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63章 ,蒯徹謀劃與金錢攻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3章 ,蒯徹謀劃與金錢攻勢

第363章 ,蒯徹謀劃與金錢攻勢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7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漠南商社議事廳。

平虜堡所有作坊主,商隊掌柜都會聚一次。

而在這議事廳當中還掛著一張簡易的大漠地圖,上面記載著一個個水草豐茂之地,一個個部落匯聚之地,一條條他們花費無數時間和生命探索出來的商道。

僅以準確度而言,這些商隊聯合起來繪制的大漠地圖,比韓信手中的那張還要精確還要完美。

本地作坊主令狐云遲疑道:“我們的謀劃能成功嗎?這可是1000萬畝的土地,即便是草場,天子和朝廷只怕也很難答應。”

其他作坊主也是擔憂的看著漠南商社主事蒯徹,他們打算用10億錢購買大漠上千萬草場就是他提議的,但大部分的作坊主都反對這樣的事情,主要是覺得他們沒有這個資格,甚至擔心這樣的行為會引起朝廷的震怒。

但羊毛布帶來的豐厚利潤又讓他們難以舍棄大漠的草場,不掌握原材料,不掌握牧場,他們就不可能獲取羊毛布再豐厚的利潤。

這兩年因為紡織機不斷增加,而羊毛數量增加卻沒有趕上紡織機的速度,這就導致了羊毛價格連年上漲,現在的羊毛布已經是兩年前的三倍多了,整個北方牧民因此受益,每年光剪下的羊毛都有一只羊的十分之一左右的價格。

這就讓很多紡織廠主惱火了,他們辛辛苦苦的建設紡織廠,培訓工匠,販賣羊毛布,結果錢卻被那下些愚笨的胡人牧民賺走了。這都是從他們口袋當中掏走的錢,就是因為這份不甘心,他們才想要自己控制草場。

漠南商社主事蒯徹笑道:“大家看看,這是我們聯合所有商隊繪制的大漠地圖,如此廣大的疆域,區區1000萬畝畝產,對整個大漠來說根本不值一提。

于是蒯徹就聯合其他作坊主成立了漠南商社,主要是他們把自己的力量聯合在一起,更好的影響到大漢。

這不是一個有腦子的人都會想到的事情!

當然大漢國情特殊,弄出奴隸制漢帝都饒不過他,很多特殊的手段不能用。

開玩笑,面對漠南這么大的地盤,還遇到缺羊毛的問題?

沒有羊就殺到大漠去抓,缺少牧民就去漠南去打草谷。

面對這個問題,蒯徹沒有像其他作坊主一樣聽天由命。

而后蒯徹夜遇到了一個其他作坊主一樣遇到的問題,就是原材料不足,導致紡織廠難以全力生產。

“大漢的地主豪強已經被天子舍棄了,我們能不能與天子共天下,就看大家的本事了。”

蒯徹繼續說道:“天子是一個賞罰分明之人,要是我們刻意立下功勞,這事情成的概率更大。”

蒯徹就是雁門郡郡賢者,也正是因為有這層身份,他在雁門郡賢者會上提議,為了更好的發展雁門郡的紡織業,漠南都督府應當幫助他們開發漠南的草場,這個提案自然得到了雁門郡賢者的同意,于是漠南商社就租種到上百萬畝草地。

一個商隊掌柜道:“但很多頭人舍不得他們手中的權利,不愿意投靠大漢。”

他也是借助這層身份官商聯合,打通漠南軍方,讓韓信同意了大漢歸化法案,漠南士兵幫助他們撿牧民。

是的,漠南商社就是蒯徹想辦法組建的,當初他看陳馀不是明主,再繼續留在陳馀身邊說不定項上人頭都有可能被漢帝砍了,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蒯徹離他而去。

蒯徹鄙視道:“幾十上百人的小部落有個屁權利。告訴他們把牛羊清點賣給我們,自己到大漢來當一個富家翁比當頭人更好,要是實在想管人,我們也可以讓他們紡織作坊,牧場的掌柜,讓他們繼續管人。一下接收幾十萬匈奴人,我們也需要一些熟悉匈奴人的頭人來管理他們。”

蒯徹認為漢帝持續這樣做,以后大漢的天下必定是商賈和貴族的天子。所以他在雁門郡才沒有購置土地,而是開起了紡織廠,成為作坊主之一。

蒯徹發現大漢的賢者會非常有意思,這玩意就是把大漢的豪強貴族,塞入大漢朝廷的體系當中,并且在漢帝的支持下,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強大,真正做到了與天下百姓(貴族豪強)共天下。

某是了解天子的,陛下是一個信奉肉爛在鍋里的人,我們的身份就是最好的保障,大漠如此廣大的地盤不交給我們這些漢人,難道到交給那些胡人放牧不成,等他們壯大之后,再來進攻我大漢。

“我們的事能不能成功?大漠能不能被我們掌握,就看大家的本事了。”

天子對地主豪強的打壓是顯而易見的事情,但天子對商賈之道的支持也是極其明顯,甚至第一次把產業提升到國本的程度。賢者會當中本有很多大漢的地主豪強,但兩年前天子一場大罷工,打掉大量地主豪強賢者,大量農戶賢者,作坊主賢者開始涌入賢者會。

蒯徹自信道:“此事只要李參軍愿意上報天子,我們的事就成了一半。”

蒯徹環視一周道:“我們要讓漠南都督看到我們的實力,要讓天子看到我們可以幫助大漢擊潰匈奴人,這個世道你們把自己的本事顯露出來,不建立軍功,誰能重視我們?”

離開陳馀之后,蒯徹就在雁門郡定居,為了生活的好,他開辦了一個紡織廠,而后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沒幾年時間,蒯徹的紡織廠就成為了整個雁門郡最大的紡織廠,積攢下萬貫家財,成為了雁門郡當地的首富。

而后他看著在場的作坊主和商隊管事道:“現在是大家發動自己關系的時候,告訴那些愚蠢的匈奴部落頭人,現在是他們投靠大漢最好的時機,匈奴人的破船已經快要沉了。”

所有的作坊主和商隊掌柜聽了蒯徹的話都熱血沸騰,他們這些商賈也讓參與軍國大事,甚至可以影響一個大國的存亡,這讓他們內心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自豪感。

大漢八年三月九日,漠南都督府參軍帶來兩萬騎兵北上支援韓信部。同時前來支援韓信的還有漠南商社的人。

拜月山,漢軍前線大營。

李左車帶來的2萬大軍,極大減緩了韓信的兵力不足的情況。

而李左車也帶來漠南商社的提議,甚至還說了蒯徹愿意出力幫助漠南都督府吞并白羊部。

韓信冷笑道:“蒯徹還是老一套,總是喜歡挑動唇舌搬弄是非,但對面的可是匈奴人,他們可不吃縱橫家的那一套。”

韓信是兵家之人,自然不可能喜歡縱橫家的那一套。

但李左車想了想道:“漠南商社在大漠也有不小的勢力,或可幫助到都督,都督見見他們也無妨。”

韓信給了李左車一個面子接見了蒯徹。

蒯徹一看到韓信就說道:“都督,我大漢糧草還未囤積足夠您就貿然發動北伐大戰,只是因為發現了白羊部的破綻,想要為北伐,提前清理這個障礙,不知小人說的可對。”

韓信點頭道:“沒錯!”

“大漠廣大,要是我大漢和匈奴人爭奪這片土地,是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的,朝廷一直以來的戰略就是吸納匈奴人的部眾,以此來虛弱匈奴人,而將軍也是有這樣的想法?”

韓信道:“我大漢的戰略一直都是以殺傷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

蒯徹笑道:“漠南的白羊部有十余萬部眾,按照都督現在的做法,即便可以重創白羊部核心力量,但大部分白羊部小部眾,卻可以逃回漠北,以小人計算,這些匈奴人的數量有67萬之多,要是去了漠北可以給匈奴人增加上萬的精銳。”

對于這點韓信也是無奈,漠南這環境就決定了白羊部分的極其散,而白羊王為了防備小部落投靠大漢,把這些部落分散安置在靠近漠北的地方。

韓信是沒有足夠的兵力來圍剿這些小部落的,他只能針對白羊部相對中大型的部落,至于那些想要逃走的小部落,他也沒有任何辦法,漠南太廣大了,他手中的兩萬人可做不到封鎖漠南。

蒯徹卻自信道:“我漠南商社可以幫助將軍把這些白羊部眾留下來,為漠南都督府接下來的北伐大戰打好基礎。”

韓信看著蒯徹道:“你要是真能做到這點,本將愿意向天子上書,在漠北劃分一塊草場交給你們漠南商社,甚至愿意向天子陳述閣下的功勞。”

蒯徹喜道:“多謝都督。”

漠南,野牛部駐地。

樊噲押著野牛部首領牛柯來到野牛部駐地。

此時野牛部早就知道大漢的軍隊擊潰了他們的勇士,連族長都被抓住了。

一時間整個野牛部都是極其慌張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

有人想要逃到漠北求單于幫助他們報仇。

但有長老卻反對,部落的青壯全部被漢人抓了,他們去漠北,野牛部落會被其他大部落吞的連渣都不剩。應該想辦法聯系漢人,把部落的青壯全部贖回來。

還有人認為要集合其他小部落抵抗漢軍。

長老們想法各不相同,誰也說服不了誰,就這樣僵持住了。

當樊噲帶領1500人馬殺過來的時候,野牛部的人才慌慌張張集結了500人馬迎敵。

但這500人馬當中,有上百都是十二三歲的小孩,他們激動的騎在和他們身高不匹配的戰馬身上,稚嫩的臉上帶著些許勇悍無畏神色。

還有兩百多是四十歲以上的老人,他們麻木的眼神當中帶著些許恐懼的神情,看著部落外強盛的漢軍,明白戰事一起,他們必死無疑。

500人開了陣勢,老的老,少的少,自然談不上氣勢如何。不過目前這是野牛部落唯一所能做的事情了。

野牛部新族長牛群帶領他們嚴陣以待,而在他們身后的野牛部眾快速帶來自己的牲口,準備逃離此地。

牛群看著自己四周的勇士,他只希望自己能抵擋主人兩個時辰,為自己部眾逃離爭取時間。

但這個時候樊噲卻出陣丟下一人。

牛群驚喜的發現自己的父親還活著,雖然極其狼狽。

牛柯怒道:“我野牛部一向是親大漢的,漢匈一家親,一直是本族長教導你們的話,怎么現在卻忘得干干凈凈了?

“大漢天兵來了,你等不殺好牛羊招待他們,在這領兵對抗,這是想做什么?難道是想造反?”

而后牛柯看向樊噲討好笑道:“小孩子不懂事,將軍可允許某去教育一番?”

樊噲點頭同意了。

牛柯當即緩緩走向野牛部軍陣。

牛柯過來之后,他兒子馬上割斷牛柯身上的繩子,驚喜道:“父親,你回來了就好,我們馬上逃吧。”

牛柯道:“往哪里逃,且不說我們現在逃不逃得了。就我們部落幾百青壯都在漢人手中,這老老少少的逃到大漠,那不是羊入虎口。”

比起還有點規則的大漢,匈奴人就是赤裸裸的弱肉強食的自然法則了,以前他們還有白羊部保護,但現在白羊都都快要沒有了,他們再去漠北只能被其他部落吃的干干凈凈。

牛柯道:“你讓所有部眾出來,我們投靠大漢。”

牛群震驚道:“您不是說了,去了大漢我們野牛部就完了,漢匈一家親是騙騙中原漢人的。”

牛柯苦笑道:“我們不去大漢,野牛部一樣會完蛋,現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漢匈一家親以前是假的,以后就是真的了。”

牛柯帶著自己最后的部眾,緩緩靠近大漢的軍隊。而后下馬丟下戰刀,牛柯向樊噲跪下道:“我野牛部愿意投靠大漢天子,求將軍收留。”

樊噲面無表情道:“跟著我軍南下。”

而后在牛柯的帶領下,野牛部落幾千人緩慢跟著樊噲南下。

而這樣的事情照樣發生在天狼部落,臧紅部落。漢軍帶來他們被俘虜的青壯,這些人一出現,兩大部落就不得不投降了。

而白羊部另外兩根支柱紅日部落,金雕部落在知道拜月山之戰后,嚇的膽戰心驚,根本不敢繼續留在漠南,直接帶來自己的部落逃向漠北。

于是在整個漠南的白羊部組織形態徹底崩潰了,大量在漠南的小部落,慌張無比,卻又沒有人來指揮他們。

而此時草原上到處流傳大漢天兵殺進草原,連他們的大王都被漢人殺人,再不逃到漠北,他們也會被漢人殺光。

這樣的傳聞在草原上到處都是,誰也不敢賭真假,于是白羊部的小部落,帶著自己的全部家當,開始往大漠的方向逃。

但就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老朋友,漢人的商隊掌柜出現在他們部落面前,安慰他們不用慌張,也不用逃離自己的家園,上面換頭人,跟他們這些小部落有什么關系?

不管是單于,還是大漢天子不是一樣要收稅。

冒頓對匈奴國也進行了改革,或者說是漢化,為了提升實力,冒頓安置幾萬人來打造屬于匈奴人的軍工體系,但以匈奴人的經濟實力,根本養不起幾萬脫產的工匠。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冒頓請臧衍幫助自己設計匈奴人的征稅體系。

臧衍借鑒大漢的稅收體系,不征收土地稅,而是征收財產稅。在大漠創造出牛馬稅種,即牧民每養一頭牛羊戰馬,牧民每年都要向單于上繳一條腿的稅(四分之一的稅賦。)

從此之后大漠窮的只有牛羊的牧民也有稅賦了。

大漢的商賈繼續對牧民們說道,他們不過就是放牧的,現在的戰爭不過是上層換了一個老爺而已,難道大漢還會把他們殺光。

根本不可能的事,殺光了你們,誰來替大漢放牧,誰來給大漢的紡織廠提供羊毛。

而且大漢的天子比單于可好多了,大漢天子收的稅更加低,成為大漢人之后,他們可以購買價格更加低的糧食,大漢的手工業品,各種鐵器,還可以把自己的牲口和羊毛高價賣給大漢,他們也可以像在大漢境內的同胞一樣生活的富裕。

這些掌柜把這其中的道路講的清清楚楚,賬目算是明明白白,這些小部落的人,明白成為大漢人比成為匈奴人更加好,于是他們就不跑了。

而對于這些部落的頭人和薩滿。

這些掌柜直接說道:“只要伱能把你部落的人帶到大漢境內,一個部眾我算你一萬錢,不管是老弱婦孺都是一樣的價,你能帶100部眾到大漢境內,某就給你100萬錢,你能帶1000部眾到大漢境內,某就給你1000萬錢。”

而后掌柜悠悠道:“要知道即便是在我大漢,能有千萬身家都是最頂級的富翁,你們可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過什么樣的日子就過什么樣的日子。即便你們想重新管人,也可以在大漢境內開一家作坊,絕對比你這個破爛的部落賺的錢更多,管的人更多。”

這些部落首領直接被商賈的金錢攻勢壓垮了。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現了,明明是交戰的兩方,匈奴人的部落不但沒有逃離戰場,反而在他們頭人和薩滿的帶領下,不斷南下遷移。

以前這樣的事情必定會被白羊王阻止,但現在就沒有這個阻礙了,他們只要帶來部眾來到大漢的地盤,很快就會被人接走,韓信驚喜的發現,大漢接收了白羊部七成的部眾,他前期戰略完美實現。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