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419章 ,不能拿藥當飯吃與匠農沖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9章 ,不能拿藥當飯吃與匠農沖突

第419章 ,不能拿藥當飯吃與匠農沖突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4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夏侯嬰的話倒是讓所有的太守眼前一亮,今年朝廷弄了100萬金,那是效果極其顯著,失業的人群快速被吸納,經濟瞬間就好,最重要的是這樣的大放水,幾乎人人都受益,每個郡不是有修馳道,就是有修坊里的工程,用朝廷的錢給自己做功績,天下就沒有比這更好的事。

一旁的賢者也露出了興奮的目光,這次朝廷大水漫灌,他們都獲得了不少的基建工程,也就是這筆錢把他們拉出了絕境。

要是朝廷經常下放這樣的工程,只要幾年時間,他們的身家就能翻一番。

“嗯!”蕭何用沉悶的聲音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他環視一周后冷靜的說道:“此次的經濟危機就相當于我大漢生了一場大病,朝廷開出100萬金的工程就是治病的藥,但各位郡守賢者,有誰會拿藥來當飯來吃?”

“繼續借錢發展,大漢的確可以變得更加興盛,但借的錢終究是要還的,大漢借錢發展債臺高筑,但要是再來一次這樣的經濟危機怎么辦?到時候只怕一場小病,就會變成絕癥。”

徐凡也打破這些人的幻想道:“積累的債務不但要還本金,還要還利息,要是爆發經濟危機,我大漢底層根本沒有錢,想要收稅也收不到,暴秦是如何滅亡的?我想在座的各位都非常清楚的,到時候我大漢唯一能做的選擇就是收有產者的稅。”

徐凡冷臉巡視在此的賢者一圈,讓那些財產豐厚的賢者們膽寒不已,他們可沒忘記大漢的這個位開國君主是如何組織起百姓反抗暴秦的,他們的前輩可是極其悲慘。

蒯徹馬上道:“丞相所言可謂是至理名言,只要是正常人,都不可能把藥來當飯吃,以借債發展經濟,簡直就是歪門邪道。”

“民間的百姓都清楚,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借債,我等可是天下選出來的賢者,要是見識連底下的百姓都不如,那干脆退位讓賢算了。”其他賢者也馬上反應過來,剛剛天子的意思也非常明顯,大漢真有扛不過的危機,那必定是殺他們來祭民,這些賢者絲毫不懷疑漢帝能做出這樣的手段。

既然吃不到肉,還有可能會惹來一身騷,他們自然不會贊同這個政策。

徐凡道:“各位賢者太守,朕跟你們講個故事吧,希望對你們有所啟發,有一個姓鷹的老太太,她沒有錢也想住大房,但她想的不是靠自己的辛勞努力,購買一棟大房子來住,而是去找印子錢商借了錢建了一棟大房子來住,剛開始這個老太太住的新房子很高興,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她就要還債,最開始還的錢并不多,但隨著利滾利,她欠的錢越來越多了,后面她即便是沒日沒夜的努力干,依舊還不清債務,最后他借錢建的房子被印子錢商沒收了,她子孫后代依舊要償還這筆永遠償還不清的債務。”

而鷹老太太的鄰居龍老太太也想住一間大房子,但龍老太太卻是帶著自己家人拼命苦干,過了幾年,他們終于攢夠了蓋房子的錢,蓋了一間大屋子,龍老太太雖然沒住上這屋子,但她的子孫后代卻在這間屋子當中繁衍昌盛。

“各位學者認為我大漢是要做龍老太太還是要做鷹老太太?”

這是后世一個很有名的故事,當時很多人被洗腦認為鷹老太太的做法才有道理。

但這個故事從來不會告訴你,你還貸的時候是要還兩套房的錢,更不會告訴你,中途要是出了任何問題,房子不但沒有,還會背上一筆還不起的債務,后市這些問題一一全部爆發出來了

蒯徹馬上道:“自然是要做龍老太太了。”

“父母愛子女,則為之計深遠,我的應該學那龍老太太為子女留下一筆財富,而不是鷹老太太留下無窮的債務,像鷹老太太哪有為人父母的樣子。”賢者們紛紛改口,要以龍老太太為榜樣。

徐凡繼續道:“是啊,父母愛子女則為之計深,我等愛家鄉也是同理,朕身為天子,自然想為大漢留下一筆財富而不是債務。

你們也自然想為家鄉留下一筆財富而不是債務,所以各位賢者在家鄉也要有監督漢吏的覺悟,漢吏花的錢,就是你們家鄉的稅稅收,是你們鄉親的錢,也是伱們的錢,這錢花得有效率,你們的家鄉就能興盛,但要是花的沒效率,甚至被貪污腐敗,那么你們家鄉發展就會落后于其他地方。”

“想來這各位賢者也發現,大漢郡縣這些年的發展,越是興盛的地方就發展的越快,越是貧窮的地方發展的越慢,四周窮縣的人就會跑到富裕的地方去,形成了惡性循環,使強者愈強,弱者愈弱,這就是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余,你們不想成為弱者,擔負起監督漢的責任,讓他們好好發展你們的家鄉。”

“對對對,天子所言,可謂是至理名言。”蒯徹討好道。

所以說互聯網是個好東西,他能集合整個天下人的聰明才智,讓一條政策的影響方方面面討論的無所遁形,甚至于制定者沒想到的方面,人家都不讓你想到。

后世有個很有名的問題,為什么要借債發展,甚至發展出分期貸款這樣的模式。

因為從第1次進入工業革命開始,人類的生產就大過了消費,無數的作坊主想盡了各種辦法,為的就是要尋找市場,而后傾銷他們的貨物,但他們想這么多辦法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從自己口袋拿錢出去。

像借債呀,分期付款呀,就是讓窮人有錢買他們的貨物,這種模式可以增加他們的財富。

而最簡單加俸祿的方法他們卻舍棄不用,因為這是要從他們手里扣錢出來。

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就被無限的復雜化了,消費貸,刺激貸,金融貸層出不窮。就是不愿意從最簡單的源頭解決問題。你他媽加點俸祿消費不就起來了。

蕭何道:“那各位賢者同不同意朝廷的財政縮減計劃?”

秦泊舉手道:“同意。”

跟著秦泊身邊的墨家賢者也紛紛舉手。

蒯徹看了一圈也跟著舉手,于是越來越多的賢者開始舉手。

蕭何道:“好,朝廷財政縮減計劃通過,各郡太守從即日起開始制定縮減財政的計劃,在賢者會結束之前公告天下。”

大漢的各郡太守臉色極其難看,接下來的幾年,他們的日子都要不好過。

結束了蕭何的提案之后,秦泊站起來道:“某這兩年根據朝廷戶籍人口數據,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大漢民間把孩童15歲看成成年的年齡,鄉間農戶的孩童開始跟著農戶種田,而城鎮的孩童則到了各作坊做學徒。

因為我大漢開放了戶籍,農戶也可以自由到城鎮打工,就某計算的數據來看,每年差不多有100萬農戶進入城市打工,幾年前我大漢的作坊還能容納這些學徒工價。

但今年的經濟危機已爆發,作坊制造的工匠數量遠遠滿不足不了大漢每年孩童成年的數量,他們紛紛涌入城鎮當中,讓工匠的數量增加,各地的作坊組開始有意壓低公賬的工價。

就某在大漢各郡縣調查的情況來看,我大漢工匠俸祿在危機之前已經普遍有下降的趨勢,現在更是下降到大漢開國之時,工匠想要達到他們原本的收入,必須要加班12個時辰,幾年前我大漢提薪的成果可以說是毀于一旦。”

“朝廷對這種情況應當重視起來,這次經濟危機為什么會爆發,還不是普通百姓太窮,他們買不起太多的布匹,制作不了新的衣服,只能近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補丁打補丁的過日子,但沒有百姓買不起布匹,產能過剩就會爆發,這樣的危機已經爆發了一次,朝廷要還不重視這種情況,下一次危機必定會重新到來。”

秦泊說完把自己找到的數據,傳遞給天子丞相朝廷的三公九卿和在場賢者。

秦泊統計的非常詳細,不但有每年農戶進入城鎮打短工的數據,還有每年青年增加的數據,打短工的農戶,他們終將會回到農村經營自己的土地,尤其是這兩年各種經濟作物的種植,讓農村的農戶越發沒有時間打短工。

但相對應的是大漢成年的青年,他們普遍不愿意待在農村,喜歡堆積在更加富饒的城鎮當中,這就導致了大漢每年要新增上百萬的就業需求。

如此龐大的就業需求,前兩年大漢的領土快速增加,手工業增加迅速,掩蓋了這個問題,但今年經濟危機爆發,這個矛盾就徹底爆發出來。

順帶還降低了工匠的議價權,導致了天下的財富,雖然還處于增加的狀態當中,但工匠們獲得的收益卻在降低,徐凡給他們爭取的4個時辰,又緩慢的被這些作坊主以加班的方式弄回去了。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原點。

蒯徹道:“秦賢者你這是什么意思,難道只允許你們墨家的工匠增加收入,不允許天下的農戶增加一些收入。

我大漢一戶普通農家,一年賺不到3000錢,平均到12個月就是250錢,這不是一個人的俸祿,是一戶農戶的收益,我大漢一戶農戶是四五口之家,平均下來一個人一個月賺不到50錢。”

“而我們能提供他們四五百錢的俸祿,半年就能讓他們賺3000錢,難道這也有錯,還是在秦賢者者看來,你墨家的工匠才能賺這筆錢,普通的農戶就不能賺這筆錢。”

“某告訴秦賢者,普通的農戶也有憑借自己勞動力獲得財富的權利,你沒有資格剝奪他們這個權利。”

“彩!”無數作坊主出身的賢者紛紛喝彩。

多少年了,他們終于碰到了一個可以和墨家巨子硬剛的人了,許多人都激動的快熱淚盈眶。

在墨家的組織下,工匠都快成大爺了,打不得罵不得,還有加俸祿,現在終于有一個愿意為他們出頭的人。

秦泊道:“某不是這個意思,某只是想要提醒朝廷要重視這個問題。”

蒯徹道:“你們墨家也可以自己開工廠養活這些工匠,大家可以憑本事競爭,如果你們墨家能給那些工匠每個月開出上千錢,并且還能讓這些作坊存活下來,那我等敗的也無話可說。”

秦泊道:“蒯賢者,你這是在無理取鬧,我只是讓朝廷重視工匠的利益,嚴格執行法度,保護工匠的權益。”

蒯徹冷笑道:“你這話的意思就是農戶的權益就不需要保證。某也要反問一句,憑什么你工匠就能掙俸祿,農戶就不行,你們工匠既然覺得俸祿低,那何不去我大漢的邊疆屯墾,我大漢的疆土方圓有十萬里,有的是土地可以開墾,你墨家帶人去開墾田地,城里的工匠自然就少,人少了俸祿不就高了。”

“彩!”賢者們紛紛喝彩,連大漢的那些太守分內心都暗喜,這算是用秦泊的話來回懟他了。

叔孫通感嘆道:“秦末亂世,這個蒯徹憑著一張嘴就說服了整個燕國,這等縱橫之是術不輸給當年的酈食其。可惜蒯徹沒有遇到明主,浪費了一身的本領。”

徐凡燕看著秦泊落下風道:“今議事時間已經夠長,大家也有點疲憊了,我等暫且休息,后續的提案明日再說。”

于是今日的賢者會結束。

徐凡帶著秦泊,蕭何,葉騰,商農來到燕宮,然后詳細詢問了秦泊統計的資料。

秦泊也巨細無遺的向徐凡和蕭何這些丞相,述說墨家記錄的就業數據。

最后他無奈道:“陛下7年的時間,天下的工匠數量翻了一倍,本來快速增加的紡織業,礦業,水泥,磚窯等行業可以吸納這些工匠,但今年的危機讓紡織業也倒了一半,其他行業的發展也變慢,同時蒸汽機的出現極大提升了紡織業的效率,以前需要300人的紡織工廠,現在100人就足夠了,這進一步壓縮了工匠的崗位,現在大漢的經濟危機已經逐漸開始平復,朝廷的工事也即將完工,到時候大量的工匠涌入市場,卻沒有足夠的崗位容納,后果只能是兩三個人搶一個崗位,7年前我等為工匠爭取的福利將會煙消云散。”

葉騰看到秦泊統計的青年數據不斷搖頭道:“這簡直就是無解的問題,現在都不算是情況最危險的時候,每年增加的青年也就是百萬上下,但再等10年,每年就會有兩三百萬的青年涌入市場,那個時候的情況某簡直不敢想象。”

按照秦泊的統計圖,大漢12年到15年左右的青年也就是百萬左右,但大漢歷十五年,陡然提升到150萬,大漢16年提升到163萬,大漢17年提升到175萬,大漢是18年196萬,后面的數字越來越高。

人口增長的數字如此之快,一來是天下太平,本來就有一波人口的暴漲時期,二就是徐凡大力推廣醫療發展,降低了生產的風險,用戲曲的方式推廣衛生常識,讓人口的死亡率快速下降,這進一步提高了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而現在他們就要面對人口暴漲的問題。

本來發展工業化是可以解決勞動力的問題,但在手工業向工業過渡時期反而沒有那么大的崗位。

因為高效的蒸汽機反而消滅了大量的崗位,而蒸汽機配套的工業體系還沒有建設完成,大量的新增崗位沒有出現,這個時期反而是工匠最困難的時期。

葉騰想了半天后道:“我唯一能想的辦法就是再次學習暴秦的政策,嚴控戶籍,執行分丁政策,把成年的丁口遷徙到邊疆屯墾,既可以解決大漢內部人口壓力的問題,又可以解決邊塞人口稀少的難以開發的問題,當新田地開發出來了,我大漢又有新的城鎮,作坊的市場也被開墾出來,這就形成了正循環。”

商農不滿道:“憑什么要我等農戶吃這個苦,難道我大漢的農戶就天然低人一等,他們就不配過好日子,就要和野獸搏斗,就要去墾荒。”

葉騰道:“某就是在想辦法解決問題,又不是針對大漢的普通百姓,你自己也看到了,以后大漢每年要增加200萬青年丁口,手工業容納不了這么多了,大漢內地也沒有這么多土地分給他們,朝廷不組織他們去開墾新的田地。”

“某告訴你會有什么結果,本來一戶有100畝土地,但這戶農家如果有三個兒子,百年之后,農戶的這三個兒子,每個人只能分到33畝土地,33畝土地最多只能種出70石糧食,交十石田賦,只剩下六十石,如果這個農戶要養老婆孩子,他甚至都不敢多生,只要生了三個兒子,他們全家就得挨餓,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不是吃飽了只能吃就能過好日子,余下的那些東西都是要花錢的。”

“你說農戶小孩的教育問題如何解決,這農戶突然生病有錢醫治?我等花了10年時間,把天下的百姓帶到了溫飽線上,總不能10年之后又重新跌回去吧。”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朝廷組織他們屯墾讓那農戶的三個兒子每個人再能分到100畝的土地,這樣他們每個月除了吃飽穿暖,還能結余3000錢。”

“今天這些農戶的孩子吃苦是為了他以后不用帶著全家人挨餓。”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