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412章 ,作坊主不同的抉擇和第一次產業危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2章 ,作坊主不同的抉擇和第一次產業危機

第412章 ,作坊主不同的抉擇和第一次產業危機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3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412章,作坊主不同的抉擇和第一次產業危_

第412章,作坊主不同的抉擇和第一次產業危

字體:

第412章,作坊主不同的抉擇和第一次產業危

四千五百萬匹的數字震驚全場,賢者們都不敢相信,他們一年能生產出四千五百萬匹,要知道整個大漢的人口也不過是4400萬人,人均一匹多,這生意能好做嗎!

“這是真的嗎?大漢怎么可能生產這么多匹布?”

“朝廷是如何統計出來的,某怎么相信這數字是真?”

要知道封建時代布匹的產能一直跟不上需求,所以才會在上千年的歷史當中一直能當錢來使用,也就是在明清時期紡織業技術大發展,布匹才逐漸的沒有了金融屬性。

所以在所有漢人的腦海當中,布匹一直是緊缺的貨物,現在忽然有人告訴他們布匹已經太多了,多的賣不完了,賢者們在腦海當中還是很難接受這個事實的。

蕭何拍拍手,十幾門漢吏端著一疊統計報告,分別發放到賢者們手中。

賢者打開報告書,發現里面統計的是大漢各郡縣的紡織作坊,紡織機,紡紗車以及每年生產的布匹數量。統計的非常清晰,每個區每個縣都有具體的數字。

一個內史郡一年就生產了四百五十萬匹布料,三川郡生產了五百五十萬匹布料,這兩郡就生產了上千萬匹布料。

而后是陳郡的三百萬匹布料,會稽郡二百六十萬匹布料,雁門郡二百四十萬匹布料,臨淄郡的二百二十萬匹布料。

這一個個龐大的數字讓人暈眩,但賢者回憶自己家鄉的紡織作坊廠,數字不會相差太多。

蕭何道:“這是朝廷派遣了幾百上計吏,花了一年時間統計的紡織業數據。雖然不敢說完全準確,但也可以大致說明紡織業的情況。”

“怎么會冒出這么多紡織廠,這么多匹布?”即便有了這種精確的數字,很多賢者還是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因為這一切變化的太快了,10年間,布匹由帶金融屬性的等價物,變得產能過剩的商品,這種激烈的變化在封建時代幾乎不可能出現。

上計吏張蒼道:“各位賢者,爾等應該睜眼看世界,從水力紡紗車研制出來開始,這一切就不可避免,現在我大漢最先進的水力紡紗車能同時紡一百個錠,一日便可紡出上百斤紗,效率是手搖式紡紗車的百倍,畜力紡紗車也比手搖式紡紗車快了幾十倍。同時還出現了踏板式紡織機,飛梭,水利紡織機,織布的效率也提升了十幾倍。”

“以往我大漢還缺乏原材料,導致紡織業的效率難以完全發揮,但獲取大漠之后,豐富的羊毛堆滿了這些紡織作坊,各大紡織廠織布的聲音從早到晚不曾停歇,出現今日這種事情已經是必然的。”

“所以朝廷才會限制紡織作坊的擴張,因為再繼續增加下去,紡織業就會出現陛下所說的結構性產能過剩,所有人都會沒飯吃。”

賢者們終于有的理解朝廷這一年多的舉動,也認可朝廷新的丞相,原來大漢的紡織業已經是烈火烹油,極其危險的境地,蕭何這一年來都在解決問題。

賢者們看完紡織業的統計報告之后,第一日賢者會結束。而這份紡織業的數據也隨著賢者會的結束,流傳在整個長安城當中。

長安城,聚賢樓,大漢的各方諸侯匯聚于此,他們按照自己的交情,三三兩兩坐在一起。

劉邦驚愕道:“我大漢一年居然能生產這么多匹布,難怪這兩年布匹的價格越來越低。”

這對劉邦來說只是看那個熱鬧,沒辦法,沛國野人眾多,這些人連種田都種不好,更不要說織布這種技術活。

同時遼東的地理環境也限制了紡織業的發展,水力紡紗車,水力紡織機,關鍵是得有水,遼東卻是一年當中,有一半都處于冰天雪地當中,畜牧業也比不上大,這種地理環境就天然不適合大型紡織作坊扎根。遼東的百姓一般都是購買臨淄的布匹來使用的。

現在劉邦的沛國靠的是捕鯨業和造船業賺錢,同時大部分遼東諸侯也是如此,大漢北方正好有一個鯨魚棲息地,這些諸侯捕一頭鯨魚就能賺幾百萬錢,自然不愿意花力氣培訓工匠升級產業。

呂臣苦笑道:“某才建立了一個大型紡織作坊,卻沒想到遇到這種事情。”

因為遼東本土沒有紡織業,本地布匹價格比大漢境內稍貴一些,呂臣想來開個紡織廠,好歹遼東有個上百萬人口的市場,不怕賺不到錢,結果卻沒想到遇到產能過剩這樣的事情。

這世道就這么有無奈,有心氣的不一定成功,但做咸魚肯定很舒服。

陳曉道:“呂臣大哥,你才弄多少織布機,在我陳國紡織業可是支柱產業啊,某只覺得這兩年絲綢難賣了點,卻沒有想到大漢會有如此多的紡織廠。”

陳國的絲綢比不上蜀錦,屬于那種質量比較差的絲綢,靠打價格戰和數量優勢取勝,但這兩年陳國的絲綢也變得越來越難賣了。

劉邦笑道:“陳國公,你想辦法繼續南下,把絲綢賣給那些野人。”

陳曉翻白眼道:“你也說了那是野人啊,他們哪來的錢買絲綢,看來某以后只能多種點漆樹和桐油樹。。”

許重召道:“陳國公你們南方諸侯特產多,即便是少賣點絲綢也沒啥事,我們遼東的諸侯就不行,呂國公好不容易找條發財的路,結果還沒發財就給斷了。”

英布問道:“你們說朝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紡織業可是朝廷的支柱產業,要是紡織業都不賺錢了,朝廷只怕要過很長的苦日子。”

面對這個問題,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但依舊想不出什么好辦法。

劉邦道:“只怕這紡織業以后就和糧食一樣,變成了辛苦活,再想和幾年前一樣賺錢很難。”

內史令酈商,三川郡太守陳銳他們找到天子,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

徐凡想了想后世的做法道:“兩個方法。”

“兩個方法?”大漢所有的太守精神一振。

“第一個方法就是去產能,把那些紡織機落后,產能低,效率低的作坊通通關閉,這些落后的小作坊空出來的市場,大家自然就有錢賺了。”

“啊!”顯然酈商他們沒有想到,天子會提出這樣的方法。砸人飯碗,不管在任何時候都是極其忌諱的事情。

徐凡無奈道:“市場就是這樣殘酷,今天這些落后的作坊不主動退出市場,明天他們也會在殘酷的競爭當中被淘汰出市場,這就是市場競爭之道。”

后世的鋼鐵也就是這樣,即便是再無奈再殘酷,這產能也得去,不然的話只能拉著所有人陪葬。

陳銳急切問道:“陛下第2個方法是什么?”

徐凡道:“增加百姓的收入,讓他們有錢買更多的布匹,要是我大漢百姓人均每年能消費兩匹布,這就是近9,000萬匹布料的市場,市場擴大了,大家自然就有錢賺。”

陳銳他們更加無語,這方法更加不可行,增加收入要是那么好做的話,天下的百姓也不會窮苦幾千年了。

陳銳他們也很難想象,百姓要兩匹布做什么,這個時代的大漢,百姓還沒有從物質匱乏的心理當中走出來,衣服總是補了又補,一年消耗兩匹布,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該如何消耗。

徐凡也明白第二點更難做到,要不然后市那么多國家不會弄出什么分期付款,消費貸,用寅吃卯糧的方法來創造虛假的繁榮。

翌日,蕭何匯報大漢朝廷下一年的計劃。

“朝廷在接下來的一年將會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的產能,使紡織業更加健康繁榮,引導錢財投向更加有前途的行業,同時大漢也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建設,像翻修新城,建設軌道,碼頭,馳道等基礎設施,朝廷重點投資和百姓息息相關的民生設施。”

用簡單的話來說,一是去產能,二是用基建增加百姓的收入,促進消費市場的增加。

和后世的選擇幾乎是一模一樣,只能說面對同樣的問題,能做的選擇極其有限。

今年的賢者會轟動了整個天下,尤其是關于紡織行業的調查報告,讓一部分紡織作坊主如獲至寶。

這些作坊主能感覺布匹難賣了,也感覺到大漢的紡織廠越來越多,造成生意難做的原因,但像朝廷這樣第一次統計整個行業的數據,能讓大家清晰的知道為什么生意難做還是第一次。

但有的事情卻讓人非常無奈,即便是這些紡織作坊主,已經知道了行業的現狀,但他們卻沒有后退的道路。

去產能說的簡單,但離開了自己熟悉的賽道,去其他行業和人競爭,只怕下場會更慘,這些紡織作坊主即便知道了行業艱難,那也得咬牙挺下去,熬死了同行,他們就可以活了。

大漢歷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雁門郡,漠南商社總部。

蒯徹他們得到朝廷對于紡織業的統計數據。

對于漠北商社的股東來說這是一份極其絕望的數據,他們的產業就是大漠的草場,大漠的羊毛,紡紗車,紡織機等紡織業上下一條龍產業。

紡織業興盛,他們的家族就興盛,紡織業衰敗,他們的家族就會衰敗。

“我等該怎么辦?”漠北商社的所有股東內心都惶恐無比,看不到明天的到來了。

蒯徹紅著眼道:“把其他人卷死,把他們清理出紡織業,我們就可以活下來,不但能活下來,還可以活的更好。”

“江南的紡織廠他們的效率比我們更高,布匹的價格也比我們更低,除了羊毛布,我們根本競爭不過他們。”

蒯徹冷笑道:“我們已經掌握了紡織業新的利器了,是時候把一些落后紡織作坊掃蕩出局。”

“朝廷制造的紡紗車已經成功了,現在已經可以同時紡五十個錠,除此之外,朝廷還弄出蒸汽紡織機,效率是現在最好的踏板式紡織機的三倍,我等只要裝備了這些新式器械,就可以卷死其他同行。”

“我等的紡紗車,紡織機都是新機器,很多機器的本都沒有回,現在又使用新機器,是不是太浪費了?”王氏掌柜心有不甘問道。

因為有徐凡這個外掛,大漢紡織業的發展速度不輸給后世,幾乎每隔兩三年就會有新的改進,以提升紡織行業的效率,大漢的紡織業用10年時間橫跨了千年的進步跨度。

當然有得就必有失,機器更新換代的速度如此之快,很多紡織作坊新機器才剛剛適應,織布機的成本才剛剛賺回來,朝廷又研發出效率更高的機器出來,逼迫的這些作坊主不得不再次購買新的機器,這是讓所有的作坊主最頭疼的事情。

蒯徹冷臉道:“不用朝廷的新機器死的就是我們。某已經打算購買100臺蒸汽紡紗車,50架蒸汽紡織機,同時某打算羊毛布的價格再降一百錢,麻布的價格降低到300錢。”

“300錢,這個價格已經低于成本價!”所有人都為蒯徹的瘋狂感到害怕了,這已經不是做買賣了。

蒯徹卻冷笑道:“某計算過,以蒸汽紡紗車,蒸汽紡織機的效率,這個價格剛剛好可以回本。”

而后他冷著臉看著四周道:“我們連命都快要沒有了,還要利潤做什么,現在紡織業的情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們是想自己死讓出市場,還是想其他人死,給我們讓出市場?”

“天子課的講義你們到底有沒有仔細學習,認真讀過商品那一課嗎?我們紡織出來的布匹,只要沒有賣出去,就不能稱之為商品。

天子說的話是對的,要成為商品,就要經過那驚險的一跳,現在我們面對的就是那驚險的一跳,跳不出去,我等就要死。

而想要把物品變成商品,就要比別人價格更低更吸引人,怎么讓布匹的價格變得更低,那只有提升生產力,讓我們的生產成本比別人更低。”

說到這里蒯徹是極其佩服天子的,落一葉而知秋,天子好像看到了紡織業的未來一樣,提前給他們做足了警告。

蒯徹繼續說道:“蒸汽機雖然我們有投錢,但其他商賈也有投錢,留給我們的時間并不多,要是我們不能包圓朝廷的蒸汽機,每漏出一臺蒸汽機就是給我們制造一個強大的敵人,現在已經斷了短兵相接的時候,伱們是想被敵人用蒸汽機摧毀自己,還是自己用蒸汽機摧毀敵人,爾等自己做決定。”

這些漠南商社的股東思考半天后咬牙道:“會長說的不錯,現在我等的處境就如同那趙奢,根本沒有后路可言,只能狹路相逢勇者勝。

江南中原的商賈敗的起,他們還有其他的產業,還有富饒的香料島,我等的財產全部都在紡織業上,我等沒有后路,也敗不得。某也跟著會長學,定下100架蒸汽紡紗車和50架蒸汽紡織機。”

“某預定80架蒸汽紡紗車,40架蒸汽紡織機。”

“某也定50架蒸汽紡紗車,20架蒸汽紡織機。”

漠南商社的各大股東紛紛開始拿出家來做最后的拼搏。

大漢歷十一年十月二十日。

長安城的新建立的蒸汽作坊,他們忽然得到一個天價訂單,漠南商社向他們訂購了上千臺蒸汽紡紗車,五百多架蒸汽紡織機,這個訂單的總價值高達1億5,000萬錢。

而在此之前,朝廷已經訂了500臺蒸汽紡紗車,200臺蒸汽紡織機,訂單總價值7000萬錢。

長安蒸汽機械廠,成立不到一個月時間,三年的產能都被定下來了。一個年產值突破上億錢的大型作坊就此誕生,轟動整個長安城。

兩筆訂單讓長安蒸汽機械廠的營業額超過了長安馬車廠,成為了大漢最賺錢的作坊之一。

蒸汽作坊的總大匠李雷,面對這樣天量訂單,向長安鋼鐵廠定制了新式的刨床,銑床,鏜床以提升蒸汽機的生產效率。

并且把大量的核心部件交給其他的實驗組來打造以提升生產效率,加快蒸汽紡紗車蒸汽紡織機的交貨速度。

實用型蒸汽機開始在這片土地上轟鳴。

于此同時天下的局勢也開始發生變化,賢者大會之后,有一部分紡織業作坊主警覺起來并想辦法求生。

但大部分人根本不相信這數字,生產的布匹會賣不出去,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布匹是可以當錢來使用,有人會覺得自己手中的錢多嗎!

很多紡織業的作坊主,認為是他們這些民間紡織作坊越來越強大,已經開始影響到大漢的官營紡織作坊,天子為了維護少府的利益,這才炮制出產能過剩的謊言。

正好金融業的動蕩結束,該破產清理的小錢莊已經破產了,該交的存款保證金也交了。

錢莊開始重新進行借貸業務,畢竟因為這次金融的整頓,大部分錢莊貸款業務都停業半年多了,再不想辦法賺錢,他們連支付百姓利息的錢都不夠了,于是在賢者會之后,紡織業的產能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了一波創業的小高潮,大漢紡織業的產能進一步提升。

但到了大漢十二年五月份,市場容納的布匹到了極限,各大紡織廠的布匹都很難賣得出去,只能積壓在倉庫當中。

傳導到上游的羊毛行業,羊毛收購價格直接暴跌了三成,即便是這樣,還有大量的羊毛很難出售出去。

熱門、、、、、、、、、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