還有什么牛膠,馬膠,魚膠,總之一切可以做膠的物品都是價格極其高的。像大漢的杜仲膠,一石的價格就超過了3000錢,就這樣還有價無市,大漢的各大機械廠都不斷搶奪這些膠源。

而橡膠的出現打亂了大漢膠類市場,一是橡膠樹的產量比杜仲膠高十幾倍,二是龐源的橡膠經紀園幾乎不要成本,它們就是天然生長出來的橡膠樹,只要收割即可。

這就導致了新大陸的橡膠即便是經過了幾萬里的海路,成本依然比杜仲膠的價格還要低。

更重要的是大漢的各大種植園和種植杜仲膠的諸侯國,能清晰的感受到橡膠對他們的杜仲江碾壓式的成本優勢,十幾倍產能優勢,想追都追不上。

面對這種打不過的情況下,大漢的各大諸侯國和經濟作物主,他們果斷的選擇拋棄杜仲膠,擁抱橡膠樹,于是在南洋,在江南,各大諸侯國和各大經濟作物,都像龐源下了橡膠種子和樹苗訂單。

而龐源給出的價格則是一粒種子百錢,一株活的到大漢的橡膠樹苗三千錢,這哪里是賣橡膠樹種子,這簡直是在賣金子。

但就是這樣離譜的價格,大漢的各大諸侯國依然是瘋搶龐源的橡膠種子,沒辦法,誰讓人家做的是獨門生意,就這些種子和橡膠樹苗,再次給龐源帶來了上億錢的財富,而他付出的成本不過是找一些土著在橡膠樹下收集種子,去野外挖一些小樹苗裝到木桶里帶到大漢去。

上面兩個都是比較成功的諸侯國,即便是沒找到金銀礦,他們靠著本地的特產依然發展的風生水起,諸侯國人已經上萬,被教化的土著也有好幾萬,可以說整個諸侯國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但這樣的諸侯國只是少數,大部分來新大陸的諸侯國,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金礦,找銀礦,偏偏新大陸的金銀礦還真是很多,到現在已經被這些諸侯找到了十幾個金銀礦,這些金銀礦產量或高或低,但每一個都不是大漢本土可以比的。

要開礦就需要人手,要建設諸侯國也需要人手,一個大漢的百姓從臨淄運輸到新大陸要花費兩三萬錢,到現在這批在新大陸的諸侯國只有幾千國民,去往新大陸的船倉有限,每年能運載的百姓也就兩三萬了,在分到幾十個諸侯國當中,每家就只能分個幾百人了。

大漢的這些諸侯很自然的就把目光盯向了瑪雅國了,不要看人家只是個原始的城邦,但零零散散的算起來這片地區有幾百萬的百姓,這不就是天然的人礦。

所以大漢的諸侯為了節省成本,那是在瑪雅國招攬百姓,甚至他們干脆和瑪雅城邦的大部落酋長和城主聯姻,直接把這些人拉出瑪雅國的體系當中。

瑪雅本就是分封制的原始國家,那些部落酋長和城主本就有很大的權利,在被大漢的諸侯挑撥,整個瑪雅國有被瓦解的趨勢。

瑪雅的老國王沒有坐以待斃,他本打算教訓一頓這些外來人,經過了幾年的交流,瑪雅的貴族也明白,這些外來人根本不是什么天神,只是另外一個大陸的人而已,我這幾年的交流下來,瑪雅國也有些鐵器,武器也有了很明顯的改進,這讓瑪雅王覺得自己有實力教訓他們。

但瑪雅王想要戰斗正和大漢這些諸侯的心意,以前只能偷偷摸摸的搜刮瑪雅的百姓,現在都打仗了,都撕破臉了,那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掠奪瑪雅的百姓。

大漢在中殷州的諸侯組建了上萬諸侯聯軍,直接擊潰了瑪雅王的3萬大軍,而后諸侯聯軍一路追擊包圍了瑪雅都城,要不是有徐愛民的調和,瑪雅國只怕會煙消云散。

此戰戰敗之后,老瑪雅王被迫退位,由徐愛民送到大漢本土去了,新的瑪雅王者由谷雨王子接任,同時徐愛民也幫馬雅國保留了5座城市,但從此之后,本來有幾百萬國民的瑪雅國,減少到只有原本的十分之一,大量的城邦脫離了瑪雅國的統治,變成了那些大漢諸侯國的城池。

而大漢的這些諸侯國瞬間完成了蛇吞象,原本只有幾千人,上萬人的小諸侯國,人口瞬間擴張了十倍,再也不缺少挖礦的人力了,而且也有人手發展農業,牧業,手工業等其他行業,比起站前向礦場的諸侯國,現在他們終于有幾分正常的樣子。

但有道是福禍相依,吞并瑪雅國大量的城邦之后,這些諸侯國快速擴張,挖礦煉礦也不缺人手,白銀,黃金的產量快速提升,但很快大漢的這些諸侯就發現自己雖然挖礦挖的更多了,但好像根本沒賺到錢。

去年從新大陸輸入到大漢的白銀超過了120萬斤,黃金也超過了七萬金,這是新大陸向大漢輸送貴金屬最多的一年。

如此龐大的白銀數量連徐愛民都嚇到了。他不是一點經濟常識都沒有的小白,知道金銀在大漢可以充當錢幣使用,如此大量的白銀流入大漢的話,必定會影響大漢的經濟。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多慮了,這么多白銀輸入到大漢是有影響,但對大漢的影響并不大,因為徐凡用紙幣取代了金銀在錢幣上的位置,大漢大額交易基本上用紙幣,仍然在流通的貴金屬貨幣只剩下銅。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必然的事情,封建時代華夏文明因為生產力先進,缺乏錢貴金屬作為等價物的歷史長達上千年時間,用后世的經濟術語來說,華夏的上千年時間一直處于經濟通縮的狀態當中。

而現在大漢有徐凡這個外掛,生產效率更是幾十倍的提升,要是還用貴金屬做貨幣,那通貨緊縮簡直不敢想象,使用紙幣維持經濟運作那是必然的趨勢。

所以新大陸的黃金白銀輸入到大漢,對大漢唯一的影響就是,大漢的經濟得到了一塊有支付能力的龐大市場,現在大漢每年往新大陸輸送價值上百億的貨物,同時新大陸也向大漢每年輸送價值上百億的貨物,這反而極大的促進了大漢產業的發展。

但對大漢沒有影響并不代表對新大陸的諸侯國沒有影響,白銀在沒辦法充當錢幣的情況下,只能為奢侈品和裝飾品流通,這市場就大為減少了,如此天量的白銀涌入大漢市場,導致大漢白銀的價格一年一個樣,最開始一斤白銀還能值3000錢,前年只能值2000錢上下,而去年一斤白銀的價格已經跌到了上千錢附近。

這種一泄千里的白銀價格,讓大漢的這些諸侯國哀嚎不已,他們的財富瞬間縮水到只有原本的三分之一,而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他們挖掘白銀的數量越多,白銀的價格會下降的越快。

這還有天理嗎,他們越努力的挖礦,越努力的煉制白銀,收入反而下降了。而且未來可見的收入會繼續下降,那他們這樣努力的挖礦還有什么意義?

于是大漢那些有白銀礦的諸侯聯合起來了,今年挖礦的人手減少了一倍多,同時開始限制白銀的輸入量,把更多的人手加入到建設諸侯國當中。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